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可冀院士心身疾病医案研究_第1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可冀院士心身疾病医案研究_第2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可冀院士心身疾病医案研究_第3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可冀院士心身疾病医案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可冀院士心身疾病医案研究

随着中医医疗文献的繁荣,如何对大量医疗案例进行分类和研究,以及发现隐藏的知识和规律是医学诉讼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使中医医案的发掘与整理有了良好的工具。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的关键步骤。有学者提出可用于医案数据挖掘的方法有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判断分析、遗传算法等。近年来,数据挖掘在中医医案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挖掘方法(1)从中医资料统计分析频数统计方法比较简单,但对医案的发掘仍有较大意义,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规律与结论。陈涛等统计了4400例当代名医医案的舌象及脉象分布频数的情况,发现一些以前不为人们注意的新知识,如嫩舌也主实证等。谢氏等对陈可冀院士治疗的高血压与冠心病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据挖掘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了陈可冀院士对这二个疾病的诊治特色与经验。简氏等统计了历代名老中医痹证医案489个,建立痹证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对证候及病因、病位、发病时间等进行统计。研究结论与传统中医理论有着较高的一致性,符合中医对痹证的认识。还有学者建立古代情志医案中心身疾病相关医案的ACCESS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对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常用的54种药物进行分析,总结了心身疾病用药的特色。(2)中医证候学和临床辅助诊断系统回归分析方法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当前,在医学领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张氏等建立历代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外感病因的症状,并给出各症状对诊断这些外感病因的贡献度和特异性。发现外感病因的证候要素是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疠气、外毒、疟邪和内伏风邪。还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形成中医证候及其临床表现的知识库并编制“中医临床辅助诊断系统”软件,该软件只要输入患者的四诊信息,就可以概率的方式给出辨证结果。研究者输入《中医诊断学》心病证候的临床表现,比较软件和教材给出的辨证结果。根据比较结果,作者建议:(1)在心气虚证中加入能辨病位的临床表现;(2)从心阳虚证或心阳虚脱证中去掉瘀血的临床表现;(3)将心脉痹阻证与瘀阻脑络证合并。研究者希望这一诊断软件能成为关于证候规范或标准制定的一种评判手段。谭氏等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关于胆石病的临床资料,对296例胆石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临床诊断得出的中医病因病机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预测,将预测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流行病学调查中采用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是科学合理的,获得的296例胆石病患者的主要中医病因病机分布也是拥有较高可信度的分布。(3)对中医医嘱关联规则的分析在数据挖掘领域中,关联规则(associationrule)是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研究方向。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如“同时发生”或“从一个对象可以推出另一个对象”就称为关联。关联规则挖掘就是通过关联分析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可以根据已知情况对未知问题进行推测。朱氏等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名中医445例哮喘医案的病因、病位、证候与四诊信息的关联关系,病因、病位、证候、四诊信息与用药的关联关系,以及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最终认为中医医案中的用药、四诊信息、病因、病位、证候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取其中规律。邹氏等以古代心悸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挖掘出治疗心悸的基础方为半夏、陈皮、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远志、茯神、酸枣仁、龙骨。欧阳氏等集已出版发行的名中医牙痛医案,采用关联规则和链接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牙痛治疗有两个核心组方,以浙贝母、赤芍、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菊花为第一核心中药组方,石膏、知母、生地黄、牛膝、牡丹皮为第二核心中药组方,两组方与牙痛的中医治疗理论非常吻合。李氏等以临床收集的628例名医病案为对象,采用基于FP-tree的算法,对证型-症状、症状-药物,证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了挖掘。经过分析发现,挖掘出的大部分规则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陈氏采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技术,提出了一个萃取古代各家名医治疗各种病症的经验的方法与模式,并经由中风病症的验证,证明本模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找出了古代名医治疗中风最常使用的7种中药,并找出了最常用来治疗中风的9个药对,以及最常用的3个三药对。作者认为:“经由古代中医医案的数据挖掘,的确可以将古代名医的治疗经验萃取出。其探勘后的知识不但可行而且具有临床应用性”。(4)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又称集群分析,是指利用物以类聚的原理,把大量无序的数据分成数类,有助于对大量数据中的规则予以认识,它是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可将一些观察对象依据某些特征加以归类,在生物学和医学分类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中医医案研究中,聚类分析能较好地避免分类过程中掺杂的主观因素,能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从中可能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周氏统计了明清时期26部现存医案中的津液亏损病案573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出津液亏损中每个亚型的几个主要用药,并揭示了明清时期津液理论的某些特征。周氏等广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时期医家各学派的医案资料59例,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以寻求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发现生地、知母、麦冬、甘草(生炙)、佩兰叶、茯苓、肉桂、熟地、山药、黄连是治疗消渴病的有效药物,对当代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粗细胞集理论辅助下植物神经网络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是指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它是由非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大规模自适应系统,以类似于人脑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结构进行信息的高级处理。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所以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秦氏等将人工神经网络与粗糙集理论相结合,用粗糙集理论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预处理,求取核属性,构造粗糙人工神经网络,并应用到中医类风湿病的诊断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用粗糙集理论辅助设计人工神经网络,改善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叶氏等尝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algorithm,BP),通过研究中医医案,形成专家知识,对BP网络进行训练,从而使网络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将训练所“学习”而来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病症判断中,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获取。(6)中医证型诊断相关因素研究赵氏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选择了临床上常见的26项症状、体征,对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91例患者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症状、体征与证型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提示临床所选26项症状、体征与病情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孙氏等通过直接分析西苑中医院HIS系统电子病例的证型诊断相关因素,分别构造了中医证型分类朴素贝叶斯和扩展贝叶斯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在中医临床证型诊断模型中,贝叶斯分类算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沈氏等以武汉市某大型综合性医院1996-2000年伤害住院病案为资料,联合应用因子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探讨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发现住院时间的长短受医疗水平、伤害类型、入院病情、手术次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临床医师正确处理伤害病人、缩短住院时间提供了依据。刘氏等进行了基于决策树的医案数据分析,发现MDL剪枝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得到的决策树的复杂度,近3/4的决策树被减去,然而整个决策树在测试集上的分类精确度几乎没有下降。最终从数据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但是其中有一些知识是很荒谬的。另外,他们还发现医疗是一个具有时间概念的事件,而决策树本身只能处理在某一时间点下的事件的状况,因此需要寻找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此类数据,避免产生一些不合实践的结论。2数据安全在医嘱研究中应用的现状与发展从以上研究情况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医案的发掘与利用的重要作用与有效性,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医案数据挖掘的可行方法,并且发现数据挖掘确实能确发现医案中隐藏的部分规律,可以指导与纠正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部分问题,但目前尚未有大规模与系统进行医案的整理与挖掘。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应用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研究的重点仍以疾病的诊治用药分析最多,基础研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二是许多研究结论虽然与临床有较高的吻合性,但仍有些结论与临床实践有明显的出入;三是医案挖掘方法仍以统计学的方法如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为主,一些复杂挖掘方法在医案中应用不多;四是从事医案挖掘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与集中。因此,今后医案挖掘过程中,尚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