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名录_第1页
中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名录_第2页
中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名录_第3页
中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名录_第4页
中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名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名录

甘薯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也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和饲料。我国甘薯消费的形式除了加工淀粉、酒精外,鲜食用、叶菜用比例有所增加,国家发改委已将甘薯选定为燃料乙醇生产的首选非粮原料作物。甘薯作为新型能源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常年在500万hm2左右,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57.3%;收获产量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居世界第1位。广东常年种植面积在44万hm2左右,近年来有增加趋势。随着甘薯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种甘薯病害也随之发生,并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控制甘薯病害的危害,提高甘薯种植效益,就甘薯病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发展方向进行调查和分析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报道的甘薯侵染性病害总共约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14种、细菌性病害1种、线虫病害2种、病毒病害5种(或更多)、植原体病害1种。对于甘薯病毒病的种类,目前还不完全确定,许多症状上有差异的病毒病,其实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只是表现的症状不同而已,另外还存在复合侵染现象。调查表明,目前田间重要病害有甘薯根腐病、病毒病、黑斑病、紫纹羽病、蔓割病和甘薯瘟病。甘薯根腐病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病地块植株成片死亡甚至造成绝产;感病毒病品种减产50%以上,一般品种减产20%~30%。广东是我国重要的甘薯生产省份,而广东甘薯病害种类还不清楚,因此,很有必要对广东省甘薯病害进行普查,掌握其甘薯病害种类和发展趋势,为今后防治打下基础。现将我国主要甘薯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进行介绍,并列出一些次要甘薯病害的症状特征以供读者参考。1甘薯根是腐败的1.1t.sacc.fsp.ba更新茄镰孢菌甘薯专化型FusariumsolaniMart.Sacc.fsp.batatasMcClure,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血红丛赤壳菌NectriahaematococcaBerk.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1.2田间措施传播至健株的途径此病系典型土传病害,病菌主要集中在地表0~25cm的土壤耕作层,通过灌溉、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传播到健株上,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源,流水携菌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传播方式主要以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为主,也可以菌丝形式(在种薯和病残体上)。1.3感染条件1.3.1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合温度为27左右。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10%,则会引起疾病1.3.2栽培、管理和沙区疾病严重1.3.3感病品种及其比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有济薯、徐薯25、苏渝33、豫薯13、苏薯7号、徐薯18、宁180,感病品种有胜利百号、P96-23。接种病菌后,感病品种的呋喃萜植保系积累量比抗病品种高。高感品种胜利百号和P96-23接种病菌后,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幅度明显比抗病品种高。1.4预防和处理1.4.1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并实行不同抗病品种轮换种植。选用南薯88号、济薯10号、11号、徐薯2号、徐薯18号、烟薯3号、泰薯2号、海发5号、丰薯l号、南京92、郑州红4号、皖84-559、徐薯18、济薯2号、烟薯3号、海发5号等抗病品种。1.4.2轮作农业和玉米、花生、棉花、芝麻和马蹄绿肥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水旱轮作。1.4.3农业条件的变化深翻耕作层,增施不带菌的有机肥和磷肥,收获时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适时早栽、栽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适时浇水。1.4.4恩斯勒根或灌木neb用于预防和治疗1.4.5选择苗木,建立无病苗床,选择无病甘薯,种植无病甘薯苗2黑甘薯2.1imbrataell.形式.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fimbriataEll.&Halst.,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在南方甘薯与水稻轮作的土壤中,病菌在土壤当中基本死亡。2.2病原菌传播传播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薯和大田或苗床土壤中以及粪肥、贮藏窖中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此病主要以病薯、病苗进行近距离和远距离传播;其次是带菌土壤和肥料传播。另外,风雨、流水、农具以及人、畜、鼠、昆虫等也是传播媒介。病菌主要是从薯块的伤口、裂口、根眼侵入或直接侵入薯苗的白色部分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也可通过上述各种途径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得以扩展、蔓延。2.3感染条件2.3.1病害发展缓慢最适发病温度为25℃,温度低于8℃或高于36℃,病害即停止发展。在窖藏期间,窖温9~13℃时病害发展很慢,超过14℃时逐渐加快,23~27℃时如伴有高温,则病害发展迅速。低于9℃,虽可抑制病害的生长,但常引起薯块出现生理性冻害。贮藏初期,由于薯块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所以,此时若通风不良,温度高于20℃持续2周以上,病害蔓延快。2.3.2土壤含水量低、土壤粘性重的甘薯田,以及高、干燥、松散的土壤。在高温多雨的时代,疾病变得严重2.3.3间地下害虫、害鼠造成的兴育伤口的多少与黑斑病发生呈正相关。田间地下害虫、害鼠造成的伤口多,发病重。收获贮运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以及薯块上的生理开裂也容易诱发此病。2.3.4栽培和管理强调疾病严重,轮换轻微,尤其是水旱2.3.5因素类呋喃愈伤木栓层厚且细胞层数多的品种抗病。甘薯块根组织受到病菌侵染或经有害化学试剂处理后,能诱发产生一类呋喃类萜植保素,主要成份是甘薯酮,这类物质阻碍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2.4预防和处理2.4.1严格执行防疫措施2.4.2选择无病苗,选择无病苗进行栽培,并培育无病苗2.4.3喷红薯法(1)红薯入窖时,用多菌灵500倍液,按窖贮量以0.5kg药液洒10kg红薯的比例,将药液用小条帚或喷雾器均匀泼(喷)洒在红薯上,每放一层红薯泼洒一层,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2)浸蘸。红薯入窖前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0.5kg,加水250kg,配制成浓度为0.2%的药液,后将其放入水缸或火锅中,再把红薯装到筐或篮里,浸入药液时上下提动,浸蘸均匀后,提出稍停,不再淋水即可入窖。每5kg药液可浸红薯100kg。2.4.4选择抗疾病药物的抗疾病药物品种包括青农2号、新达紫2号、宁甘薯2号等2.4.5要保持显著的要水温度使用新窖贮藏。尽量争取在薯块进窖后15~20h内将窖温升到34~37℃保持4d。高温处理后应尽快使窖温迅速降至12~15℃,以下保持11~13℃,使薯块安全过冬。3甘薯病毒病的症状我国甘薯上发生的病毒病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SPFMV)、甘薯潜隐病毒病(SPLV)、甘薯G病毒病(SPVG)、甘薯退绿病毒病(SPCFV)、甘薯黄矮病毒病(SPYDV)等,分析得出,不同甘薯品种与地区之间的病毒种类及感染程度差异明显。甘薯病毒病的症状可分6种类型:(1)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2)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3)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4)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5)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6)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3.1病毒主要是马铃薯Y病毒(potyvirus)、烟草花叶病毒(TM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等,但CaMV出现的概率较小。3.2疾病和疾病薯苗、薯块均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田间花叶型病毒由桃蚜、棉蚜传毒,皱缩型则由斑翅粉虱和烟粉虱传播。3.3安装条件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毒率和各种传毒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毒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3.4马铃薯、种苗培养(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如徐薯18号、鲁薯3号、鲁薯7号、北京553等。(2)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无病种薯、种苗。(3)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4)加强薯田管理,提高抗病力。(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喷3次。4甘薯瘟疫4.1温度对arumso的影响茄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Smith。生长温度为27~34℃,最高温度为40℃,最低温度为20℃,致死温度为53℃,10min。最适pH为6.8~7.2。4.2第一感染病菌在病薯、病蔓以及病田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来源。4.3土壤和肥料病菌可通过种薯、种苗调运作远距离传播,扩大病区。在病区,甘薯瘟还可通过带菌有机肥、人畜和农具粘附病土、田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田鼠等进行传播。土壤和肥料中的病菌通过切口或伤口侵入无病苗;病菌也可以从侧根侵入,但发病较晚;薯块形成后,病菌可以从地下茎病部蔓延到藤头而侵入薯块,也可以薯块顶端或须根侵入,导致发病。4.4感染条件4.4.1温度和湿度的高湿有利于疾病的发生4.4.2栽培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4.4.3品种和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广东的白色和徐甘薯是很有损伤的4.5预防和处理4.5.1栽培和管理轮作,尤其水旱轮作效果较好;开沟排水,防止水串灌;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土地,经太阳曝晒4d,重复几次。4.5.2抗病性品种包括g85-62、g85-111、华北48、新汕头、湖南黄皮等4.5.3在用药的早期,将霉素农业链霉菌溶液喷洒在50mg/l处,严重的土地应连续6.7天重复2.3次4.5.4加强检疫和植物检疫5甘薯伤口5.1jenk型真菌甘薯痂囊腔菌Elsinoebatatas(Sawada)Jenk.etVieg.,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阶段为甘薯痂圆孢SphacelomabatatasSawada。5.2残体传病传播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薯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薯和土壤均可传病,病部产生分生饱子借风雨、气流传播,由皮孔或伤口侵入,当块茎表面形成木栓化组织后则难于侵入。5.3感染条件5.3.1温度为25.28c。高湿和降雨有利于感染和疾病5.3.2栽培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5.3.3不同品种的抗性存在差异,背景不同、红h和春品种的抗性存在相对应的差异5.4抑制发病作用(1)实行4~6年轮作;(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多施绿肥等有机肥料或施入土壤添加剂SH有抑制发病的作用;(3)选用抗病品种:背不起、红红I号、不论春等,用无病薯(蔓)育苗;(4)发病初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药液50~60L,隔10d喷1次,连喷2~3次。6甘薯茎线虫病6.1tractorthorne线虫的合成马铃薯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该线虫20~30d完成一代。该线虫除危害马铃薯和甘薯外,还危害薄荷、当归等。6.2幼虫和病薯、病苗茎线虫以幼虫和成虫在病薯、病苗、土壤、粪肥等处越冬,其中以休眠状态的幼虫越冬为主。病薯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来源。在病区,土壤、粪肥、流水、农具及耕畜的携带,都可以传播。线虫可以从薯苗根部和薯块表面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6.3感染条件6.3.1最合适温度为2530,耐低温,耐磁性。甘薯苗的中根线虫在48.49c下用温水处理10分钟,死亡率为98%6.3.2由于栽培和管理的结合,大量昆虫繁殖,因此已成为严重疾病6.3.3低土壤、低土壤、高有机质粘土的田块病重6.3.4品种和品种之间的线虫抗强性差异很大6.4预防和处理6.4.1选择抗茎线虫病的优良品种即在引种时,应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脱毒优良品种。如适合中原地区种植且抗茎线虫病的优良品种有青农2号、台农27号、鲁薯78066、济薯10号、豫薯13号、苏薯8号、北京553等。6.4.2死种薯表皮下7mm深的线虫在种薯上炕前用52~53℃温水浸种10min,可杀死种薯表皮下7mm深处的线虫。由于秧苗基部茎线虫多,可采取高剪苗,即采苗后,将秧苗根部剪去3~5cm,然后用50%辛硫磷150~200倍液浸苗30min。6.4.3远离疾病和物种即用无病地块作为留种田,并严格选用种薯、种苗。夏薯要从苗圃采苗或从春薯地剪蔓头栽植在无病地里留作下年作种用。6.4.4栽植时穴施液,土壤中绿液。测量重病区用辛硫磷2000~2500倍液,在定植秧苗时每穴浇0.50kg;也可用茎线灵颗粒剂,每667m2用1~1.50kg,在栽植时穴施,然后浇水。轻病区用辛硫磷150~200倍液,在栽植前,将秧苗基部浸蘸30min,防治效果很好。6.4.5干酵母的饲料每年育苗,栽植和收获时,要清除病薯块,病苗和病株残体,集中晒干烧掉或煮熟作饲料。病薯皮、洗薯水、饲料残渣、病地土、病苗床土都不要作沤肥原料,若作肥料时要经50℃以上高温发酵。6.4.6轮换故障重病地块应实行轮作,红薯与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烟叶互相轮作,隔3年以上不种红薯,能基本控制茎线虫病的发生危害。6.4.7加强检疫是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禁止在不同地区运输病甘薯和幼苗,以防止进一步感染7甘薯紫纹羽毛病7.1无性态菌株病原为紫纹卷担菌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Pat.,无性态为紫纹羽丝核菌RhizoctoniacrocorumFr.。7.2生病原菌的土壤有体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危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7.3感染条件(1)低洼潮湿、积水的地区发病重;(2)连作发病重;(3)粗放管理、缺肥地发病重;(4)沙质壤土和山岗地发病重。7.4预防和处理7.4.1在严重的情况下,水稻优良品种被放弃三年以上7.4.2无病苗的培养培育无病种苗,壮苗、高剪苗,使用清洁土和腐熟的有机肥育苗;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7.4.3种植薯苗、推行穴施每667m2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5kg,加细干土25~40kg,浇水后穴施,然后栽植薯苗;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同时喷淋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甘薯根结线虫病8.1rtach作为es高效病原为高弓根结线虫Meloidogyneacrita(Chitwood)Esser,PerryetTaylor。还可危害马铃薯、烟草、黄瓜、番茄、芹菜、白菜、玉米、小麦和油橄榄。8.2期二、四、五、新冠肺炎病原线虫以感染二期幼虫在土壤内越冬,或以卵囊与少量二期幼虫在多年生寄主植物及薯块皮层内过冬。此病通过病薯、病苗和病土壤传播。流水、工具也可传病。越冬二期幼虫主要分布在30cm土层内,从根冠侵入主根内。8.3感染条件土质疏松、连茬地最适于线虫生长发育,故发病重,反之,土壤板结、轮作地病轻。8.4选育抗病品种(1)加强检疫,查清病区,严格检疫制度,防止病种薯、种苗凋运传播;(2)建立无病留种地,方法参照甘薯茎线虫病;(3)选用抗病品种,青农1号、青农2号、青农3号等抗病性和丰产性均比较好,可因地制宜选用;(4)与花生、禾谷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防病效果明显。9杏仁也称为枯腐病9.1umoxysporumscll.f.kn3s病原为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batatas(Wollenw.)SnyderetHansen。9.2菌病原菌/菌菌菌菌土壤病菌、病薯苗、病薯种为初侵染源,土壤病菌菌丝侵染茎基部蔓茎,病菌孢子通过气传侵染蔓茎。远距离传播是通过种、苗调运,通过耕作以及病株上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进行近距离传播,9.3感染条件品种感病性、连作、N肥过多、湿度大、阴雨水多利于发病。9.4预防和处理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降低田间湿度,开沟排水,药剂防治。10甘薯软腐病贮藏期疾病10.1病毒病原为黑根霉RhizpusnigricansHer.10.2越冬萌发后把薯块两端和切口侵入病菌孢囊孢子附着在被害作物或贮藏窖壁内越冬萌发后多从薯块两端和伤口侵入。此病可通过薯块接触从病薯传到健薯,孢囊孢子还可通过鼠类、气流或蝇类传播到另一薯块上。10.3感染条件10.3.1、在相同温度下,蘑菇的生长最合适温度为2326,孔子的发芽最合适温度为262810.3.如果2%的湿度相对湿度为93%99%,则几乎没有入侵。如果较低的湿度发生,则会继续造成损坏10.3.3.甘薯块的生活能力密切相关。如果甘薯块受伤或被冻坏,生理机能下降,病毒很容易传播10.4预防和处理10.4.1.在当地10天的平均气温下降到14.15左右时10.4.2.确保甘薯的质量收获、贮藏过程中,收薯宜选晴天,要轻挖、轻放、轻运,尽量减少薯块破伤。凡带病的、有虫伤的、破损的、霜打受冻的薯块,均应剔除。10.4.消毒、干燥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薯,或与50%复方多菌灵500倍稀释液喷雾,进行薯块消毒灭菌,充分浸湿后滴干余水趁湿入窖;提倡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必要时用硫磺熏蒸,每平方米用硫磺15g。10.4.要及时把控贮藏时间对窖贮甘薯应据甘薯生理反应及气温和窖温变化进行3个阶段管理。一是贮藏初期,即甘薯发干期,甘薯入窖10~28d应打开窖门换气,待窖内薯堆温度降至12~14℃时可把窖门关上。二是贮藏中期,即12月至翌年2月低温期,应注意保温防冻,窖温保持在10~14℃,不要低于10℃。三是贮藏后期,即变温期,从3月份起要经常检查窖温,及时放风或关门,使窖温保持在10~14℃之间。做到当天收获,当天入窖。11黑甘薯病储藏期疾病11.1病毒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Pers.11.2感染条件发病适温为7.4~13.9℃,20℃以上发病缓慢。薯块有冻害造成的伤口时极易受侵染。11.3预防和处理11.3.1.立即进入仓库的甘薯收获,通常在当地10月份均气温14~15℃左右,降霜之前为宜,尽量避免薯块受冻,以减少病原菌侵染。11.3.消毒、财产甘薯入窖前,铲去旧窖窖壁的土,上一年发病的旧窖最好进行消毒处理,药剂及方法有:抗菌剂“401”或“402”熏蒸;硫磺在盆内点燃,置于窖内;甲醛喷洒。用药后,封闭2d,打开通气后再使用。11.3.3.精心挑选甘薯,精心储存入窖时,精心选择健薯,剔除病薯以及虫伤薯、霜冻薯、机伤薯等,以减少病原菌侵染。在收获、运输、贮藏时,轻拿轻放,防止造成伤口。11.3.4.进入仓前处理薯块收获后最好在35~37℃下处理4d,以促进伤口愈合,或用70%甲基硫菌灵浸薯,滴干药液后趁湿入窖。11.3.官营培养阶段甘薯入窖后,根据不同窖型掌握好窖内温度、湿度及适当的通风换气。入窖初期的15~20d内,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要敞开窖门,散去水分,通风换气,晚上或雨天应关闭窖门,待窖温稳定在10~14℃时关闭窖门。这一阶段如能将温度控制在14℃以下,就可防止黑斑病引起烂窖。冬季应注意保温,窖温仍应保持在10~14℃之间,尤以11~13℃为好,最低不能低于9℃,为此应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春季气温回升后,应随气温变化,开门降温通风,闭门保温保湿。11.3.6.选择合适的储存袁世凯,并选择大型储存坟墓。姚湖通常用于安装和运输新鲜甘薯12甘薯的次要疾病类型及症状12.1甘薯甘薯尾孢菌种病原菌有帝汶尾孢菌CercosporatimorensisCooke、甘薯大尾孢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