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_第1页
201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_第2页
201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_第3页
201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_第4页
201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4年内蒙古记叙文阅读5篇一件小事鲁迅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⑧“你怎么啦?”⑨“我摔坏了。”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⑪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⑫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⑬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⑭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⑮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⑰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九二〇年七月(选自《呐喊》,吉林文史出版社。略有删减)1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起因和结果。(3分)12.文章描写了个人物,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2分)13.“我”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的反应是(2分)A.完全没有听到 B.听得清清楚楚C.或者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 D.听到了,但不太清晰1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1.起因: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1分)12.4(1分)老女人(女人)(1分)13.C(2分)14.(1)第三处环境描写:大风过后,天气寒冷,路上除了我、车夫和老女人外,没有其他人。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2分)(2)第四处环境描写:风停了,路上安安静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2分)(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珍贵的军大衣林廖君屋外,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我正在走神,“你小子在不在听啊?”父亲要冲我发火了。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学寂寥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一个瑟瑟发抖的陌生人立在门口。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大约小几岁。这个人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这次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家庭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这人真的饿坏了。他把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边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突然又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条就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峁,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才说,我收下了,兄弟情义厚啊!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豁然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一(选自2013年12月11日《承德晚报》有删改)12.文章第一段介绍父亲诵读《论语》的情节有何用意?(2分)13.请你品析“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这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14.在对待给求助者做饭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15.父亲为何起初拒绝闻叔叔的馈赠,而最终又接受了馈赠呢?(3分)16.文章结尾作者说“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作者究竟明白了什么?请你写出来。(2分)【参考答案】12.(2分)(1)突出儒家经典对读书人的教化作用。(1分)(2)为下文写父亲帮助迷路的地质工作者做铺垫。(1分)13.(3分)(1)“你还没吃饭吧?”让人觉得是一句缺少真情的客套话。(1分)(2)“你一定没吃饭!”是一种合理的断定,流露出真心助人的热情。(1分)(3)而正是这种真情,才使求助者能安心接受帮助。(1分)14.(4分)(1)父亲让做一碗热汤面,是因为热气腾腾的面食,能让从寒冷的野外来的求助者更快地暖和过来。表现了父亲帮助他人时的真情实意。(2分)(2)母亲建议做炒饭,是由于物质匮乏,想把面食留给有胃病的父亲。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关爱。(2分)15.(1)父亲觉得给人一碗热汤面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该接受新军大衣这么厚重的回报。(1分)(2)拒绝馈赠表现了父亲助人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1分)(3)当父亲摸到军大衣里面闻叔叔专门为他缝上的羊皮时,又觉得拒绝是不近人情的,所以就接受了。(1分)16.(1)人间最贵是真情。(2)只有真情才能换来真情。(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其他答案,概括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014内蒙古包头)儿女朱自清①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他们该怎样长大,也正是可以忧虑的事。②如果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和妻发“开饭”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我给他们调解,但他们有时很固执,这便是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你要大碗,他要小碗;这个要汤,那个要肉。妻是照例安慰他们,但这太迂缓。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只能用老方法将他们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待着孩子们,真的难以宽恕我的种种暴行!吃完了,他们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攲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③正面的“幸福”其实也未尝没有。孩子们的小模样,小心眼儿,确有些教人舍不得的。阿毛五个月了,你向她做趣脸,便会张开没牙的小嘴笑得像一朵正开的花。润儿刚过了三岁,话还没有学好。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阿菜已是七岁了,在饭桌上,一定得絮絮叨叨地报告些小学同学或他们父母的事情,说完了总问我:“爸爸知道吗?”……她和润儿一大一小,有时玩得很合适:譬如这个往床底下躲,那个便钻进去追—从这个床到那个床,只听见笑着,嚷着,喘着,像小狗似的。阿九和转儿是去年北来时,让母亲暂时带回扬州去了。④阿九是欢喜书的孩子。他爱看《三侠五义》《西游记》等;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怕生人,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转儿是一直跟着祖母的,便在上海将他俩丢下。我清楚记得那个分别的早上。我领着阿九从二洋泾桥的旅馆出来,送他到母亲和转儿住着的亲戚家去,我们下车时,他低声对我说:“暑假时一定来接我啊!”看着他的害怕,很觉恻然。到了亲戚家,我只说了一两句话便出来了,转儿望望我,没说什么。我回头看了他俩一眼,硬着头皮走了,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想起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话竟然流泪了。现在已经是第二个暑假了,他俩还在迢迢的扬州待着,想到“只为家贫成聚散”,不禁有些凄然。⑤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近来我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团聚起来,其次该给他们力量。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的胸襟与眼光,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便了。先按照我自己的样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有删改)6.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3分)7.整体感知。(4分)自然段序码主要记叙顺序主要表达方式“我”②顺叙A真的难以宽恕自己的暴行③顺叙细节描写B④C细节描写牵挂阿九和转儿①⑤D为儿女怎样长大而忧虑本文围绕“儿女”写了哪些事情?请概述这些事情。8.(1)(2)信问起阿九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话竟然流泪了。【参考答案】6.【答案】迂(yū)攲(qī)蹒(pán)跚(shān)恻然:忧伤、悲痛的样子。【评分标准】①满分3分。②给汉字注音每空0.5分,解释词语1分。7.【答案】A.场面描写/描写B.儿女的生活趣事让我感动/愉悦/高兴(意思对即给分)C.插叙D.议论事情:儿女多,吃饭场面热闹;儿女趣事;上海别子/送别阿九和转儿。(意思对即给分)【评分标准】①满分4分。②A、B、C、D每空0.5分;概述事情满分2分,答对三件得2分,答对两件得1分,只答对一件不得分。8.【答案要点】(1)表现手法:由近及远。(0.5分)情感表达:被父爱感动得情不能自已,想到父亲前程艰难,格外辛酸/舍不得父亲离开。(1分)(2)表现手法:比喻。(0.5分)情感表达:送走了孩子,想到父亲来信的内容,顿觉愧对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觉得愧对孩子。(1分)【评分标准】①满分3分。②情感表达意思对即可。(2014内蒙古鄂尔多斯)母亲的话①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后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⑥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⑦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17.第②③④⑤段的几件事作者记忆深刻,根据事件内容概括母亲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3分)18.揣摩③段中画线句内容,说说母亲这句话的真实含义。(2分)19.(1)第⑥段画“”句体现了母亲怎样朴素的价值观?(1分)(2)段尾说“想起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你能想象出作者道歉的内容吗?(2分)20.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国人的光荣,也是母亲的骄傲。请你代表诺贝尔奖评委会,为莫言母亲写几句话,以表敬意。(2分)(2014内蒙古通辽)大风莫言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爷爷,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16.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⑴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