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1.司马光说:“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期,大抵皆循此制。”材料不能反映(
)A.魏晋时期三省制的雏形已经形成B.汉魏以来宰相权力被日渐分割C.君主近臣逐渐掌控国家权力中枢D.汉魏以来行政效率的逐渐下降2.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3.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 B.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C.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 D.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4.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5.“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材料中的“此法”是指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征辟制 D.科举制6.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的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则天曾多次敕令宋璟外任,宋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则天亦无可奈何。这说明当时()A.女性执政受到质疑 B.武周统治摇摇欲坠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 D.监察权力相对独立7.北朝早期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浑厚,神态庄严,到了中后期则体型变小,表情由肃穆威严为主变得慈眉善目、含蓄恬静。这一变化主要是缘于(
)A.北朝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B.民族交融不断加深C.佛教对儒家思想的吸收 D.社会秩序趋于稳定8.魏晋至隋唐时期,佛寺和寺塔的建筑成为社会重要的建筑活动,这些佛教建筑风格最初受印度的影响,但不久之后的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佛教思想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融合C.建筑艺术的创新 D.民族风格的传承9.《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描述道:“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大批人口南迁③南方长期基本和平④全国割据局面结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汉末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存在的弊端是A.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B.地方掌握官员的举荐权C.看重名望而缺乏真才实学 D.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11.下表是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的户数变化。据此可知(
)表: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户数比较表户口天宝十四载(755年)百分比乾元三年(760年)百分比户数总户数8914709100%1933174100%不课户356550140%117451961%课户534928060%75858239%A.战争致使户口数量下滑 B.百姓赋税负担明显加重C.土地买卖趋向于合法化 D.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减少12.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 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 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13.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有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也引用“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尽英雄尽白头”。诗句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东晋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若不精谱学,便不能到吏部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这反映了A.士庶界限日渐模糊 B.门阀政治具有重要影响C.社会阶层完全固化 D.宗法制度影响南朝政治1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材料二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影响。17.阅读下对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便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和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整个家族长期把持。——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或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载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参考答案:1.D2.A3.D4.B5.D6.D7.B8.B9.A10.C11.B12.C13.D14.B15.B16.(1)表现:礼仪文化的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特征: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2)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礼仪课件教学课件
- 开学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灌肠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农用搬运机械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精神病医院药剂科相关
- 3.2.3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DB1304T 480-2024商品煤采样技术规范
- 社团的活动部部门介绍
- 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 白血病饮食宣教
- 二年级数学看错数字问题专项练习
- 七十岁老人换驾照考三力测试题库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第1课时观察物体(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规范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反诉状(业主反诉物业)(供参考)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2023年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汇报材料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 从轨道电路的运用看区间信号的发展
- 杜邦材料命名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