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章节练习题-第五章-教学评价-第一节-初中历史教学评价_第1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章节练习题-第五章-教学评价-第一节-初中历史教学评价_第2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章节练习题-第五章-教学评价-第一节-初中历史教学评价_第3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章节练习题-第五章-教学评价-第一节-初中历史教学评价_第4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章节练习题-第五章-教学评价-第一节-初中历史教学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章节练习题-第五章教学评价-第一节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单选题]1.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江南博哥)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历史进行长期、稳定地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A.开展历史调查B.撰写历史论文C.进行历史制作D.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方法中,历史教师根据学生长时段历史学习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有利于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的评价。[单选题]2.下列评价方式中,在教学之后实施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诊断性评价在教学之前实施,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之后实施。[问答题]1.简述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1)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依据,并形成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国家对中学生在历史教育方面的目标要求,主要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这一渠道来实现,管理部门通过评价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其意义在于促使历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2)从教学研究角度来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研究收集信息,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探讨有关教学的许多重要问题。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对教师自身来说,能够起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使每一个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水平和特点,同行之间相互促进以及选择教学方法、模式的过程,教师参加自评与互评,为发现与纠正自身弱点,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问答题]2.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勃兴是如何体现的呢?生:我知道,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师:嗯,说得很好,那么谁可以具体说一下“百家”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恢复礼乐制度。同时,他还作为大教育家,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总结出许多教育方法。生: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极力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生: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生:……师:大家说的都很准确,既然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么多的大思想家和各不相同的理论学说,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呢?生:周王室衰微,掌握知识的士人流入民间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生:各国为了延揽人才,统治者能够礼贤下士。生:……师:大家总结得很好。以上内容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学说主张和“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正是在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各家以不同方式实践着自己的学说,相互融合碰撞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对后代的思想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前进,“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一直存在吗?秦始皇建立专制统一的国家后,又有哪些思想得到他的垂青呢?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将继续讲解。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优点:本案例中的课堂小结方式采取的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本课重要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在结束语中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做了相应的铺垫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不足:该教师在课堂小结过程中,仅限于口头的表述,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课下乃至以后对本课内容的复习与巩固。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应该强化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组织者和领导者,不可盲目、过度地将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和形式的要求;教师在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德育;各教学环节应注意衔接的紧密,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问答题]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初中历史教师王某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一节新课“大变革的时代”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个有关商鞅以辕门移木行赏,借此树立在民众中的威信的历史小故事来引出本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接着,教师向学生交代数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结合有关本课内容的视频和图片,详细地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每当讲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试着就这一时期出现的铁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的兴修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由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时应该充注意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同本节课所讲内容之间的差距,即教学内容间的衔接问题。如果仅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发展和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角度进行授课,会人为地造成知识间的割裂。对于时代的变革,应结合之前周王室的衰微及其统治基础的相关制度的瓦解将时代变革的原因提前交代,适当延长导入环节的时间。此外,本节课的教学实施环节缺少学生的充分参与,应结合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2)通过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帮助学生树立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变革。通过分析商鞅的历史地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问答题]4.材料: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深化;体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时代精英的远见和局限,认识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认识历史人物在理想和实践中的双重性。问题: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予以评价。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材料中的三维目标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提出了史料分析、情境理解、人物评价等多项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既有对历史的理解,又有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等,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式的课时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时的限制,“大而全”的三维目标不一定会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实现。具体到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存在不足,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标不精练,未能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显得杂乱无序。(2)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性上还有待提高,如“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对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未能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会运用哪种能力,属于表述遗漏。(4)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引导学生…‘让学生”等语句。[问答题]5.材料:王老师在讲授“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之前,做了一张调查量表,对学生掌握有关秦始皇的情况进行了课前调查:①对于秦始皇,你知道什么?②关于秦始皇,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A.影视节目B.长辈朋友C.报刊D.历史教材E.其他途径③对于秦始皇你的印象是:A.英雄B.暴君C.明君D.昏君④回答上一问题的同学请说明理由?⑤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心中的秦始皇。问题:(1)这位老师运用了什么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有什么优点?(2)简述这种评价方法的功能。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王老师运用了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的优点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2)在教学活动中,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排,辨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问答题]6.材料:某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表现都会做出详细的记录。例如,对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教师就会按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材料收集数量的情况、资料形式总数的状况以及资料搜集途径的情况做详尽的评价量表,对其表现进行记录测评;对学生课堂中归纳、整理资料的情况,教师会分素材整理归类情况、协作学习能力状况进行记录测评。问题:(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属于哪一种评价类型,其特点是什么?(2)进行这种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表现性评价。特点:①评价以学生为中心;②评价表现需要透过实际操作;③评价者重于学生高层次思考能力的运用。(2)①在学习中观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历史学习中的表现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的依据。②在活动中评价即通过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对活动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问答题]7.材料:某教师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结尾部分。采取“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进行本课小结。教师总结完毕后距下课还有一小段时间,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是为了拓展教学内容,灵机一动,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情节:教师板书“以史为鉴”,并讲道:“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当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历史,看到新兴的工业文明和传统的农耕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先后涌现出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等先进的中国人投入到救亡图存、富民强国的时代大潮中。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开阔心胸,关注世界,主动向西方学习技术,推动社会变革,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关系问题,面临着如何解放思想、实现中国梦的问题。下面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问题: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教师在课堂小结后的教学安排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该教师设置的“以史为鉴”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升华部分,通过对历史内容的感悟,学生可以对所学相关内容记忆更持久,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发奋图强,历史知识和综合能力存在依存和递进的关系,符合学生“认知一理解一运用”的学习规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但是,在最后环节中,学生感悟有些空泛,缺乏现实意义,这一设计由于属于“临时起意”,不在原有的完整的教学设计中,准备的缺乏使得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应以更好的方式呈现,最好能够提出一些有深度的话题供学生在课下继续思考、研究,将课堂的相关内容延伸拓展到课外,在考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问答题]8.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生:……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问题:(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2)①教师要把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内容拓展等环节留下一定的时间.”②教师在总结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思想渗透到小结内容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问答题]9.材料: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和当时人们对天文现象的记录,以此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导入。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延续导课时对古代文字的介绍,以模块的形式对秦朝之前的文字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离骚》与当时流行的钟鼓音乐进行详细讲授。再次,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为题材准备课堂‘‘表演”,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布置下堂课的预习。问题:(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该教师在导课环节所选用的材料不够全面,应该尽量覆盖到本节课所要讲述全部内容,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本节课的知识概况有所了解。其次,该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情境的灵活掌握和角色转换。课程知识的讲授不应局限于教师所设定的“按部就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务必讲精讲足.其他部分可以适当地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最后,教师在重要内容的教授环节,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其他教学手段的介入。(2)通过对先秦时期各项文化科技成就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立志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学习。[问答题]10.材料:江苏的某位教师在讲授“满洲的兴起”时,穿插了这样一些乡土教育内容,如:第一,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遗址(今辽宁新宾老城)。第二,沈阳故宫(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宫殿)的图片展示。第三,东陵(努尔哈赤的陵墓)与北陵(皇太极的陵墓)的介绍。问题:(1)以上是某教师利用乡土资源的教学片段,请对此教学设计做出评析。(2)如何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教学?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教师在授课中穿插的乡土教育内容是不合适的。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应从对身边的事物调查入手,由近及远、以点带面地进行讲授、研究。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要提高课程资源的适用性。案例中的乡土资源,对于江苏地区来说,与现实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不一定感兴趣,选择乡土资源,要讲究针对性与适用性。(2)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应该因地制宜,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的变化入手来引入资源,体现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如苏北地区的乡土历史教学,比较好的课题应该是“苏北新四军活动印记寻觅”。[问答题]11.材料:下面是某教师采用讨论法结束“金字塔的国度”一目的教学片段:师: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二说是“大西洲人”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洲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同学们,你们对金字塔的建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讨论,气氛热烈。问题:(1)请对该教师的小结设计进行评价。(2)你认为课堂设问应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案例中,教师采用“对金字塔的建造是怎么看的?”提问总结该目内容,方法可取,但是这个设问的指向性并不明确,学生们很容易讨论金字塔建造之谜,而不是对金字塔的总体评价。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设问是指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2)设问要有针对性,指向明确,富有启发性;设问措辞要精炼,使问题简洁明了,并选择适当的设问时间;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设问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问答题]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某位教师在讲授有关都江堰的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1)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掌握从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参与调查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法。(3)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历史遗迹资料的研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4)简述你对都江堰社会调查活动的研究计划和具体方法,相关内容见下表。问题:(1)该教师的作业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有人认为,这种方法会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没有什么价值,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说明理由。(2)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做到哪些内容?(请写出三条)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不同意。理由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运用表现性评价,能够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案例中教师布置的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有肢体的参与、思维的参与,还有情感的体验,符合新课改的理念。(2)①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