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第二节-地理教学实施_第1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第二节-地理教学实施_第2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第二节-地理教学实施_第3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第二节-地理教学实施_第4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第二节-地理教学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第二节地理教学实施[问答题]1.简述探究式地(江南博哥)理教学过程模式。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和运用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建构。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的程序是:(1)确定主题。给学生提供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及所要使用的方法。(2)制订方案。引导学生确定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3)收集资料。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4)提出假设。根据资料分析提出假设,科学探究,验证假设。(5)得出结论。学生初步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一致结论。(6)迁移运用。教师提供新的课题,要求学生运用结论进行评价或做出新的探究。[问答题]2.简述观察评价法运用的要点。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对于观察评价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确保观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进行,尽可能不要被观察对象察觉,防止学生有意迎合教师的需要使评价信息失真。(2)观察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制订观察计划和提纲等。(3)确定观察目的和项目。(4)客观、真实、全面、具体地做好观察记录。[问答题]3.简述你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理解。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信息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问答题]4.画出农业区位因素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2)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①边讲边画使死图变活。②辅助原图化解难点。③更新原图突出重点。④化文为图变抽象为具体。总之,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是很大的。地理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简图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的习惯。这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答题]5.绘制非洲轮廓图,填绘主要气候类型,标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并简述利用此图讲解非洲气候特点的教学过程要点。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教学过程要点:(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赤道横跨大陆中部,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有“热带大陆”之称。(2)非洲的气候类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自赤道向两侧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3)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分布在北回归线两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4)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问答题]6.绘制全球五带划分示意图,说明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上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如下。(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全球五带划分以文字形式呈现往往会显得纷杂凌乱,不容易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象的概念,而教师通过讲课时在黑板上画出来的示意图呈现相关知识点,则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五带的形成原因、界线、名称都可以通过示意图得到呈现。这样重点突出、区别明显,使学生一目了然。(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部分的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记忆,还要求学生理解相应内容。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黑板简图,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突出重点,且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示意图可以将全球温度带分布的相关知识点鲜明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激发其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问答题]7.绘制六大板块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示意图,并简要说明运用该图进行讲解的教学要点。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教学要点:①地球表层的岩石由若干板块构成。②板块特征(不断运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③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④板块边界类型与地形特征等。⑤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问答题]8.(1)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2)请说明运用此图进行教学的教学要点及意义。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2)教学要点:①地球公转的概念和方向。②二分二至日的时间,以及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③地球近日点与远日点的位置。教学意义:①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化难为易。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简单明了,可简化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地球公转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②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地球公转示意图直观形象,使学生耳目一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强化记忆,培养技能。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示意图可使讲授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记忆。同时,示意图可以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语言,节省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绘图的地理技能。[问答题]9.(1)绘制太阳系构成示意图(要求: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注明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2)说明该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2)教学作用:①简单易行,突出要点。太阳系构成示意图能用简单的笔画将太阳系的构成清晰地勾勒出来,并将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明确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的构成。②化难为易,便于理解。运用太阳系构成示意图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也可以使学生从复杂的地理事物中抓住事物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也可以借助板图、板画演示,化难为易。③强化记忆,培养技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边讲边绘制示意图,可以使静止的图动起来,使讲授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生动化,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活动,强化学生记忆。[问答题]10.阅读以下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镜头一:“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镜头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北方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镜头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每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以上四种现象都是形似而神非的“假合作”,实际上反映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伴而生,应该是在每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研讨与探究,达到新知识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镜头一”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浅显易懂,亚洲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只要读图即可说出,无需小组研讨解决问题,这样做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二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当。“镜头二”中的班级有48人,座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每个小组12人,从前往后分坐6排。如此分组,前后同学相距甚远,根本无法进行交流讨论。所以,讨论只是冠以“合作”的名义,实际上还是自主式思考。三是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不平等。由于个体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表现欲望等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学习能力与效率会出现分异现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个体不平衡的问题,例如,“镜头三”中的甲男孩就成为同伴中的“小权威”,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被忽视,甚至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这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四是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管理粗放。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脱离教师的自由学习,同学间不是吵闹一团的盲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序互动。“镜头四”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可能会使学习内容偏离课堂目标,并且容易造成自由散漫的课堂风气,反而有悖于合作学习的人文追求。[问答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问题:(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现象,但是,教师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讨论问题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2)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②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问答题]12.材料:下面是李老师关于“气温的差异”的教学片段。老师:(展示广州和哈尔滨的人们欢度春节情景的图片,图A内容为春节期间广州的花卉,图B内容为春节期间哈尔滨的冰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幅图片,并思考问题:①广州和哈尔滨两地的气温有何差异?②同样是在冬季,两地的气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我国两大城市的各月均温信息和中国地图,分析出广州和哈尔滨两地的气温差异。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气温的分布规律。问题:(1)材料中教师使用了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对此教学方法进行评价。(2)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步骤有哪些?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材料中教师使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交流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提前准备案例素材,花费时间较多,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案例教学法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知识,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思考、辩论,让学生自主地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其操作步骤:①提出案例,以例激趣;②分析案例,以例说理;③拟订方案,以例导行;④归纳总结,自行反思。[问答题]13.材料:李老师在对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景观图进行讲解时,结合非洲地形图、气候图,指导学生观察获取以下信息。(1)位于赤道地区,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上却白雪皑皑,说明了什么?(2)位于赤道地区,但是从景观图上看到的地面植物判断是热带草原的景观,而非热带雨林景观。为什么?问题:(1)地理景观图属于地理哪方面的知识,它还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利用地理景观图进行教学?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地理景观图属于地理事实性知识。地理事实性知识还包括地名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的外部表现等。(2)①帮助学生理解景观图与教材内容的联系。②生动讲解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抓住景观图展示的特征,解决重点,突破难点。④通过仔细观察景观图,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⑤挖掘地理景观图的美育素材,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问答题]14.材料:下面是田老师在“聚落与环境”中的教学片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乡村和城市景观图片,引入新课。教师提问:聚落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略)教师提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教师总结:(略)教师提问:世界聚落分布有何特征?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河流中下游平原区往往聚落密集;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教师提问:各地民居建筑有何差异?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教师:聚落的变化也给人类留下许多遗憾,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世界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提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田老师在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2)请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①田老师使用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本课仅在导入阶段用到一些乡村和城市的景观照片,教学素材基本来自教材,“教教材”成为该节课的主要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比较单一。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浅层次交往,教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只运用了讨论法,且运用不恰当,如关于“各地民居建筑有何差异”等小组讨论活动,缺少情境铺垫与必要的指导。③情感教育简单生硬。“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载体,但田老师简单的讲述和提问无法让学生对富有人文情怀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2)①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补充与实际紧密相连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例如提供当地或其他地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②在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在提供充分教学材料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如提供案例等资料,提出问题,评价总结等。③在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现代城市开发对遗产的破坏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在拓宽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从情感态度上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问答题]15.材料:下面是朱老师关于“世界的气候类型”一课的教学片段。活动设计:如何准备出国行囊?情境创设:世界气候类型是多样的,大家今后到国外留学、旅游、工作时,就不能一味按照西安的气候来安排生活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出国旅游”活动,了解世界气候。出国前要准备行囊,要带些衣物和日用品等。准备哪些衣物和日用品呢?活动过程: 1>.按小组抽签去国外旅游或留学(签上注明什么时候去,逗留的时间,去的地方)。 2>.教师通过PPT为学生提供学生所到地区的降水、气温的资料。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1)首先要清楚所到地区所在的位置,利用世界政区图查找,对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是什么气候类型。(2)再利用前面所学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知识,对气候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利用气候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判断出气候类型的特点。(3)选择衣物、日用品。(4)如果所提供的衣物、日用品不够,可以自己再添加,如太阳镜、沙滩鞋、防晒霜等。通过PPT展示的资料:①1961--2010年世界各地气温、降水量月均值(新加坡、哥本哈根、布宜诺斯艾利斯、雅典、伦敦、东京等地的气候数据)。②衣物及生活用品(羽绒服、衬衫、遮阳伞、手套等)。小组汇报、展示、交流(略)。问题:(1)结合上述片段,说明朱老师是如何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的。(2)说出朱老师使用的教学媒体,并简述其主要作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在初中教学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要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方面。①朱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为出国旅行准备行囊”的情境,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用到地理知识。②在课堂上,通过世界政区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查找旅游目的地所属的气候类型,学生可以对著名旅游城市和世界气候分布情况有更深入的掌握。学会灵活应用不同类型的地图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以后的生活。③对于气候特征的学习,学生根据数据绘图.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为描述气候特征提供了直观的工具。根据气候特征选择衣物等,与生活实际结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落实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2)朱老师使用了PPT、地图和统计图表等教学媒体。PPT的作用:可以满足地理教学中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的传递数量,易于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地图的作用:易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能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统计图表的作用:绘制曲线图能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数据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问答题]16.材料:下面是一个地理教师的教学片段自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中,教材设计了几个活动题,让学生认识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运、水能的影响。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气候、河流、水运、水能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争论激烈,在组内探究、组组交流中,逐渐得出共识,我国的气候会变得干燥;河流会减少,水量变小,流向改变;水运和水能的价值大大降低。问题:(1)该教学中运用了哪种思维方法?结合材料分析其作用。(2)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哪些要点?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教学中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地理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的作用: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逆向思维和实际情况相反,形式较为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如材料中出现的当教师提出“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气候、河流、水运、水能会有什么影响呢?”的问题时,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争论激烈。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原有问题的理解。当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反面时,就会更加理解原有问题。正如材料中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与东高西低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效果是相反的,理解了后者,对前者自然更加清楚。(2)①提问要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问题要明确、难易适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提的问题需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要难易适中。③需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随教学进程不断深入。在恰当的时候提出适宜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提问的作用,有效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问答的活动中来。④提问形式要多样,鼓励学生发问。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的技巧,注意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提问应能引发学生提问,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行为习惯。[问答题]17.材料:以下为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镜头一:在“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镜头二: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北方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镜头三: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各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问题:(1)分析在此环节中,小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2)简述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流程,并说出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意义。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优点:对于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社交与表达能力。不足:①设置的议题不具讨论性。镜头一中“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学生可直接在地图中找到,不需要经过讨论就可得到答案。②分组形式不利于学生交流。镜头二中将每2列合并为一小组,不方便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③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镜头三中甲男孩积极踊跃,承包了小组内的所有任务,而其他组员没有参与到其中,能力得不到锻炼,未体现出小组讨论的意义。④讨论过程中教师未及时引导学生。镜头四中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激烈辩论,但教师并没有给予引导而是闲庭信步地观看。(2)教学流程:①提出议题;②组内讨论;③观点辨析;④师生评价;⑤归纳总结。教学意义: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②利于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③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④增加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⑤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间的差距。[问答题]18.材料:赵老师在讲“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时,提供了相关资料和信息:①南极洲煤炭分布图及煤炭储量;②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③南极洲景观图片;④南极洲气候特点。接着,赵老师让学生利用上述信息提出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南极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另一个学生提出:“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有过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了什么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