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杂病论》看张仲景的中医施治方法_第1页
从《伤寒杂病论》看张仲景的中医施治方法_第2页
从《伤寒杂病论》看张仲景的中医施治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伤寒杂病论》看张仲景的中医施治方法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源泉。张仲景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医圣”。我们对张仲景的中医成就无限敬仰,但关于张仲景的中医治学方法,研究的人却不是很多。本文试从张仲景的治学方法,来探讨如何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成为一名铁杆中医人。任何人的中医成就,都脱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在张仲景所处的时代,疫病流行,正如《伤寒杂病论序》所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正是这种沉痛的现实,使得张仲景发奋研究中医。“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以上这短话,正好体现了张仲景治学方法,即“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医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毕生精力,未必能够阅读完毕。那么,张仲景是如何选择的呢?经杨绍伊、钱超尘、李茂茹、冯世纶等考证“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字为王叔和加入。也就是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的时候,所依据的底本并非《素问》等书。据考证其所据本乃《汤液经法》。《汤液经法》一书已经失传,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是陶弘景著《辅行诀》,里面记载60个方证,保存了《汤液经法》的核心内容。而马继兴、杨绍伊等更是以无可辩驳的考证事实论证了《伤寒论》是由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法》而来。这里提到的是“论广”二字,就是说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内容。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对于“论广”,胡希恕云:“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于原书外或亦有博采增益之处”;杨绍伊考证云:“据士安言,则仲景前尚有任圣创作之《汤液经》。仲景书本为《广汤液论》,乃就《汤液经》而论广之者。《汤液经》初无十数卷,仲景广之为十数卷,故云‘论广《汤液》为十数卷’,非全十数卷尽出其手也。”对于张仲景的治学方法,杨绍伊云“本平生经验,就任圣原经,依其篇节,广其未尽;据其义法,著其变通。”也就是说是在《汤液经法》的基础上学习、研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整理,增益,但对于原书的主要内容,予以保留。皇甫谧(215年-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平凉)人,西晋学者、医学家。百度网站词条云其“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屡下诏敦促,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张仲景出生年代约公元150~154年,逝世日期约公元215~219年,两者年代几乎衔接,也就是说皇甫谧所处的时代,距离张仲景不远,皇普谧出生的时候,张仲景可能还活着,则皇普谧应该能见到《汤液经法》这本书。张仲景所处的年代,正值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瘟疫流行,张仲景不论是否身为长沙太守,他要静下心来自己“撰”写一本《伤寒杂病论》,绝非易事。况且,张仲景所处的年代,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中医经典流行。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经方十一家”为“《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创瘲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张仲景完全有可能读到以上书籍,只不过针对当时瘟疫流行的历史特点,张仲景甄选了《汤液经法》这本书作为“论广”的基础。陶弘景的《辅行诀》言“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辈名医,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明贤,咸师式此……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于规矩也。”以上这段话至少给了我们以下提示:(1)在“经方十一家”之中,《汤液经法》这本书可能是其中最优秀的著作,这也是张仲景和陶弘景等医家选择此书作为经方论著的原因,也正是此书得以保存流传的原因;(2)通过这本书的学习研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名中医;(3)这些名中医著述的方法,都是在经书的基础上进行增减,而不是自己另起炉灶;(4)名中医增减经典古籍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补充完善,或将经典古籍的理法方药运用于各自研究领域的专科专病的诊治;(5)在著书立说的时候,不论自己的临床经验如何丰富,中医思维如何成熟,仍然按照经典古籍的“旨趣”进行,仍“方圆于规矩也。”同时,我们也可以这么推测,张仲景在论广《汤液经法》的时候,会尽可能的保留原书的内容,甚至会保留《汤液经法》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几乎保留了《汤液经法》全部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可以推测,《伤寒杂病论》中可能还有不少方证,来源于其他经方著作,包括“经方十一家”的著作,因为在张仲景读《经方十一家》其他著作时,只要是能治疗疾病的经方,张仲景没有理由不收入。以上这种方法在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相传张仲景对自己所著《伤寒杂病论》先后进行了13次修改。这13个不同的手稿其部分内容可能先后演变成《金匮玉函经》、《古本康平伤寒论》、成无己注本《伤寒论》、《湘古本伤寒论》、《涪古本伤寒论》、《坊本伤寒论》以及《唐本伤寒论》、《桂林古本伤寒论》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三月桂林左盛德序言“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与吾所藏者较,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或为叔和所篡乱,或疑为宋人所增删,聚讼纷如,各执其说;然考晋时尚无刊本,犹是传抄,唐末宋初始易传抄为刊刻,遂称易简,以此言之,则坊间所刊者,不但非汉时之原稿,恐亦非叔和之原稿也。”由此可见,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数载甚至数十载,几易其稿,终于完成。这个几易其稿的过程,是否就是张仲景从《经方十一家》等著作不断汲取养分,补充完善的过程?还有待将来的进一步考证。总之,从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的过程,我们可以学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