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212期)主题:文学作品改编中的思考与平衡【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最近,改编自路遥小说《人生》的热播剧《人生之路》受到热议。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对于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有人认为应该忠于原作,有人认为可以有所调整。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由路遥小说《人生》改编成热播剧《人生之路》引发,由此引出对于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引发的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应该忠于原作,有人认为可以有所调整。该试题以“有人”的形式阐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个观点强调对原作主旨思想等的继承,是孔子“述而不作”观念的再现,考生可以借此思考保留一些经典作品所具有的普适性价值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些经典作品不应该盲目甚至胡乱改编,有些编剧为了博人眼球,对本来经典的原作加以大刀阔斧的改编,使原作品面目全非,甚至是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这样的改编应该休矣。因为一些“魔改”到底是“脑洞大开”还是对原著的亵渎?比如有人在改编《西游记》时,把唐僧改成被女妖怪美色迷惑的形象,一改经典作品的普适性价值。还有就是继86版《红楼梦》之后,有些影视剧对《红楼梦》大加改编,甚至出现了“性感”版的,这样的改编都是对名著的亵渎。第二个观点就是有人认为可以有所调整。当然这种调整需要有度,这种度就是说不能胡乱的编。改编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原作的再阐释、再解读也同样可以催生出好的作品。考生也可以思考“文学作品的改编”的标准等。在立意上,考生可以侧重其中一个观点;也可以在结合两者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自圆其说。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魔改”乱象当休矣。然后主体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述。一是“魔改”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二是“魔改”会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三是“魔改”会让观众对经典名著失去信心。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参考】1.“魔改”乱象当休矣。2.文学作品的改编当推陈出新,不落俗套。3.让文学作品的改编聚焦时代声音,创有为之作。4.改编者应审慎从作者手中接过改编的接力棒。【佳作赏析一】文学作品改编中的思考与平衡近年来,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而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对于原著的忠实度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主张应该忠于原作,尽量保持原著中的主旨思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也有人认为适当地进行调整是可以接受的。对此,我深感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黑白之分,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影视剧与文学作品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本质区别。文学作品以文字为媒介,通过读者自行想象来构建世界观和角色形象;而影视剧则通过画面、声音等多种元素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由于两者媒介不同,因此在传达故事内容时会产生一定差异。如果完全照搬原著内容,则可能会导致影视剧过于冗长或者无法体现出影像艺术独特魅力。其次,在改编过程中适当进行调整也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观众的口味和审美需求。原著文学作品通常是由文字组成,而影视剧则需要通过画面、音乐等多种元素来表达。观众对于影视剧的期待往往与文学作品不同,他们更加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因此,在改编过程中适当进行调整,可以增加剧情的紧凑性和吸引力,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然而,虽然调整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原著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涵。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精华,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如果在改编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原著所传达的主旨思想,则可能导致影视剧变得空洞浅薄。因此,在进行调整时需要保持一定程度上对原著内容的忠实,并尊重作者对于故事背后深层意义所做出的思考。综上所述,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时,忠于原作还是有所调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我们需要在保持原著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影视剧的表现方式和观众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改编作品既能传达原著的思想和情感,又能吸引观众并产生共鸣。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之间的互补与交流将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佳作赏析二】改编与忠实——文学作品走向影视的思考近年来,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成为了观众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对于原著的忠实性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尽量忠于原著,保留其主旨思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也有人主张在改编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以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面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之间存在着天然差异。文学作品通过文字表达,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场景、塑造人物形象,并且能够深入地思考其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意义。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音乐和演员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呈现故事,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必然会涉及到故事情节的删减、人物形象的简化等调整,这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我们应该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口味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多元化,现代观众对影视作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完全忠实于原著,可能会导致故事节奏过慢、情节拖沓,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在改编过程中适当调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符合观众的口味,并且保持原著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尽管我们可以在改编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我们也不能失去对原著的敬意和尊重。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在改编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保留原著所表达的核心主题和人物形象,并通过创新手法来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文学作品转化为优秀影视作品,并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综上所述,对于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以满足观众需求。改编不仅是对原著的再创造,更是对观众的呈现。只有在综合考虑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差异、观众需求和尊重原著等多个因素后,才能成功地将经典文学作品转化为优秀影视作品,并让更多人从中受益。【阅读拓展】(一)了不起的郑小瑛(2)在那20分钟,郑小瑛耐心地向观众讲授欣赏歌剧的方法,她带了一台录音机,播一段音乐,然后说:“大家注意听,这是序曲的主题,就是这个声儿,你们记住,每当表现爱情,表现悲剧,它就会出现。”在交响乐的舞台上,指挥一般不说话。指挥走上舞台,背对观众,开始指挥,直至曲目完成。但郑小瑛打破了传统。在每首曲目演奏前,她面向观众,介绍曲子的时代背景,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在音乐中体会作曲家的情感,确保观众能够听懂,然后才转身,开始指挥。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21世纪初,郑小瑛刚去厦门办爱乐乐团,厦门人不理解,说搞交响乐团干什么,又花钱,演奏的音乐又听不懂。在厦门,每周五,郑小瑛都会举办一场交响音乐会,最便宜的票价一张只要50元。她经常去厦门的大学义务演出。她仍然在演出前为听众讲解,因此她的音乐会总比一般的音乐会时间长,这逐渐培养了当地人进音乐厅的习惯。程远从2008年开始担任郑小瑛的助理,在郑小瑛身边待久了,程远有时会忘记郑小瑛是一名指挥。程远有一次在新加坡观看演出,当指挥从休息室换完便服出来时,有4名穿着新加坡国服的女士走在指挥前面,为他拿鲜花、拎公文包。她想,这是一个国家对指挥的尊重。郑小瑛却一点儿架子也没有。有一次,郑小瑛换完衣服,接送演员的大巴已经开走了,她就自己抱着演出服,坐公共汽车回家。早年,日本广播协会来中国拍纪录片,看见郑小瑛正在骑自行车,觉得新鲜极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外聘的一名美国教授英健,是交响乐的忠实爱好者,每周都会去观看厦门爱乐乐团的演出。2001年的一天,英健经过乐团的排练室,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一间小房间,看起来只能勉强容纳参加排练的团员和他们的乐器,我正纳闷指挥要站在哪里——因为已经没有郑小瑛的地方了。她紧贴墙壁站着,小提琴的弓和指挥棒在空中飞舞,像在争自己的一席之地。团员们只能被排成长条,而不是常见的扇形,这使得其中一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看见指挥。初夏的空气有些闷热,只有一两台电扇在墙壁上转着,为了不吵着别人,所有的窗户都挂着厚厚的窗帘。天啊!怎么会这样呢?在这样糟糕的条件下,他们如何工作?指挥甚至没办法让所有的人看清她的手势!连空气都是那样污浊,呼吸时很难受。”这位热心的美国听众继续写道:“首席指挥——郑小瑛,她算得上世界最好的女指挥家之一。”平等2021年国际劳动妇女节那天,郑小瑛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30位华人女指挥的敬意》,并请人做了一段视频,逐一介绍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华人女指挥。她写道:“我要在这个向国际劳动妇女运动致敬的节日里,为曾经遭遇职业排斥,而今已获得歌剧、交响乐指挥职业资质的世界华人女指挥发声,使她们能公正地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郑小瑛知道自己是一个特例。直至现在,她仍是中国唯一在乐团担任过艺术总监、首席指挥的女性。在接受采访时,她直言不讳地说:“现在与我成长的年代不同了。在我们的男指挥身后,有一批女指挥给他们打底,做助理指挥,但没有人知道她们,因为她们在二线,不会出现在节目单上,这很不公平。所以我要找机会把这些女性写出来,让大家知道她们,让社会看到她们。她们是很优秀的。”郑小瑛1929年出生在上海。她的父亲郑维是庚子赔款第二期的留美学生,母亲温嗣瑛是重庆人,曾在上海学体育,是中国最早的女子体育老师。那时,女性解放的主题是反对男人纳妾和酗酒,鼓励女性放小脚。温嗣瑛和郑维一见钟情,但由于二人的宗教背景不同,温嗣瑛的父母反对这桩婚姻,温嗣瑛就扛着被子,上了轮船,和家人断绝关系,跟郑维在上海结了婚。在上海,温嗣瑛积极参加妇女运动,被选为中华妇女节制协会的董事长,做妇女解放工作,主要宣传男女平等。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自幼郑小瑛就没觉得做女孩有什么不好,女人和男人有什么不同。之后,她在金陵女子大学上学,更加感受不到性别的压抑。直到进入社会,她才体会到传统的性别观念所带来的影响。下放期间,领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太行山的“三线工厂”进行慰问演出,几个人便扛着钢琴上山了。在山区,郑小瑛在台上指挥,工厂的女工在臺下看她。第二天,她们跑来找她说:“昨天晚上,你在台上胳膊那么一抡,大老爷们儿都得跟着你转,哎呀,好解气!”“当时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突然感觉到,我一定要做好。我实现了山区姐妹们的梦想,那就是男女平等,女人也能做领头人。”郑小瑛说。前两年,郑小瑛的族人修族谱,邀请郑小瑛作为郑氏后代题词,客家人仍然遵守着严苛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女孩的名字不入族谱。于是,郑小瑛题:“毛主席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郑小瑛说:“你们要是同意将族里的女性都列入族谱,那你们就用这个题词,否则你们就不要用我的题词,也不要录我,我要跟姐妹们一样。”结果族谱印出来,增加了上过大学的女性的姓名,却没有算其他女性。可见性别平等不容易完全实现。句号在人生的暮年,郑小瑛开始为自己的一生做总结。除了指挥音乐会,她四处演讲,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从古典主义乐派到歌剧音乐欣赏,她一首一首地讲,这是她为听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剩下的时间里,她想多译配几部歌剧,把意大利文翻译成中文,她说:“全世界都在用本国的语言介绍外国歌剧,唯独咱们中国人除外。”2010年,她办了一个歌剧中心,招学生排练中文歌剧,而且不收学费。她说:“如果因为钱而把有才能的人关在外面,那就太可惜了。”很难再碰见郑小瑛这样的音乐家了,很多音乐家囿于自己艺术的领地,并不真正了解音乐和普通人的关系,而郑小瑛为什么不是这样的呢?答案或许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1948年,她19岁,不顾父母的反对,从上海出逃到解放区,在河南开封的文工团,正式成为一名革命工作者。短短的3个月里,她学习革命理论,批判旧的自我。工农队伍上街游行,人们光着膀子,胳膊上绑着有铁钉的皮带,把鼓敲得震天响,她觉得特别震撼,人和天地好像产生了连接,那是她在上海看不到的、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音乐。在文工团工作期间,她跟随中央访问团去广西采风。以前,她演奏贝多芬、肖邦的音乐时,总想:音乐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这些聪明人的脑子里蹦出来的吗?在广西的山上,陪他们采风的当地翻译和一个姑娘搭上了歌,两个人边走边唱,姑娘一直跟着他们。等到了住处,人们都睡觉了,两个人拉条板凳在门口接着唱。郑小瑛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看他们眉飞色舞的表情,就很受感染。是什么东西让他们有这样的激情?郑小瑛想,这是生活的需要,音乐是他们的语言。“我当时就感受到,作为音乐家,不要太神气,音乐的灵感来自普通百姓。”在解放区,郑小瑛树立了指引她一生的文艺观,“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音乐是由人民创造的,因此音乐应该反过来为人民服务”。2016年,郑小瑛在一次世界合唱比赛上见到来自云南的坡芽歌书合唱团。这支乐团由一群普通的民间音乐爱好者组成,他们声音特别好听,而且有多声部,彼此配合得很和谐。她很震撼:指挥是怎么培养他们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却能够练出这么好的合唱。2019年的秋天,郑小瑛来到云南的乡村,见到了这支乐团的成员。她问他们:“你们在合唱时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有人回答:“合唱要懂得退让。”那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下午。他们早早地等候她的到来。见到她,他们拍着双手,唱起了迎宾曲。阳光打在歌唱者的脸上,这是让她奉献终身的人民,他们真实地与音乐相伴。郑小瑛看着他们,突然用手挡住眼睛,孩童般哭了出来。(二)向绿色传承人致敬在这个新时代,青年是幸运的,因为这些新青年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权、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样的可能性。当代的新青年追求个性但不盲从,更勇于表达自己、实践自己的追求、守护自己的初心。古浪县八步沙六个普通的老汉,他们用信念、血液让沙漠为他们重生。可贵的是,“六老汉”的后代是这绿色事业的传承人,他们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第一代治沙人,把不毛之地变成绿洲;第二代治沙人“六兄弟”,继续坚守着前辈的事业,他们创新治沙,把沙漠变林场,把林场变公司;第三代治沙人,他们科技治沙,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这伟大的绿色事业在传承、创新、弘扬中发展。时代需要这样的绿色传承人,这些青年传承者是可爱、可敬的!大概是怀揣赤子之心,才能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艰苦伟大的事业。三代治沙人如此,三代守鹤人更如此。“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呜呜……还有一群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流行于三十年前的歌曲,纪念的是于1987年寻找走失丹顶鹤而牺牲在复堆河中的徐秀娟。她是徐家第二代守鹤人,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丹顶鹤的保护工作,将23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养鹤事业。徐秀娟的家乡扎龙被称作“鹤乡”,扎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她的父亲徐铁林是第一代养鹤人,她的弟弟徐建峰在姐姐牺牲后,也放弃了部队的工作回到保护区,当起了守鹤人,传承着父亲和姐姐的这份事业。徐建峰在保护区也把自己年仅47岁的宝贵生命献给丹顶鹤的保护工作,在他去世的那年,他的女儿也就是徐家的第三代守鹤人——90后的徐卓决定坚守父辈的初心。她向学校提出申请转学到东北林业大学,在姑姑徐秀娟曾就读的学院,刻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在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徐卓放弃了保研深造,回到了扎龙湿地保护区,守护着这里的丹顶鹤,传承着徐家一代又一代的丹顶鹤守护事业,这是一份艰辛又有意义的绿色事业、环保事业。徐家与丹顶鹤有着不解之缘,徐家三代人寄情于鹤,三代人守鹤近百年,丹顶鹤带走了徐家的女儿、儿子,而第三代孙女还是选择了传承下去,矢志不渝地守鹤。一个人一生坚持做一件事,已是不易的坚定,几代人传承下来坚持做一件事,是信念的坚守。他们以平凡之躯,传承不凡事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精神在这里,中国的力量在这里。这个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新青年、新偶像?我想像治沙人、守鹤人的后代传承者就是这个时代最朴素最有力量的担当者。【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信誉之花尚书华城市不大,不足百万人口。小区亦小,只有十几栋楼房。罕见的是在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02日)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C.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D.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2.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答案与解析1.C【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委托监理合同范例
- 精装房整栋出租合同范例
- 纺棉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绿色建筑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 2024年酒店财务工作总结范例(2篇)
- 2024年开学安全教育演讲稿模版(2篇)
- 2024年关于感恩父母演讲稿样本(3篇)
- 道德讲堂实施方案样本(2篇)
- 大队委换届改选方案(3篇)
- 2024年工资核算员工作总结范例(2篇)
-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6.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平相处
- 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云南省保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镇江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邮轮运营管理 课件 第七章 邮轮安全管理的全面解析
-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全部课件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