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新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新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新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新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日军的侵华历程。2.结合图片、影像、遗迹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日军侵华暴行。3.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1.局部侵华局部抗战东方会议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说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经济危机淞沪抗战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其目的就是灭亡中国。柳条湖伪满洲国上海华北自治运动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局部抗战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寄希望于英美等国调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置民族危亡不顾,充分暴露了其反动的本质。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长城抗战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

,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高潮: 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救国主张,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3.(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___________。(3)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瓦窑堡位于今陕北子长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共抗日逼蒋抗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共对蒋政策变化: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联蒋抗日1.(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

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__”,又称七七事变。(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日本在华北驻军的依据:《辛丑条约》军事演习卢沟桥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1)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_______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民族准备抗战(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的形成。

全面抗战路线(4)军队改编: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5)实现合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抗战宣言1.大屠杀和大轰炸(2)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___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日军的侵华暴行从2014年开始,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______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人以上。六周30万五2.殖民统治(1)政治上:实行

方针,在占领区(2)经济上:实行

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____________”

,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_________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利用中国人来制服中国人。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粮食统制“三光”3.践踏国际公法,

,残杀中国军民。4.违反人道主义和战争常规,推行“慰安妇”制度。实施细菌战731部队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34“思考点”: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

提示:(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 (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而不是杀害蒋介石。 (3)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 (4)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促进作用。2.阅读教材P134“历史纵横”: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瓦窑堡会议召开的意义。提示:“《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瓦窑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图片“日本东方会议会场”(见教材P133)信息解读: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内阁首相田中义一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对华政府纲领》:日本将实行“满蒙”与“中国本土”相分离的方针;将对中国内部事务实行武力干涉等。在日本侵华史上,这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2.阅读图片“《西北文化日报》报道西安事变”(见教材P134)信息解读:1936年12月13日,西安著名进步报纸《西北文化日报》首次报道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发动兵谏的这一消息。及时传递政治信息,有利于推动全国抗日局面的形成。3.阅读图片“日军炮轰宛平城”(见教材P135)信息解读: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辞拒绝。7月8日凌晨5点30分,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该事件史称“七七事变”,它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开端。4.阅读图片“南京街头被日本军队虐杀的中国人”(见教材P136)信息解读: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随后进行了长达6周的烧杀劫掠,杀害中国和平居民30万人以上。照片是重要的实物材料,对揭露日本侵华暴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5.阅读图片“日军在抗日根据地修筑的碉堡、封锁沟”(见教材P137)信息解读:1939年以来,为分割和“蚕食”抗日根据地,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周围修筑碉堡和封锁沟、封锁墙,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分割封锁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在人民的支持下,八路军最终粉碎了日军的封锁。探究一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史论要点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明治维新后,日本同时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需要通过向外扩张,获得大量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历史原因: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在东方会议上,将“征服满蒙”定为日本国策,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3)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为求苟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4)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经济衰退,国内矛盾激化。内外交困的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危机和转移矛盾,决定实施侵华政策。(5)现实原因: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作为典型的岛国,各种资源相对匮乏,对外具有极强的依赖性。(6)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思想,军国主义将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7)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对点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日本帝国主义者宣传“这次冲突是奉天北大营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造谣!三岁小孩子也不会相信这些话!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中共的《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年9月19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1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答案形势:世界经济政治危机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共矛盾尖锐。探究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史论要点1.原因(1)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内因①国情的需要。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民族独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势在必行。②共产党的努力。中共为了团结国民党联合抗日,先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意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终于赢得了近代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共更加成熟,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壮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加速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③全国各种抗日力量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当时国共两党是中国的两大武装力量,摒弃前嫌,联合抗日,共同面对民族危亡,是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期待。对点训练1.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等。由此判断,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答案C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材料信息并非是右倾投降主义,排除B项;C明显不正确。从材料看,中共希望改善与国民党的关系,这与当时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有关,因此中共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选D。答案D探究三(核心素养)日军的侵华暴行素养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印证日军的暴行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机枪声响个不停。——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日军占领南京后……抢劫,屠杀,将中国人赶出家园,集体屠杀战俘与身体强壮的男子,把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德丁解读日本侵略者用战刀、用枪炮、用细菌战等违反人类道义的最为凶残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屠戮,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暴行。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日军的暴行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对点训练1.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如果进行反驳,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提出的是(

) ①松冈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 ②禹硕基等主编:《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暴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李克痕:《沦陷后之南京》,汉口《大公报》1938年7月13日 ④张生、吴凤照、费仲兴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9——幸存者调查口述续编(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2.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据此可知是南京大屠杀,故选D。

答案D【典例1】某学校学生进行了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日军暴行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众多的材料中,

的证据是(

) A.

B.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

D.最有力注意程度词的使用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文字材料,有一定可信度历史专著中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经过艺术加工,可信度降低原始资料,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带有一定主观性明立意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日军的暴行。抓关键屠杀现场的新闻照片为第一手史料,相较而言最可靠。排干扰受害者的控诉材料、专家的描写和侵华日军的回忆录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和因素。D【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把自己的政策,即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策的许多部分,改变到更加适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情况。《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的文件出自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2)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此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第(1)问,“根据材料”说明答案完全来自材料;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提示词第(1)问,指出——明确说明;说明——解释清楚。限制词第(1)问,时空限定——1935年12月;内容限定——《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第(2)问,时空限定——此次会议后;内容限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核心词第(1)问,哪次会议;第(2)问,努力。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根据标注中“《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可知,此次会议是瓦窑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军事合作、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成立边区政府等方面归纳中共的努力。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1)会议:瓦窑堡会议。(2)努力:①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②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③向国民党中央提交国共合作宣言;④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后来,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建立政权3.完成统一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和统一补充:为了巩固新生的王朝,朱元璋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遭到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燕王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次年改北平为北京,开始着手迁都,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明初沿袭元朝建制。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元末明初,日本处于南、北朝对峙时期,长期战争造成大量落魄无赖的武士阶层,他们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

明朝建立之初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元朝残余势力威胁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沿海外患职能:①承宣布政使司负责行政;②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③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特点:“三司”分权,分别只听命于中央号令,互不统辖。评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强化中央集权,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三司并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一)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废行省,设三司。二、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废宰相皇帝管六部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①目的:加强专制皇权。②废除: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限宰相二府三司制宋朝众宰相三省六部制唐朝抑宰相中外朝制度汉朝设宰相三公九卿制秦朝独宰相中书省元朝③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中央官制的变化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皇明祖训》2.设立内阁(1)原因: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最不幸的人”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2)设立: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3)发展①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文渊阁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明成祖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明宣宗内阁“票拟”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明神宗内阁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内阁,内阁权侵六部宰相内阁大学士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权力拥有一定的决定权有票拟权,但需皇帝批红对皇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4)评价:3.宦官专权◎锦衣卫◎锦衣卫腰牌及木印魏忠贤实质: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托于皇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①司礼监获得批红权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二者互不统属。(三)军事制度的变化卫所制度: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明朝中后期该制度趋于废弛。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内陆边疆形势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明史·郑和传》(1)主要目的:宣扬国威“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1.郑和下西洋(1405-1433)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传播编队图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英国)李约瑟①世界领先: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新航路开辟。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2)评价:(明朝官员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②劳民伤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1)倭患严重背景: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造成巨大破坏。表现:措施:派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平倭,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倭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日本海盗日本海盗+中国海商结果:稳定东南沿海形势;朝廷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2.海疆局势(2)欧洲殖民者的侵略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表现:②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遐迩畅皇风,亿万载,时和岁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