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育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育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育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育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史实;2.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3.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情况。学习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③内容A.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C.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第一章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前期准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①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②参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①召开: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②内容A.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开国大典(1)时间: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2)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章节人民政权的巩固1、肃清反革命武装: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黄帝(2)法律支撑: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成果①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2、土地改革(1)目的①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②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3、恢复国民经济(1)稳定物价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②目的:为了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③过程: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④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2)深化改革①目的: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②措施: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③成果:经过一系列努力,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新石器时代4、抗美援朝(1)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②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韩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2)经过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同意进行谈判。③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3)结果: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4)意义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2、日内瓦会议(1)召开:1954年4月,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2)结果:朝鲜问题因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第三章节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与发展①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②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是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2)性质: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成就: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4)影响①中国代表团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②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第四章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经济制度(1)过渡时期总路线①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提出。②目的: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3)“一五”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3)意义: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5)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建立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广泛性民主性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0年确定)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思考: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标志:(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探究: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解放军在南京总统府前

按照“打扫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教材p158①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②社会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探究: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③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连年战乱和天灾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49年,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相比1936年下降:重工业约70%,轻工业约30%,农业约25%。“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泰晤士报》1949.10.3.仔细观察左图,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的国内外压力有哪些?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理所当然要探索执政的规律。——张荣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任务:①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国民党残余部队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②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③财政经济上千疮百孔,财政困难;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国家安全。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1.政治:剿匪镇反(1949-1951)(1)追歼残余:(2)镇反剿匪: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1)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朝鲜半岛及“三八线”地图2.抗美援朝(1950-1953)◎美军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2)过程:

①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②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1950-1953)人民政权的巩固(3)影响: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3.稳定物价:措施: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实质:(行政、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治标②统一财政经济——治本结果:①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结果:1952年底,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过程:4.土地改革(1950-1952):作用:①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②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5.新外交的开创注意:国家性质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此外制定外交政策还要依据国家实力、国际环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成就意义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一边倒方针: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避免被两大阵营孤立。(1)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根据以上表格并分析“客人”为什么会断流?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国应如何处理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意识形态浓厚阶级、革命外交封闭、半封闭国家利益至上和平、合作外交走向开放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走向国际舞台)

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主要包括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中国称为“中南半岛”,国际上称为“印度支那”,这次会议上主要想解决越南、老挝、柬埔寨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实现停战。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4月议题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结果朝鲜问题因为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1)时间:1955年4月(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3)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4)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同”:共同的遭遇,即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即要发展经济、维护和平和维护民族独立;“异”: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国际环境新中国的成立经济恢复政权巩固国内外相对稳定环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对内对外国内条件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中国能够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工业化建设有利条件有哪些?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①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量表产品单位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1952年钢万吨92.315.8135.0粮食亿吨1.51.11.63材料一:材料二:1952年底中国的工农业结构图80%9%11%农业重工业其他工业

为什么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材料三: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小农私有制问题突出建设与改造并举材料四: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一五计划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②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项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针原则方法步骤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1952年底、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变化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公有制经济工商业资本主义公有制经济其他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标志着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展开农业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