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欧阳修一、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六一居士”的来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名人轶事

嘉祐四真宋仁宗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任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三上作文欧阳修曾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二、《伶官传序》(一)阅读文本,梳理文言基础知识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2)集中提问:本文较短,疑难词句不多,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世人传言晋王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2、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负而前驱4)函梁君臣之首5)一夫夜呼

6)仓皇东出7)抑本其成败之迹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判断并翻译下面的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2)此三者,吾遗恨也。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而告以成功。

5)还矢先王。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智勇多困于所溺。(二)赏析文本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注解,回答下面一组与数字有关的问题。(1)数字计算:根据庄宗李存助(885926)的生卒年份,推算出908、912、923、926年庄宗的年纪。(2)课文梳理:在上述年份里,庄宗发生了什么事情?尽量用原文回答。(3)数字意义:庄宗灭敌国用了多少年?自己由盛到衰用了几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4)历史教训:作者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用原句回答。3、文章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请你从论证思路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4、文言文中,往往虚字也见真情。请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三个“哉”(岂非人事哉!可谓壮哉!岂独伶人也哉?)一个“也”(何其衰也!)中的情感,分析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5、《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句式的运用。综观全文,文章运用了哪些句式?请举例说明。

6、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揣摩文章对“抑扬”笔法的运用。材料1:《古文观止》对《伶官传序》的总评是:“起手一提,已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

材科2:清人王符曾评《伶官传序》“前用摹马,后用披剥,忧劳逸豫,归之人事,极痛快文字。要只善用抑扬耳。”7、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探究与分享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课堂分享相互补充、完善参考1:行文思路:

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然后运用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

接着叙述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最后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参考2:(1)24、28、39、42。

(2)908年:接受三矢,继承父亲遗志。

912年:“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后唐。

926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灭敌国用了15年。自己由盛到衰用了3年。关键: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是让人们记取“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历史教训。参考3:首段从宏观落笔。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总观点。接着点出后庄宗始得天下、终失天下的悲剧,照应“盛”“衰”二字,交代论述内容,说明立论根据,并顺势引起下文。

第二段紧承上文“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从晋王赐后唐庄宗“三矢”的细微角度切入,表现其兢兢业业、为父报仇的事迹。第三段通过宠幸伶人造成的后果这一一细微角度,以由盛而衰的史实,引出教训,进一步阐明“人事”对于国家的盛衰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道理。

最后,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弱。岂独伶人也哉”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作结。

本文布局严密通篇围绕着“成败由人”这个中心,从细微角度切入,以宏观大论作结,对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条理清晰,秩序井然。参考4:

①“岂非人事哉”的“哉”:用兼带感叹、反诘的语气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立论鲜明,催人瞥醒,具有论战性;与前文“呜呼”相呼应,造成极其浓烈的抒情气氛。

②“可谓壮哉”的“哉”:以升调语势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和后文“何其衰也”形成鲜明对比,在赞叹中含有轻蔑。③“岂独伶人也哉”的“哉”:表感叹,以感叹的语气点睛,发人深省,意味深长:难道不应该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吗?并呼应开篇“呜呼”,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

④“何其衰也”的“也”:在惋惜中蕴含谴责,以凝重哀婉的语气,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和前文“可谓壮哉”形成对比,既唱又叹,遥遥相对,使人感到笔墨酣畅,痛快淋滴。参考5:(1)对称词句对称词,散见于全篇。文章为了突出“忧劳”和“逸豫”的对比,很注意使用对称的词。如“人事”和“天命”、“盛”和“衰”、“得”和“失”、“难”和“易”、“成”和“败”、“兴”和“亡”等,这些对称词,对比鲜明。

对称句,节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对称句在内容上都是正反对照的,具有骈散结合的特点。欧阳修善于运骈人散、以散破骈,使句子富有表现力,使得句子不仅有音乐美,而且给人以鲜明的对比感,使人在细细咀嚼中深刻领会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3)感叹句

感叹句,用来直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文章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再如“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前一句表示对庄宗胜利的赞赏之情,结尾用语气词“哉”表示感叹;后一句表示对庄宗失败的悲叹之情,结尾用语气词“也”表示感叹。这两个长句从整体看是议论而不是叙事,因为所述事实置于“方其……哉”和“及……也”这样两个抒情味很浓的议论句中。但因为是感叹句,其中有叙事的内容,所以这两个句子又是议论、抒情、叙事兼而有之的。因此,就这两个感叹句的具体情况而言,其表达效果是多方面的。(3)反问句

反问句,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是无疑而问,但语意表达比陈述句更确定,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彩。如“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句末用的是叹号,但仍是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等。对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句式整齐而又多变,气势十分充沛,感情色彩浓郁,加强了论证的力量。正因为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多种句式,错落有致,从而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参考6:

文章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第2段的叙事语势比较平缓,虽无任何议论,但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验证论点。第3、4两段的议论都是欲抑先扬,先论其“壮”和“盛”,然后评其“衰”,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参考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