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与社会行为预测_第1页
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与社会行为预测_第2页
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与社会行为预测_第3页
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与社会行为预测_第4页
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与社会行为预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与社会行为预测

1儿童情绪调节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儿童早期情绪的形成和适应研究的深入,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情绪的形成功能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关注。Grolnick在1996年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陌生情境下为了减少内心压力、消除或降低不良情绪反应,经常会做出一些看似与问题解决无关的行为。她认为这些行为是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将其称之为情绪调节策略。儿童自身的早期情绪调节发展特点对他们将来的社会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在这些研究中,研究对象多是西方儿童,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的研究很少。尽管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是关于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但是很少有关于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这就导致我们所理解的儿童社会情绪调节的发展及意义是基于对欧美文化下儿童的研究结果。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许多学者都认为儿童早期的生理、情绪和社会满足的经验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行为发展。儿童在社会情境中焦虑、退缩、害怕和同伴交往等行为逐渐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从情绪调节发展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有问题的儿童的原因的认识,找出有效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研究表明,紧张或消极情绪出现频率高的儿童比其他儿童同伴接受性差,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出现的问题行为多。研究者也注意到儿童调节能力影响了儿童在同伴中的行为。抑制冲动性行为的能力与社会技能发展水平有正相关,调控能力高的儿童社会技能发展水平较高,问题行为出现的较少。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2岁时父母评价的退缩行为与他们在紧张情境中表现出的被动调节策略有关。研究已经证明,情绪调节在个体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扮演着“调节者”的角色,那么,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看,情绪调节策略在个体问题行为发展中起何种作用呢?另外,儿童的任务坚持性在实际生活中受到广泛关注。儿童的任务坚持性是指儿童在完成他人安排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努力去完成任务的行为。儿童这种能力的发展为将来的学习能力,独立性以及意志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它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Eisenberg等人研究发现,适当的自我控制与高水平的自我调节有关。但很少有研究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探讨儿童任务坚持性的发展。本研究的问题是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与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任务坚持性,攻击行为以及社会退缩行为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假设,儿童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显著预测4岁时的社会交往能力,任务坚持性,和社会退缩行为。2学习方法2.1儿童年龄范围本研究被试来自一项大的追踪项目。我们从北京市区随机选取208名2岁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第一次参加研究时儿童的年龄范围:18.5~27个月,平均年龄为24.01个月(SD=2.62);男孩占48%,女孩占52%;两年后,邀请那些参加过2岁时实验室实验的儿童共176人(由于搬迁等各种原因有32名儿童没有参加第二次研究)。儿童年龄范围是48~51.5个月,平均年龄为49.7个月(SD=1.63)男孩占48%,女孩占52%。参加本研究的儿童的父母的教育程度偏高,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偏上,因此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适合于这类样本。2.2研究过程2.2.1单向玻璃外录像每一对儿童和母亲被安排在4.2米×3.5米的观察室中,室内地毯上放置若干玩具,一角放有一把大椅子,其对面靠墙放置适合2岁儿童用的小桌子一张和小椅子一把,这面墙上镶有单向玻璃,单向玻璃外放置录像设备,观察者在单向玻璃外对室内的儿童和母亲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摄像。本研究记录儿童在陌生人情境(陌生人与母亲同时在房间,与母亲分离——单独在房间以及与母亲分离——与陌生人在一起)和延迟满足情境(食物的延迟满足和玩具的延迟满足)中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策略。2.2.2儿童的活动采集系统当儿童过了4岁生日之后,我们通过电话或家访与父母联系,了解儿童的害羞程度,并邀请儿童到实验室参加实验。4.2米×5.5米的测查室中,地毯上放置若干玩具,观察者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摄像。我们将4名同龄、同性别、但父母评价害羞程度不同(善于社交的1名、一般的2名、不善于社交的1名)、彼此陌生的儿童同时邀请到实验室作录像观察,观察包括:自由活动(15分钟),收拾玩具(5分钟),讲话(5分钟)分车票任务(10分钟),自由活动(15分钟),收拾玩具(5分钟)和特殊玩具(5分钟)。2.2.3不同认知状态儿童在使用较多的行为训练编码和分析参考Grolnick(1996)在一项类似于本工作的研究中的编码方案以及我们以前的研究(1998)编制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编码手册。1998年我们对2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在对儿童进行2年追踪之后,对原有的情绪调节策略编码手册进行了修订。具体考察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积极活动,儿童试图改变自己所处的压力情境的行为;寻求安慰,在压力情境中儿童寻求母亲或陌生人的安慰,如在陌生人情境中,接近母亲,身体依靠在母亲身上等;自我安慰,儿童行为表现是吸吮手指、身体在墙壁上蹭来蹭去等,或自言自语道“阿姨一会儿就会来”,“我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大孩子”,“妈妈去厕所了,马上就会来抱我”等等安慰自己的话语;回避行为,在刺激物出现时(延迟任务的画笔或诱人的食品,陌生情景中的陌生人),儿童表现为仅仅是目光移开,转身离开,躲避陌生人的接近。例如,在延迟任务中,用手蒙住眼睛,藏在桌子下面等。每5秒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评价1次。根据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编码手册对儿童在各个陌生情境中所出现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编码,计算出单位时间内行为出现的次数(1分钟内,持续5秒为1次),各情境的平均频次作为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分数。高分代表儿童使用该策略的频次高。采用Rubin(1989)儿童游戏观察手册对儿童的游戏从社会性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编码。编码包括儿童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小组游戏,与同伴交谈,无所事事,旁观,消极情绪等,每10秒对儿童的行为进行1次评价,两次自由活动共30分钟。将儿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参加小组游戏的次数以及与同伴交谈的次数合并,之后计算它们占总行为次数的比率。两个自由活动中的平均出现比率作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评价分数,高分代表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强,即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能够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时间相对长。社会交往能力编码者信度(kappa系数)平均为0.89。根据Coplan等人的一项研究,我们将儿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旁观,无所事事,和被动的单独游戏出现次数合并,之后计算它们占总行为次数的比率,两个自由活动的平均频次作为儿童社会性退缩行为的评价指标。高分代表儿童在与陌生同伴交往时倾向于回避退缩。社会性退缩性行为编码者信度(kappa系数)平均为0.89。在分车票任务和收拾玩具过程中,计算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的时间与情境总时间的比率,平均两种情境的时间比率作为任务坚持性的评价指标。高分代表儿童在完成指定任务时的任务坚持性高。任务坚持性的编码者信度(kappa系数)平均为0.91。3研究结果3.1协同活动情境下儿童社会性行为的总体使用情况对2岁儿童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情境中所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儿童使用次数最多的策略是积极活动(M=7.18,SD=5.86),其次是寻求他人的安慰(M=6.65,SD=4.73),自我安慰出现的频次(M=5.41,SD=5.10)低于寻求他人的安慰,使用的最少的是回避行为(M=1.88,SD=2.81),我们对这4种主要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方差分析,差异十分显著,F(3,525)=39.48,p<0.001。这说明儿童在2岁时已经能够通过几种不同的策略来调节情绪,这些策略的使用频率不同。在陌生同伴情境观察得到的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退缩行为,以及通过分车票任务和收拾玩具任务观察得到的儿童任务坚持性作为我们将要预测的儿童社会性行为。总体来看,4岁儿童在30分钟的与陌生同伴自由活动情境中,平均有22%(MD=0.27)的活动是与同伴进行交往:或进行小组游戏,或谈话;平均有48%(MD=0.18)的活动是回避与他人交往:如在一旁观望,无所事事或者进行被动的单独游戏。在两个收拾玩具任务和分车票任务上,儿童平均有73%(MD=0.21)的时间将注意力放在任务上,努力去完成所指定的任务。3.2寻求安保与社会交谈我们假设儿童早期在特定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儿童以后的行为发展。在早期承受挫折压力的能力和方式可以预测到儿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及完成特定任务过程中的坚持性。首先,我们对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与4岁时儿童社会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见表1。相关分析得出,儿童4岁时在陌生同伴情景中表现出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其早期积极活动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与回避行为呈负相关;任务坚持性与自我安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寻求社会性支持和回避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性退缩行为与儿童早期积极活动策略呈显著负相关,与寻求安慰和回避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攻击行为与儿童早期使用寻求安慰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早期在陌生情境中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的儿童,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强,很少表现出社会性退缩。早期依赖于母亲的安慰和帮助的儿童,以后的任务坚持性较差,表现出较多的社会性退缩,但很少出现攻击性行为。在陌生情境中,较多地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调节情绪的儿童,以后的任务坚持性较强。而那些较多采用被动回避策略的儿童,其社会交往能力和任务坚持性较差,社会性退缩行为较多。男女儿童在某些社会行为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为了更好的理解儿童早期情绪调节策略在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中的意义,我们进行了回归分析。首先进入方程的是儿童的性别,在控制了性别主效应的基础上,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在第二步进入方程。除性别以外,所有的预测变量转化为标准分数后进入方程。结果如表2所示。在预测儿童4岁时的任务坚持性行为上,儿童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具体来讲,女孩的任务坚持性要显著高于男孩。在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性退缩行为上,性别主效应不显著(p>0.05),说明男女儿童在这两种行为上差异不显著。在控制了性别主效应之后,儿童早期在陌生情境中的积极活动和回避行为显著预测儿童4岁时的社会交往能力,即儿童早期在压力情境下,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消除紧张感,还是消极被动地躲避压力,这预示了儿童2年后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表现出的交往能力:积极活动策略使用较多的儿童,2年后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那些较多使用回避策略的儿童,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强。寻求安慰策略负向预测了儿童4岁时的任务坚持性,自我安慰正向预测了儿童的这种能力。这表明,早期在陌生情境中倾向于寻求他人支持和安慰的儿童,以后的任务坚持性较差,而那些较多的使用自我安慰策略来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的任务坚持性测查中分数较高。寻求社会安慰和回避行为正向预测了儿童以后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社会性退缩行为。也就是,在早期陌生情境中,倾向于回避引起紧张不安的刺激源或者寻找他人的安慰和帮助等行为,预示了儿童在以后的同伴情境中的社会性退缩行为。4情绪调节与社会行为我们在观察中发现,2岁儿童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任务中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消极情绪,一些儿童变得极度的悲伤而另一些人则较为平静;一些儿童在压力情境下以回避退缩等消极性策略试图减轻压力,而另一些则运用较为积极的策略去解决面对的问题。在早期如此不同的反应可能是气质的作用。Plomin和Daniels对18个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出现社会性微笑的频率以及在陌生人面前的行为方式更加相似。对于非抑制型的儿童,他们的活动性高,处于陌生环境中或是有新异刺激出现时,他们的活动倾向是指向外部的,在进行调节情绪时的活动性、主动性也很高,倾向于使用积极活动策略。而行为抑制型的儿童则恰恰相反,他们在面临新环境时多会出现退缩行为,活动性比较低,动作指向固着于自身或是向外寻求熟悉人的安慰和保护,在调节情绪时,也倾向于寻求他人安慰。儿童在早期所表现出的活动性,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儿童以后在交往中的行为特点。根据Eisenberg的观点,社会交往能力受到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儿童,其社会交往能力和任务坚持性强。在陌生同伴情境中,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反映出儿童社会行为的主动性和良好的调节性,任务坚持性反映更多的是儿童的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在纵向发展上情绪调节与社会行为上的对应关系:儿童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与4岁时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见表1);从回归分析中(见表2),将儿童性别主效应控制之后,我们发现,早期在陌生情境中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的儿童,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强,很少表现出社会性退缩。早期依赖于母亲的安慰和帮助的儿童,以后的任务坚持性较差,表现出较多的社会性退缩。在压力情境中寻求他人帮助的儿童,活动性一般较低,活动性较低的儿童在陌生同伴面前表现出较多的被动、退缩行为。在陌生情境中,较多地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调节情绪的儿童,以后的任务坚持性较强。而那些较多采用被动回避行为的儿童,其社会交往能力,任务坚持性较差,社会性退缩行为较多。总之,儿童社会性行为与其早期在陌生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一定的关系,积极主动性策略较多的儿童,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任务坚持性较强,而被动回避性策略较多的儿童,以后的社会性退缩行为较多。4岁时儿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表现出的退缩行为与早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