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I论宪法诉讼的程序和范围目录TOC\o"1-3"\h\u11116第一章宪法诉讼程序的基本理论 132441.1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1251041.1.1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 123421.1.2宪法诉讼程序的特点 197461.2宪法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 2166311.2.1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2252721.2.2公正与效益的统一 240571.2.3当事人平等接近正义 421562第二章我国宪法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概述 6259782.1受案范围的基本规定 6231392.2我国宪法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适用情况及反思 6113752.2.1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不适应审判实践 666902.2.2“行政行为”概念定义不明 7751第三章我国宪法诉讼的完善建议 8231743.1完善程序适用范围 8262983.2细化审理规则 9282623.2.1采用独任制与合议制并用的审判组织 9253343.2.2根据不同情形简化程序 9289873.2.3明确程序转化规则 1057583.2.4缩短审理期限 10150203.3明确程序的启动方式 11178413.4完善调解制度在程序的适用 1225511参考文献 13PAGEIIPAGEII第一章宪法诉讼程序的基本理论1.1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与特点1.1.1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在确定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时,我们通常会借鉴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界定,有些学者认为民事诉讼的程序与宪法诉讼程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界定可以参考甚至直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这种观点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事实上,宪法诉讼本身就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宪法诉讼是指对于侵犯到自己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向法院起诉,法院对该起诉和相关的行政争议依法按照司法程序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宪法诉讼是一种“民告官”,双方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的诉讼行为,这也使得行政案件在审理时会出现审理难的问题。因此,宪法诉讼程序概念的界定需结合自身的特点,准确分析定义。对于宪法诉讼程序的概念,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宪法诉讼程序是指对于简单的行政案件,在法庭的主持下用快捷简单的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此观点只强调了程序案件的适用范围;第二种观点认为,宪法诉讼程序是由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行政案件的诉讼程序,这一观点侧重于程序的审判组织方面,第三种观点,宪法诉讼程序为较快解决行政案件、减轻法院的工作压力,对于性质轻微、案情简单的行政案件采用较快的方式解决的审理程序。这一观点侧重于适用程序的方法及目的以及其所实现的价值。对于宪法诉讼程序概念的表述中,每一观点都有所侧重,但是每一观点都没有做到全面的概括。我国自2010年开展宪法诉讼程序试点工作至今,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方面与学术方面的经验,对于其概念界定应结合经验,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对程序概念重新界定。因此界定程序应包括其设立的目的、审判组织、审理方式、适用的范围的主体。笔者认为宪法诉讼程序概念应是:为更好保障公民的权利、充分实现行政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行政案件,由第一审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采用简化的诉讼程序来审理的诉讼程序。1.1.2宪法诉讼程序的特点宪法诉讼程序有主要几个特点:起诉方式的简便、案情的简单、传唤方式的灵活、独任制审理、审判过程简化。这些特点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方便、更大的保障了其权益,这就使程序较普通程序而言有其独有的优势。立案登记制实施以后以及新类型的行政案件的不断出现,再加上普通审判程序复杂、花费的时间长,这些原因都导致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在权利受到损害后无法及时的得到救济,违背了宪法诉讼的价值追求。在大量的行政案件中有许多的行政案件简单明了,不必非得使用正规的普通程序,使用简单的程序更能快速的保障相对人的权利。在诉讼中无论使用哪种手段,所实现的目的是相同的,即给当事人公正的法律救济结果。程序也必须在保障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追求效率。1.2宪法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1.2.1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谓司法资源是指为保障司法活动顺利进行,国家所投入人力、物力、时间的运行成本。随着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上升与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的矛盾越来越严峻,推动着不断的司法改革,深入挖掘司法资源的潜力,实现司法资源效益最大化。司法资源涉及司法运行中的各个因素,在与司法效率概念相关的司法资源中包括人力资源、程序资源、外部资源。与程序相关的是司法程序资源,程序就是通过为不同的案件配置不同的审判组织、审判形式、审判流程,从而提高了司法效率、降低司法的成本、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在宪法诉讼中,无论是作为国家的一方法院还是诉讼的当事人都会面临着司法投入的问题,作为法院也希望能后用最少的司法资源的投入来解决案件,由此节省下一部分资源继续分配来应不断增加的案件。对于当事人来说,尤其是行政行为相对人在权利需要救济前,面对巨大的诉讼成本,大量的诉讼费用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只能让他们在法院前望而却步,也只能作出让步、自认倒霉。这样的结果只会使这些人对行政主体形成误解,怀疑司法的权威性,行政主体的威信力也会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宪法诉讼程序正是符合优化司法资源的理论,实现最大化的诉讼效益。首先,宪法诉讼程序优化司法成本投入结构;程序通过对诉讼环节的适当简化或省略、节省诉讼时间的方式减少了司法成本的投入,从而建立案件分流机制,加快案件审结速度,减轻资源的浪费。其次,宪法诉讼程序实现司法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程序的设计能够满足诉讼中的各主体对效益的追求,对于法院来说,程序使法院有限的人力资源在消耗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处理大量的诉讼案件;对于宪法诉讼的原告来说,他们也不乐意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诉讼中,在获得胜诉结果与耗费诉讼成本之间的逆差过大时,原告也不会愿意使用诉讼的方法去维护权利。程序正是在最小的成本投入下实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减轻诉累。1.2.2公正与效益的统一公正性作为法律灵魂的体现,并且公正性也是诉讼制度的第一价值追求谭兵:《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一页。。因此,有人认为公平是诉讼制度的永恒基础。保证诉讼的公平是诉讼法的基础。在之前的理论研究中,大多认为为保障公正必须牺牲效益,为保证效益就必须摒弃公正,公正与效益是不可兼得的。但这一观点在20世纪的60年代开始转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多样,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行政争议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造成案件多与有限司法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不断反思公正与效益的关系,逐渐意识到公正与效益是既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一对价值目标。波斯纳提出:“对于公正的追求决不能无视追求它的代价”,以及“正义的第二种含义就是效益。谭兵:《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一页。[美]理查德·D·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页。诉讼公正是程序的价值基础,只有在保证诉讼的公正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效率。诉讼的公正是从实体的公正和程序的公正体现出来的。评价实体上是否公正即看诉讼活动在认定事实方面是否准确的适用了法律;而程序公正的评价主要看诉讼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认定一个具体的案件是否正确的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与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以及法官的判案能力等要素有很大的关系,仅从实体的角度来看,程序并不会一定降低案件的公正性。而且,公正是极具主观色彩的,世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公正,当事人所认为的公正也是相对的。所以,无论怎么设计司法制度也不可能实现绝对的正义。在司法实践中大部分的人认为普通程序通过复杂的程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公正,但若一案件案情简单、事实清楚,当事人急需权利的救济,普通程序里费时费力的程序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多余的,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程序的裁判结果不仅不会保障公正,反而降低公正性。综上可知,程序不仅不会降低案件的公正性,反而会促进案件得出公正的结果。普通程序是通过严谨、复杂的诉讼程序来保证诉讼公正,程序是通过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程序规则来保证公正。对于程序的适用范围,遵循的是繁简分流的原则,即根据案情的复杂情况来决定适用何种程序。宪法诉讼程序适用案件的范围是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案件,虽然宪法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利益冲突有着本质的区别,宪法诉讼所指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也是相当复杂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案件是属于案情简单、争议小的,也是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的。这一部分的案件适用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类案件适用程序不但不会影响裁判结果的公正性,而且还会减轻当事人一定的负担,尤其是行政行为相对人的负担。其次是程序的具体的程序规则, 程序虽然相较于普通程序来说简化了大量的程序,但并不是毫无程度的简化,对于能够实质影响当事人的权利的程序是一定且完整的保留下来。相反,对于其影响不大并且过于占用时间的程序就相对简化,经过简化后的程序并不会影响当事人的权利,更不会影响裁判结果的公正性。效益是指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诉讼效益是指在单位时间投入的物力、财力、时间以及诉讼相关的所消耗的司法资源后所获得诉讼收益的最大化。换句话说,就是消耗同样的诉讼成本得到最大的诉讼收益。对于适用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程序来说,与普通程序相比,其大大缩减了诉讼的成本,具体表现在解决的案件数量,即程序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用相同的司法资源解决更多的案件,诉讼的收益也要比普通程序多;另外对于当事人来说,当事人可以付出更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等诉讼成本而获得相同的额裁判结果,那么其所获得诉讼收益也会增加。从这个层面讲,在追求诉讼效益方面,程序拥有更大的优势。不过这种优势也要受限于诉讼公正性,即要保证在诉讼公正的基础上追求诉讼效益。公正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诉讼公正与效益协调统一,与普通程序相比,程序更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效率更加符合当代社会追求快速的特点,但若把公正抛之脑后,一味的去追求效率,那就会导致诉讼裁判正义的缺失,也会使程序与其设立价值目标背离。因此,程序在适用中需在正义公正之上去追求效益。1.2.3当事人平等接近正义在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明确的将对人权的保障上升到法律保护的层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表现在司法方面就是公民无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都可以平等地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保障权利,也就是说公民都可以平等的拥有接近法院和接近司法裁判的机会,从而获得正义,然而在现实的司法制度中还有欠缺。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公民在有意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时,却因诉讼花费大无力承担和欠缺法律知识而放弃主张自己的权利。“[英]丹宁:《法律的训诫》,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第1999年版,第96页。防止偏袒的法则是一回事,而申诉的权利是另一回事。这两种法则经常被称为自然公正的基本特征,他们是自然公开的一对柱石。”过于注重完善普通程序的每一诉讼环节、增繁审判程序、加长诉讼时间,忽略当事人在主张权利后获得的实体权利与耗费的时间、精力、财力之间的比例失调、成本与收益不协调,使当事人不但没有获得及时的正义与裁[英]丹宁:《法律的训诫》,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第1999年版,第96页。普通程序作为一种复杂、专业的程序,有助于形成、违法法律秩序与程序,但其漫长的诉讼过长、成本花费大等缺点是当事人接近司法的阻碍,使当事人难以接近司法。无论普通程序设计的如何完美,纠纷当事人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接近司法,这种诉讼制度也只是在纸上谈兵。尤其是对于宪法诉讼来说更加明显,因为其主体的独特性致使公民更难以接近司法。刑事诉讼的公诉方是国家机关,其根本就不需担忧诉讼成本的多少。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也不存在因对方当事人的权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宪法诉讼中的原告一方与对方国家行政机关相对比过于弱小,对于涉及金额小、矛盾不突出的行政案件,原告方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主张权利,获得了较小的利益,对于原告来说是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下,原告不得不放弃诉讼。因此,相对比民事、刑事诉讼后,在平等接近正义的层面来说,程序在宪法诉讼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其简化程序步骤、减少诉讼成本、加速诉讼进程,是弱势群体也可以平等的使用诉讼途径、获得及时裁判与正义。第二章我国宪法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概述2.1受案范围的基本规定我国通过“概括式+正面列举+反面列举”的方式确定了宪法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与修改之前的宪法诉讼法相比,受案范围扩展了。第二条中“具体行政行为”变更为“行政行为”,迈出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的步伐,还明确扩大了宪法诉讼的主体,不仅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行政权力做出的行政行为也可诉,相对人的权利更充分的得到保护,补上宪法诉讼的短板。第十二条规定与修正前相比,除了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外,还增加了自然资源所有权、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利,理论实际结合,既增加了区别于人身、财产权利的公民权利,还对近年来政府机关强征、强拆的行为做出了反应,全面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而十二条最后一款作为兜底条款,一个“等”字将公民权利如数纳入受案范围内,公民权利收到行政行为侵害时就可诉,让公民的受教育权、环境权等新型权利都受到保护。第十三条通过反面列举了4项不属于受案范围的情形。将一、国家外交、国防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三、内部行政行为,和四、终局性行为从受案范围中剔除。其中国家外交、国防行为有关与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具有极高的政治性,所以需要得到保护。而抽象象征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法律这样设置是认为这两项暂不需要纳入受案范围,而终局性行为本就存在只能提起申诉,所以也不纳入受案范围。司法解释对受案范围进行了扩张,将“具体行政行为”变更为“行政行为”,通过确定列举将受案范围由人身、财产权利扩张,将环境权等公民权及行政协议纳入了受案范围。列举了十项不属于受案范围的内容,让办案人员更加明确哪些不属于受案范围。对不属于受案范围的4款内容进行了解释,让“国家行为”的意义更加规范,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剔出受案范围,缩小了最终裁决适用法律的范围,维护相对人的权利。2.2我国宪法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适用情况及反思2.2.1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不适应审判实践我国的宪法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是“概括式+肯定式列举+否定式列举”,这样的确定方式符合我国89年的国情:法制建设不够健全,采用肯定式列举可以增加司法人员的办案效率,降低出错的可能,有标准确定立案与否,但由肯定式列举确定受案范围扼杀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如同上个世纪美国的“不予审查的假定原则”,受限的受案范围使公民的权利无法的到全方位保障,促使美国在20世纪开始对“不予审查的假定原则”进行纠正,转变为“可以审查的假定”,现今大多数成文法国家也采用该原则。而我国在21世纪依然采用“不予审查的假定”的根源在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存在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首先确定案情是否属于《宪法》十二条前十一款内容,作为行政案件立案的第一道门槛,在这之后法官才会考虑《宪法》十二条的兜底条款,由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权利被侵害的角度考虑是否立案,作为了行政案件立案的第二道门槛,《宪法》第二条述说的“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作为行政案件的第三道门槛,但法官往往只考虑前两种情形。最后一种的角度过于庞大,几乎包含了所有行政行为,条款因相互冲突丧失了实质意义。所以,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应更改为“概括式+否定式”,这样才能将绝大多数的行政行为都纳入可诉的受案范围中。行诉解释增加了十项不予受理的条款,考虑到司法实践,这十项条款很可能只会被法官作为参考,实际上还是遵循之前的审查方式,对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并没有促进。《宪法诉讼法》中还是存在“概括式”与“肯定式列举”间的冲突。新的行诉解释只是精细的补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将绝大部分的行政行为都纳入受案范围中,我国受案范围的确定形式是必然需要更改。2.2.2“行政行为”概念定义不明我国《宪法》第二条,将条文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了“行政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将其理解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法官在没有明确的解释之前,不会对有争议的行政行为进行审判,这一概念的更改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没有将宪法诉讼的受案范围真正的扩大,只是理论上的变化。“抽象行政行为”依然没有被纳入受案范围,“抽象行政行为”,随着行政规范文件涉及范围越广、发布的越多、受到影响的不特定对象也越多,也将变得越发危险,甚至将引发社会矛盾。在某些地方,政府乘着“抽象行政行为”不受审查的顺风车,颁布了一些涉及不正当拆迁、征地的文件。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用司法来规制,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是国际趋势,在其他国家,抽象行政行为不具有特殊性,只要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受到损害或者受到不正当的影响,就是可诉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根据新《宪法》,法院只享有不适用规范文件的权力,法院未能拥有宣告该行政行为违法的权力。附带审查不如直接诉讼,行政相对人权利无法得到及时救济。并且在行诉解释第二条中,准确的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表述,将其剔出受案范围。这使得“行政行为”这一定义的更改彻底丧失了意义,抽象行政行为还是没有纳入宪法诉讼受案范围之中。第三章我国宪法诉讼的完善建议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程序相比,起步较晚的宪法诉讼法在2015年修订的《宪法诉讼法》中正式确立了程序,经历十几年的试点后,再到写进法律,充分的证明了程序的价值。程序本身独特的灵活性、简易性、高效性,能够在追求效率提升的同时保证公正与效益,并作为独立的审判程序,与普通程序相辅相成。也正是因为确立的时间短,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具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程序取得的实际效果与我们所期望的相距甚远,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完善与发展。3.1完善程序适用范围根据前文所述,完善我国宪法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可以借鉴法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在现有的适用范围法律条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大,再细化排除适用的程序的情形。具体来说,首先,是对程序适用范围的扩大,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是去除适用范围的形式标准,只采用实质标准,也就是说只需保留概括性的规定,即“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小的案件适用程序”,这种方式直接扩大了程序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会使法官的裁量权太大,可能会直接带来程序适用率的增加,但却可能使程序真正的价值无法实现;第二种方式就是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在现有适用范围规定中列举的三类案件后加一条兜底条款,这种方式就给予了法官一定的裁量权,即有权在案件属于简单、争议小、权利义务简单时,不属于那三类案件也可以适用程序。其次,具体细化排除适用程序的情形,可以再加入以下几种排除适用的情形:第一,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案件,人身自由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需要用普通程序进行谨慎仔细的审查判断,用程序审理不利于权利的保护;第二,涉及数额较大的案件,金额以当事人的生活收入标准来判断,这类案件对行政行为相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第三,对于涉及外、涉及港、澳、台的案件;第三,无法与当事人联系的案件;第四,加上一条兜底条款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对列举的三类案件具体的细化,第一条中只涉及到行政处罚,还应使其他领域也可以适用程序。第二条中涉案的金额做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分以及视经济情况做一定的区分,由于法人的经济实力较自然人来说经济实力要更加雄厚,法官在审理法人涉案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无需再经过其同意,直接可以决定适用程序审理,这样更能加快审理进程,而对于自然人则需征求其意见;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不一,涉案金额只设置为2000元是不合理的,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具体来设置这个金额。第三条,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应由普通程序审理,程序注重快速准确的审结案件,作为新类型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案件的主体如何认定、政府信息的认定标准等问题还亟待去解决,并且此类案件涉及主体以及主体背后的利益复杂,在审理上非常困难。其次,程序是由独任制审理,法官需有极高的业务能力才可审理此类案件,但各地法院的法官水平不一,这就更需采用合议制的方式集中法官的智慧来审理案件,更好的保障当事人的利益。3.2细化审理规则现今的《宪法诉讼法》与相关的司法解释只规定了少量的审理规则,程序制度既然已经作为专门的章节写进《宪法诉讼法》中,那么细化完善具体的审理规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3.2.1采用独任制与合议制并用的审判组织独任制是程序与普通程序重要区别点之一,之所以程序适用独任制,原因大致有两点:首先是程序审理的案件的案情都相对简单,法官一个人就可以胜任;其次是独任制符合程序设立的初衷即节省司法资源与时间。独任制在民事诉讼中缺失发挥了其优势作用,但独任制是否也适合宪法诉讼还需进一步考量。由于宪法诉讼的特性,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去考虑,合议制也同样可以在宪法诉讼程序中适用。主要是因为独任制对于法官的业务能力要求高,现如今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官的整体职业素质并不是太高,合议制是集合三人的力量也能够更好的抵制外部环境对案件审理的干预。从另一个角度看,群体决策要比个人决策更具合理性与可接受性。群体决策能够有效的避免个人决策的独断性,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增设合议制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公权力的侵害。在审判组织上,采用独任制与合议制并用的模式,如前文所述,程序是为了能够节省时间、方便当事人诉讼,但这不意味着一个法官审理案件,通过实践的证明,并不是一个法官审理案件就能节省时间,而合议制审理案件就会办事拖沓。独任制只是一种审理的方式,程序不是必须一定要配备这种审理方式,程序的价值是公正、效率,只要能够让其更好的实现价值,无论是独任制还是合议制都可适用。而且各地的法官业务水平不一,程序对独任制法官的业务能力也没有要求,这都易使案件的裁判结果有所偏差,合议制与独任制并用就可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独任制或者合议制,这样所得到的审判结果更能保障公正效率也更能符合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与心理预期。3.2.2根据不同情形简化程序程序虽然简化了普通程序的很多具体的程序,但并不是说程序是毫无逻辑的随意简化,在坚持公正的前提下,在普通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情形来简化相应的程序,让程序在适用中更加灵活多变,更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程序的简化上,应依据情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主要的环节不易简化。起诉方式的简化上可以加入口头起诉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文化程度低,无法自己书写诉状,也不方便委托他人书写,这些困难都阻碍着相对人维护自己的权利,使公民难以接近公正,程序的起诉方式为了方便当事人可以灵活设置,口头起诉方式正是解决了上述困难,具体来说口头起诉也必须符合是自然人并且存在书写诉状的困难的条件,法人是不会存在口头起诉的困难的。程序并不是说越简单越好,也要根据案情的具体情况程序的简化程度也要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若案件案情简单明了、争议小,通过书面的审理就可以解决纠纷的,法院可以不开庭审理;若案情复杂,需要进行举证质证方可了解案件事实,则需要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法官可以根据案件来推动案件的审理流程,不用严格的按照审理流程走,但对重要的环节即举证、质证、争议焦点的辩论仍需要严格保留并进行。适用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要着重于当庭宣判,程序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审判的效率,当庭宣判更能节省司法资源和省去了送达的环节,并且当庭宣判更易使当事人信服裁判结果,但对于特殊情形,也可不当庭宣判,综合采用灵活的宣判方式。以及对于裁判文书内容的省略不易过简,因为裁判文书是对审理过程书面式的表达,是对法官行为监督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裁判文书还需严格要求。3.2.3明确程序转化规则在程序转化上需明确转化规则。明确程序转化的规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设置普通程序转为程序的规则,对于原本应该适用程序的案件,由于裁判法官对案件性质认识不够清楚时没有适用程序,在审理过程中,对案情有了清楚认识后发现该案应该适用程序,却只能继续用普通程序审理,无法纠错,白白的浪费司法资源。所以,设置普通程序转化为程序更能提高审判的效率。第二个方面是给予当事人程序的异议权,在法院决定适用程序时,在审理的任何阶段,当事人都可以提出异议;但也不是提出异议就可随意的转化,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案件确实不符合实质标准即“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其次是也不属于八十二条列举的三类具体的案件类型。以及在程序转化中,也要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这样既能形成权力与权利的相互制约,又能提高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3.2.4缩短审理期限所谓审理期限是指法院从接收到案件从立案开始到作出裁判结果的法定期间。审理期限作为一种法定的期间,它约束着审判人员与当事人,对于审判人员来说,法官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审结案件,避免了案件的拖拉与资源的浪费,对于当事人来说合理的审理期限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诉讼负担。因此,科学的审理期限能够促进诉讼程序迅速且有秩序的进行。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如今行政案件增多,法官的工作压力大,延长审理期限能够给予法官充裕的时间审理案件,这样得出的审理结果更有质量,但这个评判过于片面。在时间中,有大量的案件就是因为审理期限长而使办案人员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而导致权利救济的不及时,审限的延长会使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与懒惰的工作态度。尤其在现如今行政案件极速增长的背景下,高效的审结案件非常有必要。在审理期限上进行一定的缩短。程序本身就是要求简捷、快速,尤其是在现在生活节奏快的时代,弱势群体的权益需要及时的救济,过长的审理期限体现不出程序的特点。在试点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来看,各试点法院平均的审理时间都是在30天左右,并且裁判结果也使各当事人都满意;以及《刑事诉讼法》程序的审理期限也只是规定了20天;而且宪法诉讼案件在受理前重要的证据已经由行政主体保留,审判人员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经过书面上的审阅就可以了解案件的大致情况,快速作出判决。因此审理期限的缩短完全不会影响整体审判,反而更能体现出程序的优点。3.3明确程序的启动方式程序有谁来启动,谁有权决定适用程序对于程序在具体实践中的适用率有较大的影响。德国对于程序的启动是严格按照法律法条的规定,在法条只能够规定的具体的案件才可适用程序,这样的规定正是解决了德国行政案件繁多的现象并且提升了案件的审理速度;法国相比于德国就相对宽松,这也是因为法国行政案件并没有这么繁多,法国程序案件可以由法官依职权适用,也可以当事人双方合意适用。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规定,对比两国的规定再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行政案件的数量还没有到达德国的地步,程序的启动方式上可多借鉴法国的规定,并根据本国特色作出相应的改变。明确程序的启动方式,着重在三点,其一,赋予法院启动程序的权利与义务,法院有适用程序的权利,但是也应明确其义务,即法院在决定适用程序之前也应询问当事人的意见,以其在开庭审理前也应向当事人解释说明普通程序与程序的具体内容,由当事人进行选择,这样既能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又能加强人们对程序的认识,为以后程序的适用做铺垫。其二,在何时启动程序也要具体明确,立案庭的法官在审理材料时认为案件具备适用程序的条件,可以直接决定适用程序,作出适用程序的决定书并通知各当事人,再将材料转到负责审判的法官,负责审判的法官只需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大坪轻轨施工方案
- 重庆螺旋钢板仓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电子通讯产品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吸湿排汗全涤小PK布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金属加工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钢结构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0101-185650
- 张拉膜结构施工方案
- 油品装卸栈桥施工方案
- 化工工程居间合同范例
- 酒店业土方调运合作
- 2025年湖北武汉工程大学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 学】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能力提升卷
- GB/T 26846-2024电动自行车用电动机和控制器的引出线及接插件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妊娠咳嗽的临床特征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4年金融理财-担保公司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书
-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