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分层作业(第三课时)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分层作业(第三课时)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分层作业(第三课时)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分层作业(第三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孟子》三章第三课时基础积累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⑴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面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⑴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

②发于声___________

⑵士①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⑴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⑵百里奚举于市________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⑷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

⑸空乏其身________⑹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⑺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⑼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

⑽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文言语句。⑴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问题探究。⑴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文章是怎样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论述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鉴赏【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列句子。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拓展10.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在下列网友后跟帖。蓝天: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白云: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应了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列举了六位古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不能”的论断。你还能补写几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积累1.【参考答案】⑴“曾”通“增”,增加。⑵“衡”通“横”,不顺畅。⑶“拂”通“弼”,辅佐。【点拨】解答这题,要调动平时在课堂上对通假字的积累,结合具体句子解释词义。2.【参考答案】⑴①提拔②发出⑵①狱官②辅佐君王的贤士【点拨】解答这题,要根据不同句子的具体意思来确定词义,用自己的话解释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即可。3.【参考答案】⑴提拔⑵推举⑶这些人⑷使……劳苦⑸使……贫困⑹扰乱,阻隔,使其不顺⑺犯错误⑻通“横”,不顺畅⑼知晓,明白⑽通“弼”,辅佐,帮助【点拨】解答这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词性活用等情况,然后根据具体句子的整体意思,用自己的话解释该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即可。4.【参考答案】⑴舜从田地中被任用。⑵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⑶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⑷(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⑸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⑹(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⑺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⑻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点拨】先要弄清句子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尤其是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词性活用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句意,只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即可。5.【参考答案】⑴共同特点:出身低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用:①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⑵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治理国家也不例外,“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这样“国恒亡”。【点拨】解答前,先要通读全文,熟悉短文内容,做到能正确翻译原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题干的相关信息提示,从短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语句或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组织答案,只要意思对即可。阅读鉴赏6.【参考答案】⑴常常犯错误⑵割断【点拨】解答这题,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过”就是古今异义,这里指犯错误;“裂”不能理解为“裂开”“裂痕”,这里指割断。7.【参考答案】⑴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⑵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点拨】先要弄清句子中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句意,只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即可。8.【参考答案】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点拨】解答这题前,先通读两则短文,通过阅读不难发现甲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乙文则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9.【参考答案】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点拨】解答这题,围绕短文的主旨来组织答案,意思对接可。创新拓展10.【参考答案】示例: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