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足球起源于山东山东的灸球研究
1足球起源于中国足球是世界上最迷人的体育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关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这样一项深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确立它的发源地和探究、论证它的发展史,既是人们的渴望,也是历史的呼唤。近半个世纪以来,经世界体育史、足球史专家多年的探索和考证,认为世界足球的源头就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对此,我国于1983年出版的工具书《体育手册》中写道:“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了“足球舞”。战国时代,民间已盛行集体的“蹴鞠”游戏。……公元前4世纪,因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动的战争而传入中东。以后传入罗马,发展成一种把球带到对方球门为胜的竞赛性游戏。接着,这种游戏又因战争传到了法国,1066年传入英国。在东方,唐朝时我国的足球游戏即传入日本。日本古书《蹴鞠九十九条》记载:鞠始于大唐”。对于上述史料,阿尔道舍夫·齐鲁曼早在1975年所著的《世界足球史》中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众多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及美洲地区要早得多,黄帝时代,足球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其名字就叫做“蹴鞠”。这一论断很快得到了国际足联高层的认可,1978年,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先生说:“国际足球专家研究表明,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而后,1980年4月,在亚洲足联举办的学习班上,现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做《足球运动的历史》的报告中说:“足球,发源于中国,被亚历山大战争带到了中东,后来又传到了古希腊、罗马及法国、英国”。1991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也在一次针对足球的讲话中说:“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足球运动日趋普及,亚洲足球联合会决定于2004年在中国举行亚洲杯足球赛。在这一年的2月4日,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项伯涅在伦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正式宣布:“虽然有不少国家都认为自己是足球运动的诞生地,但研究国际足球的史学家有确切证据表明,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他还说:“国际足联将于今年夏天亚洲杯赛期间,正式承认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我们将利用这一仪式向中国足球表示我们的敬意”。同年5月8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吉隆坡参加亚足联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时,向中国足协颁发了“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象征性奖杯。他同时希望,在隆重宣传足球起源于中国这一概念的同时,去看一看足球起源于中国的何地。既然国际上承认足球起源于中国,那么,足球到底起源于中国的何处呢?严格地说,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对于足球到底起源于中国何地,还真没在哪个地域实证研究过。根据史料分析,2300多年前的山东淄博临淄当是有记载的最早开展蹴鞠活动的地域。2004年6月9日,在临淄召开了“足球起源于临淄”专家论证会。中国体育史学、考古学、齐文化研究及驻淄高校的体育专家和中国足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共计36人参加了专家论证会。会议围绕考古发现、史料记载和世界体育史、足球史等相关史料,经过两天的充分论证,得出结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先生代表专家、学者论证委员会宣布:“中国古代蹴鞠(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尔后,在7月15日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开幕式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作为足球的故乡,中国为世界足球奉献了最为美好的东西”。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维拉潘也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致辞:“世界足球应该感谢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当初,古代临淄地区人们玩的一种游戏,如今成为风靡世界的运动”。随后,维拉潘向淄博临淄颁发了确认纪念证书。至此,“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的蹴鞠”这一论断应该说从理论上已成立。但从学术讨论的角度讲,世界足球起源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如世界体育史研究表明,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曾存在包括使用脚的各种“球戏”。在2004年7月15日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就针对“世界足球起源中国”的论断反问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说:“埃及的文化与中国同样灿烂,古代埃及也有类似足球的运动,为何埃及不被选为世界足球的发源地”。维拉潘立即向这位记者进行了耐心的解释:“世界上想成为足球发源地的国家很多,埃及也是其中的一个,但目前只有中国人出示了足够的证据”。另据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先生在2006年参加德国世界杯访问期间,一位苏格兰朋友说:“关于足球起源的学术研究,今后还要进行很多年,苏格兰人创造了高尔夫球,在那里又发现了迄今600年的足球实物”等等,诸如此类。可以说对于世界足球起源的问题,远非仅凭国际足联的几句话就可以停止。英国人、希腊人、巴西人、澳大利亚人、日本人等都在对世界足球的起源进行不懈的研究,如近期在汉堡进行的足球魅力展期间,西方记者在采访汉堡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奥尔夫·柯帕克时问:“足球到底是谁发明的”?柯帕克教授说:“实际上,欧洲人、南美人、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尼人、澳大利亚人,甚至爱斯基摩人,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玩各种形式的足球。但据秘鲁的社会学家研究认为,是中国人最先发明了足球,英国人加进了踢球的规则,巴西人使它成为一项普遍流行的运动,是全世界共同造就了今天的现代足球”。柯帕克教授的回答应该说是客观、公允且圆满的。很显然,了解足球的过去和探索足球的起源,是体育人共有的渴望,而我国更有着探索事物起源的历史传统。笔者试图以“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为理论依据,从与黄帝作战的齐国先人东夷族的崇武尚射文明谈起,围绕春秋战国体育中心在齐国的形成、临淄蹴鞠西传欧洲的推阐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抛砖引玉,为广大同仁对起源于我国的足球更广泛深入地研究提供一种思路。2形态的东夷族人民西汉人刘向所著《别录》中有言,“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蹋,徒猎反。鞠,求六反”,之这是关于足球起源于中国的最早史料记载。而后,唐代司马贞《索隐》注云:“《别录》云:蹴鞠者,蹴亦蹋也。促六反。崔豹云:起黄帝时,习兵势也”。这可以说是蹴鞠起源中国最早的史料评说。按照现在的观点,“传言”是不可信的,然而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许多历史典故只有靠口耳相传,代复一代地流传下来,因此,这一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考古发现为这一“传言”进行了佐证。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一件帛书《十六经·正乱》中有一段专门记述黄帝战胜蚩尤的文字记载,其中一段内容证明了蹴鞠起源的传言:“……黄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擒之。……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其大意是说,大约在距今4400—4600年前,中原的黄帝部落与东夷部族的酋长蚩尤在历经多年战争后,终于将蚩尤擒获,黄帝杀掉蚩尤后将其胃取出,塞上毛发做成圆球状让士兵踢,或泄忿,或娱乐。据考古学研究和碳十四测定,此一时期当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400—3900年)。这一历史时期,氏族制度在崩溃、国家正在形成之中,各部落或部族之间,侵犯、掠夺性战争频繁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居住在齐地的土著居民东夷人,可以说是较为强盛,文明程度相对发达的一族,这从东夷族的如下史料记载中可窥一斑。首先是弓箭的发明传说,齐地先民所尊崇的尚箭、崇武,天下第一射箭能手夷羿就是在这一时期传说中的人物。夷羿是神话传说中东夷族视若神明的宗神,如《楚辞·天问》说:“帝降夷羿,革蘖夏民”。《山海经·海内经》说:“帝俊赐羿彤弓、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说夷羿是上帝派来人间铲除邪恶的天神,这是神话,不足为凭,但关于夷羿的记载,也不泛人事、史事的记载。如《吕事春秋·勿躬篇》:“夷羿作弓”。《淮南子·修务训》:“羿左臂修而善射”。《效儒篇》:“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从这些史料记载,夷羿又是人间普通一员,只是尚箭、善射的一个射箭能手罢了。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史料记载,在距今4000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开始使用弓箭当无多大疑问。因为除去文字记载外,考古发现还为这一记载提供了实证。从龙山文化发现至今,仅在淄博、潍坊两市就发现龙山文化遗址250余处。其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文化堆积之厚,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特别是出土的大量箭镞,已提供出了文明的信息。如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中发现的64件石镞中,有34枚三型镞,镞伸中部起脊,翼刃锋利。其他如六型镞,呈三角形,体扁,双翼后伸,有锋、有翼、有铤。有的与后世殷商文化中发现的同类铜镞,几无二致。以此推论,此时齐地石镞的主要用途已不是作为渔猎或狩猎的工具,而是人们在战争中使用的一种兵器。由此可见,龙山文化时期的东夷族先民在摆脱野蛮步入文明门槛的进程中较其他民族还是先行一步的。另从“夷”字分析,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东夷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文明作用。“夷”字分开则是“大”和“弓”。《论说文》讲的很清楚:“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夷”。《说文通训定声》云:“夷,东方之人也。东方人好战,好猎,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说文·矢部》:“古者夷牟初作矢”。夷牟,东夷族的一支。《礼记·射义》疏引《世本》云:“挥作弓,夷牟作矢”。由此看来,东夷人的生存文明使其最早发明了弓箭应该还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以致后来齐国的“齐”字,其初文如箭,当也与之有联。总而言之,“夷”字从大、从人也好,从箭、从弓也罢,都说明了在距今约3500—4000年前的中原地区夏王朝时期的东夷族在崇武尚射乃至体格发达方面优于同类。格罗塞说:“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历史的经验表明,大凡一种艺术或体育内容的出现或发生,往往受其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试想,东夷人在发明弓箭且又“人高马大”、体格魁梧,经常获取战争胜利,使生活有所保证的条件下,将原先用于狩猎或战斗的圆石球体发展成一种锻炼士兵体质或闲暇娱乐的游戏就成为一种可能。按照发生学理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由产生到普及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史记》记载的距今2300多年前的齐国都城临淄:“其民无不……六博蹋鞠者”的足球活动,说明当时的蹴鞠运动已相当普及,可以说已成为一项居民老少咸宜的休闲娱乐活动。要发展到如此普及的程度,在仅靠“口耳相传”的年代,需要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此推论成立,所谓的“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的这一“传言”中的蹴鞠就起源在“文化起源的地方”——东夷族文化繁荣初露端倪的齐国故地。当然,本着对事物一分为二的分析及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经籍记载有关后羿的传说、蹴鞠起源黄帝的传说,确乎有诸多不经之词,因为它是神话、传说,所以,将其完全据为信史,当然为史学家所不取。但是,我国古代的某些神话、传说,有的并不完全是虚无飘渺的杜撰,而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史话。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史话,往往暗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在历史上确乎存在的史实。这一点,从现代足球的起源到英国足球协会成立的800余年发展中,也可得到一些启发。现代足球的起源传说是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一场战争后,英国人在战场上获得一丹麦人头骨,士兵即用脚踢蹋,以泄愤恨,后来儿童也用脚踢。但因踢时脚疼,人们就用动物膀胱吹气来代替它,由此,而诞生了足球。且不说这一传说是中国3000年前蹴鞠起源的翻版,就其出处当也是“起于兵势”,普及于游戏。由此自11世纪起,足球就在英国成为青年人的一项体育活动,历经300多年后,到14世纪初期,由于足球活动时有扰乱居民生活或由此而引起的打架斗殴事件频频发生,引起政府的不满,终于在1314年5月13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颁布了全国禁止足球活动的法令:“由于人们围着一个大球争夺而发出如此巨大的吵闹声,并且还可能发生事故,……我以国王的名义命令以后禁止在城内开展这项活动,违者将被关进监狱作为处罚”。至16世纪后足球才在英国消禁,再到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的成立,这期间共历经了800余年的时间。这800年是无法与2000多年前的时空相比的,因为这800多年是在文化信息传播迅速,人类智慧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完成的。由此推论,约在4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发明了用脚踢球的活动,因东夷人较为发达的文化而使其在军队或民间逐渐推广,至战国成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当是有一定可能性的。3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中心的繁荣战国时期诸侯竞强,诸子弛说,各方面社会文化事业都得到了全面飞速的发展。刘秉果先生说:“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生理学、养生学的研究,使体育锻炼理论有了新的提高”。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心在齐国,这无可争议。战国体育中心在齐国的形成正是战国文化中心和军事中心的衍生结果。3.1齐国文化的形成和繁荣为体育娱乐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程度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反过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体育娱乐活动能否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又需要从政治环境、经济水平、文化观念等不同的角度来测量。周代齐国之所以能够形成中国先秦时期的体育娱乐中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考察。第一,齐国在周代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周灭殷商以后,由于采取了宗法统治的管理方法,大量诸侯得以封邦建国,因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地域文化。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整合,齐鲁文化得以凝炼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鲁文化比较忠实地继承了周文化的基本体系,齐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虽然吸纳了周文化的合理因素,但主体上显现出来的还是浓郁的东夷文化色彩。因而,齐国建立以后,先是西周时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而后是春秋时期管仲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到战国时期,齐威王“号令天下”(《史记·苏秦列传》),雄踞战国七雄之一,齐宣王览天下诸侯宾客,“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战国末期的齐闵王甚至“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国在风云变幻的周代社会当中,依靠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适宜的发展政策,从西周初期的“弹丸之国”发展成为战国时期可以与新兴的强秦并称东、西帝的诸侯大国。这一历史事实,不仅可以证明周代齐国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且也足以证明齐国在整个周代社会当中的政治地位。这是齐国在战国时期能够成为体育中心的基本政治土壤。第二,齐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体育娱乐活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西周初期齐国的建立实际上是东渐的周文化与土著的东夷文化融合的结果。周文化是典型的农牧文明,东夷文化则带有强烈的渔猎文明色彩。东夷文化在吸纳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齐文化,因而显现出了鲜明的功利性文化特色。《荀子·议兵》说:“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齐文化功利性的渗透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春秋时期,齐国的综合国力在齐国的庄公、僖公时期就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时期,奋力倡导改革,“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由此而使齐国走上了辉煌的诸侯霸主地位。春秋战国之交,伴随着齐国田氏家族的兴起,齐国在田氏代齐的过程中比较早地完成了奴隶制的过渡。齐宣王时期,对待“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稷下先生“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对孟子这样的著名学者,“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孙丑下》)。齐国的综合国力状况由此可窥一斑。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构成了发展体育娱乐活动的良好经济土壤。第三,齐国特色鲜明的民风习俗和包容兼蓄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齐国的民风习俗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对此,司马迁说:“(齐国)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又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在《汉书·循吏列传》中还说:“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齐人“阔达多匿知”、“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好末技”,是比较突出的生活习俗。这种生活习俗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包容兼蓄的宽广胸怀,以致于在战国时期齐国国家养士巍巍天下,稷下学士“且数百千人”。私人养士也是名扬四海,《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因此被誉为战国四君子之一。司马迁深有体会地说:“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齐国的民风习俗和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包容兼蓄的文化特点,为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第四,齐国军事发达,推动了体育娱乐活动的产生。原始部落之间的军事冲突是体育活动发展的直接原动力之一。东夷文化本身是以渔猎为主体的,东夷人喜战好斗的生活习性,是齐国军事发达的基本因素。由此而催生了齐国以智谋为主体的丰富的军事思想著作,诸如《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等军事名著,以及围魏救赵、火牛阵等著名战例,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齐国军事的发达,进一步推动了齐国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足球运动,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是由军事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民间娱乐体育活动的”。中华武术世界闻名,王赛时先生指出:“齐国首创技击之后,开创了以技巧胜勇力的武事新领域”。可见,齐国军事的发展同样推动了齐国体育活动的发展。简而言之,在东夷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齐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宜于体育娱乐活动发展的良好政治、经济、文化土壤,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军事的发达,对齐国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过去体育史学领域很少注意到东夷文化影响下的体育活动,主要的原因不是东夷文化影响下的体育活动不发达,而是由于文献、考古资料严重不足而导致使整体的东夷文化研究比较落后。3.2战国时期齐鲁体育思想的凝炼与发展过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华夏文明源流为主体的,由于对东夷文明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论及传统文化自然会涉及稷下学,而蕴育生成稷下学的齐文化则论者不多,对于齐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活动发展状况及其历史地位,论者更为鲜见。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一问题。从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状况看,齐国是战国时期体育娱乐活动的重要发展基地。齐国是在东夷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诸侯方国,后来齐文化的发展更多地保留了渔猎民族的生活习俗,这是体育娱乐活动得以广泛开展基本前提。齐国在战国时期的体育娱乐活动状况是十分繁荣的,《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说:“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齐国都城之内的体育娱乐活动之繁盛由此可想而知的。仅就苏秦提到的这些体育娱乐活动而言,有些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内可能都有流传,比如斗鸡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就很盛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鲁昭公到齐国来逃难就是从斗鸡引起的;《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小的时候在楚国的丰邑也是经常参与斗鸡、蹴鞠活动。其他诸侯国也蕴生发展了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期晋国就出现了摔跤比赛。《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养山基是著名的射箭高手。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繁荣,许多的体育娱乐活动项目在这里进一步的凝炼和升华,由技击演化成的中华武术、由蹴鞠演化成的足球、由赛马演化成的马术等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延续发展起来的。从文化发展角度看,齐国是战国时期体育思想的积聚中心。周代众多诸侯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地域文化,这些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当中,只有齐鲁文化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整合以后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流,而齐文化的尚武勇、崇功利精神,儒学中的尚中贵和精神、稷下黄老学派的运动养生理念,正是在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发展过程中凝炼升华为中国传统体育观念基本文化渊源的。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发展,郭沫若先生指出:“齐国在威、宣两代,……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齐国不仅形成了诸子荟萃的学术文化中心,而且也正值苏秦所描述的齐国体育娱乐活动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稷下学形成过程中,诸子驰说,“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体系大都在这一时期发展定型。由于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凝炼与形成,今天看来虽然是一个“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的剥离与凸现”的过程,但基本的框架基础是在稷下学的发展过程中完成的。从体育娱乐活动和体育观念的传播途径来看,战国时期,齐国体育娱乐活动的传播有着广泛的流播空间。由于稷下学宫的创办和齐国养士风气的盛行,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诸侯国度的各方面人才,人员不仅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数量“且数百千人”,司马光谓之“致千里之奇士”(司马光:《稷下赋》)。孟子来自邹鲁,荀子、慎来自赵国,环渊来自楚国,屈原这一时期也来到了齐国,其他诸如苏秦、张仪等纵横游说之士大多都来过齐国。战国末期,稷下学宫衰败,稷下学者四散,秦相吕布韦编辑《吕氏春秋》,“进入秦国的稷下后学参与了该书的编写,书中保存了稷下诸子的一部分文献资料,反映了稷下学的一些重要成果”。春秋战国时期的“士”还没有严格的文武之分,来自异域他乡的稷下学者,未必不是体育娱乐活动的爱好者或参与者,更未必不是体育娱乐活动的传播者。齐国在这一时期外来人员的大量集散,对齐国盛行的体育娱乐活动流播四方自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推动作用。可以说,战国时期,齐国优良的政治、经济、民俗土壤,蕴生了繁荣的体育活动;诸子学派在齐国的相互交融,催生了传统体育观念思想基础的形成,稷下诸子、游说之士,在齐国或汇聚,或四散,对齐国的体育娱乐活动和体育观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传播作用。历史地看,我们有理由承认齐国是战国时期的体育中心。4我国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齐国的建立是在公元前1052年,公元前221年为秦国所灭,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辉煌。这一时期,相对于世界文明发展史来说,不管是欧洲文明,还是两河文明,在关于这一时段的文字记载中,都难以找到如此详尽的体育娱乐活动的资料。因此,我们又可以说,齐国繁荣的体育娱乐活动,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有着光辉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有关书籍及教科书中一致认为,中国的足球运动是从西方传来的,年维泗等编著的《足球》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于1841年签定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香港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随后英国的军人、政界和商界等人士陆续来到了香港。19世纪60年代前后,英国人开始在香港踢足球。在英国人的熏陶下,19世纪80年代前后,当时香港的皇仁书院、圣约瑟、拔翠等3所学校的华人学生开始仿照英国人的踢法踢起足球来了”。这种说法非常普及。《世界足球大全》、《项目起源》以及其他许多的教科书中几乎都坚持了这种观点。由此便形成影响甚大的中国足球是由欧洲传入的说法。事实上,国际足联或亚洲足联宣布了“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之后,并不等于承认了英国现代足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世界体育史的研究表明,在距今2000多年的古代,世界不少的地方都曾出现了“足球”。如古埃及、古罗马、古阿拉伯地区等等,都曾存在包括使用脚的各种“球戏”。但相对来说,出现较早而又记载比较详细的,则是中国。至于中国古代的蹴鞠是否发展成了现代的足球,起源于英国的现代足球是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这些问题,学术界目前都还没有说清楚。我们认为,客观事实充分地证明,中国具备产生现代足球运动的基本条件。流行并兴盛于战国时期齐国临淄城的蹴鞠运动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或军事战争,或商业贸易,蹴鞠西传欧洲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现代足球运动可能性更大。这里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兴盛的蹴鞠在秦汉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虽然盛衰不一,但并没有消亡。蹴鞠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兼有运动与娱乐两种功能。在黄帝与蚩尤的战斗中,黄帝擒杀了蚩尤,为了发泄余恨,就把蚩尤的胃取出来,塞满了毛发,做成球让士兵们踢。这是最早的关于蹴鞠的记载。在汉代、唐宋时期,蹴鞠的这两种功能都没有衰退。在明代,朱元璋称帝后,曾经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但这是因为踢球与淫乐连在了一起,在《明通鉴》前编卷二中,记载有拥兵三贵、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喜爱蹴鞠之事:“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邯宴。”在军队里,娱乐与淫乐连在了一起,当然是非严禁不可的。蹴鞠从军队产生(也说并不单纯产生于军队)以后,其娱乐功能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因而,在历代的宫廷里边都能够长盛不衰。唐代、宋代、明代,都不乏喜好蹴鞠的黄帝,更不乏民间对于蹴鞠胜景的记载。蹴鞠是在清代末期衰亡的。按照崔乐泉先生的说法,蹴鞠灭亡的原因,“从客观社会条件来说,宋代理学兴起,社会上重文轻武,也轻视身体活动的娱乐。清王室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弱民政策,禁止人民练武和练身活动;戏曲小说的兴起,社会娱乐范围的扩大,相对地减少了踢球娱乐的兴趣;从蹴鞠运动本身的发展来说,由直接的对抗比赛改变为间接的对抗比赛,失去了练武、练身、练意志的特点,减低了足球运动的社会功能;由自身的娱乐活动转变为供他人的娱乐活动,由社会的节日娱乐转化为狎巷的宴饮娱乐,使足球运动的社会性愈走愈窄。这样,在社会客观原因的限制下,便不能不趋向灭亡”。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代相传,经久不息,有着悠久的历史。学者们认为蹴鞠在清代末期灭亡了,依据的是中国古代“正史”资料的记载,而事实上,在朝野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正史”未作记载的,民间未必消亡。按照常理推论,延续了数千年都没有消亡的蹴鞠,怎么会在这时候突然销声匿迹了呢?这的确让人费解。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西交流也并不是近代才开始的,这也有大量的史料可以证明。《尚书大传》、《史记》中的《殷本纪》、《周本纪》、《宋微子世家》以及《汉书·地理志》中都有记载说,箕子因为屡谏商纣王而被囚禁。周武王灭亡殷商以后,就把箕子从囚牢中释放出来。而箕子却不愿再入朝做事,于是就把他派遣到了现在的朝鲜一带。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交往要追述到秦汉时期。最为著名的事件要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时期的徐福东渡。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去了,但药没有找到,人也没有回来。据说,徐福率领这些人移植到了倭人的州那里去了。徐福东渡现在日本已经成了一个专门的问题。在南海方面,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了远距离的海上交通。《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说:“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遗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这里所记载的中国船只所到之处,大约就在今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区域。更为繁荣的还要数西域的对外交通,《汉书·西域传》记载说:“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代对于西域的交通,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等特产大量输出,西域等国的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也引到了中国。秦汉以后,到唐代中叶,中国的对外交通出现了又一个高峰。《新唐书·地理志》中介绍最为重要的有7条道路,一是登州海行入安东道;二是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是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是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是安西入西域道;六是安南通天竺道;七是广州通海夷道。这其中,一、二两道是东向去,主要是现在的朝鲜、日本地区;三、四、五道为通西北方向道,主要为现在的中亚地区;六、七两道为通西向道,大约到了现今的印度、波斯湾一带。《新唐书·黄巢传》中记载说,广州是唐代南海贸易最为兴盛的口岸,唐末黄巢起义时,广州外国人被杀者达12万人。唐朝末年,外国人进入中国的数量已经很大了。不过,这些外国人,大约还不会来自很远的国度。元代开始,中国的对外交流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白寿彝先生在他的《中国交通史》中曾经引用了一段法国学者莱梦撒(AbelRemusat)在《中西交通史资料汇编》(第2册,第2~6页)中论述元代在西方的交通以及在东西文明上所发生的影响的话,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中国古代与西方交流概貌: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西征最大结果,即是全体民族使之互换迁徒。不独堂皇命使东西往来如织,其不知名之商贾教士,以及随从军队者,尚不知凡几也。……意大利人,法兰西人,福雷铭人(Flemings,在法国西北部),皆有充大使往蒙古大汗都城者。蒙古贵人有至罗马、巴塞罗那、瓦伦西亚(Valencia)、里昂(Lyons)、伦敦及脑桑姆敦(Northampton)者。那坡利港(Naples,意大利南部商港)方济各会士(Franciscan),有充北京总主教者,其人死后,有法国巴黎大学宗教学教授继其任。以上,皆有名人物,见于记载着也,其他不知名之人,有谋利或好奇而往东方者,其数岂可胜计乎?英国人某,在本国犯罪流至亚洲,执役于蒙古军中,尝充鞑靼大使,往匈牙利王庭矣。福雷铭地方之方济各僧人,在蒙古和林都城,见梅次(Metz,德国西南部罗伦省城)地方妇人拍开脱(Poquette),匈牙利战役中之捕虏也。又见于巴黎之金匠某,其兄在巴黎大桥侧,……威尼斯市有二商人,偶因事逗留布拉哈城(Bukhars)遇波斯旭烈兀大王遣往中国忽必烈大汗朝廷之大使,随之往东方,朝见忽必烈,受命持国书,通聘罗马教皇。同归时,携其幼子同往,即驰名世界之马可波罗(Marcopolo)也。次世纪,往东方者,更不乏人。……甚多冒险家,久留东方,死于东方,可无疑也。更有多人,往东方时,无声明于世,归后亦不求闻达于人,然在教堂内及各地侯王宫廷中,受人欢迎,演讲极多东方之奇事异闻也。此等游历家归回时,皆携带东方各种技术及珍品。……戏赌纸牌,中国人于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时已发明之,最初皆以木版印成,欧洲人最初所玩之纸牌,其形状、图式、大小及数目,皆与中国人所用者相同,或亦为蒙古人输入欧洲者也。活字版印刷术,同时亦有远东而输入欧洲,中国之算盘,亦由蒙古输入欧洲东部。从莱梦撒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元代,中国与欧洲世界的交往已经非常广泛,中国人的西去,欧洲人的东来,为中国与欧洲地区的交流与传播打开了宽阔的门洞。已经有了英国人在这一时期到中国来的记载。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是空前的海上航行壮举,郑和第7次下西洋的时候,则几乎走遍了南海和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的国家。陈尚胜在《“怀夷”与“抑商”·明代海洋力量兴衰研究》一书中,对于明代的海外贸易情况曾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在28年间,郑和曾经率领大规模的明朝使团,乘坐百余艘帆船,先后七次航行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诸国访问”。《明史·卷325》记载,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佛郎机“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始知其名”。佛郎机,《明史》称为牙人,又称以西班牙人。清代初期的中外交通延续了明代对外交通的发展趋势,中欧交通为主体。清代乾隆年间虽然重申过禁海令,但并没有割断中欧之间的交通。道光年间,英国先后两次在中国海域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1842年,1856—1860年),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签定了《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割让香港和九龙,开放通商口岸,允许英人进入内地传教、经商。鸦片战争失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署,英国以及众多的欧洲人便大举进入到了中国境内。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实际上是从秦汉开始的。汉代对西域的交流是一个空前的高峰,但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也并没有到达欧洲地区。元代开始,中国与欧洲地区便有了实际的交流,明代则有了更为普通的交通记载。清代中期以后,欧洲人到中国来,中国人到欧洲去,已经成为很普通的事情了。在中西交往过程中,宗教、商业、科技、文化娱乐,许多方面都有相互的传播,足球西传欧洲具备可能的条件。但是,我们说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具备西传欧洲的条件,并不等于说欧洲英国的足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但是,布拉特先生早在1980年4月亚洲足联举办的讲习班上所作的《足球运动的历史》报告中就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足球,发源于中国,被亚历山大战争带到了中东,后来又传到了古希腊,古罗马及法国、英国”。要说清楚中国古代的蹴鞠与英国现代足球之间的关系,确实很难以找到确切的直接证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逻辑上的推理。第一,从产生时间的对比上看,目前,世界足球协会对于足球起源问题有两个明确的定论,一是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一是现代足球起源并形成于英国足球协会的成立。足球起源于临淄,大致的时间在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时代,距今的时间大约有2300多年,而英国足球协会的成立是在1863年。这样看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蹴鞠与英国现代的足球在产生时间上和产生的地域方位上,都有很大的距离。这样,是中国的蹴鞠在这2300多年的时间中传到英国去演变成为现代的足球呢,还是英国自身或者通过其他的渠道演变并形成了现代足球呢?英国现代足球的产生是以1863年足球协会的成立为标志的,某一运动方式从产生到需要一个组织的规范,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在1863年足球协会成立以前,英国就有了激烈的足球运动形式,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据《世界体育大事典》介绍,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在1314年5月13日就曾经颁布法令禁止足球活动。这说明,早在1314年之前,英国的足球运动就已经发展到了非常红火的程度。英国国王的这项禁令发布的时候,正值我国元代(公元1271~1368年)末叶,而元代正是中国对外大规模交流的强盛时期,中国的正史记载中也有了英国人到中国来的记载。中国古代的蹴鞠很可能就已经在这个时候就西传欧洲了。第二,从中西交流情况来看,中国古代与欧洲,尤其与英国的交流是由来已久的,元代大规模西征,开创了中西交流的新天地,16世纪中叶开始,西欧国家开始实行拓海政策,他们对东方尤其中国的丝绸、香料、陶瓷等等充满了无限的渴求。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从英国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使社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品极大丰富,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欲望越来越大,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日不落国”。18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英国商品对中国输入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之间,出现了所谓的“乡间贸易”,一些商人摆脱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开始独立地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这正是清代的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30年)和咸丰皇帝(1831—1863年,在位11年)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英国人大举进入中国的时候,英国人来到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性势必进入到了他们的视野是自然的事情。因此,从中欧交通情况来看,中国古代的蹴鞠具备西传欧洲的条件。第三,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中国古代蹴鞠同样具备西传英国的条件。中国文化的西传,实际上在汉代时期就开始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元代的大规模西征,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文化西传的见证。至于《马可波罗游记》对于中国文化西传的杰出贡献,尽管现在仍然多有争论,但事实是不容改变的。关于清代的情况,白寿彝先生就曾经说过:“清初,……如南怀仁、汤若望、图理琛、郎世宁、白晋、雷孝思之徒,或介绍西洋天算之术,或采西洋画法以作画,或利用西洋测绘技术而基定中国舆图之基础,均可表示当时中欧交通在中国名史上的重要”。中国的历史记载是以宫廷史料为信史的,信史中见不到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证明没有。法国学者安田朴曾经就中国戏剧17、18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中国热”进行过详尽的阐述,指出:“根据阿普勒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除尘设备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铅白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钨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轿车悬架弹簧轿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葡萄糖酸钙市场竞争状况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色选机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纺织品直喷墨水行业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立磨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硫磺回收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石蜡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亚专科护理建设思路
- 500-3000总吨船舶大副培训大纲(2021版)
- 公务员2019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轮系获奖课件
- 小学三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 【《苏泊尔公司存货管理的优化建议分析》13000字论文】
- 2024年车载SoC发展趋势及TOP10分析报告-2024-09-零部件
- 伽马数据: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趋势及潜力分析报告
-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课件(2024年春季版)
- 高一英语完形填空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 机房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