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知识点清单_第1页
【高中语文】《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知识点清单_第2页
【高中语文】《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知识点清单_第3页
【高中语文】《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知识点清单_第4页
【高中语文】《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知识点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新教材)《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知识点清单13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一、重点剖析《迷娘》(之一)1.本诗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了故乡的美好和魅力。第1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2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3节则以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了迷娘归乡(也可看作离乡)之路上的景色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诗歌前两节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构建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2.诗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丽;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象征着光明和美好。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营造出美丽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的层面,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3.如何理解《迷娘》(之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答案: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爱人”“恩人”“父亲”,事实上,这三者是同一个人——威廉·迈斯特。迷娘从小被拐卖到异国他乡,后被威廉解救。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威廉,可她知道他们是无法在一起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使两种情感都得到升华,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4.体会这首诗每节诗后两行的作用。答案:每节诗后两行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前往,前往”的重复,一唱三叹,将迷娘渴望回到故园的强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爱人啊,随你前往”“恩人啊,随你前往”“父亲啊,随你前往”,称谓的转换使情感的表达一次比一次强烈,把迷娘对威廉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的深沉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着追求。《致大海》1.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征?具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特征:大海是“自由”“翻滚起伏”“闪烁壮观”“幽静”“深沉”“有力”“倔强”的,同时也是“沉郁”“喑哑”“任性”“喜怒无常”的,它雄浑壮阔,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和壮丽的景色,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和魅力,它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性格中的任何一面。象征意义:诗人笔下的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行“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提示了这种象征意义。诗人笔下的大海,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它是一种永远不屈服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这正体现了大海的自由精神。2.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诵读时应怎样区分?答案:(1)第1、2两节,诗人向大海告别,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出它的美,并召唤世人;诗

人也有崇尚自由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和大海的召唤,诗人因为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所以他听到的是大海“忧郁的絮语”“沉郁的吐诉”。这里的“忧郁”和“沉郁”,其实就是诗人的情感。诵读时,节奏要舒缓。(2)经过第3至13节的思考、回忆与联想,诗人尽管在精神上仍感到忧郁和渺茫,但并没有绝望,因为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充满,所以他在第14、15两节告别大海时,表示自己永不忘记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的足迹所将要到达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自由,会为自由勉励自己,为自由奋斗不已。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激昂的,意志是坚定的,情绪是高涨的。诵读时,节奏要激越昂扬。3.诗歌中,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倾吐了哪些感受?结合诗人生平遭际,说一说诗人为什么称大海为“自由的元素”。答案:(1)《致大海》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对大海的礼赞,有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也有个人对大海的深沉倾诉,还有告别大海时的惆怅和心灵的震颤,它是一曲大海的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咏叹,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2)诗歌著名的首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一语道出大海的实质,使大海从此成为人类自由精神的象征。因为诗人生活在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国度,饱受压抑,诗人迫切渴望自由,而大海的辽阔、奔放和桀骜不驯就成为对他的自由精神和意志的召唤,因此诗人把大海作为“自由的元素”来表现。《自己之歌》(节选)1.本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意象特点: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2)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是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通过看似细小的景物抒发伟大的情感,更能赞美万物的神圣。2.本诗中的意象与传统诗歌中的意象有何区别?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答案:(1)区别:本诗中的意象似乎缺乏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所具有的“美感”和“诗意”。

无论是游走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自然物,如草叶、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火成岩、爬虫、蝮蛇等,还是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的自然物,如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等,都是传统诗歌中极为少见的意象,看起来似乎与诗歌这种具有高雅之美的文体不太相符。(2)原因:1诗人出身农民,是当时美国社会最广大的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2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社会广大底层民众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更容易接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3.这首诗第3节中连用九个“徒然的”,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诗人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了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树和天空》1.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答案:(1)抒情主人公是树。(2)诗中的树有超越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它“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2.本诗中的意象“树”“天空”“我们”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案:(1)“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2)“天空”是“树”和“我们”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命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着它所有的赐予和带来的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有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3)“我们”在诗中代表人类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3.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的“瞬息”,“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答案:“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寓意。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突出了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种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个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合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4.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答案:(1)意境的不同:第1节写“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树,“倾洒的灰色”,充满了生命的搏击、忙碌与成长的感觉,营造了一种动感十足的意境。第2节写雨停树静,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的意境,以静为特征。(2)关系: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代表着自然界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有急事”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闪现。经历过生命的奔波与成长,心中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待。5.本诗诗题为“树和天空”,而“树”在诗中体现得比较突出,“天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怎样联想和理解“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答案:(1)诗中“树”这一意象是突出的,而“天空”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除了第2节末句中直接提及“天空”外,第1节中的“雨”“倾洒的灰色”“黑鹂”、第2节中的“晴朗的夜晚”“静闪”等意象或词语,都暗示着“天空”的存在。其实,“树”本身就扎根大地而指向“天空”。(2)“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永恒的关系。“树”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个体,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的存在,这种存在之间相互关爱与扶持,既在无限、永恒的“天空”下积极地承受着它所有的赐予和带来的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二、写法赏析《迷娘》(之一)1.重章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首诗每节的最后三行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使得诗歌结构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对于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每节诗以“你知道吗……”“你可知道……”不断发问,表达了迷娘对被问到的景物的执着思念。而每节诗末尾的“前往,前往”不断重复,则强调了迷娘想要回到故乡的心情的急迫和强烈。这种重复不是刻板的重复,而是有所变化的重复,这就形成了内容的递进和情感的深化与升华。2.对话的审美效果诗歌每节都以询问发起,问到故乡和回乡路上那些寄托迷娘情感的景物,这样的提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深挚情感。事实上,故乡对于历经坎坷的迷娘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美好的理想之地,所以她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而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但是对正歌中询问的回应,而且进一步把思念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既然故乡那样美好,那么为什么不赶快回去呢?于是就有了“前往,前往……随你前往”的应答。这种应答不但强调了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与重复的内容一起形成了本诗深层的内涵,即迷娘对威廉的复杂情感。《致大海》1.全诗充满了主观抒情色彩抒情主人公“我”始终高高地孤傲地站在大海的对面,时而高昂,时而沉郁,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浮想万千:“我”告别,“我”谛听,“我”向往……诗人将自己的激情投入自然景物中,一一点染了大海的各种景致:蓝色的浪头,沉郁的吐诉,凝固的石岸……2.写实手法和象征手法并用在诗人笔下,大海既是具体的存在,也是理想的境界。在状写大海的各种情状时,诗人尊重大海的本来面貌,既写它的优美,又写它的残酷。然而无论是大海,还是“我”的告别,抑或是与大海有关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3.运用拟人表情达意这首诗将大海人格化,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将海浪声化为吐诉、呼唤、回声,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诗人与大海对话,使大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自己之歌》(节选)1.第一人称凸显宏大自我诗歌以口语化的语言采撷自然之物,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采用第一人称,以“我”为主人公,更能在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之中凸显那个宏大的自我,抒发诗人质朴明朗的个人情感。2.意象组合唱响生命颂歌草叶、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等来自大自然的渺小、平凡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唱响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是惠特曼内在生命精神的充分体现。诗人以个体的生命感触全体的生命,以有限的生命覆盖无限的生命,以短暂的生命把握宇宙生生不息的永恒生命。3.散文化的自由诗体1句子的排列长短交替,非常疏散。最长的句子多达二十六个字,如“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最短的句子才九个字,如“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2诗歌形式于疏散之中有整齐的诗歌韵律。节选部分第3节列举了一系列“徒然的”举动,有传统诗歌的形式之美。3诗人使用的语言也平白如话,如“虽然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了过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时候我又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语言直白率真,张扬着个性。这种“散文化的自由”使得诗歌的展开也顺乎自然,保持着原始的活力。4.类比、对比、烘托、反衬突出形象1诗的第1节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突出“自己”的形象。诗人选取了草叶等渺小的事物来类比“自己”,又以“草叶”等小事物与“星星”等大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自己”虽小却与大的事物同样完美。2第2节通过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形象。这一节中说“我”与片麻石、煤等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从而使“自己”的形象更为鲜明。3第3节以“自己”面对的各种逆境反衬“自己”的形象,写“自己”在各种逆境面前都不会退缩,从而突出“自己”的精神与尊严。《树和天空》1.隐喻手法的运用诗歌运用了隐喻手法。“树”立足于大地的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

但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不再发出对宇宙纯粹而又唯美的一声惊叹。2.想象丰富而奇特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却选取了“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在等待那瞬息”,赋予“树”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想象奇特。3.意境优美而朦胧“树”“天空”“雪花”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但通过诗人的描写,一下子就具有了极为优美的画面感,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棵“在雨中走动”的树,似乎出现了“在空中绽开”的雪花。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见人与物异质同构的一个博大、纯粹而统一的灵魂。这是一种突破了以人类为中心而转向以宇宙为中心的视角,它体现着人类更深刻的关怀意识。三、思维提升1.对于《迷娘》(之一)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诗人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迷娘。1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2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3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4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5《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观点二诗人本人。1诗歌《迷娘》(之一)选自《迷娘曲》,创作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2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就向往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3《威廉·迈斯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