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1.gif)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2.gif)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3.gif)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4.gif)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71f1d8d5a4aa892c262938444977e87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课标定位1.会叙述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素养阐释1.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2.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答化学计算问题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1.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图示关系。(2)计算公式。④已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n(B)=c(B)·V[B(aq)]。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自主思考】
物质的量能否应用到离子方程式的计算中?提示:离子方程式中各种粒子(包括离子、分子等)也是按照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的,故物质的量同样适用于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效果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不一定相等,但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4)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可表示4molNa与1molO2反应生成2molNa2O。(
)(5)根据离子方程式Mg+2H+══Mg2++H2↑可知1g镁与足量氢离子反应可生成1mol氢气。(
)(6)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守恒。(
)√××2.1.15g钠与水反应,得到100mL溶液。(1)求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2Na+2H2O══2NaOH+H2↑
2
mol
22.4
L
0.05
mol
V(H2)(2)2Na+2H2O══2NaOH+H2↑
2
mol
2
mol
0.05
mol
n(NaOH)答:(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6
L;(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3.将5.4gAl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计算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写出解题步骤)2Al
+2NaOH+2H2O══2NaAlO2+3H2↑2
mol
2
mol
3
mol0.2
mol
n(NaOH)
n(H2)解得n(NaOH)=0.2
mol,n(H2)=0.3
mol,V(H2)=0.3
mol×22.4
L·mol-1=6.72
L。答:生成H2的体积为6.72
L,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任务1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引领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那么物质的量也一定守恒!”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错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对应的各物理量的单位左右、上下都必须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由于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同种状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各物质对应的各物理量的单位上、下都必须一致,左、右相互对应即可。归纳提升1.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1)把已知物的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根据已知物的物质的量求出未知物的物质的量;(3)把未知物的物质的量转化为未知物的所求物理量。(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而非质量之比。(2)计算时,各种物质不一定要用物质的量表示,也可以用质量表示,气态物质还可以用体积表示,但要注意物质的量与其他各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具体选用什么物理量,应该根据题中的实际情况而定。(3)在化学方程式下面列出的各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一定要相同,不同物质的单位可同可不同,但要对应。典型例题【例题1】
将2.3g钠投入97.8g水中,反应完毕后,得到100mL溶液。(1)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答案:(1)1.12L
(2)4%
(3)1mol·L-12Na+2H2O══2NaOH
+
H2↑
2
mol
2
mol
1
mol
0.1
mol
n(NaOH)
n(H2)n(NaOH)=0.1
mol,n(H2)=0.05
mol标准状况下,V(H2)=22.4
L·mol-1×0.05
mol=1.12
L。(2)m(H2)=2
g·mol-1×0.05
mol=0.1
g,m(NaOH)=40
g·mol-1×0.1
mol=4
g,所得溶液质量为2.3
g+97.8
g-0.1
g=100
g,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中的“三个规范”(1)书写规范: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粒子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2)符号规范: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如已知NaOH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求NaOH溶液的质量时就写成:m(NaOH)=c(NaOH)×V[NaOH(aq)]×M(NaOH)。(3)单位规范:把已知量代入计算式中计算时都要带单位且单位要统一。【变式训练1】
1.将3.1gNa2O与4.2gNaHCO3溶于水,向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00mL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放出气体。(1)Na2O的物质的量为
;
(2)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3)盐酸中c(HCl)=
。
答案:(1)0.05mol(2)1.12L(3)1.5mol·L-1(2)根据NaHCO3~CO2可知n(CO2)=0.05
mol,标准状况下,V(CO2)=0.05
mol×22.4
L·mol-1=1.12
L。(3)根据Na2O~2HCl、NaHCO3~HCl,2.向500mLNaOH溶液中投入10.8gA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1)求Al的物质的量。(2)求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3)求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2Al+2NaOH+2H2O══2NaAlO2+3H2↑2
mol
3×22.4
L0.4
mol
V(H2)答:(1)Al的物质的量为0.4
mol。(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4
mol,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3)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探究任务2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问题引领提示:方法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4FeS2~8SO2~8SO3~8H2SO4,即FeS2~2H2SO4。方法二:由硫元素守恒得,FeS2~2H2SO4。2.将质量为100g的铁棒插入1L0.5mol·L-1的CuSO4溶液中,足够长的时间后,铁棒的质量将变为多少?提示:可以采用差量法。设铁棒增大的质量为x,则Fe
+
CuSO4══FeSO4+Cu
Δm56
g
1
mol
64
g
8
g
0.5
mol
xx=4
g,故铁棒质量变为100
g+4
g=104
g。归纳提升1.关系式法。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可直接确定已知量物质和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式”。(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如: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2.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1)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合物、溶液等,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如K2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n(K+)+n(Na+)=2n()+n(Cl-)。(3)电子得失守恒: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如反应2Al+6H+══2Al3++3H2↑中,2molAl失去6mol电子,H+得到6mol电子生成3molH2。3.差量法。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如Fe+CuSO4══Cu+FeSO4固体质量增大56g 64g 64g-56g=8g
x
ag4.平均值法。(1)摩尔电子质量: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消耗该物质的质量,如镁的摩尔电子质量为g·mol-1=12g·mol-1。(2)平均摩尔质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中,1mol该混合物的质量。组分中一定有物质的摩尔质量大于平均摩尔质量,一定有物质的摩尔质量小于平均摩尔质量。如25g镁、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mol氢气,则该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5g·mol-1。典型例题【例题2】
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3∶2,则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2∶1 C.3∶4 D.4∶3答案:C解析:设每份铁铝合金样品中含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变式训练2】
等物质的量的常见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且V(A)=V(B)+V(C),则在金属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3价 D.+4价答案:A解析:V(B)=2V(C),V(A)=V(B)+V(C)=3V(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等物质的量的A失去的电子数为C的3倍,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故A的化合价为C的3倍,C的化合价只能为+1价。【例题3】
把足量的铁粉加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原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求原溶液中H+与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解:设原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Fe
+H2SO4══FeSO4+H2↑
Δm(固体质量减小)56
g
1
mol
56
gx
56xFe
+
CuSO4══FeSO4+Cu
Δm(固体质量增大)56
g
1
mol
64
g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分体式活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亮蓝食用色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飞行仿真模拟训练软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钻杆护丝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酒精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汽车号牌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日用骨质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奶粉格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双弯剪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仪表监控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桃李面包盈利能力探析案例11000字
- GB/Z 30966.71-2024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71部分:配置描述语言
-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十八大题型)含答案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紫苏市场深度局势分析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销售人员课件教学课件
- LED大屏技术方案(适用于简单的项目)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历年国家二级(Python)机试真题汇编(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