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怎样做好孩子的教育_第1页
双减政策下怎样做好孩子的教育_第2页
双减政策下怎样做好孩子的教育_第3页
双减政策下怎样做好孩子的教育_第4页
双减政策下怎样做好孩子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政策下怎样做好孩子的教育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执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部分共同配合。双减新政主要调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则由家长承担责任。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跟上,会导致不平衡。家长中存在一个普遍误区,即把“促进孩子学习”当成“家庭教育”的核心。这种认知下,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内容、班级和考试等方面,成为了“学习监督员”或“老师”,与孩子的相处都围绕着学习进行。这种观点会让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错过孩子宝贵的成长期。“促进孩子学习”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解读世界。如果这个根基缺失,知识和技能就会成为不稳固的空中楼阁。家庭教育的形式也不是上课教学,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个能在社会上独立、身心健康、能够体会到幸福的人。这个根基的打造,主要来自于家庭。比如,家长正确对待挫折,依然享受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之美,就会让孩子懂得生活是可爱的。而如果家长被挫折压倒,孩子也会认为挫折是可怕的,无法战胜的。孩子对生活的认知就来自于父母,父母自身的状态比“教孩子什么”对孩子影响更大。每个父母都想培养孩子成为可用之才,但是这需要从根本上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解读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独立自主、健康快乐地成长。经过双减政策的实施,孩子们从课外机构中退出,时间更加宽裕了。这时,家长们需要理清家庭教育的本质,而不是转型成为老师,在家给孩子补课。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感受、共同感受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娱乐、一起运动,这些都是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当孩子长大回忆起小时候的家庭时光,他们会记住这些相处的时刻,而不是具体的细节。许多家长将学习“窄化”,认为只有上课和做题才是学习。然而,我们不应该将双减新政的出发点看作是减少学习或愚化孩子。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人才。降低劳动力素质对国家没有好处,也无法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成才先成人,成绩好不一定就是人才。学校的学习是人为制造的、理想化的、单一化的特殊模拟环境。做题看似是解决问题,但其实是给出了既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明确标准答案的模式。离开学校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是复杂的、动态的、没有确定方法和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全靠智力因素。因此,学校的优等生和社会的成功人士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希望通过素质教育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文明程度和健康指数。然而,这些都不是通过死磕刷题能够实现的。高考作为维持教育公平化的手段不会取消,但孩子的人生前18年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孩子应该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观察蚂蚁、打羽毛球、学习烘焙、参观历史文化遗址、阅读等都是学习。这些学习可能不会立即给出交付性成果,但会成为孩子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就像吃的某一顿饭不会立刻长出一块肌肉,但肌肉必然来自于之前的摄入和锻炼。对于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进行更多的学习。让孩子自学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好方法。家长始终是家庭教育的唯一责任人,没有人能够代替。双减政策的实施,希望能让更多家庭从繁重的上课做题中解脱出来,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最后,我想给各位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孩子的学习伙伴可以分为成人和同龄人两个方面。父母是孩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伙伴。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了,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进行对话。但我认为,父母的角色和孩子学习的对话,并不在于如何解答某道题或掌握某个知识点,而在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示范正确的学习态度。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做到“三个别”。首先是别无休止的唠叨,这会引发孩子的反感。其次是别让陪伴的时间缩水,因为亲子关系需要时间来维持。最后是别给孩子反向的示范,不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总是沉迷于手机、电视剧或打牌等活动。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家庭小游戏、小运动,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找到同龄的玩伴、学友,避免孤独的状态。除了父母,同龄人也是孩子学习中重要的伙伴。在这方面,亲子阅读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阅读不仅可以滋养心灵,还可以帮助孩子应对现实考试。虽然“双减”可能会减少书面的家庭作业,但阅读量不会减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只是一个保守的底线要求。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该基本维持在200本左右。因此,家长应该增加亲子阅读的饱和度,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参加今年高考阅卷的高层人士透露,通过卷面作文和现代文阅读题解答,可以判断考生的阅读量。阅读量大的学生,通常语言灵动、思维多元而深刻,得高分也是自然而然的。而做题多而阅读少的考生,则作文等级基本是会被打入三类四类文。因此,在“双减”后,家长应该懂得用经典作品阅读来填补孩子的课余时间。做题训练只能局限性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阶梯性有营养的阅读,可以积淀应对未来甚至终身的素养。据世界经合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当下教育及今后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孩子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导。而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则不需要父母与其同步阅读。但如果父母提前读过孩子需要阅读的作品,并在轻松氛围里与孩子一起聊聊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释放出更多的阅读能量。阅读是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自己不断成长最廉价、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父母不热爱阅读,孩子也很难爱上阅读。因此,要想孩子成人成才,父母需要挤出时间陪孩子读书,腾出柜子给孩子装书,养成陪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无数事实表明,童书曾经改变过许多错过了阅读关键期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体验度也是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个体接受教育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当下和未来更好的生活。因此,新教育提倡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无法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带来的乐趣,教育能算是成功的吗?让孩子学会生活,主体责任不在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将重点放在关心学会学习上,学校更多地去操学会生活的心,显然是本末倒置。当下孩子成长中的不少问题,与家校责任边界模糊、混淆、颠倒有关。有质量的家庭教育,需要在育人目标上回归生活本位。让孩子回到生活,不仅是适应未来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中高考的需要。例如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四个栏目:(1)家乡风味。如汤圆、红膏咸蟹……(2)家乡风光。如四明山、东钱湖……”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体验生活中的艺术教育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孩子们的课外培训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这也给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更好地体验生活中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诗意化的教育,它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格,还能够涵养孩子的灵气。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让孩子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陪孩子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