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硬件设备- 存储设备_第1页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硬件设备- 存储设备_第2页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硬件设备- 存储设备_第3页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硬件设备- 存储设备_第4页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硬件设备- 存储设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硬件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综合布线与设备上架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包含存储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存储网络与存储解决方案。服务器通过存储网络才能访问存储在硬件系统中地数据,存储软件系统提供对存储在硬件系统中地数据地管理功能。用户将多种存储硬件与软件组合起来形成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业务较高地数据管理需求。存储网络常用存储协议简介在存储系统中,目前普遍使用地存储协议为SCSI,SAS与FC等,每种存储协议各自拥有不同地技术规范,具备不同地传输速度,存取效能地差异较大,所面对地实际应用场景与目的市场也各不相同。同时,各存储协议所处于地技术生命阶段也各不相同,有些已经没落并面临淘汰,有些则有较好地前景,但发展尚未成熟。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CSI/iSCSISCSI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puterSystemInterface)地简称,是为小型机研制地一种接口技术,现已完全普及到小型机,高低端服务器与普通PC上。SCSI逻辑拓扑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CSI/iSCSISCSI可以划分为SCSI-1,SCSI-2与SCSI-3这3个版本,最新地为SCSI-3,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地SCSI版本。SCSI-11986年正式批准成为第一个SCSI标准,支持同步与异步SCSI外围设备;支持7台8位地外围设备,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5MB/s。SCSI-21994年正式成为官方标准,SCSI-2也称为FastSCSI,数据传输率提高到20MB/s。SCSI-3始于1993年进行定制,并经过不断地改进,目前最新地Ultra320SCSI地最高数据传输率已经达到了320MB/s。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CSI/iSCSIi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在TCP/IP上进行数据块传输地标准,由Cisco与IBM两家联合发起,并且得到了各大存储厂商地大力支持。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快速地数据存取备份操作。iSCSI标准在2003年2月11日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认证通过。iSCSI继承了SCSI与TCP/IP协议两大传统技术地特点,这为iSCSI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基于iSCSI地存储系统可用较少地投资即可实现SAN存储功能,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现有地TCP/IP网络实现。相较于以往地网络存储技术,iSCSI解决了开放性,容量,传输速度,兼容性,安全性等问题,优越地性能使其备受关注与青睐。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CSI/iSCSIiSCSI工作流程iSCSI系统由SCSI适配器发送一个SCSI命令,将该命令封装到TCP/IP包中并送入以太网络;接收方从TCP/IP包中抽取SCSI命令并执行有关操作,把返回地SCSI命令与数据封装到TCP/IP包中,再将它们发回到发送方;收到返回地TCP/IP包后,系统从中提取出数据或命令,并传回SCSI子系统中。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CSI/iSCSISCSI协议本身提供QoS与安全特性,可以限制initiator仅向target列表中地目的发送登录请求,再由target确认并返回响应,之后才允许通信。iSCSI协议通过IPSec将数据包加密之后再进行传输,iSCSI协议包括对数据地完整性,确定性与机密性检测等。iSCSI安全性描述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CSI/iSCSIiSCSI地优势广泛分布地以太网为iSCSI地部署提供了基础。千兆/万兆以太网地普及为iSCSI提供了更大地运行带宽。以太网知识地普及为基于iSCSI技术地存储技术提供了大量地管理人才。基于TCP/IP网络,能够解决数据远程复制(DataReplication)与灾难恢复(DisasterRecover)等传输距离上地难题。以太网设备地价格优势,TCP/IP网络地开放性与便利地管理性,使得设备扩充与应用调整地成本付出较小。常用存储协议简介——SAS串行连接SCSI(SerialAttachedSCSI,SAS)是一种电脑集线地技术,其功能主要是作为周边零件(如硬盘,CD-ROM等设备)地数据传输而设计地技术。在企业级存储系统中,SAS已经取代了SCSI与SATA接口。序列式SCSI(SAS)由并行SCSI物理存储接口演化而来,是ANSIINCITST10技术委员会(T10mittee)开发与维护地新存储接口标准。与并行方式相比,序列方式能提供更快速地通信传输速度与更简易地配置。此外SAS支持与序列式ATA(SATA)设备兼容,两者可以使用相类似地电缆。SAS协议层次结构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FC协议结构光纤通道(FiberChannel,FC)用于服务器共享存储设备地连接,以及存储控制器与驱动器之间地内部连接。FC是一种高性能地串行连接标准,其接口传输速率有4Gbps,8Gbps,16Gbps或更高速率。传输介质可以选择铜缆或光纤,传输距离远,支持多种互联拓扑结构。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FC协议具有高带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低延迟与抵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能够提供非常稳定可靠地光纤连接,容易构建大型地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目前支持1x,2x,4x与8x地带宽连接速率,随着技术地不断发展该带宽还在不断进行扩展,以满足更高带宽数据传输地技术性能要求。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FCoE协议结构FCoE(FibreChanneloverEther)可以提供标准地光纤通道原有服务,如发现,全局名称命名,分区等,而且这些服务都可以照标准原有地运作,保有FC原有地低延迟性,高性能。从FC协议地角度来看,FCoE是将FC承载在一种新型地链路上,即以太网二层链路。需要注意地是,这个以太网需要是增强型无损以太网,才能满足FC协议对链路层地传输要求。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FCoE具有以下特点协议标准组织:2008年提交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T11委员会进行审批,需要与IEEE密切配合。协议目的:FCoE希望利用以太网地拓展性,同时保留光纤通道在高可靠性与高效率方面地优势。其它挑战:FC与以太网相结合,需要克服防止丢包,路径冗余与故障切换,帧分段与重组,无阻塞传输等方面地问题。FC固有地兼容性差,不支持远距离传输两大问题,FCoE同样无法解决。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FC与FCoE区别FCoE保留了FC-2以上地协议栈,把FC中地FC-0与FC-1用以太网地链路层取代。因为FC地FC-0作用是定义承载介质类型,FC-1作用是定义帧编解码方式,这两层是在FCSAN网络传输时需要定义地方式。而FCoE是运行在以太网中,所以不需要这两层处理,而是用以太网地链路层取代这两层处理。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FCoE地价值在于在同样地网络基础体系上用户有权利选择是将整个逻辑网络全部当成传输存储数据与信号地专用局域网,或是作为混合存储信息传送,网络电话,视频流以及其它数据传输地共用网络。FCoE地目的是在继续保持用户对光纤通道SAN所期望地高性能与功能性地前提下,将存储传输融入以太网架构。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此外,FC与FCoE还有如下区别。运行地环境不同FC协议是运行在传统地FCSAN地存储网络中,而FCoE则是运行在以太网地存储协议。运行通道不同FC协议是运行在FC网络中,所有地报文都是运行在FC通道中。在以太网中存在各种协议报文,有IP,ARP等传统以太网协议,而FCoE是运行要在以太网中需要创建一个虚拟地FC通道来承载FCoE报文。常用存储协议简介——FC/FCoE与FC协议相比,FCoE增加了FIP初始化协议由于FCoE是运行在以太网中地存储协议,如果使FCoE能在以太网中正常地运行,那么需要FIP初始化协议来获取FCoE运行地相应vlan,与哪个FCF建立虚通道,以及虚链路地维护等。FCoE需要其它协议支持由于以太网是可以容忍网络丢包地,但是FC协议不允许出现丢包,而FCoE作为以太网中传输地FC协议,同样是继承了这点个不允许丢包地特点。所以,如果想要FCoE协议可以在以太网络中正常地运行,那么就需要对以太网做一定地增强来避免丢包,这种以太网称为增强型以太网(ConvergedEnhancedEther,CEE)。常用存储协议简介——PCIe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eripheralponentInterconnectExpress,PCIe)是一种高性能,高带宽地串行通讯互连标准,最早由英特尔提出,后由外设组件互连特别兴趣组(PCI-SIG)制定,以取代基于总线地通信架构。如PCI,PCIExtended(PCI-X)与加速图形端口(AGP)。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是个人计算机地图形卡,硬盘驱动器,SSD,Wi-Fi与以太网硬件连接地常用主板接口。PCIe对旧标准进行了大量改进,包括更高地最大系统总线吞吐量,更少地I/O引脚数,更小地物理尺寸,更好地总线设备性能扩展,更详细地错误检测与报告机制(AdvancedErrorReporting,AER),以及本机热插拔功能。PCIe标准地最新版本为I/O虚拟化提供了硬支持。常用存储协议简介——IB无限带宽(InfiniBand,IB)技术地主要设计目地不是用于一般网络连接,而是针对服务器端地连接问题。IB主要应用于服务器与服务器,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服务器与网络之间地通信,拥有基于标准协议,高带宽,低时延,远程直接内存存取功能与传输卸载地特点。IB结构地关键在于通过采用点到点地交换结构解决共享总线地瓶颈问题,这种交换结构专门用于解决容错性与可扩展性问题。IB通过向InfiniBand系统添加交换机轻松实现I/O系统地扩展,进而允许更多地终端设备接入到I/O系统。常用存储协议简介——CIFSmonInterFileSystem(CIFS)是服务器消息块(SMB)中地一个版本。1996年,微软发起了一项将SMB重命名为CIFS地计划,并增加了更多功能,包括对符号链接,硬链接与更大地文件大小。CIFS最初尝试支持通过TCP端口445进行直接连接,而无需将BIOS作为传输方式。CIFS工作原理常用存储协议简介——NFSworkFileSystem(NFS)是最初由SunMicrosystems(Sun)于1984年开发地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协议,允许客户端计算机上地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访问文件,与访问本地存储类似。与许多其它协议一样,NFS建立在开放网络计算远程过程调用系统上。NFS是在注释请求(RFC)中定义地开放标准,允许用户实施该协议。NFS通常运行在类Unix地操作系统上,为类Unix操作系统提供网络文件存储服务。NFS工作原理存储组网技术简介存储组网技术是基于数据存储地一种通用存储结构,存储结构大致分为3种:存储网络(SAN),网络存储设备(NAS)与直连式存储(DAS)。不同地存储组网可以满足不同地用户地需求,通常SAN与NAS是合并在一起使用地。SAN,NAS与DAS存储模型比较存储组网技术简介——SAN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areawork,SAN)是一种连接外接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地架构,通常采用光纤通道技术,磁盘阵列,磁带柜与光盘柜地各种技术实现。SAN地特点是:能够连接到服务器地存储设备,并被操作系统视为直接连接地存储设备。除了提供针对大型企业地企业级存储方案外,随着2000年后价格与复杂度地降低,越来越多地中小型企业也开始逐步采用SAN技术。SAN工作原理存储组网技术简介——SAN出于历史原因,数据中心最初都是SCSI磁盘阵列地"孤岛"群。每个单独地小"岛屿"都是一个专门地直接连接存储器应用,并且被视作无数个"虚拟硬盘驱动器"(例如LUNs)。本质上SAN是将一个个存储"孤岛"使用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所有地应用都可以访问所有地磁盘。存储组网技术简介——SAN操作系统将SAN视为一组LUN(逻辑单元号),并在LUN上维护自己地文件系统。这些不能在多个操作系统/主机之间进行共享地本地文件系统,具有非常高地可靠性与十分广泛地应用。如果两个独立地本地文件系统存在于一个共享地LUN上,它们彼此没有任何机制来知道对方地存在,也没有类似缓存同步地机制,就有可能发生数据丢失地情况。因此,在主机之间通过SAN共享数据,需要一些复杂地高级解决方案,如SAN文件系统或计算机集群。在SAN中,多个服务器可以共享磁盘阵列上地存储空间,这对提高存储能力地应用能提供一定地帮助。SAN可以应用于需要高速块级别访问地数据操作服务器,如电子邮件服务器,数据库,高利用率地文件服务器等。存储组网技术简介——NAS网络附加存储(workAttachedStorage,NAS)是一种连接到局域网中地基于IP地文件共享设备。NAS可以通过文件级地数据访问与共享提供存储资源,使用户能够以最小地存储管理开销快速直接共享文件。NAS还可以不通过建立多个文件服务器,而是选用网络与文件共享协议进行归档与存储,包括进行数据传输地TCP/IP与提供远程文件服务地CIFS,NFS。NAS工作原理存储组网技术简介——NASUnix与MicrosoftWindows用户能够通过NAS实现无缝共享相同地数据,通常有NAS与FTP两种数据共享方式。采用NAS共享时,Unix通常使用NFS,而Windows通常使用CIFS。随着网络技术地发展,NAS扩展到足以满足企业访问数据高性能与高可靠性地需求。NAS设备是专用地,高性能地,高速地,单一用途地文件服务与存储系统。NAS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过IP网络通信,大多数NAS设备支持多种接口与网络。NAS设备使用自己地操作系统,集成地硬件与软件组件,用来满足特定地文件服务需求。NAS对操作系统与文件I/O进行了优化,执行文件I/O时比具有一般用途地服务器更好。此外,NAS设备比传统地服务器能接入更多地客户机,能够达到对传统服务器进行整合地目地。存储组网技术简介——DAS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storage,DAS)是一种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直接相连地架构。DAS为服务器提供块级地存储服务(不是文件系统级)。DAS地应用例子有服务器内部地硬盘,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地磁带库或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地外部硬盘盒。基于存储设备与服务器间地位置关系,DAS分为内部DAS与外部DAS两类。DAS工作原理存储组网技术简介——DAS在内部DAS架构中,存储设备通过服务器机箱内部地并行或串行总线连接到服务器上。由于物理地总线有距离限制,所以只能支持短距离地高速数据传输。此外,很多内部总线能连接地设备数目也有限,并且将存储设备放在服务器机箱内部,也会占用大量地空间,对服务器其它部件地维护造成困难。在外部DAS结构中,服务器与外部地存储设备直接相连。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之间通过FC协议或者SCSI协议进行通信。与内部DAS相比,外部DAS克服了内部DAS对连接设备地距离与数量地限制。另外,外部DAS还提供存储设备集中化管理,更为方便。存储可靠性技术简介存储系统经常出现地各种异常因素可能导致故障地发生,更糟糕地是严重地故障会引起数据丢失与损坏。因此,随着数据量地不断增加与数据价值地不断提高,存储系统可靠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影响存储系统高可靠性因素地关键理论与技术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存储可靠性技术简介——RAID在最初地RAID技术中,是将几块小容量廉价地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地逻辑磁盘给大型机使用。后来硬盘地容量不断增大,组建RAID地初衷不再是构建一个大容量地磁盘,而是利用RAID技术实现数据地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提升存储性能。由于单个硬盘容量较大,使得数据硬盘组建地RAID容量更大,因此需要把RAID划分成一个一个地LUN映射给服务器使用。随着硬盘技术地发展,单块硬盘地容量已经达到数TB。在传统RAID技术在硬盘重构地过程中需要地时间越来越长,也增加了在重构过程中硬盘坏掉对数据丢失造成地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块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存储可靠性技术简介——RAIDRAID2.0+是华为地块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将物理空间与数据空间分布为分散地块进行存储,可以充分发挥系统地读写能力,方便扩展,也方便空间地按需分配以及数据地热度排布与迁移,是华为所有Smart软件特性地实现基础。由于热备空间也是分散在多个盘上地,因此硬盘数据地重构写可以同时进行,能够避免写单个热备盘造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