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目录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与老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西周时期东周时期王畿王畿王畿的面积大大缩小诸侯国的数量减少,面积大规模扩大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力均大大下降。长期主要依赖周围的晋、郑两国支持,方得免于别国与犬戎的侵扰,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东周(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如何?

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史记·楚世家》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楚王问鼎楚王问鼎的用意何在?实质是什么?用意: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实质: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列国形势图(一)春秋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时代特点: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平王东迁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战国形势图(二)战国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时代特点: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兼并齐、楚、秦、燕、赵、魏、韩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三)华夏意识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族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都江堰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2.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邹忌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各国的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军功爵废井田,开阡陌什伍制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连坐制焚烧诗书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课堂探究】阅读教材第11页,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积极影响:1.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商鞅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三、孔子与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一)孔子1.孔子的生平三、孔子与老子(一)孔子2.孔子的思想思想核心:“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爱他人三、孔子与老子(一)孔子2.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1.“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2.“恢复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三、孔子与老子(一)孔子2.孔子的思想教育思想:在众多的孔门弟子中,既有世家大族的贵族子弟,也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甚至还有弟子曾经为盗,因此,在孔子看来,教育的对象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应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其他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礼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中庸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兴办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典籍《诗》《书》《礼》《易》《春秋》儒学思想孔子一生的事业三、孔子与老子

老子,也称老聃,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曾做过东周典藏史官,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中。(二)老子1.老子的生平2.老子的思想哲学思想:1.朴素的唯物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2.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三、孔子与老子(二)老子2.老子的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形成背景

经济层面:井田制的瓦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层面: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战争不断,缺乏强有力的统治权威,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思想层面:私学的兴盛也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社会层面:士阶层与新型地主阶级活跃。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二)孟子(儒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于水性无分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仁政”(核心)民本思想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三)荀子(儒家)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唯物思想天人观性恶论礼法并施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四)庄子(道家)哲学观点——“齐物”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人生态度——“逍遥”(五)墨子(墨家)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力、尚贤(六)韩非(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七)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八)邹衍(阴阳家)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课堂探究】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政治领域诸侯争霸,卿室夺权;宗法分封制度解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步形成华夏认同,夷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中华民族形成史的重要一步经济领域铁器牛耕,精耕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和政治变革提供经济基础思想领域学术下移,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传统主流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特征春秋战国的变革为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小结】再见谢谢大家合作!

《史记•鲁周公世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礼记•王制》: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东方“夷”……南方“蛮”……西方“戎”……北方“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惟乃丕显考文王……用肇造我区夏(夏的居住地),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同区夏)……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治理)万姓。——《尚书》(主要记录商周,尤其是西周的历史)

大意:周文王开创“我有夏”的共同地域,联合其他“一二邦”,推翻商王朝,建立诸夏的统治。政治同盟“华夏”内涵的演变

夏,大也。凡物之壮大而爱伟之,谓之夏。

——扬雄《方言》“华夏”内涵的演变

当成周者,南有荆蛮(楚国)、申、吕……北有卫、燕、狄……西有虞、虢……东有齐、鲁、曹……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夷戎狄之人也。

——《国语•郑语》西周初,“夏”包含和周王室或姬姓有亲缘关系的族群。

《春秋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势力膨胀,华夏族向周边扩张的同时,各少数民族也不断深入到华夏族居住的区域,这样就打破了原来各族之间的地域界限,形成了华夏族与夷狄各部犬牙交错的杂居局面,这为民族的融合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这一时期,华夏族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相当普遍。例如,晋献公就曾娶过三个戎族的女子,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的母亲就是戎族人。他早年受骊姬的迫害,首先就逃到狄人那里,后来他自己也娶了狄族的女子为妻。由于华夏族与夷狄已经杂居在一起,所以这种异族之间的通婚在一般百姓当中也会是经常出现的。——许兆昌《夏商周简史》

春秋晚期,华夏族对于夷狄而言,已不能说有很大的文化优势了。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交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许兆昌《夏商周简史》华夏和夷狄交融的成果是什么?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文化得到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传统历史学家将春秋的戎狄与战国时期的匈奴胡人混为一谈,其实春秋时期在史书上出现的戎狄到了战国大部分都融人华夏系统之中,在生产方式上也逐渐适应定居农业的方式,文化上与中原进一步趋同,走向以华夏文化为中心逐步统一的道路。另外,北方又出现了一部分胡人,这些人与春秋时期人群是什么样的关系,恐怕传统史学从一开始就出现偏差。将戎狄与畜牧经济联系在一起,不但在时间概念上是错乱的,在经济方式对应族群的处理上也将历史过程简单化了,使得问题的研究偏离了历史真实。——冯盛国《两周时期华夷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