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2)课件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1页
地球的公转(2)课件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2页
地球的公转(2)课件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3页
地球的公转(2)课件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4页
地球的公转(2)课件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地球的公转(二)一地球公转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目录CONTENTS观察图中两天阳光进入走廊面积大小的差别?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9月23日11月23日地平线太阳光线地平线太阳光线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日出北南日落(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也叫太阳高度(h)。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H(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

点),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H)。12注意: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思考:光照图中夜半球:太阳高度<0°昼半球:太阳高度>0°晨昏线:太阳高度=0°直射点:太阳高度=90°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变化空间变化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地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小结: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赤道

0°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南北两侧递减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

0°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1)同一纬线,正午太阳高度

。(2)同一日期,距

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

。(4)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相等直射点越大例,北半球夏至日与10°N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度数?37°N探究活动1:P15活动题1结合课文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描述,依据图1-16、图1-17中的相关数据,在图1-18中分别绘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夏至日冬至日(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①夏至日(6月22日)什么时候离直射点近,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当太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一年中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最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一年中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最小:北半球地区最大值最小值图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上一次最大值(夏至)小于90度一次最小值(冬至)一次最大值(冬至)小于90度一次最小值(夏至)两次最大(直射当地时为90°)一次最小(南半球在夏至,北半球在冬至。赤道在冬至和夏至)一次最大(直射当地时为90°)一次最小(冬至/夏至)小结: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分布规律:练一练齐齐哈尔(47°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才达到最大值?夏至日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远小近大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来增去减当太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探究活动2:P16活动题2

探究活动3:P16活动题3(1)ANS赤道BφδH地平面太阳光线AHBNS赤道δφ地平面太阳光线图1-20正午高度图解如图1-20,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其纬度为δ,B点的纬度为φ,H为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相关任务。H=90°-(φ-δ)H=90°-(φ+δ)(1)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所求地纬度H(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

(同减异加)

直射点的纬度

练一练(1)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5°N

H=90°-(40°-23.5°)=73.5°

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

H=90°-(40°+(-)0°)=50°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5°S

H=90°-(40°+23.5°)=26.5°注意:除二分二至日外,其他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利用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1°。练一练(2)夏至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求该地地理纬度。(3)某日2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求直射点的纬度。

°N或°S注意:一般有两个

10°S注意:可能会舍掉一个(因为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探究活动4:P16活动题3(2)利用上述公式,完成表格内容。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北京约40°N海口约20°N°50°°°70°°(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①南、北回归线之间: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③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至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至47°),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3)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日出北南日落H不同纬度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时刻90°太阳高度角图C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直射在这条纬度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图C时刻90°太阳高度角该日的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说明该地发生极昼现象(极圈内)。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度基本不变,说明位于极点。06121824H高度小时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11:44①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②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③一天中日影最短(90°时无影子)④求一地纬度(利用中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

例2: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全年最高正午太阳高度82.5°,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31°N,135°E)日出北南日落日出北南日落北半球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应朝

南半球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应朝

南(2)确定房屋的朝向坐北朝南为了

,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北坐南朝北地面直射点无影子影子较长影子更长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高度角是900太阳高度角更小(3)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A.方向:

B.长短:背向太阳(与太阳方位相反)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一天中影子:正午最小,日出日落最大观察图中两天阳光进入走廊面积大小的差别?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9月23日11月23日地平线太阳光线地平线太阳光线当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小当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大巩固练习1.S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日期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当S达一年中最小值时A.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北京气温达到一年中最高C.该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

下图为北京市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S是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DD归纳总结:各纬度正午日影朝向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③回归线之间:正午时,影子朝正北。正午时,影子朝正南。正午影子有时朝南有时朝北,直射时无影子

2020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2021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南南思考问题: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为L:tanH=h/L(4)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⑴该地当天正午太阳高度是()ºº

ºº⑵若南侧楼高100m,为了保证北侧楼全年都有采光,则楼间距至少应该为(

)m?

D100注:H为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而言,低纬度楼间距较小,中高纬度楼间距较大(5)太阳能热水器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地面(或楼顶)正午太阳高度角热水器仰角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地面(或楼顶)正午太阳高度角热水器仰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α代表太阳能热水器倾角,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90º-纬度差,所以α=纬度差(太阳直射点与热水器所在地)。巩固练习1.某校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的是()A.石家庄B.海口

C.西安D.哈尔滨B巩固练习2、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