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西地区土地沙化现状与治理对策河西地区土地沙化现状与治理对策以山丹县土地沙化现状调查为例
1沙区地貌及植被现状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的中心。是全省18个干旱地区之一。这也是河西沙漠和荒漠化分布的重要地区。荒漠化严重,荒漠化趋势明显。沙化土地重点分布在一类地区,以312国道为主线呈长条形,包括东乐乡、红寺湖乡、清泉镇和川区各国营农林场,沙区海拔最高点在龙首山,为3076m,最低点在东乐乡西屯沙河,为1549m。年平均气温5.9℃,无霜期138d,年降水量150~230mm,年蒸发量2246mm,年日照3000h,≥10℃的活动积温2596℃。该区土壤类型以灌耕土、灰棕漠土、灰漠土和森林灰褐土4类为主。植被类型主要为盐爪爪、红砂、合头草、窄叶锦鸡儿、猪毛菜、青海云杉、高山柳等。区内有山丹河、李桥水库东西干渠以及祁家店水库。2沙化的自然因素由于受气候、地理、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加之人口增长、牲畜数量增加以及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滞后等因素的作用,该县生态环境依然呈恶化趋势,生态功能仍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有限。整个生态环境呈现沙漠向绿洲推进、农区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土地沙化加剧、河川泾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物资源减少、风沙灾害日益递增的趋势。1)土壤沙化。由于干旱少雨,风蚀严重,加之投入不足,沙生植被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部分土壤出现沙化,且逐步向南延伸。据山丹县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统计,全县沙漠化土地面积16.3万亩占沙区土地总面积的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11.8万亩,占沙区总面积的4.23%;风沙危害的耕地18.8万亩,草地14.6万亩,村庄20个。沙化程度以东乐乡为重,清泉镇次之,红寺湖和位奇镇较轻。2)水资源减少。山丹县水资源总量1.24亿m3)气候环境恶化。据观测,山丹县近10年来气温上升了0.3~0.5℃;风沙危害自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年4级以上风沙次数由50年代的26次增加到90年代的78次,2002年8级以上大风12次,沙尘暴和浮尘等频繁发生,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雪线上升,从70年代到90年代,祁连山雪线上升近100mㄢ3土地沙化的成因造成本县土地沙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是沙化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内在因素,人为因素是土地沙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加剧的社会诱发因素。3.1生态功能受限由于本县远离海洋降雨量小水资源短缺日照蒸发强烈,海拔高且风多风大,气候干旱,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严重影响了当地林草植被的发育形成和繁衍生息,导致地面植被稀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生态功能脆弱,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降雨分布不均,在夏季暴雨和阵雨发生时,土地表面缺乏林草植被保护,容易遭到严重冲刷,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以至使土地退化、沙化;在植物落叶、休眠期间,降雨、降雪少,而8级以上大风以及沙尘暴频繁发生,风蚀裸露土壤,有机质、矿物质等被风吹离流失,长期以往土地逐渐贫瘠、退化甚至沙化,沙漠、戈壁地逐渐形成并迁移扩张。3.2沙化的土壤植被修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等其它行业对耕地的不断征占,人们把目光转向原有的林地和草地,开荒种植,打井取水,截流灌溉。开垦后立地条件好的变成了良田,大多数几年后又遭遗弃,从而使原有草原沙化、下游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养殖业历来是山丹人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牲畜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致使生态植被不堪重负,超载滥牧引起植被退化、生态功能降低。一些原本稀疏的植被,经牲畜过度啃食、践踏,来不及恢复即走向死亡,致使土层裸露,风起沙扬。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经济落后,燃料短缺,大量沙生灌木、半灌木被砍挖用来取暖、烧饭;大量湖滩草皮被挖掘、晾晒,用来烧炕,土壤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很难再度恢复,导致土地逐年沙化。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在大量挖掘天然药材(甘草、柴湖、黄芪等)和发菜时,往往会使大片植被寸草不留,飞尘四起,在山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只能加速草原沙化趋势。4部分群众对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的意识不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县委、县政府把治沙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防沙治沙和开发利用结合,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建立了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清东沙产业开发区。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部分群众对保护环境、治理生态的意识不强一方面群众对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不足,只追求眼前利益,认为开荒、放牧、樵采,只要能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即可,保护环境,治理生态,是上级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当作政绩工程来抓,由于宣传不足,责任不明,群众在造林过程中应付思想严重,不按技术要求操作,栽后不给予人工抚育管护,致使年年造林不见林,反而促使植被荒漠化。2)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向自然界谋求生存。近年来,由于天气持续干旱,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经济收入差。在家庭平均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一部分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一部分农民长年挖头发菜、药材、沙柴等,还有一部分农民遗弃耕地,外出打工,从而使林地、草地、耕地不断沙化。3)科技成果不能够及时加以应用。科技水平低,科技力量薄弱,在植被恢复、沙化防治和沙产业开发利用方面,多停留在老式的、最基础的方式方法上,由于资金与人才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一些新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加以应用,导致沙化治理进展缓慢。5治理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1)实施封山育林(草)、生态公益林管护、湿地保护,有效保护天然植被。封山育林(草)、生态公益林管护、湿地保护等,主要是通过对划定的管护区进行人工管护和人工恢复植被的措施,保护天然植被,控制土地沙化进程。一是以草原为主的草原保护区,通过招鹰灭鼠、病虫害防冶、限度放牧、舍饲圈养,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沙化;二是以沙生半灌木为主的沙生植被封护区,封护区内禁止放牧、严禁樵采、开荒、挖药、挖沙取土、倾到垃圾等破坏植被行为,使天然沙生半灌木得以自然恢复生长。据2005年调查,经过多年治理的封护区内,沙生植被盖度有明显上升,由80年代初的27%上升到36%。三是对本县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60.47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和15.4万亩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增加植被覆盖度,控制水土流失,减轻土地风蚀程度,改善生态环境。2)利用沙区土地、光热资源,发展高效农业沙区土地开发利用以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设为主,广泛应用节水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学养殖和高效林果业,形成养殖、疏菜果品、花卉等主导产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小康建设步伐。3)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绿洲农业区的生态环境。继续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力度,应用宽林带、大网格、多树种的农田防护林新模式,选择耐盐碱,超旱生树种,建设高标准、低投入、高效益的防护林体系,使县域内土地盐碱化程度得到控制、小气候得到改善。4)实施山区退耕还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使林木、植被得以自然生长,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能力,从源头上遏制沙化趋势。5)加大投入,保证治理工作正常进行。各级政府应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重视土地沙化治理工作,增加林木管护资金投入,使现有林能够长期健康生长、新建林能够造一片成一片、沙生植被封护能够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从根本上治理沙化土地防治沙化危害。6)加大宣传力度,全民动员,参与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分析与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报告
- 中国枕头挂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保育员师德师风演讲稿
- 班会策划方案
- 2025年中国家用空调制造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还原铁粉行业调查报告
- 中秋节主题活动计划书方案
- 压力性损伤分期及护理
- 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膜片联轴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完整版课件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综合测评方案-理学院
- (高清正版)JJF(浙)1091—2014内测卡尺校准规范
- LNG加气站风险辨识清单
- 经方方证标准
- 智能化弱电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 软件移交验收单
- 烫金机说明书
- 合同范本公司走账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