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防雷知识整理_第1页
幕墙防雷知识整理_第2页
幕墙防雷知识整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共分三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如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等爆炸物质的建筑物等,而现阶段我们常用的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主要是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的。幕墙单位做的办公楼、酒店、商业中心属于二类防雷。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侧击的措施。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主要包括接闪器(防直击雷)、引下线、均压环(防侧击雷)和接地装置。1、 接闪器(防直击雷)在建筑幕墙设计时,建筑幕墙顶部女儿墙的盖板采用3mm铝单板时,有目的地把它设计成幕墙接闪器。因为铝板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其电场强度很大,当它沿建筑物女儿墙的顶部分布时,雷电先驱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是雷击率最大的部位,从而起到接闪器的作用。这样,幕墙接闪器接受到的雷电流,就可以通过幕墙女儿墙的避雷均压环和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把雷电流引到建筑物的防雷网,并导通到接地装置,达到避雷的作用。2、 引下线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利用建筑幕墙竖向主龙骨作为引下线,竖向主龙骨在伸缩缝的连接处采用电导铜线(或采用40X4铝合金片)制成的可伸缩的避雷连通导线并上下相连接,连接处上下各用M6不锈钢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设置均压环的楼层所有竖向主龙骨与横向龙骨的连接处,通过L40X4铝角码两端各用两个M8不锈钢对穿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所有的引下线均应连到均压环上。幕墙的主梁通过予埋件及避雷均压环和避雷引出线与土建主体避雷主筋相连焊接牢固,焊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10x10m(或12x8m);3、 均压环(防侧击雷)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8米或10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8米或10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8米或10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建筑幕墙顶部的接闪器,通常只能防顶层直击雷,对于防侧向直击雷,主要是在建筑幕墙的层间部位,每隔三层设置一圈闭合的均压环,均压环可用直径12mm镀锌钢筋(或采用40x4镀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通过引下线引到接地装置。均压环的设置,对于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0m,引下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0m。4、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建筑幕墙常用的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建筑幕墙所有龙骨安装完毕后,必须用电阻表进行检测,检测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对于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的建筑物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W10Q;对于第一类防雷的建筑物所有引下线接地电阻值W5Q。

在一般情况下,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表5.2.6的规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表5.2.6明敷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布置力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