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总铬的测定_第1页
土壤中总铬的测定_第2页
土壤中总铬的测定_第3页
土壤中总铬的测定_第4页
土壤中总铬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成员

王璐伟陆金凤

刘东翟凯伟

吕倩楠王伯阳

孟励田开元

土壤中总铬的监测应用化学(2)班第四组环境监测目录一、背景资料

1、土壤中铬的来源2、土壤中铬的存在形态3、铬对人体的作用及危害二、土壤中总铬的测定原理三、监测方案设计

1、现场取样方案2、实验室测定方案四、监测数据分析五、参考文献一、背景资料icktoaddtitleinhereClicktoaddtitleinhereClicktoaddtitleinhereClicktoaddtitleinhere4121、土壤中铬的来源1.1城市郊区的铬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的污染1.1.1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1.1.2随污水灌溉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1.1.3随固体废弃物扩散及污泥使用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1.2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1.2.1化肥的污染1.2.1农药的污染2、土壤中铬的存在形态

铬在土壤中主要以不溶性的,不能被作物所利用的氧化物形态存在。在正常土壤中,铬以四种形态存在:两种三价的形态即Cr3+阳离子和CrO2-

阴离子;两种六价的阴离子形态即Cr2072-和CrO42-。六价铬在土壤中是可溶性的,易被植物吸收,毒性大;三价铬是难溶性的,难以被植物吸收,毒性小。一、背景资料一、背景资料3、铬对人体的作用及危害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六价铬是有毒的。人体对无机铬的吸收利用率极低,不到1%;人体对有机铬的利用率可达10~25%。当缺乏铬时,就会患糖尿病,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病,严重的会导致白内障、失明、尿毒症等并发症。六价铬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它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通过呼吸道进入的则易积存在肺部。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开始侵害上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美国纽约大学研究员贝兰博士对大量青少年近视病例进行研究之后指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铬与近视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二、土壤中总铬的测定原理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并且,在消解过程中,所有的Cr都被氧化为Cr2O72-。然后,将消解液喷入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中,在火焰的高温下,形成Cr基态原子,并对Cr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357.9nm产生选择性吸收。在选择的最佳测定条件,测定Cr的吸光度。三、监测方案设计1、现场取样方案1.1布点由于本组选定的实验地接近长方形,故采用蛇形取样法,取5个采样点。1.2采样采用管型土钻,取0-20cm的表层土。1.3保存、运输将采集的土样收集在干净的塑料袋中,贴上标签,拿回实验室进行实验过程。三、监测方案设计2、实验室测定方案2.1实验用品2.1.1试剂HNO3[ρ(HNO3)=1.42g/mL]HF[ρ(HF)=1.49g/mL]HClO4[ρ(HClO4)≈1.60g/mL]NH4Cl[ω(NH4Cl)≈10%]Cr标准溶液:1.000mg/mL2.1.2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铬空心阴极灯、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应备有除水、除油和除尘装置)。三、监测方案设计2、实验室测定方案2.2实验过程2.2.1土样预处理①将土样中的杂质用镊子拣出,并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一星期。②用研钵研磨,并过100目筛,全部研磨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