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区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XXXX年XX月目录一、调查与分析概述 61.1调查目的和意义 61.2调查的主要内容 61.3调查方法与组织 7二、社会与经济调查分析 102.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02.2人口规模现状 112.2.1总人口变化情况 112.2.2人口分布规律 132.3社会经济发展 152.3.1经济总量 152.3.2产业结构 16三、居民出行调查分析 193.1居民出行调查概况 193.1.1调查范围和对象 193.1.2调查方案设计 193.1.3调查方法及组织方式 193.2数据处理及有效性检验 203.2.1交通分区 203.2.2调查表格编码 203.2.3基础数据库设计 203.2.4数据录入 233.2.5原始调查数据分析 233.2.6数据扩算 233.3家庭居民出行调查分析结论 243.3.1居民出行总体特征统计分析 243.3.2户基本特征分析 273.3.3个人基本特征分析 293.3.4出行特性分析 343.3.5市区居民出行现状特征总结 533.4企业职工出行调查分析结论 543.4.1人员基本特征调查分析 543.4.2企业职工出行特性分析 55四、交叉口路段流量流向调查分析 614.1调查基本情况 614.1.1调查目的 614.1.2调查内容 614.1.3调查方法 614.1.4调查时段及调查点分布 644.1.5调查表格 664.2主要道路断面车型构成比 704.3道路交通量时变特征 734.3.1路段断面流量时变特征 734.3.2主要交叉口流量时变特征 774.4交叉口流量特性分析 804.4.1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 804.4.2交叉口高峰小时流向 824.4.3交叉口高峰小时饱和度 884.5立交流量特性分析 914.5.1立交总流量车型构成 914.5.2立交高峰小时流量流向 934.6路网高峰小时流量、饱和度分布 984.7小结 106五、出入口流量和OD调查分析 1085.1调查基本情况 1085.1.1调查目的 1085.1.2调查内容 1085.1.3调查方法 1085.1.4调查时段及调查点分布 1085.2出入口流量调查分析 1105.2.1出入口车型构成比 1105.2.2出入口流量时变特征 1115.2.3出入口流量特性分析 1135.3出入口OD调查分析 1205.3.1数据预处理 1205.3.2市域对外道路交通总体状况 1205.3.3内外交通分析 1235.3.4过境交通分析 1275.4小结 1295.4.1XX市对外交通总体流向分析 1295.4.2主要出入口对外交通量情况 1295.4.3分车种的对外交通量情况 129六、公交现状调查分析 1306.1调查简介 1306.2线网总体评价 1306.2.1线路基本情况 1306.2.2线网密度 1326.2.3城巴车辆 1346.2.4重复系数 1356.2.5平均站距 1366.2.6非直线系数 1376.3居民出行调查分析 1386.3.1出行比例 1386.3.2出行时间分布 1386.3.3出行时耗 1386.3.4出行距离 1396.3.5职业结构 1396.3.6出行目的与出行方式 1406.3.7公交车站的设置情况 1406.3.8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依据 1416.3.9“禁摩”后的主要替代交通工具 1416.3.10公交存在问题分析 1416.4客流调查分析 1426.4.1城巴线路客流量的时间分布 1426.4.2城巴线路客流量的空间分布 1436.4.3公交线路满载率 1546.4.4平均运行速度 1556.5问卷调查分析 1566.5.1公交出行职业构成 1566.5.2公交出行居民类别构成 1566.5.3公交出行收入构成 1576.5.4公交出行目的调查分析 1586.5.5乘客换乘方式构成及时耗 1596.5.6公交出行原因分析 1606.5.7公交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1606.5.8公交改进建议分析 1616.6公交现状分析 1626.6.1公交现状概述 1626.6.2公交线网评价 1676.6.3近期已开工建设项目 168七、停车现状调查分析 1767.1停车设施分类 1767.2停车调查 1767.3停车特征分析 1777.3.1车型分析 1777.3.2停车基本特性 1787.3.3停车意愿分析 1847.4停车现状 1877.4.1停车设施供应 1877.4.2停车设施管理 1897.4.3配建停车 1907.5停车问题及原因分析 1917.5.1停车设施层面 1917.5.2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层面 193八、总结 1948.1XX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1948.2问题导向和规划导向 1948.3解决问题的五大措施 196附表1居民出行调查各居委会抽样情况汇总 199附表2XX市区企业抽样调查情况表 202附图12008XX市区居民出行调查交通小区划分图 203XX市区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一、调查与分析概述1.1调查目的和意义解决好城市交通,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适应XX市新一轮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交通应该在未来的交通出行总需求与交通供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机动化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结构、道路网络结构、道路交通运行管理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等诸多方面有一个新一轮的综合交通规划作为指导。作为本项工作的开始,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基础资料收集和综合性交通现状调查。根据长期工作的经验,综合性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目的是为了对现状城市交通状况进行了解,并得到交通规划研究所必需的基础资料。一方面,综合性交通调查是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将综合交通调查作为综合交通规划的起点,例如香港分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进行了三次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别完成三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CTS)。上海也于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综合性交通调查,它成为第三次综合交通规划和修编交通白皮书的主要依据。XX市区目前交通发展的内外要素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亟需全面更新和整合交通数据,为科学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与日常普通的交通调查相比,综合性交通调查着重收集揭示交通发展内在规律的数据和信息,为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必不可少的专业数据。首先,注重交通行为特征的调查,通过交通调查不仅要全面掌握现状居民出行强度、出行方式结构,而且要分析影响人员出行强度、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其次,结合城市用地进行出行需求的调查,以便建立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的定量分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再次,对人员出行和车辆出行进行起讫点调查,从而掌握人流、车流和货流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且获取全市交通主流向、路径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发掘城市交通的流动特征和规律。与此同时,综合性交通调查还在于从交通系统的供需平衡和运行效率上,作全面的评价分析。从道路网络的结构与布局、道路交通运行与管理状况、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场站建设与客运交通需求、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等各个环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交通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和发展方向。因此,作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现状交通调查是不可或缺的,并能够切实为XX市提供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1.2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现场踏勘及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各项调查的相应范围及主要内容:1、交通流量调查本次交通流量调查共包括交叉口31处,路段44处,车辆OD询问点10处;其中,4小时调查交叉口31处,路段33处;8小时调查路段8处,24小时调查路段3处。本次交通流量调查总计共需689人次。调查内容:(1)XX市区主要交叉口的流量流向调查(2)XX市区主要路段流量调查(3)XX市主要出入口车辆OD询问调查2、居民出行调查本次居民出行调查包括南城、莞城、万江、高埗、石碣四区二镇共78个社区居委会、32个村委会,抽样调查居民4173户,外来暂住出租户2980户。调查对象为所有在XX市区——东城、南城、莞城、万江、高埗、石碣四区二镇范围内居住、年龄在6周岁以上的本地户籍人口、外来暂住人口(包括出租屋和工厂宿舍)。暂住人口指户主不在本市但在本市居住1个月以上者。3、公交跟车调查公交跟车调查(包括公交跟车客流调查和公交跟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公交跟车客流调查是指调查者跟车记录公交车一天的运行情况,观测内容有:该线路各站点上、下客人数、各站到站时间和离站时间。全天跟车,调查时间:6:15~21:15;公交跟车问卷调查是指调查者在公交车上抽样发放问卷表的方式对乘客的公交出行特征进行调查。全天跟车,调查时间:6:15~21:15。4、停车现状调查调查内容:(1)部门访谈(2)停车设施摸底调查(3)停车特征调查(4)现场勘察调查1.3调查方法与组织1、路段流量调查在选定的调查路段上设置双向观测点,进行分方向、分时段、分车型的交通流量观测。2、交叉口流量流向调查在选定的调查交叉口上各进口设置观测点,进行分方向、分时段、分车型的交通流量观测。3、出入口车辆OD询问调查每个出入口设两大组调查人员,分别调查出城与进城方向机动车OD情况。每个调查大组由6名人员组成,包括1名交警、1名协警及4名调查员,交警与协警负责拦截受调查车辆,4名调查员分两小组,每小组2名调查员,1名负责问询车主的出行情况,1名负责记录。每大组调查人员至少需要完成220车次的问询任务。其中:小客车至少80辆、大客车至少20辆、大货车至少40辆、小货车至少40辆、摩托车至少20辆。4、居民出行调查调查日为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13日(两周)由XX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组组织委托调查公司组织调查人员并实施,调查人员以抽样家访的方式对全镇居民一日(24小时)出行情况进行调查。各区(镇)居委协助宣传并帮助调查人员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调查流程:向住户出示调查员证讲明来意向住户出示调查员证讲明来意向住户派发致调查户的一封信询问住户出行问题,并填写表格感谢住户配合并派送小礼品快速核对表格,检查表格填写完整性回收调查表格、上交调查公司调查表格一级审核,出错则返回回访,全部合格则上交项目组调查表格二级审核,出错返回居委会陪同,项目组现场抽查监督调查公司自检项目组检查5、公交跟车调查为配合XX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开展,全面了解和掌握XX市区现状城巴运营、客流出行特征、客流时空分布、流动人口出行情况,为下一阶段XX市区城巴发展方向的确定、近远期城巴线网和场站的调整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项目组于2009年11月21日在市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公交调查工作。同时,考虑XX市区近期相关公交规划现状资料比较丰富、详实,本次调查主要以抽样调查和数据校核为主,以考察禁摩、金融危机等条件下,XX市区公共交通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制订方案,XX市编研中心具体组织安排,XX市交通局、城巴公司配合展开。调查对象:XX市区公交公司现运营的61条城巴线路中的14条;调查方法:每条公交线路抽一辆车,每辆公交车安排调查员2人;6、停车现状调查掌握翔实的城市停车现状资料和问题是进行停车系统规划的基础。为摸清XX市区停车基本情况,研究在市城建规划局的统一安排下,在城管部门、各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或规划处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部门访谈、停车设施核实调查、停车特征调查及现场实地勘察三项调查。本次调查在规划范围内选取3条路段、2个路外公共停车场、9个典型建筑做12小时不间断停车调查。(1)部门访谈。收集有关XX市区停车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基础资料。(2)停车设施摸底调查。研究在2003年现状停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出自《XX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库)规划(2005—2020)》),对2003—2008年间新增或改建路外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进行统计核实,并对各区路边停车场进行了摸底式基础调查。(3)停车特征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处路边停车场、3处路外公共停车场、11处配建停车场进行连续12小时的停车特征调查,同时对以上停车场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停车询问调查,了解停车者对现状停车系统的要求及意见。(4)现场勘察调查。对重点地区停车现状进行细致的实地勘测,了解需求源及矛盾产生的原因。
二、社会与经济调查分析2.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XX市位于XX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XX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清溪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西间。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XX处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图2-1XX市区位图2006年,XX市辖4个街道(莞城、南城、万江、东城),28个镇(石碣、石龙、茶山、石排、企石、横沥、桥头、谢岗、东坑、常平、寮步、大朗、黄江、清溪、塘厦、凤岗、长安、虎门、厚街、沙田、道滘、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头、大岭山、望牛墩)。图2-2XX市行政区划分图2.2人口规模现状2.2.1总人口变化情况自2003年开始,XX市区的总人口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到2007年,XX市区总人口达到92.25万,其中暂住人口55.82万,占总人口的60.5%。表2-12000-2007XX市人口构成情况表年份类别(万人)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外来暂住人口254.72457.82433.65440.45486.95584.98586.76557.80常住人口644.84654.43654.84655.25655.66656.07674.88694.72总人口899.561112.251088.491095.71142.611241.051261.641252.52资料来源:《XX市统计年鉴2008》由表看出,XX市的人口常住人口缓慢的平稳增长,而外来暂住人口总体趋势增长,但是偶尔出现大的波动,趋势相对不稳定。表2-22001-2007主城区人口构成情况表镇区人口(万人)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莞城总人口23.0724.2325.9024.9024.7923.7424.59其中户籍人口15.5115.2815.6015.6515.8516.0216.35暂住人口7.568.9510.309.258.947.728.24东城总人口24.8435.0927.3031.3329.6531.0331.54其中户籍人口5.355.675.906.116.336.677.09暂住人口19.4929.4221.4025.2223.3224.3624.45万江总人口14.6514.8015.1016.1116.5017.6817.57其中户籍人口6.516.706.846.947.017.107.19暂住人口69.179.4910.5810.38南城总人口9.769.6910.0010.6115.3515.7418.55其中户籍人口3.904.054.314.705.195.515.80暂住人口5.865.645.695.9110.1610.2312.75合计总人口72.3283.8178.3082.9586.2988.1992.25其中户籍人口31.2731.7032.6533.4034.3835.3036.43暂住人口41.0552.1145.6549.5551.9152.8955.82图2-3XX人口发展图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除了2002年的大幅度增长之外,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率在2%~6%之间变动,在2003年总人口的增长率居然出现负值,主要由于2002年东城区暂住人口的猛增所致。图2-4XX各片区人口发展图由图可知,东城区的人口变化情况与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基本相似,并且东城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最大,其它几个区的人口变化都是稳定的缓慢增长情况。2.2.2人口分布规律从总量上看,自2003年开始,XX中心城区的总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到2007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92.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3%,其中暂住人口55.82万,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为1:1.53。从分布情况看,呈中心向外发散趋势,莞城与东城人口较多;莞城户籍人口占多数,东城外来暂住人口占多数。图2-5XX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6XX市人口类型分布图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1.26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4.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5万人,出生率为10.39‰;死亡人口7418人,死亡率为4.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人口城镇化率为85.2%。市镇名称莞城东城万江南城石龙中堂望牛墩麻涌石碣高埗总人口(人)17209529141114485813722873700813683076635114813142967100811市镇名称道洪梅沙田厚街长安寮步大岭山黄江樟木头清溪总人口(人)14326052109123953386320491644200376512365154932158495322300市镇名称唐厦凤岗谢岗常平桥头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总人口(人)269987174509881194384391501261343178766598777131447107843表2-32007年XX市各区镇人口构成情况表资料来源:《XX市统计年鉴2008》图2-72007年XX市主城区人口构成图在XX市主城区范围内,人口最多的为东城区,莞城、南城、万江依次减少。2.3社会经济发展2.3.1经济总量2007年市区(包括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区)国内生产总值463.3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2.27%;镇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5.20亿元,增长19.2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6.25亿元,增长0.3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3.72亿美元,增长22.44%;实际利用外资15185万美元;工商税收总额91.10亿元,增长40.6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76.74亿元,增长12.91%;可支配财政收入27.72亿元,增长26.84%;农民人均纯收入47333元,增长10.6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为1.0:317.7:480.6。表2-42003-2007年主城区生产总值(GDP)一览表单位(万元)年份街道20032004200520062007莞城415993552370633189703507905280东城652408897727108101813236941628719万江269593329849404658445936526818南城452911741609105308513163571572422全市区17909052521555317195037894944633239图2-82003-2007年主城区生产总值(GDP)折线图图2-9XX市历年GDP增长情况2.3.2产业结构(1)总体经济与产业情况2007年XX市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1.91亿元,占全国比重1.28%,占全省比重10.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0亿元,占全省比重0.68%;第二产业增加值1790.97亿元,占全省比重1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349.04亿元,占全省比重10.3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37:56.82:42.80。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整体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表2-5XX市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年份类别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7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117.2222.6080.44296.29820.252181.623151.91第一产业(亿元)2.722.636.1513.2821.4325.9119.6211.9第二产业(亿元)2.683.3311.6640.53166.97450.711236.251790.97第三产业(亿元)0.711.264.826.63107.89343.64925.761349.04图2-10XX市生产总值(GDP)趋势变化图(2)市区经济与产业情况从2003年到2007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略有增长,但是第三产业的比例仍旧明显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XX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60~80%,而XX市2007年这一比重为60.13%。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XX市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仍然发育不足。表2-62003-2007年市区三大产业产值表年份类别20032004200520062007第一产业(万元)140228386640971335797第二产业(万元)8392731011134127316814946481841685第三产业(万元)9376101502035189219322877132785757图2-112003-2007年市区三大产业产值折线图图2-122003-2007年市区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图(2)区域经济情况:XX市的位置处在珠三角地带,其经济的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与周围地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表2-72007年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地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常住人口(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元广州市7434773.487109.181004.5871808深圳市1953212.386801.57861.5579645珠海市168895.69895.90145.4461693佛山市3849361.083605.11592.3361199惠州市11158312.891104.98387.5028945肇庆市14856166.68539.10375.2015915江门市9541388.381107.07412.6426882XX市2465171.263151.91694.7246027中山市1800145.151238.05251.0049488图2-13珠江三角洲各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柱状图如图2.13所示XX市的GDP在珠江三角洲各市中处于较高水平,仅次于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图2-14珠江三角洲各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柱状图如图2.14所示XX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与中山市相当,仅高于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结合XX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说明XX人口密度较高。三、居民出行调查分析3.1居民出行调查概况居民出行调查是掌握城市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特征和流动规律,为改善XX市道路交通、编制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对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出行的时空分布以及城市用地性质等方面的情况,为解决XX交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3.1.1调查范围和对象所有在XX市区——东城、南城、莞城、万江、高埗、石碣四区二镇范围内居住、年龄在6周岁以上的本地户籍人口、外来暂住人口(包括出租屋和工厂宿舍)。暂住人口指户口不在本市但在本市居住1个月以上者。3.1.2调查方案设计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本次调查分家庭访问调查和企业职工问卷调查,其中家庭访问调查又分为本地户(XX市)和出租屋两类。家庭户居民调查表共分三大部分,即“户基本特征调查”、“个人基本特征调查”和“个人一日出行调查”。企业职工调查表分“个人基本特征调查”和“个人出行调查(分工作日和休息日)”3.1.3调查方法及组织方式1、居民出行调查的基本程序包括划分调查小区、确定各小区被调查样本数(居民户数及企业职工数)及调查户和调查企业、调查员培训及试调查、入户调查、调查表格回收及录入等五个主要步骤。图3-1居民出行调查一般流程划分调查小区本次调查共划分174个交通小区;其中,位于规划范围以内(即环城路以内)的有105个小区,规划范围外的有69个交通小区。(详见附图1和附图2)确定各小区被调查样本数对于莞城、东城和南城、万江,采用户籍人口4%、出租屋2%的抽样率;对于石碣镇和高埗镇,采用户籍人口3%、出租屋1.5%的抽样率。(详见附表1和附表2)由各社区居(村)委确定本地户花名册。外来暂住人口样本选取:由各社区居(村)委及出租屋管理中心,确定外来户抽样花名册(出租屋及工厂宿舍)。调查员培训与调查试点在全面开展培训和调查工作前,特选择了一个居委会进行了培训和试调查。通过这一过程,发现了一些事先未想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培训和调查方案。此后,由项目组人员组织对居民出行的调查员进行了全面培训。调查实施调查员在调查时间内按花名册入户走访调查,并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必要的宣传以及调查表格的讲解、协助调查户填写完表格。调查表格回收及录入调查结束后调查公司将调查员表格统一回收,并送交项目组所在地,由项目组进行验收评定。评定结束后,由调查公司组织人员录入,并将成果(含电子文件及调查原始表格)提交给项目组。2、对于企业职工的调查,通过企业负责人把相关的调查表格发放到企业职工手中,并召集员工集中填写并回收。3.2数据处理及有效性检验对调查数据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交通分区划分、调查表格编码、数据库设计、数据录入、原始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扩算等步骤。3.2.1交通分区市区内的交通分区由小到大分为交通小区、交通中区和交通大区。其中,交通小区根据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特征、地理形态、行政区划划分。交通大区与各办事处、镇的范围完全一致。另外,在交通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类,将若干个交通小区合并为一个交通中区。3.2.2调查表格编码调查表格回收后,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表格编码。即将调查表格的每一项按照便于数据库处理分析的格式进行编码。3.2.3基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的基本原则数据库的建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数据库分为三个数据文件(使用dbf格式或mdb格式,纪录本次调查所有有关的信息,包括户特征信息、个人特征信息和出行特征信息。数据的层次结构明晰,各相关信息之间协调一致,能相互调用,即通过出行信息、个人信息或户信息之中任何一类都能查阅出其它相关的两类信息。各数据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尽量避免重复冗余的数据。数据库的所有字段都在明确界定的范围内。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居民出行数据库由“户特征”、“个人特征”、“出行特征”三个数据文件组成,其基本结构参见图3-2,企业数据库由“职工个人属性”、“职工工作日出行”、“职工休息日出行”三个数据文件组成,见图3-3;各数据库文件之间通过所属小区、户编号及个人编号相互调用。图3-2家庭户居民出行数据库结构职工休息日出行出行系统编号职工ID职工出行信息职工个人属性职工ID个人特征信息职工工作日出行出行系统编号职工ID职工出行信息图3-3企业职工出行数据库结构数据文件的组成数据文件的基本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家庭户居民数据文件基本情况数据文件纪录方式字段信息户特征文件每户一条纪录本户编号区编号调查日期本户地址户总人数本地户籍总人口户籍不满6岁人口非户籍居住满6月总人口非户籍居住满6月不满6岁人口非户籍居住不满6月总人口非户籍居住不满6月不满6岁人口全户年收入自行车数摩托车数私人小汽车数单位配车数住处至最近公交站的步行时间近期是否有意购买小汽车个人特征文件每人一条纪录个人分区编号个人系统编号所属户编号本户第几人性别年龄人员类别职业工作地或学校地址工作地或学校至最近公交站步行时间个人主要使用交通工具选择上述交通工具的原因禁摩后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替代摩托车出行 对公交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出行特征文件每次出行一条纪录出行系统编号个人分区编号个人系统编号出行次序出发时间出发用地出发地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到达用地到达地点到达时间表3-2企业职工数据文件的构成数据文件纪录方式字段信息职工个人特征文件每人一条纪录职工ID所属企业编号性别年龄人员类别税后年收入文化程度出行特征文件(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每次出行一条纪录出行系统编号职工ID出行次序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到达时间到达地点3.2.4数据录入按照三个数据库文件的结构,将已编码的调查表格的各项数据输入到数据库的记录中。3.2.5原始调查数据分析对录入的数据库文件进行统计和关联分析,得到相关的户特征、个人特征以及交通出行特征的初步分析结果,并作为下一步数据扩算的基础。3.2.6数据扩算本次居民出行调查是一种抽样调查。因此,在原始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需根据样本总量的情况进行扩算。本次调查数据的扩算以调查小区为基本单元,各小区全样本人数以各居民委员会上报的现状人口为准。本次居民出行调查XX市4区2镇的居民出行调查一共完成7152份问卷,即实际调查6991户,共调查22223人。各调查大区抽样率统计情况如表所示。本次共调查了17家企业,企业单位职工有效个人记录数为2106人,其中管理人员460人,一般工人1646人,管理人员占22%。表3-3各个镇区抽样调查情况镇区户籍调查户数所占比例出租屋调查户数所占比例总户数莞城居委123387%18913%1422东城居委80343%108457%1887万江居委87767%43033%1307南城居委46646%54254%1008石碣居委43450%43450%868高埗居委36255%29845%660总计417558%297742%71523.3家庭居民出行调查分析结论3.3.1居民出行总体特征统计分析有效调查样本量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记录经过编码检查、录入查错等多次筛选后,得到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记录。具体是:居民出行调查有效户记录7152户,个人特征记录19830人,有出行记录的人数为15812人,出行记录43728人次。出行率居民出行率是城市居民出行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XX市现状家庭户居民人均出行率为2.21次/人.日,调查日有出行居民的出行率为2.82次/人.日,调查日居民有出行比重(有出行的居民数占调查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为78.2%。出行方式结构XX市现状家庭户人员出行方式构成调查结果表明,XX市现状居民出行以步行、摩托车、公交车和自行车四种方式为主,占总出行量的85%;其它方式只占到15%。XX市居民出行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摩托车、自行车和公交车比例相近,出行比重较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发达,公共交通比重较低,仅占13%,私人、个体交通方式仍占主导地位;采用机动化出行方式比例达到近42%。表3-4总体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方式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班车其他总计比例41.5%8.9%17.1%13.0%0.7%13.7%1.2%3.0%0.8%100.0%图3-4总体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时间分布图3-5总体出行时间分布上图为现状的居民一日出行时间分布图。居民出行具有两个明显的峰值,而早高峰峰值最大,达到近17%~18%;而晚高峰较平稳且持续时间较长。早高峰出现在7:30-8:30,晚高峰出现在17:00-18:00。XX市区午间出行有较小的波动,所占比例为6%左右,但不明显;这说明XX市区居民的出行与其它城市居民的出行的规律也是比较相似的。出行目的分布图3-6出行目的分布从调查居民出行方式来看,回家的出行占到45.8%,除了回家外,上班、上学的通勤出行占到了出行目的的大部分;购物及餐饮娱乐是生活性出行的的主要目的。出行耗时和出行距离特征1、出行时耗XX市居民出行平均耗时为19.96分钟,出行时耗在20分钟以内的占76.6%,超过60分钟的占2.7%,反映了XX市区居民出行时距较短;其中各个出行时耗分布见下表。表3-5居民出行时耗特征出行时耗(分钟)<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0所占比例13.4%26.2%20.9%14.1%4.1%11.4%1.5%1.9%1.1%0.8%0.2%1.8%2.7%图3-7居民出行时耗特征2、出行距离XX市现状家庭户居民出行平均时间为19.96分钟,各方式平均出行时间不同。根据各方式平均运输速度,可以大致推断各方式的平均出行距离如下表,而总体平均出行距离为4.19km。表3-6居民出行距离特征出行方式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班车全方式平均出行时耗(min)15.524.418.43524.81827.823.8平均速度(km/h)620101520182018平均出行距离(km)93.3.2户基本特征分析户人口特征调查的总户数为6991户,人口为22223人,户均人口为3.18人/户,其中6岁以下人口数为1605人。6岁以下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2%。表3-7户均人口数分布户人口数(人)比例(%)1人6.6%2人25.3%3人27.8%4人28.4%5人8.5%6人以上3.4%合计1图3-8户均人口数分布表3-8XX市区户人口户籍结构情况居民类型比例户籍人口65.9%非户籍居住大于6个月29.6%非户籍居住小于6个月4.5%总计100.0%图3-9XX市区户人口户籍结构情况全户收入特征按照统计结果,XX市现状78%的家庭户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2-4万元之间收入水平的家庭户所占比重最大,占44.7%;年10万元以上的收入家庭占3.8%;平均年收入水平2-5万元。表3-9XX市家庭户收入分布特征全户年收入(万元)比例(%)小于2万元44.7%2万~4万元34.1%4万~6万元11.7%6万~10万元5.7%10万~20万元2.9%大于20万元0.9%图3-10XX市家庭户收入分布特征交通工具拥有特征根据统计,XX市区现状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99.8辆,摩托车53.7辆,私人小汽车24辆,单位配车3.1辆。从XX市每百户居民拥有交通工具来看,平均每户家庭拥有自行车1辆,自行车保有量较高;小汽车也有较高的拥有量;这和XX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是相关的。表3-10户均拥有交通工具统计自行车拥有量(辆/百户)摩托车拥有量(辆/百户)小汽车拥有量(辆/百户)单位配车(辆/百户)99.853.7243.1表3-11人均拥有交通工具统计自行车(辆/千人)摩托车(辆/千人)私人小汽车(辆/千人)单位配车(辆/千人)313.5168.5.2.4家庭购车计划情况本次调查反映,市区约7.7%的家庭有计划在近期购置私人小汽车。虽然比例不是很大,但是也反映了XX市区的机动车拥有量将会是处在一个上升期。另外,结合XX市的现有的较高的小汽车拥有量,说明XX市的小汽车拥有量已经相对平缓的上升期。表3-12家庭购车计划情况家庭类型所占比例(%)无购车几乎(户)92.3%有购车计划(户)7.7%调查总户数(户)100%图3-11家庭购车计划情况3.3.3个人基本特征分析年龄和性别结构1、性别在调查样本中,在调查样本中,男性居民占52.7%,女性居民占47.3%。与XX市区现状的人口性别比例大致相符。2、年龄在被调查的居民中,21~60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占到调查人口的74.7%以上,老龄人口(>70岁)占被调查居民的2.8%,说明XX市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不严重,与XX市外来移民多的特征相吻合。表3-13抽样人口按年龄段分布年龄段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0占抽样人数比例(%)3.9%5.4%8.3%11.3%13.8%10.3%11.1%9.2%7.3%6.4%5.3%3.0%1.8%2.8%注:本表中合计数字只包括6周岁以上回收个人表格数图3-12抽样人口按年龄段分布人员类别本次调查人员中,本地户口人数占65.1%,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占34.9%。与调查所设计的人员类别构成基本吻合。表3-14调查人员类别构成人员类型本地户口非本地户口住6月以上非本地户口居住大于1个月不满6个月出差、旅游、探亲访友少于1个月总计所占比例65.1%30.7%3.9%0.3%100%职业结构从调查的的职业分布来算,XX市区居民职业构成以个体经营者、工厂工人、学生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其中,个体经营者、工厂工人和家务劳动者的比重最高,这也和XX市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构成情况相吻合。表3-15调查人员职业结构职业名称比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8.40%个体经营者15.75%工厂工人10.45%企业职员7.87%农民1.05%服务人员4.38%中小学生12.55%本科、大中专技校学生3.75%离退休人员9.70%家务劳动者12.27%其它13.84%总计100.00%图3-13调查人员职业结构年龄和职业的关系表3-16不同年龄的职业构成年龄段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个体经营者工厂工人企业职员农民服务人员中小学生本科、大中专技校学生离退休人员家务劳动者其它总计16—201.4%4.3%9.1%2.9%0.1%4.4%43.5%26.3%0.5%1.1%6.5%100%21—2511.7%13.0%18.2%14.8%0.3%7.5%0.4%13.1%0.5%7.3%13.3%100%26—3012.5%21.7%18.0%14.8%0.3%5.9%0.1%0.1%0.5%11.6%14.5%100%31—3510.0%28.8%13.6%13.5%0.7%5.0%0.0%0.0%0.2%14.7%13.4%100%36—409.2%28.3%12.5%9.4%0.7%5.9%0.1%0.0%0.9%16.3%16.6%100%41—4510.5%25.0%11.0%7.1%1.1%5.7%0.1%0.1%1.8%16.4%21.2%100%46—5011.6%16.9%9.6%6.5%2.6%4.8%0.0%0.0%5.4%19.2%23.4%100%51—5511.0%10.8%6.5%3.6%3.0%3.1%0.1%0.1%18.7%24.6%18.6%100%56—609.4%6.9%3.3%1.6%3.3%2.0%0.2%0.0%38.7%19.6%15.0%100%公交站点覆盖率分析从统计分析,77%XX市区家庭住户从住处到最近的公交站的步行时间在10分钟以内,94%的步行时间在20分钟以内;78%的被调查者的单位或学校在步行10分钟范围内都有公交站点,超过93%的单位或学校步行20分钟范围内有公交站点;反映了现状公交站点覆盖率较好。表3-17至公交站点的步行时间分布时间段住处至最近公交站步行时间所占比例工作地或学校至最近公交站步行时间所占比例5分钟以内42.60%43.6%5~10分钟36.90%35.3%10~20分钟14.90%14.4%大于20分钟5.60%6.7%图3-14至公交站点的步行时间分布居民选择交通方式及主要考虑因素1、居民个人主要使用交通工具居民个人主要使用交通工具反映了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使用交通工具,从一方面反映了通勤交通的特性;XX市现状家庭户居民出行方式构成调查结果表明,现状居民出行选择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分别为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和公交车,共占总出行量的84%。步行仍是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其中有15%的居民选择了使公交车,使用公交比例较高。表3-18个人最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构成出行方式自行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单位
配车出租车公共汽车步行其它所占比例20.62%15.81%9.23%1.79%0.67%15.09%32.78%4.01%图3-15个人最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构成2、居民选择上述交通工具最主要的原因从统计来看,XX市区有36.7%的居民在选择交通工具时最主要的考虑是经济因素,另外有15.2%的居民选择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节约时间。总之,经济因素和时间因素是居民在选择交通工具时首要考虑的。表3-19居民选择交通工具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准时节约时间最经济最舒适节省体力无其它可选择交通方式其它比例6.8%15.2%36.7%7.0%2.2%17.6%14.5%图3-16居民选择交通工具的最主要原因居民交通方式意愿调查1、禁摩后的主要替代交通工具根据调查,禁摩后XX市区市民选择的摩托车主要的替代工具中,自行车和步行最高,共占55%,小汽车和公交的比例都不高,分别为9%和12%;说明禁摩后大部分摩托车出行转移到了非机动化出行中。交通方式自行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单位配车出租车步行单位及学校班车公交比例27.9%19.0%9.3%0.9%1.7%27.5%1.7%12.0%2、对公交不满意的问题可以看出,居民度公交的不满意方面主要集中在站点设置、等待时间和不准点方面,反映了XX市的公交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而对票价方面市民是可以接受的。对公交最不满意的问题速度慢不准点、到达时间没把握站点少舒适性差票价偏高服务态度差等待时间太久其它总计所占比例9.8%16.6%19.3%5.0%2.9%10.4%15.7%20.3%100.0%3.3.4出行特性分析出行率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XX市现状家庭户居民人均出行率为2.21次/人.日,调查日有出行居民的出行率为2.83次/人.日,调查日居民有出行比重(有出行的居民数占调查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为78.2%。从行政区划上来看,莞城、南城和石碣平均出行率较高,而东城、万江和高埗出行率较低。表3-20居民出行率统计分类人数(人)出行率(次)平均出行率(次/人日)调查总人数22223438501.996岁以上调查人数198282.21出行者人数155002.83表3-21各个镇区居民出行率统计莞城居委2.35东城居委2.07南城居委3.47万江居委1.58石碣居委2.371、年龄与出行率从统计上来看,30—50岁这一年龄段的出行率最高,这一年龄段基本都是社会职业的主要构成人群,也是出行最活跃的人群。大于70岁的老年人群人均出行率较少。而16~20岁的人群在出行率上出现一个低谷,这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大中院校学生,日常出行很少。表3-22年龄和出行率的关系年龄段人均出行率6--102.5611--151.9816--201.2421--251.9726--302.4031--352.4436--402.4241--452.4446--502.4251--552.2756--602.3161--652.4266--702.42>701.88图3-17年龄和出行率2、职业和出行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厂工人和企业职员是就业的主体,兼有工作和生活性的出行活动,而且出行比较稳定,是居民出行的活跃部分。大专院校学生由于大量住校,故出行率也较少,是出行率最低的人群。中小学生一般只有单一的上学出行,比较单一,出行率比较稳定。老人早间的晨练、买菜等生活性出外出活动较多,使这一年龄段出行率略高。表3-23职业与出行率职业平均出行率(次/人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2.904个体经营者2.047工厂工人2.808企业职员2.533农民2.311服务人员2.586中小学生1.942本科、大中专技校学生0.358离退休人员2.145家务劳动者2.144其它2.15居民出行方式XX市现状家庭户人员出行方式构成调查表明,XX市现状居民出行以步行的比例占到41.5%,自行车出行比例为17%,摩托车的出行比例为13.7%,公交车的出行比例为13%;步行和自行车总的比例占到58%,摩托车的出行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居民选择的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公交车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不到15%,将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点。1、出行目的与出行方式(1)不同的出行目的与其采用的交通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居民在参加餐饮休闲娱乐活动、生活出行时多采用步行方式,说明居民大多选择较近的地点进行上述活动;在办公或业务出行中,小汽车出行明显增多;在以上学为目的的出行中,除步行外,公交车和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方式。表3-24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方式出行方式上班上学办公或业务餐饮与休闲娱乐购物接送小孩看病回家回单位探亲访友其他步行32.3%32.4%13.0%54.5%60.2%30.7%30.6%42.1%30.4%22.6%51.9%私人小汽车12.6%2.7%23.7%8.7%3.2%14.6%5.8%8.5%19.4%11.0%6.0%自行车19.9%17.3%12.6%8.6%16.7%22.3%9.8%17.2%16.4%11.0%14.1%公交车11.3%14.3%24.4%16.1%11.0%6.3%32.9%12.7%9.0%38.6%15.1%出租车0.5%0.2%2.8%1.9%0.5%0.8%5.8%0.7%1.4%2.4%1.2%摩托车20.3%5.8%14.2%7.5%7.5%23.9%9.8%13.7%16.6%13.4%9.7%单位配车1.7%1.5%7.0%0.8%0.5%0.5%1.7%1.1%2.8%0.3%0.5%单位及学校配车0.7%23.3%1.3%0.6%0.1%0.5%1.2%3.1%3.2%0.0%0.1%其他0.6%2.6%0.9%1.2%0.3%0.5%2.3%0.8%0.9%0.9%1.5%总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图3-18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方式(2)除回家外,大部分交通方式的首要出行目的都是上班、上学出行,这反映了通勤交通是XX市区现阶段主要的出行目的。其中,步行的出行目的中娱乐购物占有较大比重;出租车的目的构成比较分散,办公或业务出行比其他方式较多。表3-25不同出行方式的目的构成出行方式上班上学办公或业务餐饮与休闲娱乐购物接送小孩看病回家回单位探亲访友其他总计步行17.0%4.4%0.5%6.9%17.2%1.5%0.3%46.6%0.7%0.4%4.5%100%私人小汽车31.1%1.7%4.2%5.2%4.3%3.3%0.3%44.4%2.2%1.0%2.4%100%自行车25.4%5.7%1.2%2.6%11.6%2.6%0.2%46.3%1.0%0.5%3.0%100%公交车19.3%6.3%3.0%6.6%10.2%1.0%1.0%45.5%0.7%2.3%4.3%100%出租车13.6%1.2%5.9%13.0%8.4%2.2%3.1%42.4%1.9%2.5%5.9%100%摩托车32.5%2.4%1.6%2.9%6.5%3.5%0.3%45.9%1.2%0.8%2.6%100%单位配车30.8%7.0%8.8%3.2%4.5%0.8%0.6%40.4%2.3%0.2%1.5%100%单位及学校配车4.8%43.6%0.7%1.0%0.4%0.3%0.2%47.9%1.1%0.0%0.1%100%其他16.8%17.1%1.7%7.4%4.7%1.1%1.1%41.9%1.1%0.8%6.3%100%图3-19不同出行方式的目的构成2、年龄与出行方式年龄与出行方式有很大的关系。(1)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选择步行方式的比例很大,15岁以下以中小学生为主,日常出行以上学为主要目的,以步行方式和校车为主;60岁以上的居民其日常出行以锻炼和近距离购物为主,也较多的采用步行方式。(2)在16至25和60至70之间的年龄段使用公交的比例较高,主要由于16至25岁主要构成人员是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这部分出行单一而稳定,另外这个群体的收入水平也限制了他们的个体交通工具的使用。(3)私人小汽车出行集中在25至50之间的年龄段。这部分人是私人小汽车拥有的主体,也是社会中收入较高的群体。(4)自行车的使用按年龄层的分布比较均匀,基本集中在15%至20%之间;摩托车在40-50年龄段是用较多。表3-26不同年龄段出行方式构成表年龄段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配车其他总计0-545.5%0.0%12.1%0.0%0.0%15.2%9.1%18.2%0.0%100.0%6--1040.3%4.7%9.9%9.8%0.3%5.8%1.5%25.1%2.7%100.0%11--1534.2%2.4%17.1%13.8%0.0%5.1%1.9%23.4%2.0%100.0%16--2039.7%1.1%22.0%18.9%0.3%6.0%1.2%8.9%2.0%100.0%21--2541.0%5.7%16.7%18.5%1.1%13.9%1.6%0.3%1.1%100.0%26--3035.9%13.0%16.8%15.5%1.3%15.4%1.1%0.6%0.4%100.0%31--3536.4%16.1%15.4%12.7%1.1%15.9%1.5%0.5%0.3%100.0%36--4036.8%13.4%19.6%11.2%0.7%15.5%1.6%0.6%0.6%100.0%41--4536.1%11.2%21.1%8.9%0.8%19.1%1.4%0.3%1.1%100.0%46--5039.3%8.6%20.6%9.8%0.4%19.6%1.2%0.2%0.2%100.0%51--5548.2%5.8%18.6%8.4%0.5%16.5%0.6%0.3%1.0%100.0%56--6055.5%4.9%15.0%11.0%0.8%11.8%0.1%0.4%0.5%100.0%61--6559.7%1.4%11.9%17.7%0.1%7.9%0.7%0.1%0.5%100.0%66--7071.6%0.4%8.8%17.1%0.2%1.4%0.0%0.2%0.2%100.0%>7080.5%0.5%7.4%9.0%0.5%1.3%0.4%0.0%0.5%100.0%图3-20不同年龄段出行方式构成图3、职业与出行方式在各种职业中,步行都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离退休人员和家务劳动者步行出行比例最高,都超过了60%;行政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员的步行出行比例相对较低。大专院校学生、企业职员和服务人员是使用公交较多的群体,公交出行比例分别达到30.4%、20.8%和17%。自行车的使用在各种职业中分布依然比较均匀,摩托车在各种职业出行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表3-27不同职业的出行方式构成职业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配车其他总计行政事业单位人员29.8%18.2%11.8%6.3%0.4%30.2%1.5%0.8%0.9%100%个体经营者39.0%15.9%17.7%14.3%1.5%10.2%0.6%0.2%0.5%100%工厂工人44.0%3.3%27.0%9.4%0.3%13.6%1.3%0.5%0.5%100%企业职员22.0%21.1%11.6%20.8%0.9%19.3%2.7%0.8%0.8%100%农民43.0%0.6%28.7%6.2%0.0%20.6%0.0%0.0%0.9%100%服务人员37.0%5.7%25.4%17.0%1.1%11.7%1.1%0.5%0.6%100%中小学生34.1%3.2%16.3%13.4%0.1%5.2%1.8%23.4%2.4%100%本科、大中专技校学生27.8%1.3%21.6%30.4%0.0%4.0%0.0%12.3%2.6%100%离退休人员66.8%1.7%9.7%16.0%0.4%4.8%0.2%0.1%0.3%100%家务劳动者60.3%2.8%16.7%10.2%0.8%8.1%0.5%0.1%0.4%100%其它38.8%8.1%16.9%12.5%1.3%19.0%1.7%0.7%1.1%100%图3-21不同职业的出行方式构成表3-28不同出行方式的职业构成职业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配车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7.9%22.7%7.6%5.4%6.2%24.3%13.6%2.8%12.2%个体经营者13.6%25.9%14.9%16.1%28.6%10.8%6.6%1.2%9.4%工厂工人14.1%4.9%20.9%9.7%5.2%13.2%14.3%2.0%7.5%企业职员4.8%21.4%6.1%14.6%11.1%12.7%19.6%2.3%8.1%农民1.1%0.1%1.8%0.5%0.0%1.6%0.0%0.0%1.1%服务人员4.6%3.3%7.6%6.8%7.4%4.4%4.5%0.8%3.6%中小学生8.9%4.0%10.3%11.4%1.8%4.2%15.7%84.9%30.6%本科、大中专技校学生0.4%0.1%0.7%1.3%0.0%0.2%0.0%2.2%1.7%离退休人员15.0%1.8%5.3%11.7%4.6%3.3%1.5%0.3%3.1%家务劳动者17.2%3.8%11.6%9.4%12.3%7.0%5.3%0.5%5.3%其它12.4%12.1%13.1%13.0%22.8%18.5%18.9%3.0%17.5%总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图3-22不同出行方式的职业构成4、收入与出行方式从统计可以看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主要的慢性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率逐渐下降;而私人小汽车的使用率则快速上升;反映了高收入者是私人小汽车的主要使用人群。表3-29不同出行方式的收入构成全户年收入(万元)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配车其他小于2万元48.0%2.4%19.6%13.5%0.5%10.3%1.1%3.7%0.9%2万~4万元40.8%6.9%18.2%12.8%0.9%15.3%1.2%3.0%0.8%4万~6万元34.1%16.3%13.7%12.7%0.7%18.8%1.2%1.8%0.9%6万~10万元33.4%25.1%10.5%11.5%1.3%14.6%1.3%2.1%0.2%10万~20万元27.0%30.6%7.6%10.7%1.6%15.8%2.6%2.3%1.8%大于20万元20.1%45.0%6.8%10.0%0.0%11.6%0.9%4.3%1.1%5、小汽车拥有和出行方式从统计可以看出,是否拥有小汽车对居民的出行方式结构有很大影响,对于拥有小汽车的家庭,其他交通方式的使用率明显降低。是否拥有小汽车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配车其他不拥有45.4%1.0%19.5%13.9%0.7%14.4%1.2%3.0%0.8%拥有29.3%33.8%9.6%9.7%0.8%11.7%1.2%3.0%0.8%出行时间分布从出行时间分布可以看出,XX市居民全天出行有两个高峰,早高峰小时出行比例在16%左右,晚高峰为10%左右。早高峰出现在7:30-8:30,晚高峰出现在17:00-18:00。XX市区午间出行所占比例为6%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早晚两个峰值说明了工作性出行——如上下班、上下学这种有规律的“刚性”出行依然占主导地位。图3-23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目的和出行时间下图是XX市区家庭户居民各种出行目的的出发时间分布:(1)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以上班、上学和公务为目的的出行中,一天有明显的两个峰值,早高峰大多数发生在早上7:00~9:00的范围内,另外一个峰值发生在13:00~15:00之间;原因是有一部分上班和上学人员,中午要回家,导致了又一次出行。从统计还可以看出,关于通勤出行,早上高峰小时系数一般达到30%~40%,而午高峰一般只有10%左右,早高峰明显大于午高峰,说明中午有回家出行的只是小部分。(2)对于购物和看病等生活性出行,出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0:00左右。(3)对于探亲访友和餐饮休闲娱乐等休闲活动,出发时间比较分散,各个时间段也分布比较均匀,一般除了早上和中午,在晚上20:00~21:00还有一个小高峰,这也比较符合这类出行的时间特点。上班看病上学回家公务或业务回单位餐饮休闲娱乐探亲访友购物接送小孩图3-24不同出行目的出发时间分布2、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因为XX城市居民出行中关于上班上学等非弹性的通勤出行占到很大的比例,城市交通的特征主要以非弹性出行的特征为主,因此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分布曲线基本一致,高峰的分布与上、下班的时间吻合,只有出租车因其出行的特殊性在时间分布上与其他交通方式不太一致,但也反映了上下班的出行特征。图3-25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分布图3-26出租车的出行时间分布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居民平均出行时间19.96分钟;反映了XX市城区仍然是居民出行活动的主要区域,区内出行在所有出行中占主导地位。但从出行时耗的分布仍可以看出各个城区之间联系的加强。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时耗的不同,结合各方式平均运输速度,得出总体平均出行距离为4.19km。1、出行时耗与出行方式出行方式与时耗的关系表明,公交车的平均出行时耗最大,为35分钟;这与XX市现状公交线路布局有直接关系。现状公交线路多布线于市区、镇区之间,大部分服务于镇间人员来往出行,出行时间、距离长。步行的平均出行时耗最小,为15.5分钟;除出租车、单位客车和公交车外,其他交通方式出行时耗规律大致相同,峰值都出现在10~20分钟之间。出租车的出行时耗也较高,平均出行时耗在达到25分钟;这是由于出租车的出行目的主要是公务或业务,对费用不敏感,出行距离较长。表3-30不同交通方式的平均时耗出行方式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班车其他平均出行时耗15.524.418.435.024.818.027.823.833.7图3-27不同交通方式的平均时耗表3-31不同出行时耗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分钟)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单位配车单位及学校配车其他总计<559.5%5.1%13.8%1.2%0.3%17.9%0.9%0.6%0.6%100%6--1051.9%6.8%18.2%4.1%0.5%14.9%0.6%2.2%0.8%100%11--1543.9%8.8%19.9%8.0%1.0%13.9%1.1%2.8%0.7%100%16--2037.9%10.4%18.4%13.3%0.8%12.8%1.5%4.1%0.8%100%21--2530.2%10.5%19.0%22.1%1.2%11.2%1.4%3.8%0.6%100%26--3022.6%12.5%16.2%27.3%0.6%11.8%1.7%6.2%1.0%100%31--3518.8%11.5%15.0%34.6%1.2%12.8%1.4%4.2%0.5%100%36--4017.0%10.0%14.9%41.5%0.5%9.0%1.3%4.9%0.9%100%41--4515.1%9.8%13.6%44.5%1.6%9.1%2.2%2.4%1.6%100%46--5015.2%18.8%10.0%38.3%1.2%7.9%4.3%4.0%0.3%100%51--5522.8%12.7%6.3%46.8%0.0%6.3%0.0%2.5%2.5%100%56--6012.1%15.5%7.2%48.9%1.6%6.8%2.3%4.7%0.9%100%>6017.6%12.1%9.8%41.4%1.6%9.4%3.1%1.6%3.4%100%图3-28不同出行时耗的出行方式2、出行时耗与性别出行时耗和性别的关系表明,男女在出行时耗基本相同,差别不大;男性出行时耗略高于女性。表3-32不同性别人员的出行时耗出行方式男出行时耗(分钟)女出行时耗(分钟)平均出行时耗(分钟)步行15.615.515.5私人小汽车25.122.424.4自行车18.917.918.4公交车36.833.035.0出租车25.224.324.8摩托车17.618.518.0单位配车30.221.527.8单位及学校配车23.324.723.8其他35.031.433.7图3-29不同性别人员的出行时耗3、出行时耗与职业从出行时耗和职业的关系来看,除了企业职员和服务人员,大部分职业类型的人员出行时耗都在20分钟以内,而离退休人员、家务劳动者的出行时耗相对较低。表3-33不同出行时耗的职业分布出行时耗(分钟)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个体经营者工厂工人企业职员农民服务人员中小学生本科大中专学生离退休人员家务劳动者其它总计<517.9%16.9%13.4%5.4%1.4%4.2%5.6%0.1%7.8%12.7%14.5%100%6--1012.9%13.9%14.6%6.1%1.4%4.8%9.4%0.4%8.8%13.4%14.3%100%11--159.5%13.6%15.0%8.3%1.1%4.7%12.7%0.5%9.6%12.8%12.2%100%16--208.7%11.9%13.6%10.6%1.2%5.5%14.0%0.6%10.2%11.8%11.8%100%21--257.5%11.7%10.7%12.2%0.8%5.2%15.4%1.0%11.4%12.6%11.6%100%26--308.1%13.6%10.8%12.8%0.5%6.4%14.9%0.8%10.3%8.8%12.9%100%31--359.6%13.5%8.6%14.6%0.3%5.6%10.0%0.0%12.9%10.3%14.6%100%36--407.6%15.1%9.5%13.7%0.5%5.6%11.8%1.0%11.3%8.7%15.0%100%41--457.1%16.9%10.2%13.5%0.7%7.3%10.9%0.9%8.6%8.4%15.5%100%46--507.6%18.7%9.1%16.6%0.0%5.4%10.3%0.6%8.2%8.8%14.8%100%51--552.5%15.2%10.1%20.3%0.0%2.5%10.1%0.0%19.0%7.6%12.7%100%56--607.6%24.4%8.0%15.4%1.2%5.7%6.1%0.4%8.6%8.5%14.2%100%>608.2%23.8%10.6%13.8%0.9%5.9%5.6%1.0%6.1%8.3%15.9%100%图3-30不同出行时耗的职业分布表3-34不同职业的出行时耗分布出行时耗(分钟)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个体经营者工厂工人企业职员农民服务人员中小学生本科、大中专技校学生离退休人员家务劳动者其它<521.8%15.8%13.5%8.1%17.6%11.2%6.8%2.7%11.2%14.3%14.6%6--1030.7%25.3%28.9%17.9%32.4%24.6%22.3%22.1%24.7%29.4%28.0%11--1517.9%19.7%23.5%19.4%20.0%19.0%24.1%21.2%21.5%22.4%19.1%16--2011.2%11.7%14.5%16.7%15.7%15.2%18.0%16.7%15.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内膜异位征课件
-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 金融工程课件(中科院)第五章:套利定价理论
- 2024年农民职业农业素质技能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人工智能:《杠杆》课件
- 2024季节更替之春夏秋冬
- 2024年视角:《蜜蜂》课件的视觉艺术
- 2024年传染病数据分析与管理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花艺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2023年度淄博市职业技能大赛竞赛方案(水处理技术)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与电影-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应收账款收款进度跟踪管理报表模板
- 育德育心育心养德
- 湘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缺血性心肌病
- 1960年文教群英会表彰名单
- 体育教师生涯发展展示
-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方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汽车洗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