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武帝《会三教诗》中的儒道佛三教关系
作为皇帝,明朝桂帝主张以儒、道、佛、宗教为中心,并在他的《三宗教》诗中得到了三教的同源理论和三教的理论。这充分体现在他的三宗教诗歌中。对这首重要的诗歌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梁朝复杂而丰富的佛教思想以及他统治时期实施的宗教文化政策。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祖籍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东),其先祖于永嘉中南迁武进(今江苏常州),东晋于其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又称南兰陵人,为齐武帝萧赜之族弟,曾率军击退过北魏的进犯,累以军功封授都督六州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武帝崩,其侄萧鸾杀其后而自立,是为明帝。明帝在位5年病死,子萧宝卷继位,屠戮宗室方镇,派兵攻袭镇守襄阳的雍州刺史萧衍。萧衍起兵靖难,杀萧宝卷,于502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在位48年,晚遭侯景之乱,被软禁于台城之内,困饿而崩于净居殿内,寿86岁。梁武帝既是一位谋断军国的帝王,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居士,当时大臣上疏每尊之为“皇帝菩萨”。其《会三教诗》一、梁武帝对儒学的伦理德目的实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这段诗文为全诗的首段,大意是梁武帝自述其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周公、孔子制作的儒家经典,20岁时已经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在梁武帝看来,儒家的经典重视孝义和仁恕,连篇累牍都是这方面的教诲,强调对这些道德教诲的实践,以居功不傲和好礼为可贵品格,以好生恶杀为至善。梁武帝在诗中自谓“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此非妄语而近于实录。史载他“少而知学,洞达儒玄”梁武帝对儒家主旨在于孝义仁恕的概括应当说是很准确的,而且他对儒家这些伦理德目的实践也是很值得称道的。他自幼就非常有孝心,6岁时丧母,“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梁武帝在“践言贵去伐,为善在长生”方面却做得不够好。也许是早年军旅生涯的一连串胜利来得太易,也许是登上帝位之初的政绩在南朝诸帝之中至为显著,“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诛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政以贿成,服冕乘轩,由其掌握,是以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长’,抑此之谓也。贾谊有云‘可为恸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间掩袭,鹫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舆,涂炭黎元,黍离宫室。呜呼!天道何其酷焉”。梁武帝作为一代帝王,自始至终对儒学都非常重视。这不仅表现在他经常下诏表彰和推崇儒学上,还表现在他撰写了大量的儒学著作。史载,“(梁武帝)造《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余卷,并正先儒之迷,开古圣之旨。王侯朝臣皆奉表质疑,高祖皆为解释。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天监初,则何佟之、贺蒨、严植之、明山宾等覆述制旨,并撰吉凶军宾嘉五礼,凡一千余卷,高祖称制断疑。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袂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正如方立天先生所总结的那样,梁武帝之所以重视儒学,其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治理国家需要懂得儒术的人才,二是为了调和宗室的矛盾,维护宗室的团结,需要提倡儒家的孝道”。二、梁武帝所处的时代,也有个人主义的道教与道教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这段诗文为全诗的第二段,大意是说梁武帝人到中年之后,在继续重视儒学的同时,又开始观看和研究道家的典籍,对《道德经》所说的有名与无名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各种奇妙的道家方术被刻录在金版之上,修炼的终极目标就是获得真言秘诀,隐身于众神居住的上清仙境之中,暗中行善可以留下覆荫子孙后代的阴德,其最明显的验证则是长生不老。梁武帝中年之后研读道家的典籍,他最为重视的,当是《道德经》(即《老子》)。该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梁武帝诗中所谓“有名与无名”的出处。有名与无名,是道的两种属性,梁武帝特别拈出此点来,表明他确实抓住了《道德经》思想的关键,可谓善读;而且在他的著作中,还有《老子讲疏》,此亦可见他对此经的研读是相当深入的,决非浮泛阅读而已。梁武帝不仅重视道家经典《道德经》的玄理,还比较重视道家的道术。道士们也往往自神其术,将道术都镂刻在非常珍贵的金版上,并且构建出一个飘渺氤氲的上清神仙世界。他与上清派著名道士陶弘景的交往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人,10岁时得葛洪《神仙传》,遂萌生了养生之念,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年未弱冠,即被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至齐永明十年(492),他辞职归隐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陶隐居,从高道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陶弘景与梁武帝早有交往,齐末曾为歌谓“水丑木”为“梁”字,运用图谶为齐梁禅代制造舆论。梁武帝即位后,对他恩礼有加,经常与他通讯问候,以至于为他们传书的车辆前后可以相望。梁武帝对于陶弘景炼制可以长生不老的神丹非常支持,为他提供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材料,并且亲自服用了他炼制出来的飞丹。梁武帝每遇军国大事,无不前往咨询,一月之中通信常达数次,因此时人谓陶弘景为“山中宰相”。陶弘景81岁时去世,弟子遵遗嘱为其成殓,既以道家的箓铃钗符佩服头手,又以佛教的大袈裟通体覆身,充分表明这位上清派的道教祖师实际上是一位佛道兼修的宗教家。应当说,梁武帝对修道养生还是比较认真的。他不仅多次服用茅山道士陶弘景炼制的丹药,而且对道家主张的少私寡欲也比较能够身体力行。史载梁武帝“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皁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五十外便断房室。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袆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梁武帝修道养生虽有效果,但后来他还是舍道归佛,再一次实现了自己思想经历上的重大变化。三、梁武帝信仰佛教的高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这段诗文为全诗的第三段,大意是说梁武帝后来又开始研究佛教的经典,他感到佛教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其他教派就像众多的星辰一样,在佛教这轮明月的映照下顿然失去了光明,他开始觉悟到人生众苦聚集的根源所在,理解了佛教揭示的导致生死流转的因果,体会到真正永恒的是众生平等,认识到无生无灭的涅槃境界是最高的真理。梁武帝虽然自谓“晚年开释卷”,但实际上在天监三年(504)的四月八日,他40岁那年,他率僧俗两万人,在重云殿重阁亲自制文发愿,表示舍道奉佛。他在诏书中大力颂扬佛法的高妙及功德的伟大,对自己曾经信奉道教表达了真诚的忏悔,希望诸佛菩萨能接受并证明他对佛法的信奉:“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习因善发,弃迷知返。今舍旧医,归凭正觉,愿使未来生世,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宁在正法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中国历史上信奉佛教的皇帝虽然接踵相继,但论起佛学造诣来当然以梁武帝为第一,所以他在诗中自谓“苦集始觉知,因果方昭明”,亦非自夸不实之辞,而他的臣下称他为“皇帝菩萨”也非虚誉奉承之语。史载他“笃信正法,尤长释典,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复数百卷;听览余闲,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人”。梁武帝坚信“不毁惟平等,至理归无生”。此处所谓的平等,是说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解脱,归向无生无灭的涅槃境界,他认为这就是佛教的最高真理。梁武帝在这方面的信仰集中体现在所著的《立神明成佛义记》一文中。他指出:“原神明以不断为精,精神必归妙果。妙果体极常住,精神不免无常。无常者,前灭后生,剎那不住者也。若心用心于攀缘,前识必异后者,斯则与境俱往,谁成佛乎!”学界对梁武帝信仰佛教的褒贬不一。但无论后世的评价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梁武帝的佛学造诣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他对佛教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后世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四、梁武帝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的儒学思想分别根难一,执着性易惊。这段诗文是全诗的第四段,大意是说由于众生内心之中充满了分别之念,故而根机之间的差异非常巨大,而众生的执著之性可以说已经达到惊心动魄的地步,由此形成了儒道佛三教及其内部的各种派系和教法。但若追究本源的话,世间并不存在两种以上的圣人;推测和考察他们所教诲的善行,也无所谓三教各有各的精英。大地之上的草木品类繁多,既有直径达到亿尺的大椿,又有刚刚萌生嫩芽的小草,天上的大云对于它们并不区别,同等地降下大雨来,而这些草木也随着本身的大小接受大雨的滋润。世间众生的情况与此相似,他们因为自心执著之相的不同而生起千差万别的见解,遂形成了儒道佛不同的教法,并由此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报应。儒道佛之间的差异决不是圣人们故意如此,而是由于受教化的众生根机浅深不同造成的。梁武帝在这段诗文中明确表达了三教在本源上相同、由于众生根机的差异而有区别的观点,方立天先生概括为“既是贬低儒家、道教,又是包容儒家、道教”的“三教同源论”梁武帝的三教会通论是对魏晋以来儒道佛三教关系的总结和发展。作为具有雄图伟略的一代帝王,梁武帝会通三教具有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整合以便为其统治所用的意图;而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则是在充分体会到儒道思想不可替代的基础上将佛教置于三教之巅的尝试。梁武帝的这种努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儒道佛三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佛教获得在中国文化结构中的定位,加快自身形态中国化的步伐,尽快摆脱外来宗教的表现形式,迅速成长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梁武帝毕竟是在深厚的儒道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佛教思想家,因此,他对中国佛教存在与发展形态的设计和型塑,实际上也体现着中国文化吸收和转化外来文化的胸襟、气魄和技巧。总之,梁武帝的佛学思想丰富而复杂,反映了儒道佛三教关系在南北朝时期的基本形态以及佛教中国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汽车4S店驾驶员客户服务及销售聘用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流居间服务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管理咨询合同:优化管理提升效率3篇
- 2024年煤矿企业与物流企业煤炭运输与配送合同
- 2024年商业活动模特肖像使用授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金融科技研发委托投资协议3篇
- 农业气候适应性种植与病虫害管理考核试卷
- 毛发染整行业标准与法规考核试卷
- 瑜伽拉伸教学课程设计
- 粽子美术活动课程设计
- 肾病科主任述职报告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第11讲压强(解析版)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课件
- 卫生院年度工作总结
- 遗传学-第二版-课后答案(1-8章)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一级)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科技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校招面试官培训课件
- 资产管理基础知识
- 医院采购遴选方案
- GB/T 7260.1-2023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1部分: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