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与家庭_第1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与家庭_第2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与家庭_第3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与家庭_第4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与家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与家庭

在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餐桌上,有一些年轻女性的信。在这封信中,他们向老师致意于“他对我不好”、“他不尊重我”、“他爱我”等。这些信件使苏霍姆林斯基非常伤心,还引起了他的想法。为什么有些年轻的夫妇总是说“不合作”。为什么结婚后不久,人们的“浪漫”在爱的过程中消失了?得出结论,爱情绝不是一代的必然情感。爱情必须用优雅的情感精心培养和培养。这就是人类爱比动物更了解动物的本能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深感爱情固然是人生的一大幸福,但同时又是人生的一大难题,他认为青年人的爱情与家庭问题,需要各方面加以关心和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实践中提出的一些有关正确对待青少年中实际存在的这些问题的观点和做法,是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一.要引导学生关于爱情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学生从童年时期进入少年时期时起,特别是进入少年时期后,就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将来要长大成人,会产生爱情,将成为父母。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少年时期起就进行这方面的开导不仅不嫌早,而且还是必要的。他的理由是: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未来的父母来进行教育,就会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如果学生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也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来要求自己。日后他们长大成人,对应当如何当好父母的考虑就将是真正严肃的和成熟的考虑。他恳切地建议教师要推心置腹、分寸得当地与青少年谈这方面的问题,但劝大家不必害怕过早地进行这项工作。显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爱情生活是一个人道德、感情生活的重要方面,纯洁、忠诚的爱情是一个人重要的精神品质。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主张不失时机地从小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他主张及早在这方面进行工作,而且把这一工作视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然而他承认这项工作是十分细致和艰巨的,既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感情深处的活动,又不能粗暴地闯入他们自觉神秘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了一系列以爱情为主题的谈话。从下面这一小段对十三岁的少年所进行的谈话中,可以窥见苏霍姆林斯基在掌握分寸上的考虑:“你们都是十三岁的六年级学生,我现在同你们说着话就回想起你们的父亲和母亲来了。济娜、奥丽娅、伽丽娅、托利亚、谢廖沙、尤尔加,我还记得你们的父母在七岁时的模样,记得他们头一次迈进这所学校时的模样。我也记得他们领着你们,领着自己七岁的孩子来到学校的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将来会有一天,你们也会把自己的孩子领到学校里来,而你们这些年轻的父母也将到学校里来学习怎样当好父母。”苏霍姆林斯基在探讨这个问题时痛心地指出,这一重要的工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说,大家教青少年学做很多事:种地、开拖拉机……可对如何当好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如何教育好孩子,却没有人想到要去教他们,这岂非咄咄怪事,他这样提出问题,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确是一种鞭策。二.要教育自己、家长和国家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种与自私自利丝毫不能相容的纯洁、高尚的情操,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因此,他要求教师在同学生进行细致、关心的谈话时,要着重引导他们学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愿望,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做感情的主人,谈话丝毫不能带有“感情是不受约束的”、“你的心让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这一类庸俗说法的色彩。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做感情的主人首先是在行动中能把“想要”和“应当”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能在头脑中有一个衡量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的道德准绳,能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欲望。青少年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加以教育和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工作中从来主张家庭和学校的紧密配合。同样,在这个问题上,他指出光靠教师是不够的,从入学后才开始是不行的。他要求家长从小就对孩子的欲望加以限制。苏霍姆林斯基借用“如要毁掉一个人,只要对他百依百顺”这一句古老的谚语来批评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对孩子欲望的无原则的放任。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悲剧往往带有这样的规律:一般在十二岁前(有时甚至到十五六岁),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真可谓百依百顺。于是孩子觉得自己是大家都围着他转的一个中心。以后,父母发现“孩子骑到了父母的脖子上”,就这也不许做,那也不准干。其结果是使孩子感到很委曲,因为他从来都是父母欢乐的源泉,骤然变成了家里的祸害,他能不感到委曲吗!再也听不到亲热的话语,代之而来的是挨后脑勺或挨皮带。他由委曲进而可怜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可怜自己会导致自私自利。如果孩子从小在家中不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他可怜自己、自私自利;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他必然会在爱情上放纵自己的感情。就这一点而论,苏霍姆林斯基实际上已把爱情与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品质结合为一体了。因此也可以说,他主张在孩子入学前就对他们进行控制愿望和情感的教育。从幼儿时期起就能克制自己的愿望,进入青少年时期,就能做感情的主人,到了成年时期就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并成为出色的父亲和母亲——这是一个漫长和细致的教育过程,但也是造就一代人的重要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来要求家庭和学校的。三.青年妻的婚姻,比自己生活的生活水平更高,对爱情的理想生活把握不清,是一个道德上的落作为一个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恳切地告诫青年人说,成立一个家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所涉及的不仅是一个人的问题,因此在作出决定之前要作审慎、细致的考虑,至少要向自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你学会对别人忠诚了吗?2.你能做到不自私吗?3.你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4.你的双亲对这桩婚事有什么意见?5.你是否想过将来会有孩子?6.你考虑过未来的家庭中除了欢乐之外还有忧愁、灾祸和不幸吗?他劝诫青年人,在对这些问题作出肯定回答之前不要轻易说“我爱你”这句话。他把爱情比作是一股“并非用之不尽”的力量,必须珍惜它。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滥用感情,见一个爱一个,那么到了成年时期,所剩下的就只是一个空虚的灵魂了。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结婚之后,青年夫妇要担负的不仅是法律和物质上的义务,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义务。他说,青少年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结婚不是培育爱情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问,为什么年轻的夫妻在共同生活的头几个月就失去了“爱情的诗意”?他认为,这是由于年轻人错误地以为婚后的爱情生活本身就能带来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是用之不尽的;可实际上爱情好比是火,需要优质的燃料,也就是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燃料,爱情之火是会迅速熄灭的。苏霍姆林斯基直截了当地告诉年轻人,要使爱情随着岁月而不断增长,这是不容易的,非常不容易的。他说:“我称爱情是理智和勇敢的一种感情。”他认为家长和教师有责任防止青年人把爱情和结婚只看成是欢乐的节日,必须让他们事先预料到,家庭生活中麻烦和操心事往往要多于欢乐:心爱的人会生病,孩子会带来种种操心的事,家庭可能遭受命运的打击……这些都不是过节的欢乐,却是些需要勇气和巨大精神力量去完成的相当艰难的事,因此必须有自我牺牲精神。只有享受爱情欢乐的打算而没有创造爱情的准备,那就不会有幸福和巩固的家庭。苏霍姆林斯基批评了近年来在年轻夫妻中流行的“合不来”这个时髦的词儿。什么是“合不来”?似乎问题都出在观点、性格、习惯的不同上。对此他不同意。他认为“合不来”必然还有其道德和伦理的原因。如果相爱的两个人在共同的生活中不断培养精神上的协调一致,不断创造相互关系中那种无限美好的东西,那决不会发生什么“合不来”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批评一些作家用“生活中的复杂现象”来解释五六十岁的男子对妻子变心而去爱年青姑娘的情节。他说,不管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写得有多么复杂,听起来却令人感到十分虚假。他说:这里没有什么“复杂”的问题,这里问题“简单”到令人厌恶,那就是道德上的堕落。苏霍姆林斯基说:早就应当想到,你的年轻美貌的妻子会衰老。真正的爱情应当是至死不渝的爱情。燃烧自己去照亮夫妇两人共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家庭幸福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乍听起来似乎都是些“老生常谈”,然而年轻一代十分需要年长者对他们语重心长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的“老生常谈”的。苏霍姆林斯基正是面对苏联社会日益西方化的趋势,面对那一封封浸透痛苦泪水的书信而苦口婆心地提出了这些“老生常谈”的。四、男性,女性?在双方都应当负责的爱情生活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男方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他一再提到大自然和社会赋予妇女以妻子和母亲的天职,妇女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他对男青年说:你对一个姑娘有好感,你必须尊重这个姑娘。引起你好感的姑娘可能成为你的妻子、成为你的孩子们的母亲。当你变成一个丈夫之后,你就有了双重的责任,因为你创造了一个家庭。你要善于爱护子女们的母亲;要善于珍爱她的健康、容貌和名誉。他认为从一个人对妇女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一个用下流态度对待妇女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下流的人!”他这句话的份量是相当重的。而对于女方呢,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女孩子要善于“用理智来管住自己的心。”鉴于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成熟得早些,他主张从十二岁起就同她们进行这方面的谈话。他认为感情上的愚昧无知往往是爱情悲剧的导因。如果男孩子感情上愚昧无知,他就会造成对自己,尤其是对女方的危害;女孩子感情上愚昧无知,则往往首先造成对自己幸福、健康,甚至生命的巨大危害,不仅如此,还可能危害无辜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告诫女青年们说:你们无论如何不能在这方面愚昧无知;你们切忌草率和轻佻,决不要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爱他,就那么回事”这句话;你们不管住自己“炽热的感情”,草率从事,不仅自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更严重的是由于轻率而出生的孩子是社会的巨大不幸。一个偶然来到世界上的、并不为父母所需要的孩子对什么都不相信,是很难教育好他的,这给社会带来不幸。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上的不幸提高到了整个社会的不幸的高度;把男女青年在爱情问题上的负责态度看成是对整个社会的负责态度。五.小高效的人生道路虽说在端正青年一代的恋爱观和教育青年一代正确处理爱情问题上学校和家庭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苏霍姆林斯基对父母在这方面的范例作用赋予了极大的注意,认为父母在这方面的榜样是他人,包括教师在内,所无法替代的。子女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父母之间的感情生活。父母相互信任、尊重、真挚和坦率的关系,他们在痛苦和患难中的相互关怀、体贴,他们在爱情上的忠诚、无私——这是对幼小、年轻的心灵的无可替代的道德环境。反之,父母之间的不和和感情破裂,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灵,而且会使他未来的感情生活蒙上可怕的阴影。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双亲——未来的父母、年轻的父母和富有人生经验的父母——相亲相爱是最重大的教育任务之一。下面是他在毕业晚会上喜欢对毕业班学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每天傍晚,七岁的小达拉斯都等着迎接下班归来的父亲。这真是欢乐的瞬间:爸爸推开门,小达拉斯就向他扑去,爸爸抱起儿子。正在准备晚饭的妈妈微笑了。一天,小达拉斯放学回来,看见妈妈坐在窗边痛苦地沉思。“妈,您为什么不高兴?”欢乐的小达拉斯问。“爸爸不再回到咱们家来了,”妈妈低声回答。“怎么—不回来了?”孩子十分惊奇。“那他到哪儿去啊?”孩子意识不到爸爸不再回来意味着什么……妈妈说:“他不再与咱们生活在一起了。嗯……他今天就来取走了自己的东西。他到另一个女人那儿去了……”“为什么?”小达拉斯嚷叫起来,“他为什么到另一个女人那儿去?”妈妈急于回答儿子的问题,冲口而出:“因为我的发辫白了……而那个女人的发辫没有白……”小达拉斯哭了起来,他抱住母亲,用小手抚摸母亲那掺杂着几绺白发的黑辫子。然后他悄声说道:“可这是您的发辫啊,妈妈……您的辫子是最漂亮的辫子……难道爸爸不明白这个么?”“不明白,好儿子……”后来发生的事是母亲始料所未及的。小男孩打听到父亲与之同居的那个女人的住处。他去找那个女人。女人在家。小男孩走上前去,细细端详她的头发,然后说道:“我妈的辫子是最漂亮的辫子——而您的——难道能算得上是辫子吗?”然后,小达拉斯跑去找在车库工作的爸爸。他把父亲叫到外面问道:“爸,您为什么离开妈妈?她的辫子那么漂亮……妈妈最善良……是最温柔的女人。如今我们好难哪……爸,您回到妈妈身边去吧……”父亲站在儿子面前不敢抬头;他说不出一句话来.傍晚他回到妻子那儿,请求妻子和儿子的原谅。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住在本村,他讲这个故事能促使未来的父母考虑生活的意义、行为的美好和丑恶、忠实的感情、对子女的职责等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曾教育了三代学生,也就是说他最后一批学生是他头一批学生的孙辈。他曾为无数家庭中产生的问题担忧和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