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的文学活动钩沉_第1页
晋惠帝的文学活动钩沉_第2页
晋惠帝的文学活动钩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惠帝的文学活动钩沉

一、西晋皇室成员文才的缺失和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文心雕龙序》写道:“金朝建立后,景文界面、意境和文克体系崩溃,优雅。至武帝维新,承平受命,而胶序文章,弗简皇虑。降及怀、愍,缀旌而已。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连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精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徐公持先生于《魏晋文学史》第二编《西晋文学》中引用刘勰之语并对其进行了甚为详细的说解,兹引如下:刘勰所论颇为深刻精确,堪为理解西晋一朝文学纲领。首先,西晋最高统治者本人不具文才,对文学事业亦不甚重视。司马懿父子并无任何政治理想可言,对文学事业从未关心过。晋皇朝建立以后,司马炎虽性格宽弘,不似他父祖那般阴险可怖,但同样缺乏历史使命感和才气。至于惠帝不慧,更不必言。总之,西晋最高统治者,皆与文学不相涉。此点与曹魏“三祖”不能并比。……而西晋统治者们既未曾作出任何理论性的提倡或引导,亦无可能在文学创作上率先垂范;而他们的精神状态也不足以对文学发生任何正面的积极影响,这就是“胶序篇章,弗简皇虑”的基本含义。要之西晋文学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徐先生“西晋统治者们既未曾作出任何理论性的提倡或引导,亦无可能在文学创作上率先垂范”之说可谓慧眼独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晋皇室成员文学层面的不足之处;关于“西晋最高统治者不具文才”之说,也不无道理,鉴于以往文学史作家本位的写作模式,西晋最高统治者中确实没有产生可以写进文学史的文学家;“对文学事业亦不甚重视”“西晋最高统治者,皆与文学不相涉”等言作为勾勒一个时期的总体文学风貌的纲领性文字,从宏观上审视也并无不可。然而从一些微观的文学现象进行考察,晋武帝等人曾组织文人进行过一系列赋诗作文的文学活动,对于文学事业似乎又做出过一点贡献;“此点与曹魏‘三祖’不能并比”之说亦为中肯,西晋最高统治者的文才根本就无法跟“三曹”相提并论,就算组织、命令文人进行过文学活动,亦如前所揭不能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或者创作上的率先垂范。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三曹”给我们树立了一座几乎无法逾越的丰碑,离之不远而又与之有千丝万缕之联系的西晋皇室成员无疑就活在了这座丰碑的阴影之下。在文学创作上不能率先垂范,这是由于本人的文学素养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但在以其政治地位组织、命令文人赋诗作文,有所支持与表率,从一定程度上讲何尝不是一种代偿。对西晋皇室成员所组织的文学活动的探析,前贤时修们亦早有不同程度的涉猎。胡大雷先生在《中古文学集团》中说道:“西晋时期就不曾出现过文学集团”,“但是,晋代文学并不因此而衰败,这是由于有众多的文学家,朝廷时或召集他们举行文学聚会,他们也曾自己组织起来,并举行一次次文学聚会”,“这就是晋代文学活动的特点,文学家虽不曾有组织,但文学活动却是有组织地进行着。”但是,前贤时修们并未注意到晋怀帝司马炽、晋惠帝司马衷亦曾组织过文学活动,如《晋书·礼志下》曰:“怀帝亦会天泉池,赋诗。”二、诗人的文本研究(一)太子监察官关于王讚生平仕历等,今本《晋书》并无其传,萧统《文选》选其题曰《杂诗》的五言诗一首于“杂诗上”名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王讚,字正长,义阳人也。博学有俊才,辟司空掾,历散骑常侍。卒。”据今本《晋书》记载,司马衷属晋武帝长子,武帝朝仅立其为太子,未有改立之事,故“太康中为太子舍人”当为司马衷为太子时王讚在其府中任太子舍人。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载曰:“(太康十年)王讚作《梨树颂》及《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综上所析,王讚《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侍皇太子宴始平王诗》《皇太子会诗》《三月三日诗》四诗及《梨树颂》一文均为司马衷作太子时的应令之作。(二)晋武帝太子道应令诗侯谁在矣?东宫诜诜。曰保曰傅,弘道维新。前疑协衡,顾问翼轮。岂伊张仲,专美前津?涣乎唐德,钦在四命。齐轨上叶,永垂清尘。此诗题曰“应令”而不曰“应诏”,可见这首诗不是应帝王之命而作,另外诗中开头就写到“侯谁在矣,东宫诜诜”,“东宫”一般都是太子的代称,据《晋书》所载,王濬卒于晋武帝太康十年,而晋武帝为西晋立朝皇帝,未曾当作太子,那么这个“东宫”就指太子司马衷无疑。故我们将此诗定为太子司马衷祖饯太保、太傅之时令侍从文人王濬所作。(三)惠帝元康五年至元康五年,上朝并治法治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逯钦立先生引《古诗纪》云:“惠帝元康六年,氐贼齐万年与杨茂于关中反乱,既平,帝令诸臣作《关中诗》。岳上《表》曰:‘诏臣作《关中诗》,辄奉诏竭愚作诗一篇……’”(四)诗题及韵律首句帝谓御事,及尔同欢。我自嘉礼,以寿永观。思乐华殿,祗承盛颜。由诗题及诗句首句明显看出这是皇帝举行的饯行宴会。至于此诗的作时与场合,首先我们来参照一下陆机相关的生平事迹,《晋书·陆机传》载曰:“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如洛,造太常博士张华。”(五)潘尼诗《上子日帝调天元池》关于潘尼的生平事迹,《晋书》载曰:“太康中,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元康初,拜太子舍人,上《祭奠颂》。”三、高度关注上未节诏赋诗和一般宴请赋诗依上所析,证明晋惠帝司马衷确实有过诏令文人进行赋诗作文的文学活动,同时也反映出其文学活动的一些特点。从时间上讲,分为作太子时与称帝后两个大的阶段,前期的文人应令之作有王讚的五篇诗文和王濬的《祖道应令诗》,后期的应令之作有潘岳的《关中诗》、潘尼的《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陆机的《祖会太极东堂诗》,其中有明确纪年的文学活动有太康十年两次、元康九年一次共三次。从文学活动的性质来看,主要分为宴会诏令赋诗、祖道诏令作诗、平日诏令吟诗作颂三类,宴会诏令赋诗又分为上巳节诏令赋诗与一般宴会诏令赋诗。上巳节诏令赋诗为潘尼的《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王讚的《三月三日诗》,一般宴会诏令赋诗为王讚的《侍皇太子宴始平王诗》《皇太子会诗》,祖道诏令作诗为王讚的《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诗》、王濬的《祖道应令诗》,平日诏令吟诗作颂为潘岳的《关中诗》、王讚的《梨树颂》。当然,司马衷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也具有西晋皇室文学活动共有的性质与特点,即皇室成员利用政治地位网罗文士与其交游并诏令文士在宴会、祖饯等场合进行吟诗作文,而受自身学养资质的限制,他们自身并不参与文学创作,故亦不能在文学创作与文艺理论方面率先垂范。他们只是提供一个文学的平台,然后抱着一种欣赏、欢娱甚至政治教化的态度组织文人创作另一方面,西晋皇室的文学活动体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即频繁依托上巳节等传统节日举行,如前已有析的《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三月三日诗》正是这种文学现象的实证。细览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