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汉之争看西汉的功功主义_第1页
从白汉之争看西汉的功功主义_第2页
从白汉之争看西汉的功功主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白汉之争看西汉的功功主义

随着朝代的政治,许多王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存在着政治问题。在朝代兴替的过程中,无非是天下暴动、和平政变和外敌入侵等几种基本方式。通过激烈的战争方式完成改朝换代的新朝,如汉、唐、明常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功臣政治。通过政变完成的改朝换代,新朝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臣问题,如隋朝、宋朝,但功臣政治问题并不严重。几乎可以断定,凡是依靠功臣努力完成改朝换代的时代,功臣政治就会如影随形地产生。君主与功臣的博弈西汉的功臣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西汉是没有任何历史基础,单凭军事斗争建立起来的王朝,很多问题都是首次遭遇。汉代对功臣采取分封的手段进行肯定,当初跟随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有一百四十三人被封为侯,史书记载,在举行封爵之礼的时候,还有相应的誓言,即“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同时,“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这个宣誓,显然是皇帝对功臣们的庄严承诺。当然,史书也记录了白马盟的另一项内容,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是功臣们对皇室的承诺,绝不允许非刘邦子孙成为皇帝。政权到手了,皇帝世世代代享受最高权力与荣誉,决不能忘记给自己的一班兄弟分一杯羹。汉高祖与功臣们刑白马歃血为盟誓,功臣们要世代忠诚刘氏天下,而功臣们有功,也可以世代享受高官厚禄。但是,这种形式隆重的宣誓及其背后封侯赐位的政治分享,仅仅是赏功吗?当然不是。跟随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们,除了张良一心要退隐之外,功臣们都成为新朝廷的重臣,成为辅佐皇帝的核心力量。清代的历史学家赵翼,对此特别概括汉初政治的“布衣将相之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功臣集团当然不是单纯的历史概念,他们在现实政治中也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皇权对于功臣的依赖,不仅是从前的功勋,更重要的是现实政治的维护与支持。相对而言,新王朝要治理当今天下,虽然竞争对手被消灭了,但是治理任务同样繁重。汉高祖的《大风歌》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句,这绝对是新王朝的急迫任务,而举目四顾,皇帝能够信任的只有功臣集团。与西汉相比,后来的功臣问题一般并不严重。汉光武帝有二十八功臣,后世称作云台二十八将,富贵荣华,并不稍缺。但是,汉光武帝却不给功臣们具体的政治权力,不让他们担任朝廷要职。唐高祖晋阳起兵,建唐之后,公布太原起兵功臣,明确功臣享有法律特权,不与政治职位相联系,所遵行的可以认为正是光武帝的政策。赵匡胤建立北宋,黄袍加身的背后有一批军事将领的支持,后来又南征北战平定天下,也出现了一批北宋的建国功臣。天下稳定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们的兵权,报以大型地产和豪宅,用经济利益换取功臣们的不参政,依然是光武帝的思路。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功臣的办法过于残酷,胡蓝之狱先后有几万人被株连,曾经的战斗友谊一扫而空。皇帝感到功臣集团的巨大政治威胁,才会出此下策。一方面是明太祖过于敏感的心理发挥扩大化的想象,另一方面是战后君主与功臣的关系确实存在某种紧张。功臣政治的负资产西汉功臣政治的负资产,成为历代功臣问题的一面历史镜子。功臣集团在西汉建国之初的地位如上所述,在政治领域他们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先权。但是,长此以往,渐渐生出新的弊端,功臣集团在政治上的排他性,严重限制了国家正常有序的发展。皇帝与功臣集团的关系,具有战略联盟的含义,而这层关系是从战争时期继承下来的。战争结束之后,国家进入全面建设时期,主轴与主题都发生转变,这便是打天下向坐天下转变,暴力革命向全面建设转变。但是,和平到来之后,新的王朝持续由功臣集团控制,皇帝与功臣集团的关系就要发生摩擦、矛盾甚至冲突。功臣是有相当大的权力的,这种权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二是政治权力。在战争年代,集团领袖要分权力给自己的各级将领,以便他们更忠诚。韩信与刘邦就有过这样的过程,韩信要当齐王,刘邦不得不给。因为面对项羽集团的威胁,内部的权力分享有利于内部团结一致。和平时期,功臣政治的特点是,功臣集团继续把持朝政,继续分享权力。刘邦时期解决了异姓王问题,但是随后地方诸侯坐大,功臣集团问题依然存在。且不说地方诸侯问题,就功臣集团问题而言,他们的存在不过是延续以往的经验,战争时期的权力在和平时期继续保持。国家转型过程中,皇帝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而这一点功臣集团往往不能理解。他们依旧相信,如今更应该分享权力,而这种权力如同皇权在一个家族内部传递一样,他们的权力也可以跨世代传递。但是,战争是一种特殊时期,相比于和平时期而言,战争时期是短暂的,政策是临时的,即使强化内部团结,注重内部分享,也是战时的权宜之计。如果把战时政策全部在和平建设时期沿用,就会严重阻碍国家的转型。然而,功臣集团过分看重自己的权力,往往不能适应国家转型,他们甚至阻挠皇帝的国家转型倾向,阻止皇帝成为全民皇帝。功臣政治为何必然衰亡功臣第一代,甚至第二代,他们对于权力的享有似乎有着绝对的正当性,连皇帝和法规也会对此给予承认。但是,进入第三代之后,他们的政治正当性理所当然地会遭到质疑。如此,功臣子孙的不自信会越来越严重,而攻击者越来越理直气壮。这种现象,表面上是一种政治斗争,本质上却是政治社会的进步,而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皇帝与士大夫合作,一起结束功臣政治。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结束功臣政治的转折期,正是汉武帝时期,广泛采取了从社会上选拔人才参与政治的政策和制度。察举制是董仲舒提出、汉武帝采纳的选拔官员制度。为什么汉武帝时期采取新的察举制度?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功臣政治衰落,需要一个更有活力的选官制度取而代之。无独有偶,唐高宗打掉了长孙无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