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俊与刘彻_第1页
陈阿俊与刘彻_第2页
陈阿俊与刘彻_第3页
陈阿俊与刘彻_第4页
陈阿俊与刘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阿俊与刘彻

历代学者认为“他们的成就比秦帝好”。作为皇帝,汉武帝刘哲的第一位妻子陈阿娇在历史上也有重大影响。最终被解雇的原因是复杂的,尽管之前的猜测是不同的。研究陈阿娇的婚姻历程,可以帮助我们解析那段历史,并对现代女性文化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一、阿娇与武帝的婚姻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必须先明确两位主人公的身份:汉武帝刘彻,本名刘彘,他是汉孝景帝之子,生母王娡。景帝四年(前153)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年仅四岁的刘彘被封做胶东王,此时对于他来说,非嫡非长的身份注定他只待成年便要去往封国就任,从此远离中枢,与这个饱含皇权的甘美与残酷的长安再无一丝瓜葛。而相对的,陈阿娇同样出身显贵,父亲陈午是世袭堂邑侯,乃汉朝二十等级爵位之首的列侯;母亲刘嫖是窦太后唯一的女儿,封长公主,位比藩王,仅在皇帝皇后之下,极得宠爱;外祖母窦氏是当朝太皇太后,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在汉朝以孝治天下的体系中,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后宫,都有极大权柄,并对陈阿娇这个唯一的外孙女宠爱有加,时时让她陪伴身边。可以说单论政治影响力,此时的陈阿娇比刘彻这个看起来几乎与皇位无缘的皇子高多了。正史中关于陈阿娇的全部记载共十六处,以《史记》为起点,经《汉书》《前汉纪》《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不断丰富补叙,留下了关于她的出身、性情、婚姻和结局的大略记载。但是“阿娇”之名不见载于正史,而与后世流传甚广的“金屋藏娇”的情节一同记于《汉武故事》中。《昭明文选》中再添《长门赋》一则,序言中称为孝武皇帝陈皇后别居长门宫时,托司马相如所作,陈皇后凭此复得亲幸。《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其成书年代、作者多有争论,是一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记载汉武帝从出生到死葬茂陵的传闻逸事,属于汉武帝传说系统中的一部传记小说,《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其“所言多与《史记》《汉书》相出入,而杂以妖妄之语”在所有史书中,《史记》是关于陈阿娇婚姻悲剧的最早记录,依时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夺嫡、固宠、罢黜。在第一阶段,其实阿娇最早的对象并不是刘彻,而是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的刘荣。长公主刘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欲将阿娇嫁给太子,以图日后成为皇后,借此让自己再一次进入皇权的真正核心。但是刘荣之母栗姬因为妒忌那些得了长公主推荐而受到汉景帝宠幸的美人,没有答应这桩婚事。长公主认为自己受辱,大怒,转与刘彻之母王夫人结亲,方才定下了阿娇与刘彻的婚姻。但是以刘彻这一普通藩王的身份,无法满足长公主的权欲,于是一场以“太子位”为中心的夺嫡之战开始了。《史记》记载长公主帮助刘彻夺得太子位的手段有三:首先,“日谗栗姬短于景帝”其次,“日誉王夫人男之美”再次,“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在第二阶段,刘彻依约娶了阿娇为妃,太子登基后,阿娇如愿当上皇后,至元光五年(前130)阿娇被废,她以妻子的身份陪在武帝身边十余年,终未尝有一子,且因为她自恃母亲有恩于武帝,自矜娇贵不肯屈身逢迎,使得她与武帝之间的感情愈发疏远,加上卫子夫得幸威胁其地位,为了固宠,陈阿娇手段齐出:第一,打压卫子夫、卫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建元二年春,卫子夫入宫得幸,且有了身孕,大长公主便绑架卫青,想杀死他,幸而卫青的朋友骑郎公孙敖和一些壮士把他抢了出来,这才幸免于难。第二,求子。阿娇与武帝结婚十余年而无子,这对古代女性而言是十分致命的事情,《礼记·昏义》云,婚姻“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第三,巫蛊。这也是阿娇被废的直接原因,《史记·外戚世家》中有“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第四,挟恩。此在《史记》中没有明确表露,但从“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第三阶段,讲述陈阿娇因使用巫蛊被发觉而被废,《史记》中仅《酷吏列传》在《史记》之后,《汉书》同样记载了此事,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首先,关于“巫女楚服”的记载:“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其次,补叙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再次,补充了废后陈阿娇的逝世时间和死葬地:“明年(前129),堂邑侯午薨,主男须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余年,主薨(前116)。须坐淫乱,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再后,《汉武故事》中又有增添:第一,增加长公主首次为阿娇与刘彻提亲,没有获得皇帝准许的这一细节,金屋藏娇事件之后长公主再次苦求皇帝,才最终促成了婚姻。第二,补充了“金屋藏娇”的详细情节:“后长主还宫,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第三,阿娇荣宠渐衰时,王太后对汉武帝的两番告诫和劝解:“汝新即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深慎之!”“微长公主弗及此,忘德弗祥,且容之。”这两次劝告第一次使皇帝“复与长主和,皇后宠幸如初”,第二次让汉武帝停下了废后的步伐。第四,巫蛊事件的细节描述:“昼夜祭祀,合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帧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第五,陈阿娇被废后的生活待遇:“后虽废,供养如法,长门无异其宫也。”《昭明文选》中记载有阿娇失宠后以千金托司马相如写一篇《长门赋》以复宠,虽然学界对此争议颇多,但如今大都认为此赋确为司马相如所作,可以视为是阿娇固宠的手段之一。最后,《资治通鉴》基本上以《史记》《汉书》中的叙述为根本,而《汉武故事》增加的情节除王太后对武帝的第一次劝诫内容外一概不予选录,并增加了阿娇被废后,“窦太主惭惧,稽颡谢上”至此,流传后世的陈阿娇与汉武帝的婚姻悲剧所有要素齐备,大概包括栗姬拒婚、金屋藏娇、夺嫡立后、恩宠渐衰、长门宫赋、巫蛊之祸、罢黜长门、终葬霸陵等,这些情节有些出于正史,有些虽然出于野史,但后世史学家无法完全否定它们的史学价值,笔者统一归纳,将之作为陈阿娇婚姻故事的完整叙述。二、阿娇和刘彻始终属于政治利益交换的边缘本文欲从爱情与政治的视角重新审视陈阿娇一生的婚姻悲剧,那么就必须确定一件事,即在那样你争我夺的政治环境中,陈阿娇与汉武帝之间真的存在爱情吗?从上文的叙述中,阿娇的婚姻对象曾有更换,即从刘荣的身上转移到刘彻的身上,主要原因是刘荣之母栗姬“不许”,长公主只好退而求其次,与王夫人结亲。但是,长公主最初选择刘荣的原因是什么呢?《史记·外戚世家》中说:“景帝长男荣……立荣为太子。长公嫖有女,欲予为妃。”长公主凭借着母亲窦太后的宠爱,在政治上享有极大的话语权,因此她唯一的女儿陈阿娇天生便具有雄厚的政治资本,王夫人正是看中这一点才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两人的婚姻,并借此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刘彻更是将这段关系利用到了极致,成功坐稳了皇位,成为这场婚姻的最大胜利者。而对陈阿娇而言,虽然她似乎一直扮演着棋子一样的角色,被自己的母亲交来换去,但事实上她同样是以自己的婚姻换来了皇后的尊荣。就结果来看,这场婚姻似乎就是一场单纯的、皆大欢喜的政治利益交换,所以也就无所谓什么夫妻情深了。但是那毕竟是一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连面都没见过就结为夫妻的情况大有人在,他们在婚后同样可以培养起深厚的感情,何况阿娇和刘彻还是青梅竹马,又有“金屋藏娇”的许诺。而且,古代丈夫在女子一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阿娇纵然再高傲骄纵,对于从她十余岁起就成为她丈夫的武帝也不可能不重视,所以在卫子夫得幸时,才会“几死者数矣”,才会兴巫蛊之事,才会“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荣,也是为了挽回丈夫的心,历代文人学者大都认同此观点。而对于刘彻而言,史学家们大多认为他是一个“多欲”的帝王,不同于父祖的尚古节俭,后宫寥寥数人,他“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但若说无情,自小许诺,十余年相守,一路陪伴的恩情当真无一丝存留了吗?《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都有陈皇后“擅宠”的记录,这说明其实刘彻与阿娇也曾无比恩爱过。而且武帝立为太子时仅七岁,所以两人许亲之时他还要更小,据《史记·五宗世家》推测,阿娇应比刘彻大十岁,此时已经是个娇艳的少女,这样的姐弟恋注定了一开始她就有足够的资本让懵懂的少年依恋。总之,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归结:对于刘彻而言,他们之间的感情以纯粹的政治利益为起点,夹杂着少年慕艾和一路相助相伴的感情积累,最终却敌不过诸如长公主“求欲无厌”的利益冲突;而对于陈阿娇而言,她自恃高贵不肯屈尊迎合,却向一位帝王寻求专情,满腔的爱意在现实的碰撞下渐渐破碎,最终在长门中黯然而终,甚至葬于外祖父的霸陵,与刘彻死生不复相见。三、刘荣与阿娇的战争汉武帝刘彻与陈阿娇的婚姻还是复杂的政治博弈下的产物,从金屋藏娇到罢黜长门,都是这段婚姻对皇位与皇权斗争的折射。西汉初期,皇权、诸侯王、外戚对立的多元政治是朝廷的大致权力构架,而当时单纯论及对二人婚姻有影响的政治势力就有:以景帝为中心的皇权势力;以窦太后为首的窦氏外戚;长公主和陈阿娇;以王夫人为代表的王氏外戚;栗姬和刘荣;以卫子夫为代表的卫氏外戚;以梁王为代表的诸侯王势力;景帝诸多皇子等,又以景帝和窦太后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人都要仰人鼻息。汉景帝时期,围绕着皇位与皇权的问题,先后爆发了多方势力的数次碰撞和冲突,如窦太后欲使梁王为嗣事件、吴楚七国叛乱、刘荣刘彻的太子之争等。在窦太后欲使梁王为嗣的事件中,折射的是皇帝与太后相互争权、互相倾轧的现象。说的是梁王刘武深得窦太后宠爱,想把他立为“皇太弟”,在景帝死后继位为皇。正巧在一次家庭宴会上,景帝醉酒说出“千秋之后传梁王”吴楚七国叛乱则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皇权的对抗之战,由吴王刘濞发动,席卷吴、楚等七国,既是因杀子之恨、削地之仇,也是因为朝廷长期纵容和割据势力发展的缘故。为了平叛,景帝令周亚夫、骊寄、栾布、窦婴等率军平叛,但窦婴自上次被太后厌弃之后便称病不出,不肯出战,窦太后退步道歉才肯罢休,于是众人齐心仅三个月就将叛乱扑灭了,窦婴因功被封为魏其侯,至景帝四年,刘荣被立为太子,窦婴被任命为太子傅。窦婴本身颇具才干功勋卓著,被景帝所重用,又有窦氏外戚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子傅后,成为太子刘荣的一大依仗,使之地位愈发稳固,其余诸皇子无法与之争锋。而长公主是窦太后宠爱的女儿,拥有雄厚的政治资本,是窦太后膝下唯一能与窦婴抗衡的存在,刘彻便是因为与阿娇的婚姻才受到长公主的鼎力支持,有资格与刘荣对垒,并凭借着长公主的力量一步步把他挤下了太子的宝座,贬为临江王,两年后被召至京城杀害。在此过程中又有冲突:当时已经是临江王的刘荣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想写信向皇上谢罪,郅都却告诉官吏不给他书写工具。窦婴派人暗中送去纸笔,刘荣给皇上写完谢罪的信便自杀了。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大怒,用严法中伤郅都,使之免官归家,后又听信匈奴谣言而不顾他抗击匈奴的功勋,要把他杀害,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于是就把郅都杀了。长公主支持刘彻与刘荣争太子为的是自己的私利,窦太后可以不在意是哪个孙儿登上皇位,但是临江王被害却是触到了她的底线,因而大怒。窦婴作为窦氏外戚和太子傅积极营救刘荣,而酷吏郅都是依附于皇权的景帝心腹,却扮演了害死刘荣的推手等等。抽丝剥茧地看这一系列复杂斗争,就能发现这场表面上的刘荣与刘彻的太子之争,实际上还牵扯了景帝与窦太后、皇权与外戚的殊死较量。由此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路走来,刘彻凭着与阿娇的婚姻到底赢得了多大的便利:打败了刘荣和他的母族、以及支持他的窦婴等,并赢得了景帝的喜爱,顺利登上皇位等,几乎全部都仰仗了长公主的帮助。于是这一阶段他对阿娇自然是各种爱重珍惜,这段夫妻间如胶似漆的美好时光,就是各种史书中记载的“擅宠”的由来。而等到武帝登基,阿娇便由盛宠慢慢滑向冷遇,这同样也是对各种政治斗争的反应,如建元新政和窦婴、田蚡之争。武帝新即位,因其年幼,名义上是王太后称制,代行天子职权,但实际上窦太后才是权势最为强大的人,于是为了向窦太后夺权,汉武帝和其母王太后提出了建元新政。主要政策措施有:第一,兴儒学。以儒学为正统抵抗窦太后信奉的黄老思想;第二,除弊政。包括使列侯就国、除关(解除进出函谷关的关禁)、检举(检举宗室及诸窦违法者,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中央集权);第三,诏贤举荐等。这本来还没有引起窦太后多大的反抗,但是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忽然请“无奏事东宫”,即建议皇上今后有事不要再向窦太后请示,明晃晃地向她夺权,惹得窦太后大怒,当即下令罢免主持新政的窦婴、田蚡,他们的左右手赵绾和王臧皆下狱自杀,堪称震惊朝野的大政变。这次名为“尊儒”实为夺权的斗争随之失败,据说后果是连刘彻的皇位都差点不保,还是靠长公主和阿娇的极力斡旋才得以幸存。这在两人的婚姻关系中也有反映,《汉武故事》《资治通鉴》中都有“皇后宠亦衰”“后宠浸衰”的阶段的记录,时间大概就是建元新政武帝欲向窦太后夺权时,自然便冷落疏远了阿娇这个“窦太后党”。而后新政失败,皇位不稳,其母王太后便劝谏道:“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于是刘彻才对阿娇宠爱如初,而阿娇再一次帮助他巩固皇位。直到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没有了掣肘,原本被废除的新政再一次被拉上历史舞台,这样的情况才宣告结束。此时,阿娇再次因为“骄纵”和其母的“求欲无厌”而失宠。一直以来的掣肘或许让汉武帝看清了外戚势力过于强大的危害,而对于十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窦太后的陈阿娇和其母刘嫖,汉武帝选择了扶持另一个外戚势力与之抗衡,即以卫子夫为中心的卫氏外戚。卫子夫本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女,不同于陈阿娇的骄横跋扈,卫子夫有的是一种温顺的美,所以她一眼便被武帝看重选入皇宫,年余后被临幸,并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即长子刘据。我们可以想象在数岁无子的情况下,这个孩子的到来对武帝来说是多么强大的一针强心剂,卫子夫因此愈发受宠,甚至连她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也由奴隶一跃而成为将军,开始书写他们传奇的一生。与此相对的,陈阿娇却因巫蛊被废,卫氏外戚渐渐盖过了长公主等的势力。而后“及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王夫人蚤卒,而中山李夫人有宠”“及李夫人卒,则有尹婕妤之属,更有宠”,之后更有钩戈夫人“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皇权与外戚的斗争不仅仅体现在武帝对阿娇和大长公主等的打压上,就连他自己的母亲王太后也被他算在其中,随着窦太后势力倒台,汉武帝与自己母亲的矛盾便逐渐尖锐起来了,这主要体现在窦婴与田蚡的斗争上。田蚡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被封为武安侯,颇受宠幸。时魏其侯窦婴正因为窦太后的去世而越来越被朝廷疏远,门人宾客纷纷投奔新贵田蚡,只有一个灌夫还像原来那样对他,于是两人互为知己交情深厚。后来灌夫言语得罪田蚡被下狱,窦婴积极营救,武帝答应他将此事拿到“东朝廷辩之”,意在借朝臣之力弹压一下田蚡及王太后的专横霸道,但是朝臣“局趣效辕下驹”,畏畏缩缩不敢说话,反倒是打探到消息的王太后大怒道:“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于是武帝赶紧谢罪,又有石建在旁边“分别言两人事”,于是武帝转换态度,灌夫被判灭族,窦婴因被认为伪造先帝遗诏和遭受各种恶毒的流言攻击被判弃市元光三年(前132)随着窦婴去世,窦氏一族彻底没有了力量,于是当初给汉武帝带来莫大帮助也带来莫大压力的陈阿娇便在元光五年(前130)被他废黜。一年后其父陈午去世,兄弟陈须继承侯位,十余年后大长公主去世,陈须因在母丧期间淫乱,与兄弟争财被发现而自杀,国除。后数年,已是废后的陈阿娇去世,葬于外祖父的霸陵郎官亭东,与汉武帝恩断义绝,她一生的婚姻悲剧至此落幕。四、阿娇被废之原因考从爱情与政治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分析陈阿娇与汉武帝的婚姻全过程,可以看出,两人的婚姻起始于一场政治交易,但是在一路的陪伴和扶持中也产生了对于彼此的感情,这些感情夹杂在复杂而残酷的政治争斗中,一边孕育一边磨灭,最终败给了赤裸裸的权欲与现实,酿成了“长门遗恨”的苦果。历代史学家探寻其具体原因,可以综述如下:第一,性格原因。史书上记载的阿娇用词最多的是“骄”,《史记·外戚世家》记载“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皇后骄贵”,《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陈后太骄,卒尊子夫”,《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汉书·五行志第七下之下》记载“而陈皇后骄恣”,《汉武故事》记载“然皇后宠送衰,骄妒滋甚”,《资治通鉴》记载“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等等。阿娇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性格骄纵率真,并自恃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而武帝则相反,他隐忍至极,自太皇太后窦氏去世之后,才逐步坐稳帝位,终于大权独揽,威临天下,唯我独尊。面对争议时夫妻俩谁都不肯低头,再好的感情也会裂痕渐生。第二,子女问题。《史记·外戚世家》中明确记载:“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十余年而无子。”《前汉纪·武帝纪》记载:“骄恣擅权宠十余年,无子。”《资治通鉴》中也有“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