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等14篇作品;小说集《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包括《秋夜》《过客》等23篇散文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文学积累杂文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它把思想性、说理性和文艺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使人明理、明是非,而且能使人觉得有趣有味,情意盎然。“五四”以后,鲁迅等革命作家为适应战斗的需要,把杂文当作投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使杂文这种文体发展到崭新的阶段。杂文的特点有:1.论辩深刻,具有战斗性。2.论辩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3.短小灵活作品背景《拿来主义》,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政府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文章结构一、(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二、(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三、(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阅读阅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开头两句以形象、精练的语言,概述统治阶级由奉行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到奉行媚外卖国的“送去主义”的演变过程。“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形象地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也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然后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举例论证第一段分析阅读“捧”字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神态;只有几张画,却一路“挂”过去,讽刺了“送去主义”者招摇过市、自吹自擂的可怜相;“发扬国光”加引号表示否定,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这一反语揭露了国民党政府自欺欺人、可笑至极的丑态。第一段简析第一段中“捧”“挂”“发扬国光”的妙处。“进步”是反语,实指“倒退”。“活人替代了古董”说明“送去主义”愈演愈烈,进步”这一反语,表现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充满了对国民党政府文化政策的辛辣讽刺。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分析阅读第三段第3段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者把中国的“送去主义”和狂妄自大的尼采进行类比,借尼采自诩为太阳却发疯的结局,讽刺和批判了“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和危害。类比论证假设推理论证怎样理解“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送去主义”进行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是对国民党政府自我吹嘘、自欺欺人之态的嘲讽。赏析“磕头”“讨”“残羹冷炙”“奖赏”活画出乞讨者的可怜相,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送去主义”带来的后果--亡国灭种,危及子孙。分析阅读第四段“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抛给”、“送来”: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罪恶。“抛给”:有目的的、带有恶意的输出。“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分析阅读第三、四段“送去”是什么意思?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使后代子孙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分析阅读第六段试分析第六段的“送来”与“拿来”的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分析阅读第七段“运用脑髓”指要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有辨别能力,识别“精华”和“糟粕”;“自己来拿”指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自主地选择。如何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分析阅读第八段“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作者列举了对待“大宅子”即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一种是“徘徊不敢走进门”,即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

第二种是“放一把火烧光”,即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

第三种是“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即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对这三种态度,鲁迅分别斥之为“孱头”“昏蛋”和“废物”。“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作者一共列举了几种错误态度?分析阅读第九段“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鱼翅鸦

片姨太太烟枪

烟灯文化遗产吃掉(即吸收)送药房(加以批判吸收)存放一点,其余毁掉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而锋芒毕露!“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先“占有”,后“挑选”。文化遗产中精华的部分走散(彻底抛弃)幽默含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析阅读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使用)(存放治病)(毁灭)反对三种态度提出三种方式(破)新人,新文艺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孱头昏蛋废物(消极逃避)(完全否定)(全盘接受)(立)姨太太(遣散)(创新)占有挑选比喻说理分析阅读第十段应提的五个问题是: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本段共有五句话,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第十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文化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里的“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是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挑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吸收文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怎样理解?深入分析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的观点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并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加突出。本文题目和论证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但前半部分却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深入分析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喻指事物中坏的、无用的部分。吸取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好的部分,舍弃其中坏的、无用的部分。②批判地继承。对外来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取舍,学会扬弃。③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在去掉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用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结合全文,回答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深入分析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作者选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余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②比喻贴切,形象易懂。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如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和“创新”来说明对特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方法,这些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运用比喻说理,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鲁迅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积累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就是运用一些本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