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综合模拟汇编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综合模拟汇编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综合模拟汇编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综合模拟汇编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综合模拟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模拟(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近代考古发现,陕西陇县边家庄秦墓、湖南常德楚墓及长沙楚墓等遗址,出土的铁器大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块、铁条、铁削、铁铧、铁铲、钢剑及铁鼎、铁带钩、铁环等铁制农具、日用生活品及武器。这说明春秋晚期()A.冶铁技术有了明显进步B.民营冶铁业进一步发展C.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D.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近代一些墓葬中出土了多种春秋晚期的铁制用具,包含农具、日用品及武器,体现了冶铁技术的进步,故选A项。2.下面为先秦至汉盐价变化统计表,据此表可知()齐国、秦国汉文帝汉武帝东汉100钱/石120—150钱/石300—1100钱/石400—8000钱/石A.国家控制经济的力度增强B.秦汉时期的通货膨胀严重C.汉代的经济逐渐恢复发展D.秦汉人口有较大规模增加答案A解析齐国、秦国、汉文帝时期,由于实行开放的盐铁政策,所以盐价相对比较低;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后,盐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增长,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即盐价变化的原因是国家控制经济的力度增强,故选A项。3.唐玄宗针对科举考试中的浮艳文风,下诏要求“自今以后,不得更然”;针对进士试中诗赋过于讲究声律的现象,下诏要求更加重视文词。这些举措()A.彻底扭转了华丽空洞的文风B.改变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C.更加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D.剥夺了宰相选官时的主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统治者在纠正浮艳文风和改变进士选拔中不是很合理和必要的考试要求,显示的是对科举制度的优化和调整,而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手段,可知科举制度的优化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故选C项。4.公元995年,宋太宗下诏“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由是分定布列”。1002年,宋真宗下诏“复唐代长安禁鼓昏晓之制”。到了宋神宗时期,汴京城已“不闻金鼓之声”,“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材料反映了北宋()A.商品经济发展时空范围扩大B.政府强化了坊市制度C.城市安全管理有弱化的趋势D.加强了城市建设规划答案A解析由“不闻金鼓之声”“坊市之名,多失标榜”可知,北宋已经突破了商业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受到的限制,时空范围扩大,故选A项。5.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明前期明中后期东部西部东部西部收入7.5两62.5两35两80两支出21.88两68.65两31.25两74.6两收支相抵—14.38两—6.15两+3.75两+5.4两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明初到明朝中后期,农民的收入提高,出现了盈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松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市镇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故选D项。6.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第二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学堂的兴办()A.体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C.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D.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年课程是中国传统知识,第二年中西并学,结合中国近代教育的史实可知,学堂的兴办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故选C项。7.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序号内容一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二它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得那么烈……在实行过程中富有理性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C.使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欧美式坐标”“强调暴力,坚持暴力”等内容,可知该历史事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即辛亥革命,该事件胜利之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即中华民国,故选D项。8.下图是漫画家廖冰兄1938年创作的《发展重工业》,其意在主张()A.加快工厂内迁以保存国力B.仿效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C.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提升国防实力,抵抗日寇侵略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而重工业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该漫画表明了中国人民希望提升国防实力抵御日本侵略的决心,故选D项。9.1932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产生的《文化工作决议案》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这一决议的付诸实践()A.增强了群众民族战争的觉悟B.有效组织和动员了基层群众C.推动体育精神在苏区的传播D.壮大了推翻国民政府的实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在苏区的文化体育建设注重发动基层群众运动,并且将体育运动主动与革命战争的需要相结合,故选B项。10.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改;在上海等大城市与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同时,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由于美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B.实现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完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目的在于稳定了物价,争夺市场的主导权,统一财经有利于实现财政权的集中,抗美援朝从军事上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从经济、政治和外交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B项。11.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在其文明发展的历程中都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武力扩张,而在爱琴海域的古希腊诸城邦,则更注重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等手段向周边地区进行殖民。造成这种不同扩张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传统文化 B.社会管理方式C.文明开化程度 D.社会经济形态答案D解析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农业经济比较发达,通过武力扩张领土,古希腊诸城邦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等手段向周边地区进行殖民,扩张方式不同主要源于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故选D。12.西方学者对某一制度作了如下描述:“老板经常变化,干具体活的人基本不变!……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该制度()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B.确保了官僚队伍的素质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D.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学者对某一制度作了如下描述”“老板经常变化,干具体活的人基本不变!……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西方的文官制度,它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贯,D项正确。13.(2022·淄博月考)13世纪英格兰首席大法官布雷克顿提出“国王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的名言,传颂至今。其撰写的《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一书简编了两千个司法判例,充分融合了罗马法和教会法的某些术语、原则和制度,初步构建了普通法的体系。并被爱德华·柯克等大法官当做反对封建独裁的法律论据而在其著述中加以引用。据此,下列有关英国法律发展演变说法最合理的是()A.是罗马法系的代表B.判例法特征明显C.为限制国王而创立D.融合了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因此根据材料“其撰写的《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一书简编了两千个司法判例”可知判例法特征明显,B项正确。14.对欧、亚、非地区而言,“美洲对旧世界做出的真正正面贡献,是它的植物大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传播。美洲“植物大军”的广泛种植、传播()A.直接促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到来B.形成了以美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C.有力推动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D.改变了中国南稻北麦的种植结构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高产作物增加了食物来源,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C项正确。15.下面漫画《舒曼的交响乐》中,法国外长舒曼正在指挥交响乐团,他对面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专心致志地演奏大提琴,坐着的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则在演奏萨克斯,贝文怀抱着“社会主义规划”和“英联邦”两个婴儿。(画中文字:制定一项适应乐团的协议是个问题)。据此可知,漫画的寓意是()A.西欧三国存在不同诉求B.法德两国逐渐走向和解C.法国主导战后欧洲合作D.西欧联合对抗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法德两国逐渐“走向和解”与材料主旨和画中文字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明西欧三国诉求不同,不能说明法国“主导”战后欧洲合作,排除C项;西欧联合“对抗”社会主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16.(2022·聊城质量检测)在新加坡,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A.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B.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C.实现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D.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文化答案B解析在新加坡,不同移民族群分别使用自己的语言,四大语言均为官方语言,说明新加坡重视各族多元文化和谐相处,故选B;A、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文化,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说,古代中国人强调“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天下观”的传承中,和合主义思想较多地通过凸显“天下为怀”“天下太平”“天下一家”的价值取向来传播。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中国历来重王道胜于重霸道,形成了“修文德以徕天下”的外交传统。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平等原则包容全天下所有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在和合主义的运用与弘扬上做出了独特的努力与贡献(见下表)。时间提出理念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处理岛屿争端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20世纪末“新安全观”——“互利、互信、平等、协作”201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四海之内皆兄弟”2013年“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一带一路”2014年“亚洲新安全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2019年通过文明的交流互鉴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余潇枫、章雅荻《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材料二回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霸权思维一直主导着国际秩序,从英国治下的和平到美国治下的和平都无法脱离这一桎梏。在此思维指导下,争夺势力范围成了霸权国家数百年来维系其主导的国际秩序必不可少的手段。尽管二战以后,霸权国家追求霸权的手段更加多样和隐蔽,但世界并不会在现实主义者对霸权的尊崇中变得更加和平与稳定。在霸权触角不断伸缩变换的边缘地区,紧张和动荡永远处于进行时态,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一次又一次地流于幻影。——摘编自高望《“西方中心论”走向崩溃“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担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现代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和现代相比,近现代西方国家处理外交关系的不同,并分析其危害。(6分)答案(1)共同特点:重视和谐相处;突出包容意识;富于担当精神;强调平等相处。意义:塑造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了中国外交深厚的文化底蕴;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为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2)不同:以霸权思维为主导;以争夺势力范围为手段;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危害: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8.(12分)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增损修订。明清以来,《吕氏乡约》在官方支持下广泛流行,乡约组织遍布乡间,成为地方半官方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右(以上)件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过失相规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右件过失,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不听,则会集之日,值月以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其争辩不服与终不能改者,皆听其出约。礼俗相交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右礼俗相交之事,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患难相恤患难之事七,一曰水火,二曰盗贼,三曰疾病,四曰死丧,五曰孤弱,六曰诬枉,七曰贫乏。右患难相恤之事,凡有当救恤者,凡同约者,财物、器用、车马、人仆皆有无相假;虽非同约而先闻知者,亦当救助。——摘编自朱熹《增损吕氏乡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乡约与基层治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答案题目:体现乡约是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工具即可。短文要点:受宋代理学影响,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增强,宋代乡约出现。乡约用以规定人们处理邻里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强调道德教化与规范行为相结合;强调向善互助,主张乡民自治。乡约规范了乡村秩序,推动了地方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乡约逐渐具有强制力,为政府利用和推广,并与法律合流。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埃德蒙·柏克(1729.1.12—1797.7.9)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保守主义政治理论家。《法国革命论》是柏克晚年的压卷大作。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在他看来,巴黎人精神可嘉,但其凶残也着实惊人。他认为法国的表现“并不适合自由”;要建立稳固的宪政,“仅有自由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法国人是否具备,仍然有待观察。《法国革命论》开头很大一部分内容,讨论的并不是法国的事态,而是英国体制的特点。柏克写这本书主要是给自己同胞看的,他要让英国人明白自己的“革命传统”究竟是什么。《法国革命论》并非满篇痛批法国人,柏克也讲了许多如何革除政治和社会弊病的话。他最关注的不是能不能变革,而是如何变革。他认为,正如“一个疯子逃出精神病院,你是不能祝贺他获得自由的”。现代社会标榜自由的价值,但自由之成立,首先要解决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问题。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是同样令人恐怖的。——摘编自冯克利《埃德蒙·柏克和他的〈法国革命论〉》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评述柏克的《法国革命论》。(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一方面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精神,同时对其破坏性给予了批评。柏克认为“巴黎人精神可嘉”。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对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既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也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柏克认为不仅要关注变革,还要关注如何变革,应该正确处理“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问题”;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恐怖政策和行为,给法国社会发展造成了破坏性影响。柏克作为英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撰写《法国革命论》,意在汲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为英国社会发展提供借鉴。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是一位日本陆军大臣于1917年5月至6月间,对中国的旅顺、青岛、济南、上海、南京、汉口、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写出的一份报告。在原文中,他对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路中列强船舶货运吨位做过调查统计。下表主要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数据。中国沿海及内河中若干国家船只货运吨位统计表(吨)国别1913年1914年1915年1916年英国38120300392667563767565735840573法国1232763898644561955596237德国632046640264935826366532俄国1687796195492519220551545085日本23422487239969722387301624233835中国14744325186554111865541118460533——摘编自[日]田中义《对华经营私见》根据表格提供的史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数据加以概括,并指出其关联性,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关联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中国货运吨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德法等欧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西方列强此时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放松,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1914—1916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减轻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压力;相反战乱和战争的消耗极大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生产,因此大量的战争物资订单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创造了良机,中国外贸得到很大发展;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励实业政策的刺激也推动了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总之,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深受世界形势的影响。示例二:日本货运吨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德法等欧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西方列强此时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而日本则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德国因举国投入一战对华控制力量大为减弱;日本侵略中国计划蓄谋已久,控制中国是“大陆政策”重要环节,借助一战的有利时机加强与欧洲列强争夺;日本利用袁世凯称帝之际,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获得许多特权。总之,一战期间各国对华投资变化,反映了此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新的较量调整和确立新的国际关系。

综合模拟(二)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重庆市高三质量检测)有学者指出,“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中国必须再次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里“重新建构”是指()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从强调礼治到重视法治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中国必须再次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可知,在分封制和宗法制被破坏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探索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标志着官僚政治最终取代了贵族政治,故选A项。2.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时间比例出身法家儒家道家其他及不可考者高祖至武帝初年45.9%5%13.5%约35.6%武帝初年至宣帝末年25.5%45.1%很少约29.4%A.政治统一日益加强 B.官僚体制发生异化C.诸子百家文化没落 D.官员群体出身多元答案A解析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出身儒家官员比例明显上升,因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加强政治的统一,故选A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琊王,凉州与琅琊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虚封和遥领把属于他国的领土置于自己名义统治之下,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史实可知,这一制度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故选A项。4.明清时期的商人有着极强的自重意识,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德”。他们提出了“士商异术同心”的观点,认为“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心,是故虽利而不污”。这表明,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变B.商人注重遵循道德规范C.主流思想出现嬗变趋势D.工商皆本的观念已出现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商人重视“名”“德”,有极强的自重意识,表明商人注重遵循道德规范,故选B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商人的政治地位并未改善,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并未改变,排除C项;工商皆本的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材料中反映的是商人重视“名”“德”,提出“士商异术同心”,并不能反映社会上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排除D项。5.1860年8月17日,一位在上海的英国读者致函《北华捷报》,他指责英法军队,并引用了《资政新篇》中的原话:“外国将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绝不再用任何侮辱的名字来称呼外国人。外国人可以到每一个地方去传扬福音”。这位英国读者据此质问:“这些人有什么使我们害怕的呢?”这则报道用来说明当时()A.西方列强还没有获得在华传教权B.太平天国与列强的关系尚未破裂C.清廷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清廷决定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对待列强态度比较友好,表达了太平天国希望与列强平等交好的愿望,列强也表现出偏向中立的态度,故选B项。6.民国初期,革命党领导人宋教仁称,中国已经由革命时期转入建设时期,同盟会应当实现由革命党到政党的转型,“世界上的民主国家,政治的权威是集中于国会的。在国会里头,占得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由此可知,宋教仁主张()A.组建政党内阁,维护革命成果B.树立政治权威,反对中央集权C.完善民主程序,建立共和政体D.实行分权制衡,提升议会地位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民国建立后,宋教仁主张进行选举,组建政党内阁,故选A项;材料强调民国建立后为了国家建设实行政党政治,而中央集权强调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共和政体的确立,排除C项;分权制衡是立法、司法、行政三者分权制衡,而材料主张组建政党,实行政党政治,排除D项。7.(2022·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测评)下图是湘鄂西苏区鄂西农民银行于1931年发行的壹元纸币背面图,左右两旁写有“武装保护苏联,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军阀混战,扫除封建势力”等内容,中间写有关于鄂西农民银行信用券条例等内容,这可以用于研究()A.工农武装割据B.国民大革命C.局部抗日战争D.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困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武装保护苏联,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军阀混战,扫除封建势力”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实践,故选A项。8.根据下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时间解放区工作事项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1949年3月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答案C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解放战争后期,在已经解放了的长春、沈阳和北满各省等地区建立新的代表人民意愿的新政权的相关信息,所以主题应该是东北地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故选C项。9.下表反映了我国1979-1981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反映了()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34.5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B.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优化产业结构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979—1981年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故选B项。10.(2022·青岛高三检测)罗马帝国时期,城市里有许多社会地位不高但富有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到了中世纪初期,许多古代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人口稀少,直到11世纪初,西欧各地才出现城市“复兴”现象。该现象表明()A.购买爵位导致“贵族化”B.古代城市人口逐渐增加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工商业者执掌市政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各地城市之所以会出现“复兴”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表明,在11世纪初,工商业者执掌了城市的权利,他们主张发展城市经济,城市出现了“复兴”的现象,故选D项。11.西欧的众多城市,大都是在某一个封建主的庄园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起初封建主对城市并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利益。当时城市对于封建主们最显而易见的有两大利益:一是“你们在我的庄园里交易,那就要向我交税”;二是赚市民们的钱。例如,本来放在城堡内部的公用磨坊被搬到了城市中间并开始收费。这意味着()A.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将荡然无存B.市民将以各种方式反对封建主的剥削C.西欧城市居民普遍信仰基督教D.封建城市的布局规划将更加规范合理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封建主对经济利益的关注使市民受到剥削。为了摆脱这种剥削,市民将采取各种方式与封建主展开斗争,争取城市的自治权,故B项与题意吻合。12.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遍实行“两官分途”,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这与中国唐宋选官制的不同之处是()A.重要事务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C.多数业务类官员都由考试产生 D.西方公务员队伍基本保持稳定答案B13.(2022·莆田质量检测)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物种交流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B正确。14.(2022·扬州月考)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用三幅图示描绘了“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对这种空间安排解读正确的是()Ⅰ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Ⅱ阶段:公元1600年-1780年Ⅲ阶段:公元1780年-1860年A.Ⅰ阶段表现出多极、分离的特征B.Ⅱ阶段向亚洲集中,但仍分散C.Ⅲ阶段集中美国形成单极格局D.棉花产业主导国际分工的变化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Ⅰ阶段的特征是整个世界呈现多极、分离的特征,彼此之间基本上缺乏联系,A正确;Ⅱ阶段的中心应该是欧洲,联系相对紧密,B排除;Ⅲ阶段的中心是欧洲国家,并非美国,C排除;棉花产业仅是材料的引子,主导国际分工的说法错误,D排除。15.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革从各个方面对基督教构成强有力的冲击,迫使教会对这种冲击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反应。由此可知,文艺复兴()A.批判专制传统阻碍社会的发展B.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进程C.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合法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对宗教产生了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艺复兴之前人们的思想受到教会的约束,文艺复兴对教会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推动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B项。16.(2022·日照月考)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可知,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B项排除;材料只涉及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与政治无关,C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桑,《说文》“桑,蚕所食叶,在甲骨文中可释为桑的字如”,从甲骨文中桑字诸形反映出,殷人对桑树的树形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丝,《说文》:“丝,蚕所吐也,从二,凡丝之属皆以丝。”……甲骨文中反映出殷人已懂得练丝。甲骨文中有字,象原始织机之形。经过对殷代丝绸实物的研究,殷代确已开始使用简单的提花装置的织机……从甲骨文我们还可以看出,商代可能也有管理丝织业的官吏。——罗存康《试论商代的蚕丝业》材料二殷墟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因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历史的直接记录,它让我们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让我们直接面对商代的文明高度。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作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诞生起就是美的载体,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千年来,伴随着汉字的演变,也形成了举世无双、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发现120年来,甲骨学已经发展成一个国际性学科,研究者遍布中国、美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成为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代蚕丝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述纺织业在商代经济生产中的地位。(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骨文的历史价值。(8分)答案(1)状况:商代蚕桑业已经比较发达;商代已经掌握了缫丝、织造等技术;可能出现了管理蚕丝业的专门官吏。地位: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2)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代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汉字的渊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价值;是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清代刑部档案,许涤新、吴承明列出24例关于清中叶农村雇工的记载,雇工人数在8人之内的20例,占80%;20例中又以雇工3—5人为多。此外,雇工中短工占一半,属临时帮佣,只是家庭劳动力的补充,属于“农家夫耕妇馐,终岁劳动,日不暇给,则雇工力穑”。而西欧16世纪以后,农场的经营规模就出现了从小型向中型甚或大型发展的趋势。在R.H.托尼统计的英格兰67个农场中,33个农场的经营面积超过200英亩(合1200多市亩),占55%,已具有相当规模;12%以上的农场达500—900英亩,可谓规模恢弘,现代农场的形象已依稀可见。——据侯建新著《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的规模相差悬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雇佣劳动呈现不同规模的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农场雇佣劳动规模恢弘。阐述:首先,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先天条件优越,便利的水上交通、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松弛的政治管理,有利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其次,从资本主义产生后的后天环境看,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资本主义获得了广阔的市场,早期殖民扩张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这些都大大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发展,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封建主义统治,为日后资产阶级壮大力量,冲击封建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西欧16世纪以后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工人队伍随之不断增长。示例二论题:封建统治阻碍清朝中叶中国农村雇工规模的扩大。阐述:清初以来,清政府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以及闭关政策的实行,使中国的海外市场不是走向发展而是走向萎缩;根深蒂固的传统小农意识和中央集权体制历来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地主、商人往往把资本用来买田置地,重新加入到封建生产方式中。这些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的禁锢,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清朝中叶中国农村雇工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发展较为缓慢。示例三论题:明清时期,经济基础的差异导致中西方雇佣劳动规模相差悬殊。阐述:首先,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先天条件优越,便利的水上交通、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松弛的政治管理,有利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这是君主集权体制下日益走向闭关自守的中国难以比拟的。其次,从资本主义产生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