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_第1页
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_第2页
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_第3页
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_第4页
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第一讲

考试的性质背景及内容范围、特点一、

考试的性质及背景:1、

性质:硕士专业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是为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而开设的全国统一组织的,旨在测试考生综合素质的入学资格考试。2003年首先开考,当时称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CandidateTest

forMasterofEngineering,简称GCT-ME)”。2、

背景:我国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师职业背景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过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以批准180多个培养单位,涉及38个工程领域,共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累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2万余人。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办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还是坚持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实践。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自2003年起开设此项考试。二、

考试内容、范围和特点1、

GCT试卷内容:试卷由四个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2、

GCT语言能力测试的考察范围:“本部分的知识背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在测试考生知识面宽广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的测试,注重对考生获取知识和表达能力的测试。”3、

GCT考试的“语言能力测试”的特点:(1)范围广。一张试卷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三个方面十几个门类的知识;但语文能力的考查,才是考查的重点,“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积累”包含两个层面:A、识记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常识;(历史和科技史知识)B、了解各门科学的常用术语和表达的形式,以及新成果和新术语。具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是必需的,但也不必过分追求知识的广度和宽度。(2)题量大。一份试卷七八千字,3道大题50道小体,光是阅读文字就有5段。这样设题的目的“既测试考生知识积累的宽广度,又测试考生思维的敏捷性。”“敏捷性”要以准确性为基础,因此大量的练习,达到纯熟的境地是必经之路。(3)综合性强。不仅整份试卷涉及诸多学科知识,一道题目也会综合考察几个学科的知识。但考查的重点,归根到底,还是运用语文工具解决相关学科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题时,一定注意题干要求,注重语法、逻辑关系。三、统计分析(2003年试题分析)文字4’(字义字形各2),词语8’(词义、成语、虚词、关联词语各2),语法修辞10’(语法6、修辞4),文学常识12’,艺术常识2,历史知识6’,法律知识8’,经济方面4’,地理6’。第二讲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试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内容,它包含的内容也最庞杂,涉及语言知识的方方面面。字音、字形、词义、语法、修辞、标点符号都有。下面我们分项梳理:一、

文字

文字的使用包含有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

字音中需要注意的是:(一)

多音多义字: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意义往往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我们掌握规律,认真识记,一定能分辨清楚。如:塞,差,解,济,否,发,便,薄,称,调,卡,乘,载,宿(二)

易读错的字:这种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拥有相同的形声字偏旁而被误读,即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如:箴(zhen,劝告)之于缄(jian,封口),殄(tiǎn,灭绝)之于诊(zhěn),塑(sù)之于朔(shuò)等。形声字的声符可以提示字的声音类属(主要是古音),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字的读音。一种是由于习惯和方音的影响而读错。如:补偿、缺陷、禁止、结束等。

这些情况只有认真识记,避免犯错。

小窍门:收集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标注出正确的汉字读音后,由自己或请别人大声朗读一遍,和自己印象中的错误读音对照一下,分辨并确认下来。几次轮回,将记住的字剔除,没记住的字,继续识辨,直至完全正确。

字形的分辨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是字义,不同的字形有不同的含义,如果能分辨出字的意义,就不会写错别字了。如:一颗红心(珠子),一棵树(白菜),树梢(稍),草稿(槁);了解原义,如:提纲(鱼网的总绳),贡(古代臣民或属国把物品献给朝廷)献,针砭(医生用来针灸用的石针),规矩(木匠用的圆规和矩形);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出处,如:滥竽充数,班门弄斧,暴殄天物等。

(二)是了解常用的形声字的形符所表达的意义。如:贻和遗,碧和壁和璧,渡和度,幅和副,消和销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形近之误(徒徙、获荻、拙绌)、相随之误(烦躁写成烦燥、锦绣写成锦锈)二、标点符号难点突破

1、问号运用中要突破三个难点:(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2)选择问句中的停顿不能用问号。(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例①用了四个疑问代词,但是后面四个句子充当“懂得”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句末都不能用问号,前三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例②第一处的问号用得对,第二、三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句中的“是……还是……敢画”是个选择问句,中间是两处停顿,应该用逗号。第四个问号用得对。第五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不是……只是……”也是个表选择关系的疑问句,句中的停顿只能用逗号。例③的问号应移到句末“同志们”后。2、引文末的点号位置的确定也是个难点:(1)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点号放在引号内。(2)引文不能独立成句,只充当作者表达的句子中的成分,引文末的点号应该放在引号外,如不需停顿就不用点号。④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例④两处引文末尾的点号都用错了。第一处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第二处引文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句末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3、顿号的运用应抓住两个难点:(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⑤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⑥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⑦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例⑤中的“三四”结合得紧,不要用顿号隔开。例⑥中的“三四”表确实的序数,中间要用顿号。例⑦大并列短语中的停顿不用顿号,要用逗号。所以这句中第一、二、四处的顿号要改为逗号。4、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运用难点有两个:(1)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2)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⑧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⑨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例⑧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最后一个分句(局部)的,这个括号属于句内括号,应用在句号前。例⑨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整个句子(全局)的,这个括号属于句外括号,应该用在句号后面。5、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1)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2)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⑩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11)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孩尔——波谱”慧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例⑩“指出”的宾语由两个并列的句子构成,这两个句子用逗号可以表示出并列关系,因此分号要改成逗号。例(11)要表达的意思是“水星”怎么样,“金星、木星”怎么样,两个意思之间的停顿一定要用分号,否则并列关系不清楚,第三个逗号要改成分号。6、省略号运用的难点:(1)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2)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12)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13)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例(12)省略号后面的句号应去掉,例(13)省略号和“等等”只能保留一个,另一个要去掉。补充:冒号用法差错1.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2.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3。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4.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三、正确使用词语

词汇题目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义的解释,这和文字中字形考察的目的是相同的;二、是成语的解释和使用;三、是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四是虚词。这一类题目考察的目的明确,题形变化丰富,解题时明确目的,准确做答。

解题思路:第一、二两项首先可以运用文字方面相关的知识进行字形分析,分辨出所考察的汉字的意思。汉字中绝大对数是形声字,字形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字形分析能找出汉字的本义,成语是古代文化的历史积淀,其中的字、词大多保留古义,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样可以通过字义加以分辨。

第三项,同义词的辨析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第四项主要凭语感。

一、略

二、同义词辨析

考试时对实词使用的考查主要是对同义词使用的考查。因此,正确辨析和使用同义词,尤为重要。辨析同义词,要从一个原则,两个方面入手。一个原则,即留同存异。两个方面即既要注意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又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考察。具体而言:

1、意义方面的差别:

意义的轻重不同,如:蔑视/轻视,绝望/失望,渴望/盼望/希望,违反/违背,恳求/请求

范围的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边疆/边境,性质/品质,局面/场面

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如:信/信件,布/布匹,书/书籍

2、用法不同:

搭配关系不同,如,交换/交流(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意义较为具体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意义较为抽象或范围较大的词)、充足/充分/充沛,发挥/发扬

词性与句法功能不同,如,深刻/深入(形容词,深刻的印象,分析的很深刻/动词,深入人心;形容词,深入的批判,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突然/猛然(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状语),拘泥(形、动)/拘谨(形),申明(动)/声明(动、名),愿望(名)/希望(名、动)

3、色彩风格:

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结果/后果(褒/中/贬)这位发言人郑重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庄重郑重)辨析:此题可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来考虑,不难得出,只有“郑重指出”这一说法。

语体风格不同,如,脑袋/头,父亲/爸爸地域方言色彩,如,玉米/包米/包谷,伙计/店员/营业员易错词辨析“功夫”与“工夫”

“功夫”与“工夫”也是常用的同音词,音相同,但意思有差别,必须辨清词义,区别使用。

“工夫”表示三层意思:①表示占用的时间,如一会儿工夫就完成、用了两年工夫写成一本书:②表示空闲时间,如我现在没工夫、双休日大家都有工夫外出旅游了:③表示时候,如刚解放那工夫,我还是个孩子。

“功夫”主要指人的本领怎样、造诣如何。如他的表演真有功夫,演员都得练功夫。

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工夫”表示时间,“功夫”不表示时间,指人的本领。“权力”与“权利”

“权力”与“权利”是两个同音词。

“权力”与“权利”,从构成的词素就可以看出它们的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权力”包含“权”和“力量”的意思,“权利”包括“权”和“利益”的意思,所以词义有根本区别。“权力”是指在政治上有强制力量、在职权范围内有支配力量的意思。如国家权力、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安机关有依法拘留违法犯罪人员的权力等。

“权利”是与“义务”相对而言的,指人民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利”也就是“权益”的意思。如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凡表示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强制力量、支配力量的意思时,用“权力”;凡表示人民的权益时,就用“权利”。人民也可使用“权力”,如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是直接行使的,而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交代”与“交待”

“交代”与“交待”这两个同音词,词义有区别,但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词,首先要仔细辨别词义。“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①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②嘱咐、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③说明、解释,如交代问题、交代政策。而“交待”也有三层意思:①交际接待,如交待无礼;②吩咐、说明,如他话也没交待一句就走了;③交账、应付,如把这些事做完,一天工作就交待了。其中,“交代问题”“交代政策”的“交代”也作“交待”,不过习惯用“交代”,也就约定俗成了。

“启事”与“启示”

“启事”与“启示”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又常见混淆的同音词。把“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写成“启示”,这类错误常见于书报刊上的广告词中。在合成词“启事”与“启示”中,“启”所表意义并不相同。“启示”的“启”意为开导启发,“示”也表示同样的意思。“启”与“示”是同义并用。“启示”的意思就是给人启发,或指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启迪。至于“启事”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启事”即陈述某件事情。因此,为寻找失物、招聘职工或其他事物写个文告,都应用“启事”。

“侵蚀”与“腐蚀”

“侵蚀”与“腐蚀”是两个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词义是有差别的,不要混用。

“侵蚀”是指逐渐侵害使变坏,包含“由外及里过程”的意思,如病菌侵入人体,又如侵蚀公款,指暗中一点点侵占公款。而“腐蚀”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也指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包含“由里及外过程”的意思,从思想变质发展到行为变坏,如黄色读物会腐蚀青少年。“拒腐蚀,永不沾”,不能用“侵蚀”;而“抵制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也不能用“腐蚀”。“掩盖”与“掩饰”

“掩盖”与“掩饰”是一对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把真相遮蔽起来不让人知道,但存有细微差别,不能混用。

“掩盖”指遮盖,是个中性词,适用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如大雪掩盖着田地;也可以用于好的或坏的思想行为,如掩盖罪行、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掩饰”是个贬义词,指通过某种手段掩盖真实情况,如掩饰错误、掩饰险恶用心等。

“阻击”与“狙击”

“阻击”与“狙击”是两个形音相近的词。两者同为军事术语,缺乏军事常识的人,因分辨不清,常会用错。

要正确使用“狙击”与“阻击”这两个近音近形词,关键在于弄清“狙”与“阻”的词义。“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又意为窥伺。“狙击”意思是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凡是伏击杀敌者,军事上称之为“狙击手”。而“阻”是阻挡、阻碍的意思。“阻击”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这是阵地战所采取的一种军事行动,无论在规模上、方式上或目标上,都与“狙击”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这两个词是不能混用的。“做客”与“作客”

“做客”与“作客”这对近义词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关键在于不了解这两个词的词义是有区别的。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亲戚家做客,这个词用得较多。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杜甫的《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句,指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书报刊上常见“到他家作客”“作客本报”之类用法,这些都用错了,应为“做客”。有的报刊误用“坐客”,更是莫名其妙。“坐客无毡”是成语,意为客人来了,连一条可供垫坐的毡子也没有。这是形容生活清贫,与“做客”风马牛不相及的。

其他易错词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浅薄。反映:把客观情况或意见、态度告诉上级。反应:事情发生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扶养: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抚养:爱护并养育。贯穿:穿过、联通。(较具体的事物)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精练:文章、讲话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简练:说话、写文章简洁,精当。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为、动作)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的观察。消失: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消逝: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消释:疑虑、嫌隙、痛哭、恐惧等消失解除。申明:郑重说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细心:用心细密。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法程)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允许:许可。容许:许可。(书面语,语义重)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责任等)。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赢利:即盈利,所得的利润。营利:谋求利润。核计:核算(成本)合计:盘算、商量。/合在一起计算。作客:寄居在异地。(书)做客:访问别人。清净:没有打扰。/水清澈。清静:环境安静。公然: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公开:(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开辟: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开拓:开辟矿展(从小到大)。沉重:分量大,程度重。繁重:(工作、任务)多而重。把戏:花招,蒙蔽人的手法。伎俩: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赔偿: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补偿:抵消损耗,补足欠款。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解除: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偶尔: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偶然: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惠顾:商店对顾客的敬词。查访:调查打听案情。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指责:责问。(可褒可贬)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严格: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严厉:严肃而厉害。(要求、态度方面)十足:(物品)成色纯/十分充足。实足:数量足数的。伪造:模仿真的东西。捏造:无中生有。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主要指消息、故事、传说、事物等)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如秘方、技艺等)恰巧:凑巧。(往往不如意)恰好:正好。(合乎心意)按照:行动的凭借和依据。依照:同上,常见于法律条文。大约: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大概:表示对情况的估计。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承接,及因果关系。一律:限用于人。一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给予:(书)给。也做“给与”。如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就要换成“给”。各个:每个,所有的那些个;逐个。(各个方面、各个击破)个个:个个是把好手、个个奋勇争先。

沉重①分量重;②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郑重严肃慎重的态度。遏止阻止。遏制控制。妨碍阻碍。妨害有害。公正公平正直。公证在争议中,为双方作证。贯串连接而相通。贯穿①穿过,穿连;②同“贯串”。灌输注入(用于思想或知识)。灌注浇进。贯注集中投入(用于精神或注意力)。简洁简明扼要。简捷直截了当。

截止到期停止。截至到……为止。界限事物性质的区别。界线分界的边线。精致精巧细致。精制精工制造。难堪难以忍受,受窘。难看丑陋,不好看。树立建立。竖立直立。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绝。违反不遵照,反着方向做。违犯违背,触犯。相通事物之间连贯沟通。相同两种以上的事物,内容或形式一致。效力①功用;②出力,效劳。效率功效的比率。一齐同时,全都。一起①一处;②一同。

除此之外,还有:引见

引荐退化

蜕化反映

反应实行

施行启示

启事权利

权力坠落

堕落徘徊

踯躅

徜徉抛弃

屏弃

摈弃光顾

光临不止

不只竟然

居然侧目

刮目启动

起动收集

搜集学历

学力对于

关于行迹

形迹品位

品味审定

审订修订

修定起用

启用擅长

善于简洁

简捷谋取

牟取沟通

勾通篡改

窜改狙击

阻击法制

法治终止

中止反映/反应必须/必需三、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流传下来的固定词组。它言简言赅、风格高雅,极具表现力,能恰当的使用成语,会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正确使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固定,成语从结构上看,是短语,在使用上却是词语,由于其来源于古代,使用时间长且形式早已凝固,因此不能随意更改增删。二是词义固定,由于成语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典籍、口头俗语等,在使用之初,便蕴涵许多历史文化生活背景,有其不可变更的意义,因此,多数成语在今天的使用过程中,仍要用其古义。三是变化发展,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成语也会发生变化,主要是结构、语义及感情色彩方面。其次,要善于从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经验,概括规律。一般来说,成语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一)不解词义而导致错误。

1.完全不解或全凭猜测。这类错误是由于平时阅读过少或记忆不牢造成的。高考中如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凭技巧处理,并且由于其对于考生是陌生的,一般不会故意设置为错误的。如:有些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答题时总找不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又纠缠不休,求田问舍,对此,我们要耐心地予以辅导。(指胸无大志,只关心自己的私利。)

2.不解成语背景导致望文生义。如: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正好火中取栗。(出于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冒着生命危险替别人做事,自己一点好处得不到。)

3.仅从字面理解导致曲解误用。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

4.关键词语理解错误而导致误用。如:由于他不重视使用标点符号,写文章时文不加点,所以行文不通顺。(“点”;墨点。“加点”就是涂改的意思。意为“文章不需要修改”。)

5.不懂用法或词义将意思弄反。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队望其项背。(意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在否定句中。)

(二)不合语境。

1.弄错范围。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范围应是大街上等繁华地带。)

2.弄错对象。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屋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的行为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对象应是第一人称。)

3.搭配不当致错。如: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歌唱家,平时耳濡目染,所以他也很喜欢音乐。(“目”缺少搭配。)

4.不合情理致错。如:待你刚扔下,冷不防从柱子后面、电话亭旁、从小卖部里会窜出一个值勤的大叔或大妈,他(她)们守株待兔地要罚你的款。(比喻不通过主观努力而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5.故意夸大而致错。如:有些商品广告,故意夸大其词,让消费者梦寐以求,结果只能是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梦寐以求”,这是故意夸大,不符合实际情况。)

6.语义重复而致错。如:教育改革如今取得很大成果,高校年年大幅度扩招,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也正方兴未艾。(“方兴未艾”与“正”重复。)

(三)成语感情色彩不当而致错。

1.褒义贬用。如:这几次抢劫案都是由他一手策划,他就是这群歹徒的中流砥柱,真是罪不容诛。(“中流砥柱”是褒义词。)2.贬义褒用。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易错成语辨析(注意:例句大多是错误的)1.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一字排开,那他便首当其冲地映入你的眼帘。2.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誉之为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3.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4.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和谣言的传布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从近一时期的情况分析,我们企业的机构改革要有大举措的传说,决不是空穴来风。5.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6.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7.莘莘(shēn)学子:莘莘,众多。——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8.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9.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10.休戚相关:休,喜悦。戚,忧愁。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在茫茫沙漠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渡难关。11.美轮美奂:形容华丽的房屋高大而众多。——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2.始作俑者:第一个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谭嗣同愿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二人确乎少些刚烈。——他为邀请外国俱乐部队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13.以儆效尤:以处理一个案例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儆,警戒,告诫。尤,过错。14.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1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和不可磨灭的言论。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16.弹冠相庆: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庆贺。形容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指坏人准备上台。——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里,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4栋,"五一"前后又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将乔迁新居,个个都弹冠相庆。17.涣然冰释: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18.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19.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20.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正道沧桑》演出后,一时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21.明日黄花:过了重阳节的菊花。意思是即将枯萎,没有什么可赏玩了。比喻过时的事物。——买几束鲜花和寄贺卡、书信给亲朋好友,表达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在上网过年的今天都似乎成了昨日黄花。——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14.这则消息早已是明日黄花,但她还以为是新闻呢。22.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物品,没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23.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项,脖子。背,脊背。一般用于否定形式。24.比翼双飞: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姝、王晓波25.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凑近他的耳朵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够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26.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形容言论、意见非常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27.豆蔻年华:专指代女子十三十四岁。——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盗窃和打架斗殴而被判刑4年。28.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29.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极其细微。——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30.首鼠两端:形容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犹豫,进退两难。——1999年产值要超历史,创税也要超历史,长江机床厂确立的这个目标,真可谓是首鼠两端,不同凡响。31.气冲斗牛: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或非常生气,愤慨之极。——西湖胜景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斗牛的,是白堤和苏堤。32.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33.醍醐灌顶: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底醒悟。34.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35.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打仗需要有勇有谋,切不可暴虎冯河。36.官样文章:指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引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滥调。——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37.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汗牛充栋,比比皆是,根本算不得什么。38.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名:占有。39.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的。强,振奋。原来指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在形容某人某事大体能使人满意。——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四川队蓝剑男子篮球队在外援杰胜的率领下,险胜广东宏远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40.评头品足:原来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在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挑剔毛病。——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们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41.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42.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43.指手画脚:原来指一边说话,一边做各种动作。现在多指不负责任地乱加指点、批评,或任意发号施令。——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44.一蹴而就: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45.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爽:差错。——在最近十多年里,各种语文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46.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反对腐败的口号一经提出,就产生了脍炙人口的影响。47.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例句所谈的是久别重逢,并不是彼此素不相识,不应当使用萍水相逢来形容,可以改为不期而遇。——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48.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为有限。——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49.倾巢而出: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50.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续写作升堂入室。——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51.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认真仔细地进行讲解,而且还颐指气使,示意大家积极发言。52.暴殄天物:泛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的生物。意思是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后来也指不知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53.间不容发:距离很近,中间不能放进一个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54.不一而足:原来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事或不止出现一次。55.罄竹难书:磬,尽。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他自从去年到任以来,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好事,其政绩可谓罄竹难书。56.虚与委蛇:虚,假意。与,跟。委蛇,敷衍。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我们对待朋友要真心实意,不能虚与委蛇。——对待任何事情,他都是虚与委蛇,一幅漠不关心的样子。

四、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的使用,是考试的一个重要范围,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我们既要善于从虚词的性质、功能、用法等方面辨析,又要善于把虚词置于一定的语境动态中分析。

(一)虚词的使用要与语义一致。如:李登辉炮制的“两国论”,不仅没有得到岛内民意的支持,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解析:“而且”应改为“反而”,或将后面的句子改为“而且也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应和”。

(二)虚词的基本用法要记牢。如:我们在互联网上查阅了水星、火星等太阳系九大行星和长江、黄河、珠江等三大河流的资料。解析:“等”作为虚词在句子中一般有:①表省略。②表语气。我们很多人只看重或只知道前者。

(三)虚词与句中其它词语搭配要恰当。如:对于救命之恩,仅仅说一句谢谢,是很轻飘飘的。“很”在这里不能修饰“轻飘飘的”,“轻飘飘的”就等于“很轻”。同样,我们不能说“很重重的”,“很红彤彤的”。

(四)虚词中的一些固定结构不能随便更改。如: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不能抄袭别人的经验,要从我们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解析:此句虚词结构应是“以……作为”。

(五)关联词的搭配不能生搬硬套。如:他们想,与其为了抄近路踩坏了老乡的豆苗,宁可多走几里路。解析:“宁可”与“不如”等同。

(六)虚词的使用要符合句子语气。如:小王不会喝酒,你何苦强迫人家喝呢?解析:“何苦”、“何必”都有“无必要、不值得”的意思,“何苦”主要是同情施动者,因此应改为“何必”。(七)虚词的使用要符合句子逻辑关系。如:我不同意购置沙发、转椅等家具,因为这些东西对于我们并不急需。解析:“对于”一词,正好将句子意思弄反了,应删除或改为“对于这些东西”。四、语

这一部分通过考查考生对常见的语法失误判断是否准确,(并不要求加以改正)来考察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

我们不仅要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还应该知道句子不应该怎样组织。因此,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常见的语法失误有两大类: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词法错误:有实词运用失误和虚词运用失误。实词运用中的失误主要有四种情况: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如:A、他几天没睡好觉,昨天吃了药,一连睡眠了十二个小时。(名词误用为动词,改为“睡”)B、甲乙两个足球队比赛,甲队比乙队很优势,最后轻易地战胜了乙队。(名词误用为形容词,前加“有”字)C、他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我们的友谊。(动词误用为名词,动宾也不能搭配,改为“谣言”)D、虽然他的专业是流体力学,但他对计算机、化学很钻研,所以这方面的成绩也很大。(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前加形容词“努力”)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形容词后不能带宾语,改为“充满”,去掉“着”)E、这本书,精装本与平装本定价悬殊十元多。(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改为“相差”)

2、数词、量词使用不当数词“二”、“两”的误用,他们的用法不完全相同,单独用在度量衡量词前时,除“二两”不能说“两两”外,两者通用;但单独使用在其他量词前就只能用“两”不能用“二”,如“两个”、“两条”(在“位”前可以用“二”,“二位”“两位”都通用)。如:A、上学期他有二门功课考得不很好。(改为“两”)B、开市人民代表大会时,他们俩个人有在一个小组里讨论。(“俩”是两个的意思)数目的减少只能说减少或降低百分之几,不能说减少或降低几倍。因为数目的增减都是拿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应那增减后的数目作基准。如:C、收音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D、王耀堂厂长的表率作用激发了全厂职工的劳动热情,产量一下子提高到百分之二十。E、赵家坡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D中的“百分之二十”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提高到”改为“提高了”或“提高”。E中的“近”和“多”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个。F、他那身汗渍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子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与名词“帽子”“褂子”不能一一相配,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和”之后加上“那件”。

3、副词误用:一种情况是不明词义,该用甲副词而用了乙副词,例如:A、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更”表示程度的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两个经理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而应用“很”。第二种情况是当用形容词而误用了副词,例如:B、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用在“是”和“的”中间一起做谓语,应改为形容词“偶然”。第三种情况是误用多重否定。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还是表示否定。运用多重否定时,如果不小心就会把话说反。例如:C、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这句话从前半句看是三重否定,是否定的意思,可后半句却是肯定的意思,前后互相矛盾,应将“没有”去掉,在“出”后加“了”字。

4、代词使用不当一种是指代不明,例如:A、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使她,不论什么事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第二个“她”是指“女看守”还是指“这位女人”,不明确,从全句的意思看应是指“这位女人”。应将第二个“她”改为“这位女人”,让“她”专指“女看守”。另一种是人称不对,比如“该”是他指的,不能用于自指。还有一种,就是多用了代词。例如:B、因为集中的论文都是有关汉语和壮语的,该书取名《汉壮语调查与研究》。C、要操纵这部语音控制的机器,使用者必须在工作之前,预先把他(她)的声音录制在磁带上,输入机器的记忆库。B中的“该”应改为“本”。C中的“他”是不定指,可以兼指女性,所以括号与“她”都是多余的,本句中的“他(她)”宜改为“自己”。

虚词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三种:1、介词的运用,2、连词的运用,3、助词的运用。1、介词的运用(1)对于、对:标记或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许多场合下可以通用,但当“对”表示“向”和“对待”时只能用“对”,如“对人民负责|对他笑了笑”“他对老师很尊敬”。运用是常见的毛病是:第一,

该用“对”而用了“对于”。例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第二,

主体客体的位置颠倒。例如: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上述两例句子可以改为:“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对科学著作是看不懂的。”和“具有文化教养的人对于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也可以在两句的“人”后加上“来说”。(2)关于。引进涉及的事物,例如:关于牛郎织女,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例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他们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例如: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第二、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通常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例如;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第三、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做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如“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做标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3)在。常跟方位词“上、中、下”等构方位短语构成介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位、条件或范围等。例如:

在陈老师的帮助下,周亮进步很快。(表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但是这不意味着平均主义,而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上”“在······下”中间插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下面句子就站不住:

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条件)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自开工以来,在卫生工程局负责人及参加工作的工人,解放军不顾劳累地积极工作(的情况)下,工程进度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中间也可以插入兼名词的动词,表示范围,但不能插入动宾短语。如可以说“在学习上”,但不能说“在学习汉语上”。“在·····下”中间不能插入主谓短语。如可以说“在党的领导下”,但不可以说“在党领导我们下”。

“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正在进行。如“宝钢在建设中、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

有一种常见的毛病是不必要用“在······上”而滥用了。如: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4)给

介词“给”和“跟”两者有相同的一面,都能表示“对、向”等意义,如“他给我说过”和“他跟我说过”意义一样。但是两者有意义不相同的一面,“给”还可以表示与介词“为、替、被、让”等相当的意义,“跟”还可以表示与介词“和、同”相当的意义。当“给”和“跟”不相通的意义上用混了时,就会产生病句。例如:

老王家正给大老李打官司呢!

这小子真能,我可不敢给他比试了。

这两句的“给”都应换成“跟”。(5)于“于”是个古语词,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有时使用它,构成介词短语做补语、状语。它除了表示“在、比、向”等意义外,还表示“到(达于极点)、从(认识开始于经验)、对于(于我们适用的东西)”等意义。在使用中容易犯的毛病是,某些动词后不能带“与”而硬带了“于”。例如:久而久之,廉政观念模糊了,分辨不出真假马列主义,最后导致于跟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导致”这个动词后不能带“于”。应该把“于”去掉,或者把“导致于”该成副词“甚至于”。还有一种“来自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例如:麦吉尔大学素有象牙塔之称,在全国大学评比中曾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吸引了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自”、“于”两个介词不应连用,“于”字多余,去掉即可。(6)由于、由

“由于”是介词,表示原因;“由”也是介词,表示“从”(如“由北京出发”)或“被、让”(如“由石块打坏|由他去”)当然也有表示原因的(“由感冒引起了肺炎”)。当它们都表示原因时可以通用,否则就不能通用。例如:

马列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例中最后一句是“被······决定”的意思,“由于”应换成“由”。2、连词的运用

运用连词“和”连接并列成分,需要注意分清层次,否则容易造成层次不清。例如: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今天乘船起程回国。

把第一个“和”改为顿号。

“或(或者)”跟“和”容易相混,“或”表示选择,或甲或乙,多项选一;“和”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兼有。下面例句中的“或”用得不对。

奶皮子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或锡林郭勒盟牧区的名产。

事实上,奶皮子既是呼伦贝尔盟又是锡林郭勒盟牧区的名产,不是“或甲或乙”的选择关系,“或”应改为“和”。

“及其”,“及”是连词,“其”是代词,“及其”的意思是“和他(们)的”。下面这个句子里的“及其”应改为“以及”。

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小伙伴也被关进监狱。

连词“还是”和“或者”都是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如:“不管你还是我,都不能忘记这件事”。句中“还是”可以换成“或者”。“还是”可以用在疑问句中,“或者”不能。下面句中的“或者”应改为“还是”。

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

连词“而”最常见的用法是“为···而···”格式,表示动作的目的;不表示目的的,不能用。例如: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教育这一行,并且作为一名教师而骄傲。

“作为···”与“为···而···”格式混用,导致语意不清。可以保留“而”,把“作为”改成“为自己成了”。

“为···而···”格式不是任意的,当“为”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时,就不能加“而”。如“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就不能用“为···而···”格式。

“而”连接动作表示结果,要注意前面跟“因、由于”等介词搭配,否则因果关系不明。例如:

他害怕坏人报复而见死不救,被开除党籍。

应在“害怕”前加“因”字。3、助词的运用

助词有三类情况:“的、地、得”的使用;“着”的使用;“了”的使用。

“的地得”的使用(略)

“着”的使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因此,不表示进行或持续的行为或状态不能用“着”;本身含有持续意思的动词,也不能用“着”;含有结束意思的补充式动词,也不能用“着”。例如:

这一事实充分显示着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总统也希望着朝野早日通过对话协商,共谋解决问题的途径。

原来,学校以“压岁钱”的方式给每个在学校过春节的同学30元钱,这说明着学校对同学多么关心啊!

“了”的使用:表示实现的动态助词,用时要注意不要同其他词语发生矛盾。例如:

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高潮。

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了”和“正在”、“将会”矛盾,上例删去其中任何一个,下例删去“了”。句法错误:

1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测试的重点。

主谓搭配不当: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11日)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10月15日)

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时,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一动词带一宾语: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

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

“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quot;。)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quot;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语句衔接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1.排列句序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2.语句复位

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是考试常采用的题型。句子复位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考试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思路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等关系。3、保持情境(语境)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