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92007考研翔高专业课:教育学最后成功三套题之二一、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B.洛克C.梅伊曼D.狄尔泰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4、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B.学校C.私立教育D.终身教育
5、199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
A.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B.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置
C.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裴斯泰洛齐人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
A.勒图尔诺B.沛西"能C.孟禄D.达尔文
8、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赞可夫
9、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文件是()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0、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
A.教学班B.年级C.学校D.社区
1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12、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是,从以()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A.自我B.父母C.老师D.社会
13、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14、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A.墨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
15、“崇宁兴学”的发动者是()
A.蔡京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
16、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0年B.1902年C.1904年D.1905年
17、清政府于()年派出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开端。
A.1870B.1872C.1877D.1880
18、1972年,在南京晓庄创立晓庄学校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陶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
19、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出版的,它的作者是()
A.廖世承B.蔡元培C.陈鹤琴D.朱智贤
20、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学者是()
A.智者派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1、1870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标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A.《工厂法》B.《福斯特法案》
C.《巴尔福教育法》D.《费舍教育法》
2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代表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23、()的颁布使美国普通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
A.《国防教育法》B.《史密斯—休斯法案》
C.《中小学教育法》D.《生计教育法》
24、1840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和“幼儿园之父”。
A.瓦德蔡克B.福禄贝尔C.巴西多D.蒙台梭利
25、19世纪英国教育家()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
26、1876年建立的(),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在美国首创研究生院。
A.哥伦比亚大学B.耶鲁大学
C.威廉—玛丽大学D.霍普金斯大学
27、19世纪末,()创立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主义教育之父”。
A.约翰逊B.克伯屈C.帕克D.帕克赫斯特
28、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创立者是()
A.约翰逊B.沃特C.帕克D.帕克赫斯特
29、1879年()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法卢法案》B.《费里法案》C.《基佐法案》D.《费舍法案》
3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性矛盾是()
A.主动性对内疚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亲密感对孤独感
31、一般来说,偏爱社会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
32、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缺点是()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D.太耗费时间
3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34、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柯尔伯格D.罗杰斯
35、根据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C.布卢姆C.布鲁纳D.奥苏泊尔
36、把学习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
37、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该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马斯洛B.阿特金森C.韦纳D.班杜拉
38、目前,理论界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
A.集中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39、品德的结构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观念
40、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41、按照调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调查分为()
A.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B.现状调查与发展调查
C.个案调查与普遍调查
D.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
42、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的是()
A.现状调查B.发展调查C.相关调查D.预测调查
43、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错误说法是()
A.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B.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44、历史上最早运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苏霍姆林斯基
45、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机会均等。
47、根据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他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
48、德育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活动。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
50、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51、简述赫尔巴特关于教育过程本质的论述。
52、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53、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在教学中的步骤。
54、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请联系实际对终身教育思想进行论述。
56、评述下列案例中班主任的德育观以及其采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班级里进行了“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地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去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数学题吧。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从地狱里发出来,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对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有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知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学习的试误说、条件反射说、顿悟说均对学习进行了解释,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Ⅱ、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2007翔高考研专业课:教育学最后成功三套题(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BCBBDBCABC
11121314151617181920
DAABADBBAD
21222324252627282930
BCBBCDCDBD
31323334353637383940
ADDCDBACBB
4142434445
DBDBC
二、辨析题
46、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众、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2)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前者是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为民主的教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因此,教育民主化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平等是教育平等的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要求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最基本的教育,每个人都有相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字串8
(3)为了实现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要做到教育的普及化,另一方面要达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教育普及化可以说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型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有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选择转向注重培养,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
47、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但这不表示杜威就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冲动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因而,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能够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能够管理国家,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这就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
所以,对于教育无目的,杜威自身存在矛盾,他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的目的,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的角度与众不同。
48、答: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法纪要求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很广,道德品质只是其中一部分。德育是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的总称,不能以偏概全。
三、简答题
49、答: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保存、传递功能。人类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只能通过传递方式发展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是传递和保存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够较经济高效地占有社会文化。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保存、传递的作用,是通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整理过程实现的。
(2)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社会文化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文化相互传输的过程,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有多种途径和手段,如教育、贸易、战争、移民、旅游等。其中,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字串2
(3)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更新功能。要使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必须对社会文化进行创作和更新。首先,现代教育通过创作人们的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就可以形成社会成果,充实、更新、发展社会文化;再次,现代教育可以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再去创造新的社会文化。因为没有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社会文化就无法更新发展。
50、答:(1)在德育认识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导致了德育脱离现实的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
(2)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注重书本教育、口头说教,忽视实践锻炼、启发自觉,不注重道德主体的养成等问题。
(3)在德育管理中存在主观主义倾向,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发号施令,忽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结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问题日益严重。
(4)在德育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以认识代替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
(5)在德育研究中存在经验主义倾向,常常就是讲过去、讲传统,唯独不关注现在和将来。
51、答: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在整个复杂的教育中,乃是主要的一面。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的特点是:(1)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接受的是前人已经获得的真理(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有经验的教师领导下获得对现实事物的认识的;(3)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巩固知识的工作;(4)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有计划地实现发展儿童智力、道德和体力的工作。
52、答:从“致良知”的观点出发,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他批评和揭露了传统儿
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在教育方法上,应该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来取代“督”、“责”、“罚”的传统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认为“歌诗”、“读书”、“习礼”皆有其独特的作用,应该综合加以运用;在教学程序上,应该动静搭配、体脑交叉,将每天的功课进行精心的安排,使儿童既能学到知识、得到道德熏陶,又能锻炼身体、动荡血脉、舒展筋骨。此外,他还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是人一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都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对儿童的教学必须依照这一状况,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来进行。08年考研教育学首轮复习自测模拟试题三及答案一、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乌申斯基
C.巴班斯基D.维果斯基
2.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活动和交往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D.道德内化
3.创立“发现法”教学的是()
A.瓦•根舍因B.斯金纳
C.布鲁纳D.洛扎洛夫
4.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B.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C.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D.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群体的基本单位.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3
A.遗传素质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D.后天学习
6.()根据两难故事法的实验形成了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3
A.皮亚杰B.科尔伯格
C.杜威D.马斯洛
7.20世纪初,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科学化的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是(
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
C.梅伊曼和拉伊D.弗洛伊德
8.()是获取科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A.实验与观察B.假设
C.统计D.测量
9.()认为个体认识的起源既不是外部客体给予的刺激,也不是有机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呈现,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
A.皮亚杰B.柯尔伯格
C.马斯洛D.杜威
10.我国颁布且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1.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
1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A.《论共产主义教育》B.《教学与发展》
C.《教育史》D.《新教育大纲》
13.在对课题研究进行设计时,不包括的一项是()
A.确定研究方法B.论证课题
C.制定研究计划D.选择研究对象
14.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15.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以吏为师”B.“以法为教”C.“化性起伪”D.“不言之教”
16、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A.教育实验观察
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
D.教育现场观察
1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
C.教师的实际水平D.学生的实际水平
18.《学记》中提出“长善救失”体现了()
A.知行统一的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9、战国后期,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0、在教育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
21、适当过渡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渡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A.130%B.140%C.150%D.160%
2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23.下列不是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缺陷的是()
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
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
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
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
24.“对抗偏见”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变学生在特定的领域内的原有认识的以对话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它是由()提出的
A.科斯格儒B.罗尔
C.查朴尼D.斯太威
25.()是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内部动机D.认知内驱力
26.古儒学校产生于古代的()
A.埃及B.苏美尔
C.希腊D.印
27.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
A.前三艺B.后四
C.七艺D.六艺
28、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陶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
29、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30、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A.《我的教育信条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D.《人的问题》
31、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其创立者是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
A.瓦德蔡克B.福禄倍尔C.巴西多D.裴斯泰洛齐
32、德国19世纪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费希特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洪堡
33.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是(
A.存在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
C.新行为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34.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战后主要教育大法是()
A.国防教育法B.毛雷尔法
C.史密斯—休斯法D.高等教育法
3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是()
A.桑代克B.布鲁纳
C.加涅D.赫尔巴特
36“立五经博士”是()的决策.
A.汉武帝B.秦始皇
C.汉文帝D.秦二世
37.科举考试是在()时终结的.
A.洋务早期B.维新运动后期
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早期
38.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A.毓实女中B.蒙养院
C.马礼逊学堂D.英华学院
39.万木草堂是()创办的.
A.陈千秋B.康有为
C.梁启超D.陈宝箴
40.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B.《史籀篇》
C.《三字经》D.《急救篇》
41.夸美纽斯为6-12岁的儿童设计的学校是()
A.国语学校B.拉丁语学校
C.小学D.母育学校
4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礼乐教育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
4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44、明代书院在宋元基础上又具有了新的职能,即(
A.藏书B.供祀C.育才D.议政
4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巴泽多
C.赫尔巴特D.卢梭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
47、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5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
51.简述苏格拉底教学法
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54.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和过程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55、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56、论述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57、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对学校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Ⅱ教育行动研究的的含义是什么并论述其特点和优缺点\o"评分0"答案:1-5CACBD6-10BCAAB11-15BDBAD16-20DCDDD21-25CCBCB26-30DAAAB
31-35BCBAD36-40ACCBB41-45BACDB
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
无关变量是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但它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因此也称之为控制变量。因此,无关变量是对教育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47、答:错误。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范畴不同。
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这种现象必须是那种具有潜在探索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才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的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
现象作为一种可被观察到的“事实”,它本身并不会自动成为研究的对象,只有当研究者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疑问,这种现象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因此,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作用于是一定的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由国家的政体来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有关系。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3〕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教育对政治的基本功能,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主张、思想做出反映,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行积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对于消极腐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有效的抵制,不让其在社会上扩散和蔓延。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政治的决策,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确定具有咨询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功能更为显著。
〔4〕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力量。教师和青年学生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维护政治的稳定和促进政治的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5〕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推进社会民主化的职责。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社会化,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化,学校的重要职责是实施政治教育。
社会民主属于政治范畴,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民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民主教育与之配合。民主教育,即实现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教育通过传递民主政治可以启发、激励、提高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并且教育还具有创造民主政治的机制和作用,可以说教育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50、答:课程文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跟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在于:第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第二,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
51.简述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优点: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局限:1、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3、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论人的天性
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他认为人性本善,自然也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消极的,不是积极,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1)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具体的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
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
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
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封建专制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张。他反对培养国家公民,主张培养“自然人”;反对儿童阅读书本,主张儿童亲身活动;反对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反对压制、灌输,主张给儿童以自由。但这只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就特别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了。
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四)卢梭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卢梭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有可贵的指示。
2.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发展。
3.卢梭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1.智能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2.动机
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如仅仅为了自己,与为了家人做某事相比,后者更能推动人。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它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当人具有某种问题解决的强烈动机时,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相反,动机强度太弱,对问题解决漠不关心,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但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弱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形曲线”。可见,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2.表征方式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
1.思维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有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成绩不如第二组被试呢?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1.原型启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
2.酝酿效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一个人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54、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和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的遵从
首先,社会规范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传递系统,其基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动作经验与交往经验,形成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使之学会做人。
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所确立的交往规则。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社会规范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
其次,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认同社会规范的过程。人类个体作为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两种,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现实和法则,社会环境则为人类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和法则。这样,人对其所生存环境的适应也就包括了适应自然现实与法则的生物适应和适应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与法则的社会适应。
人的社会生活体现的是与人交往的生活内容,这种交往生活不是个体的随意行为,而是以社会规范为指导的社会交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对交往情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主体
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情境的社会性适应。因此,个体的社会适应是通过学习与认同社会规范来实现的。
(三)社会规范的内化
第三,社会规范学习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个体对规范的接受过程,体现为一种内化过程。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55、答:(1)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首先,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同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其次,经研究,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居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公平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
(2)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选择标准是什么?是经济实力还是考试成绩?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该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
(3)当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从表面上看,主要集中反映于某些“点”上。例如农村初中生辍学、中学阶段的择校、不同省区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城市打工者子女入学及某些教育腐败等。这些问题是显性的,直接与某些人群的利益相关,对社会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反映的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如果从系统、全面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我国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阶层差异明显。
(4)在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一种观点主张,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则。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者看成是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的公平才能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第三种观点主张,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
总之,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大多数人接受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的方向。
56.论述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一)相同点
两人在人性上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承认人的个性,而且都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个性。孟子认为人不为善的原因是自暴自弃,荀子也认为人不为善的原因是不肯去做。孟子主张性善,荀子虽主张性恶,但在对教育改变人的作用上也持乐观态度,认为环境可以改变人,能使人性变善。
(二)不同点
孟子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等善端是生而有之的,荀子主张人生来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认为人的理性具有最高的指导力,依其指导演进自然合乎道德,不必施加外力。荀子认为理性并不是最高的指导力,必须进行礼仪修养的教育,逐渐达到善的境界。
57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对学校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的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实际情况中,学校里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前者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后者是学生自我强化,如从学习结果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从主要倾向上是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生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前苏联教育家________的《教育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________教育理论体系的诞生。
2.教育民主化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的民主化,二是指________的民主化。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________作用。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________本位论,二是________本位论。
5.根据1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学科课与活动课中,________是主要部分,________是辅助部分。
6.近代科学教学论,如果从捷克教育家________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算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7.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教学的________规律的反映。
8.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_____、广泛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9.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________过程是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10.德育过程中师生必须建立起互相信任、友好的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________"。
1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与配合的方法有________、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和举办________学校。
12.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包括________能力、________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我国把教育正式确立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地位是在(
)。
A.1976年
B.党的十二大
C.1987年
D.1990年
3."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是(
)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4."(
)"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则无关紧要。
A.实质教育
B.传统教育
C.现代教育
D.形式教育
5.(
)力图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发展,成为近代西方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
A.夸美纽斯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桑代克
6.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主要看所运用的方法(
)。
A.是否体现学生中心的思想
B.是否符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C.是否多样化
D.是否包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7.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
)。
A.德育任务
B.德育目的
C.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D.小学德育纲要
8.青少年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德育过程,(
)。
A.是逐渐发生的
B.是自始至终的
C.只有在实践行动时才发生
D.开头不是,后来才是
9.独生子女教育中,应特别注意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
)条件。
A.物质生活
B.学习
C.精神生活
D.劳动
10."先讲后练"、"先学后教"是(
)的基本特征之一。
A.快乐教育实验
B.尝试教学法
C.小学生最优发展综合实验
D.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改实验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基础教育的特性有(
)。
A.基础性
B.强制性
C.全面性
D.义务性
E.全体性
2.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有(
)。
A.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
B.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规律
D.教学与发展辩证统一规律
E.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要根据教学的任务选择教学方法;如果要提供学生感性材料,就应选择(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E.讲授法
4.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课堂教学
B.个别指导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实验教学
5.陶冶法的特点表现为(
)。
A.非强制性
B.公正性
C.隐蔽性
D.无意识性
E.愉悦性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教育科学
2.教育功能
3.教学大纲
4.教学模式
5.课的结构
6.道德意志
五、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2.简述当代主要教学理论。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4.简述社会教育活动的作用和地位。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教育应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试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相应要求。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凯洛夫
社会主义
2.受教育机会
教育内部关系
3.主导或决定性
4.个人
社会
5.学科课
活动课
6.夸美纽斯
7.教育性
8.主体性
9.个体思想品德形成
10.信其道
11.互访
家长
12.组织教学
分析处理教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D
5.C
6.B
7.C
8.B
9.D
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CE
2.ABDE
3.AD
4.BCD
5.ACDE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2.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教育的功能是由教育的结构决定的。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人,造就人,为促进社会发展服务。
3.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颁发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4.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
5.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结构是由课的类型决定的。
6.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中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在履行政治的、道德的义务或责任时,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和毅力。
五、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2)指导教育实践。
(3)指导教育改革。
(4)为学习其它教育学科,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当代教学理论主要有:
(1)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
(2)范例教学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坚持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3)教学与发展理论:主张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主张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最好的效果。
3.(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5)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1)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活动范围;
(2)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和特长;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操作技能。
(4)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5)对应措施。
2.(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9)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育学模拟题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
A.政治B.经济C.文化D。军事
2.“应试教育”重视()。
A.少数“尖子生”B.大多数学生C.少数后进生D.中等生
3.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
4.学生集体是教育的()。
A.主体B.客体C.权威D.主人
5.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学科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
6.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大纲
7.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C.人与人D.学与学生
8.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
A.讲授知识B.教书育人C.教学艺术D.引导启迪
9.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出发的。
A.认识B.情感C.行动D.实际
10.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白方式是()。
A.谈话B.讲解和报告C.阅读D.讨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
1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
13.教育活动具有两个基本原理,其—是教育要适应__________;其二是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
14.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__________阶段的产物。
15.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种__________过程。
16.学制是指—个国家__________学校的系统。
17.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就是__________。
18.班级上课是教学的__________组织形式。
19.“诱导”着重__________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0.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实施
__________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性要求。
21.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要突出一个“__________”字。
22.班风以__________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
23.班级组织结构中有正式群体和__________群体。
2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控制。
三、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1分,共13分)。
25.生物学起源论主张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对成人的摹仿。
26.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抽象和概括。
2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28.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是合格教师的标志。
29.学生过错行为的发展不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30.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与学校教育内容直接相关。
31.课程理论化是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
32.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程由学科类和核心类两部分组成。
33.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平等式两种。
34.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适应的意思,“材”就是学生学习的教材。
35.思想品德教育都是从道德意志教育人手。
36.优化德育的校外环境就是加强教师与家长的配合。
37.锻炼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来形成道德认识的主要方式。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8.遗传素质
39.课程
40.发现法
41.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
42.班集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3.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45.简述活动课程论及其特点。
46.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7.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
六、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8.论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与区别。
49.论述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
[答案]
1.B2.A3.C4.A5.A6.D7.A8.D9.D10.B
11.年轻一代的教育12.《学记》13.社会发展14.历史15.教育16.各级各类17.教科书18.基本19.诱发20.德育21.寓22.潜移默化23.非正式24.教育对象、教育影响
25.更正:心理学起源论26.更正:具体化27.更正:现代大工业
28.更正:前提条件之一29.更正:有可能30.更正:教育目的
31.更正:现代化32.更正:活动类33.更正:螺旋式(或圆周式)
34.更正:实际35.更正:学生思想实际36.更正:学校、家庭和社会
37.更正:习惯或行为
38.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父母和祖先继承下来的生理上和解剖上的特点,主要包括肌体结构和形态的特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39.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其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40.发现法又叫问题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亲自去探索,从而发现所要学习的结论的—种方法。
41.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指的是德育工作要坚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启发、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入手,依靠和发展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思想品德中的消极因素。
42.班集体是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经过培养和组织的内聚型学生群体;具有集体教育效能。
43.(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4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依据包括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客观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45.活动课程论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学习和获得经验,培养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一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二是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三是认为“教育即生活”。
46.(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47.(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习惯和能力。
(3)把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自我修养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48.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要有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方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没有正比关系。学生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状况,并不是绝对—致的,学生的知识多少,并不标志着智力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规律不同。知识是随着年龄不断积累增长,人对知识的掌握是无止境的,而智力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限度。
49.(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
(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
(5)要贯彻德育原则。\o"评分0"教育学练习题(北师)教育学练习题(北师)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
》),它是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用制动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继电器电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卸货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口腔外科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塑料杯盖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为电话购物提供电信渠道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移动电话显示屏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皮肤保湿霜化妆品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失物招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PP网贷平台运营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华东师大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含答案)
-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 【课件】+布局经营-绘画构图基础+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 停车场系统合同范本
- 2023年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下午卷1
- 偏差行为、卓越一生3.0版
- 企业政府沟通与合作制度
- 2024建筑外墙风貌改造工程承包合同
- 202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真题卷)(11月11日下午)
- 肋骨骨折健康宣教内容
- 《大学计算机导论》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