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_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_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_第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_第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我们的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发生了很多事。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有我们身边的,也有隔海相望的。这是一个热热闹闹却并不太平的暑假。热的好像这个夏天我们南京的天气。同学们,你们的暑假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吗?你又发现什么新闻呢?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什么是新闻?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的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⑴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⑵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⑴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⑵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新闻的定义归纳为“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文体知识★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何事?(What?)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引标、主标、副标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省略。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辅助新闻的语言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态;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的“写作6要素”用在新闻的语言上,只有一句话;简洁明了准确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9.9),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字润之。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早期致力于革命工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工作,领导了中国工农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发表了《论持久战》等有关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指导性意见,反驳了“速战论”与“亡国论”两种错误的观点,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率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与蒋介石政府的斗争,亲自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及渡江等决定政局的大战役,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年9月9日因病去世。毛泽东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均有相当深的造诣,他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长征》等古体诗词的创作成就很高,他的政论文,如《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堪称政论文的典范。胡适曾这样评价道:“毛泽东是现代政论文写作第一人。”在指挥各种战役的同时,他常常为新华社写一些新闻报道和社论,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即在此种情况下所作,这些文章也被学者认为是实用文的典范之作。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时代背景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巩固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2.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理清文章的思路。3.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

èyùsuízǔèxièkuìjiānxiádāngdàngsàisāisèsāi分析标题这篇新闻的标题是什么?引标和副标呢?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标题语言凝练,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显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导语分析这篇文章的导语是什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一句话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第二句话在地点上作补充。“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一千余里”──区域之广。“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本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思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问题讨论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主体;(“二十日夜起”至结束):具体叙述了渡江区域战斗的战况,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第三层(“汤恩伯认为”至结束):叙述东路军作战情况。

表格分析

时间队伍地点渡过兵力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20日夜——21日夜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30万2/3大部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本文的语言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1)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