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重点名词解释梳理第一卷第三卷第二卷壹
贰
叁
肆第四卷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文学史史料学是撰写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外部因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内部因素: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2、朝代的不平衡;3、地域的不平衡;4、相反相成的因素:俗与雅;各种文体;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上古一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一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近古一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壹第一卷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
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样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神话重点名词解释:神话:、定义:以故事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添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特点:(
1
)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
雄人物。(2)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解释,表达征服自然、变革社会愿望。、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地位:以故事的形式显示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理解,表述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山海经》:、地位:最有神话学价值,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概说:(
1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间,由不同时代巫觋、方士据流传材料编选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2
)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含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等方面资料。、代表神话: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
诗经》
的编定和体制第二节 《
诗经》
的内容—、祭祀、歌颂祖先二、农事诗三、燕飨诗四、怨刺诗五、战争诗六、情诗七、反映结婚和夫妻生活的诗第三节 《
诗经》
的艺术特点:
赋比兴第二章《诗经》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抒情传统。《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
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
主要形式。二、“
风雅”
精神。《诗经》表现岀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三、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意的兴,更为后代诗人广泛继承,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冇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中触景生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添重点名词解释:《诗经》:(
2
0
1
9
)/(
2
0
1
3
)、含义:《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
0
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时间: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约公元前6世纪编定成书。、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内容:《诗经》内容反映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诗.祭祀诗等、分类: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最初都是乐歌。、地位: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添重点名词解释: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即地方土乐。豳风全是西周作品,其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乐调。雅分为大雅、小雅。(
1
)大雅3
1篇西周作品,大部作于西周初,小部作于西周末;小雅共7
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2
)大雅作者,主要上层贵族;小雅作者,上层贵族、下层贵族、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诗六义:(
2
0
1
2
)/(2
0
1
1)、含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进步的历史观: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以民为本。在人神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二、《左传》的叙事:、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以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联系。最突出的叙事成就是战争。、而对事物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事件叙述富有戏剧性。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人物描写:、由于它是编年史,所以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人物个性鲜明;、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四、记言文字、《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文典而美"“语博而奧”。、叙述语言筒练含蕴,词约义丰。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务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主要反
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
承。在神人关系上,己经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
重视。以记言为主。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屮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熊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押阖时代特征的表现,标志书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二、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三、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1、褒贬分明的倾向性;2、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按时冋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完整描写等;3、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重点名词解释:《尚书》:、含义:《尚书》又称《书》。“尚”意“上古添”,“书”意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即“上古的史书”。、内容:它是记言史料的汇编,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特点:《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单独成篇,有完整的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地位: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春秋》:、含义: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时间:它对自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前7
2
2—前4
8
1
)的史事作了简洁大纲式的叙述。、顺序: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特点:其记事简略有法,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作者的爱憎,体现礼义思想。后世称之为“春秋笔法”。重点名词解释:春秋笔法:、简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添。、内涵:“春秋笔法”指在作品中灌输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即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作者的维护周礼、贬斥邪说暴行的倾向和爱憎。比如杀有罪的为“诛”,杀无罪的为“杀”,下杀上为“弑”。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左传》:(
2
0
2
1年)、含义:《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有争议)、时间: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将其中简短记事发展成完整的叙事散文,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特点:①思想上重礼、重民,具有进步的历史观;②艺术上开创了编年叙事的多种手法,长于描述战争;③行人辞令温文尔雅,委婉含蓄,幽默生动,贵曲忌直;④刻画出一大批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地位:《左传》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添重点名词解释:《国语》:、体制:国别史,全书2
1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思想内容:《国语》集中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敬天保民思想得到继承。、语言体例: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战国策》:、简介:又称《国策》、《国事》。国别体,分国记史,有十二国策,3
3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内容: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作者:作者非一个人,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对后世的影响:①直接影响《史记》;②汉赋的铺张扬厉、主客问答、抑客申主,也受其中言论的影响;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重点名词解释:《论语》:、含义: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的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时间:成书在战国初年,各篇单独成立,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的两个字,无时间先后和共同主题。、基本特征:是语录体,所记孔子言行或与弟子、时人的对话,短小简约,不构成单片、形式完整的篇章。《老子》:、含义: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散文的另一形态。它主要是老子自撰。、特点: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裱花多段犹如哲理诗,3、地位:与《论语》一样,由于都以注重感情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添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重点名词解释:《庄子》:、含义: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特点:《庄子》寓言丰富,想象奇诡,文风汪洋恣肆,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是最有文学价值的先秦说理散文。老庄:(
2
0
1
6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知人论世》:(
2
0
1
7/A
)、简介: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内涵: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地位: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第五章屈原与楚辞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楚国虽然偏居南方,却冇周之典籍,甚至周大史。二、在习俗文化和审美趣味上,楚国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信巫鬼,重淫祀”,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屈原除了在郢都任职外,有两次在外漂泊的经历,一次是在汉北,一次是在江南。笫三节《离骚》分析《离骚》、反映了屈原对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对宗国命运的担忧,发而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美政理想,和君臣“双美必合”的思想;、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香草美人”、相对于《诗经》,《离骚》在形式上也有新的特点。《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一而典重的。而《离骚》则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离骚》中还有许多楚地方言。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1、它是诗乐舞三者合一的;2、其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九章》: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肘加上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九章》较之《离骚》具有更多的纪实性。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感情较为直接、奔放。《天问》: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简短的一问到底的句式,节奏明快而强烈,能有效地宣泄积蓄己久的激情。
《招魂》: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律楚王的亡魂。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宋玉《九辩》:内容主要是打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其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它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宋玉的其它作品有:《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二、屈原、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突破了儒家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等处世原则,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屈原的艺术成就A、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旦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为汉代赋体文学产生创造了条件;B、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C、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添重点名词解释:楚辞:—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风骚:、含义:《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简括而称为“风骚”。、地位:“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香草美人:、含义:《离骚》中充满了香草美人的比兴系统。(1)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比喻贤臣,或是自喻。(2)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地位:总之,《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秦到西汉是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第二编
秦汉文学分期:高祖一一景帝:初创期。武帝一一宣帝: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发展到高峰。乐府强化。元帝一一东汉和帝:中兴期。辞赋创作
第二次高潮。《汉书》问世。摹拟风气
日趋严重。安帝一一灵帝:由盛转衰,也是转变期。预示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即将到来。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重点名词解释:添《淮南子》:1、简介:《淮南子》是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同时也可视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2、作者:《淮南子》作者淮南王刘安。3、内容:《淮南子》原书工程浩大,共有“内书”2
1篇、“外书”3
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
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
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但是流传至今的《淮
南子》大多散佚,仅只剩下“内书”2
1篇添第二章司马相如与两汉辞赋重点名词解释:汉赋:、含义:是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上是韵散结合、立事铺叙。、特点:形式上“铺采摘文”;内容上“体物写志”。、内容:可分为五类:(
1
)渲染宫殿城市;(
2
)描写帝王游猎;(
3
)叙述旅途经历;(
4
)抒发不遇之情;(
5
)杂谈禽兽草木。、地位: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主要类别: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汉大赋(散体大赋):、含义: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特点: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
3、代表作:枚乘的《七发》,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添骚体赋:、含义:汉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种,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代表作家及作品: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迁的《长门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特点: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七体:“七”作为一种文体,起源很早,在《楚辞》中已见端倪。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典型作品即《七发》。后来的《昭明文选》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重点名词解释: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成书转益多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从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修史动机: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经历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的修
史动机有所调整充实。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颂赞,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
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磊落而多感慨。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1、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叙事范围广阔,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A、根据不同传主的历史地位进行安排B、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C、人物传记有分传也有合传、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共性: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一是以牙还牙;一是士为知己者死)、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1、宏廓画面和深谖意蕴。司马迁善于把笔下人物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浓郁的悲剧气氛司马迁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强烈的传奇色彩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1、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会《史记》指次古今,出入风骚,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等、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添重点名词解释:《史记》:(
2
0
2
0
)、含义:《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地位: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三节娴熟巧妙地叙事手法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1、生活镜头的选取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而且两汉乐府诗作者在选取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地尚奇倾向;、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A、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B、铺陈场面、洋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C、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寓言诗的创作两种类型:一是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述二是植物和人的对话,诗中出现两个角色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嬪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楚声与三言、七言体、北狄、西域乐与杂言体、从四言到五言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添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重点名词解释: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构,始于秦,汉武帝时规模甚大。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所唱的诗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内容:汉乐府包括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和采集来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乐府诗集》:、简介:是采收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宋人郭茂倩所编。、内容:该书将从汉至唐的乐府诗按所用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郊庙
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添第五章东汉辞赋重点名词解释:抒情小赋:1、含义:抒情小赋是汉赋的一种,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兼用;2、特点: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语言朴素的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或清丽自然,或感情激切。3、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家族兴衰史的展示、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精密的笔法、对起始事件的交代、篇末的逸闻轶事第二节《吴越春秋》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哗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荒诞离奇的浪漫色彩、性格刻画和外貌描写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论衡》:东汉王充著,全书8
5篇,现存8
4篇。王充撰写《论衡》的目的是要使语言的表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出辨别真伪的标准。是一本以“疾虚妄”为宗旨的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潜夫论》:王符著。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对当时社会上许多丑恶现象和不合理制度多有指斥。添重点名词解释:《汉书》:、含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
1
2篇)、表(
8篇)、志(
1
0篇)、传(
7
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时间: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
0
6
)到王莽地皇四年(
2
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班马:(
2
0
1
3
)、含义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第七章东汉文人诗第一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张衡:《同声歌》(五言)《四愁诗》(七言)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第二节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郦炎《见志诗》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古诗十九首涉及以下关系:、永恒和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的关系、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第七章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的独特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古诗十九首的意义、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人生哲理的揭示、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起兴发端艺术、审美境界和语言技巧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风格深衷浅貌。添重点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简介:《古诗十九首》为组诗名,出自汉代文人之手,大都出自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作者:《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基本内容:多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充满感伤情调。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4、评价:《诗品》评曰:“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孔雀东南飞》:、含义:《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内容:它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中对人物的刻画曲尽其妙:刘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刘兄的势利,无不入木三分。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高明的叙事技巧。重点名词解释:《乐府双壁》:(
2
0
1
8
)/(2
0
1
6
)、简介: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添南飞》的合称,汉代古乐府民歌(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内涵:《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添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重点名词解释:建安文学:、含义: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
2
3
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由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之为建安文学。建安风骨:(
2
0
1
2
)、简介: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含义: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世诗人追慕,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添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重点名词解释:三曹:(
2
0
1
7/B
)、简介: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内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被誉为“建安之杰”。、地位: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的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建安七子:、含义: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作家,因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以七人并举,故称“建安七子”。、特点:除“三曹”和蔡琰外,“七子”是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孔融年辈较长,王粲是“七子之冠冕”,钟嵘《诗品》列之于上品。、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添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重点名词解释:正始文学:、含义: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的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主要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阮咸、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等七人。、艺术特色:曹魏后期政局混乱,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其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格迥异,诗歌内容由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转向抒写个人忧愤。他们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其作品揭示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另外,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相结合,诗风由建安时代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竹林七贤:、含义:即曹魏正始年间阮籍、阮咸、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等七人,因常聚当时山阴县竹林之下,肆意畅饮,世谓“竹林七贤”,他们是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特色:他们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其作品揭示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代表作:有阮籍的《咏怀诗》八首,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添第二章两晋诗坛重点名词解释:太康诗风:1、含义: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他们多拟古之作。内容上
皆沿袭旧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2、特点:在诗歌技巧方面,形成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三方面:(
1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
)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3、地位: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特别是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左思风力:1、简介:语出钟嵘《诗品》,是对西晋太康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2、特点:左思志高才雄,其诗歌情调高昂,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3、代表作:《咏史》八首虽是咏史,却是借咏史以抒怀,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与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开创了借咏史以抒怀的新路,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范例。添第二章两晋诗坛重点名词解释:太康诗风:1、含义: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他们多拟古之作。内容上皆沿袭旧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2、特点:在诗歌技巧方面,形成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三方面:(
1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
)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3、地位: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特别是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为东晋时期的
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第三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一、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辞彭泽令师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二、仕与隐的选择三、三教合一的思想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但又有点将孔子道家化的倾向。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他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他是一个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人。陶渊明的诗中偶尔也可见类似佛教的词语,但是,佛教是对人生的一种参悟,陶渊明参悟人生而与佛教暗合的情形是有的,但他是从现实的人生中寻找乐趣,不相信来世,这与佛教迥异。陶渊明思考的都是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的重大问题。四、贫与富的交战五、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意化解他们的苦恼。
六、魏晋风流的代表第三章陶渊明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一、田园诗、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2悠然自得的心境;、着重写躬耕的生活经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二、咏怀诗、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仕和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三、行役诗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夏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四、赠答诗第三章陶渊明第三节陶诗的艺术及其渊源—、陶诗的艺术特征、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廿常生活诗化、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A、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言有尽而意无穷。B、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二、陶诗的艺术渊源: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第四节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第三章陶渊明第五节陶渊明的典型意义1、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士大夫的精神家园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酒与菊名词解释:田园诗:、含义:指由晋末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以描写乡村风光、农田劳动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内容:他的田园诗有的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特点:其诗质朴自然而又韵味隽永。、影响:反映了诗人的社会理想,对唐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重点名词解释:添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女性的吟唱,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曲:西曲产生于长江屮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产生于宋齐梁陈的居多。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而且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因此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气息不同,风格也较为开朗明快。添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重点名词解释:魏晋风流。、定义:魏晋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也是乱世下痛苦内心的折射,是对汉儒为人准则的否定,认为名教是执和障,主张破执除障保持本来面目。、构成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外在表现特点:颖悟、旷达、真率,即追求艺术化人生,或用言行、诗文、艺术使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与文学的关系:(
1)表面看来,阮籍、嵇康等文学家同时也是魏晋风流的代表,其作品体现魏晋风流的特点,《世说新语》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2)深层看来,魏晋风流下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对个性化的向往,自我表现的要求和无拘无束的氛围,是文学成长的好条件;添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重点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1、简介: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2、内容;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
“元嘉三大家”。3、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山水诗:1、简介: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2、发展:开创于南朝宋谢灵运,经过谢朓的发展,何逊、阴铿等人的创作实践,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诗派。2、代表人物:唐代王维、孟浩然都是山水诗杰出的代表作家。3、评价:臧克家《古典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古代有许多诗歌,通篇描写自然物,山水诗、田园诗都在其中。”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名词解释:永明体/近体诗:(
2
0
1
6
)、简介: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主要特征:讲究声律和对偶,更加工巧华美、严整精练。、地位:“永明体”的产生,更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永明体诗人有“长于清怨”的沈约,谢朓,何逊等。竟陵八友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即萧衍、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俺。《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眺、范云、都是一代文人。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西邸文士形成彬彬之盛。萧子良文学集团的成员,除了有大量的应教、奉和以及相互间的唱和外,同题共咏也是常见的创作活动。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宫体诗:、简介:宫体之名始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但沈约、鲍照、萧衍等人的艳诗已肇其端。、内容上,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特点:情调轻艳,风格柔靡,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艺术上:继续了永明体的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徐庾体:、简介:指南朝徐擒、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徐陵、庾信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将宫体诗所运用的隶事声律与缉裁丽辞文采的形式之美,完全巧妙地移植于“文”的创作中,使骈文耳目一新。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分类;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和“志人”小说。、含义;志怪小说是魏晋南北朝产生的记神鬼怪异之事的小说,作者不一,是在当时社会宗教迷信思想盛行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形成的。、内容庞杂,大致分三类:①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张华《博物志》,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②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③佛法灵异(颜之推《冤魂志》)。、地位;志怪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在许多方面为唐传奇积累了经验,且为后世的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就最高,干宝《搜神记》志人小说:、分类: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和“志人”小说。、含义: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或记载历史人物传闻轶事的一种小说,其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内容可分为:①笑话(邯郸淳《笑林》);②野史;③逸闻轶事(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最早的是东晋裴启《语林》)。、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世说新语》:、简介;这是比较完整流传至今的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编撰者:刘义庆;、内容:主要记录列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全书按内容分类系事,记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
6篇,及人物1
5
0
0个,人物描写传神、语言简约含蓄,透出种种机智幽默。、艺术上总特色:“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地位:它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前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搜神记》、简介: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
0卷,共有大小故事4
5
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艺术特色: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补充《文心雕龙》:、简介: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地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内容:《文心雕龙》共1
0卷5
0篇,内容博大精深,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文选》:(
2
0
1
4
)、简介:《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萧统编诗文总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诗文总集,选录了先秦到梁代共1
3
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共七百余篇。、此书的编排方法:是将文体分为赋、诗、骚等3
7类,然后再在一些大类之下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地位:《文选》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它在文学史和文献学上的地位值得重视。《典论·论文》:、含义:中国文论史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内容:曹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范畴。贰第二卷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特质充分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文学因南北分裂而带明显地域色彩。唐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添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重点名词解释:初唐四杰:、简介:初唐指初唐诗坛十分活跃而有成就的四个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大多生于贞观年间,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豪杰之气。、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即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因而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形成一种慷慨悲凉的气势。、缺点:其诗虽重骨气,但诗作未能完全摆脱齐梁时期宫体诗的影响,有些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贞观诗风:、简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文人在贞观年间所形成的创作风气。他们在理论上主张综合南北,“各去所短,合其所长”,此乃构成了既有南朝诗风宫商发越、清绮华丽的一面,又有北朝诗风贞刚朴厚,刚健开朗的一面的新诗风。、代表诗人:李世民、李百药、杨师道、许敬宗、虞世南等人。、特点:出现了宫廷化和贵族化的倾向,比较重视声律、典故和辞藻的运用而缺乏美的情思意味。添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重点名词解释:上官体:、简介:以初唐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贞观诗坛的新秀上官仪是宫廷诗人创作水平最高的典范,他的诗有意摆脱从类书拾掇辞藻的陈规陋习,注重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当时人们模仿效法的一种新诗体。、特点:这种绮错婉媚,重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文章四友:、简介:在初唐诗坛上,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从高
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故时人称其为“文章四友”。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五言律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内容: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重点名词解释:添沈宋:、简介:“沈宋”是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并称,他们是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地位: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与宫体诗无异,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确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他们最后完成了五律定型,标志着从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代平仄的过渡。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沈、宋又和杜审言、李峤等人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因此,“沈宋体”又是律诗的别称。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派:(
2
0
2
0
)/(
2
0
1
7/A
)1、名简介词:盛唐解兴起释的一个诗歌流派,是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诗歌流派、内容: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特点:所作以五言诗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常建、裴迪、储光羲,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盛唐边塞诗派:(
2
0
1
8
)、简介: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尤其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之情。、特色:大多具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也称“高岑诗派”。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杜甫歌行体:1、简介: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2、发展: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2、标志: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三吏三别:1、简介;杜甫所作组诗名。共包括六首诗:《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总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总称“三别”。
2、内容:这组诗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诗人由洛阳至华州沿途所见安史之乱中的社会情景,深刻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揭露了封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利害冲突,表现了作者忧时丧乱的深切感情。3、特点:这组诗在形式上均采用乐府诗体,以对话或独白的方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饱满的形象,在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杜甫沉郁顿挫:1、简介:“沉郁顿挫”指杜甫诗歌的总体风格。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穷愁潦倒,其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诗史:1、简介:“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以仁者情怀记叙这场战乱,将自己的所欲所思所感,自己的理想与失落、欢喜与悲怆,一一见之于
诗。第五章大历诗风大历诗风:、简介: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内容:这些诗人大多数青少年时期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同时安史之乱使他们心理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特点: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淸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槪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得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大历十才子:、简介:唐代宗大历年间1
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特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人物:据中唐诗人姚合《极玄集》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蛆、耿漳、夏侯申。、地位:饯起才能很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简介:是中唐时期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重要诗派,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特点:韩孟等人以奇险力矫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其诗以深险怪诞为特征,追求新奇,以丑怪为美,崇尚古拙。、理论主张:“不平则鸣”说、“补笔造化”说、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韩柳:(
2
0
1
7/A
)、简介: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和领袖,以其理论主张和实际创作的突出建树而被视为当时文坛的旗帜。、特点: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统一,文质并重,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们的古文较前人有新的创造与突破,韩愈精于论说文,柳宗元善作山水游记和寓言。两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韩
文雄健奔放,柳文峭拔精悍,两人都名列“唐宋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
- 财管开题报告范文
- 病假报告范文
- 看图写话教学课件
- 司机课件教学课件
- 商铺转让合同
- 端午节的由来课件
- 《高级财务会计总论》课件
- 咨询服务协议书范本
- 植物采购合同
-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表
- 小班语言儿歌活动《大气球》课件
- 错混料管理规范
- 《灯箱制作教程》课件
- 中职开设专业方案
-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2024年重庆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政策解读学习培训课件资料(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 注意事项)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三体二黑暗森林
- 2023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