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讲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_第1页
社会学第讲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_第2页
社会学第讲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_第3页
社会学第讲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_第4页
社会学第讲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社会分层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不平等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船舱等级乘客身份生还率(按性别与社会阶级)一等舱有钱人60%二等舱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44%三等舱以下去美国的贫穷移民26%“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69%的妇女和儿童生还,男乘客中只有17%生还。一等舱的男性生还率高于三等舱的儿童生还率一等仓和二等仓的妇女儿童优先二、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传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1.阶级的含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集团的劳动。”2.阶级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前提、可能);(2)私有制的出现(现实)3.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的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结论: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二)西方社会学理论: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1)经济:市场购买力—“钱袋的鼓瘪”(利)(2)声誉:受出身门第、仪表风度、生活样式等因素影响。(名)(3)权力: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力)特点:(1)多元分层标准;(2)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3)引进主观分层标准(二)帕累托的精英理论A类是执政精英B类是非执政精英C类执政阶层中的庸才D类芸芸众生、庸常之辈AC

B

D自然差别精英非精英执政非执政社会差别社会分层(一)分层的方法:基本方法有:1.主观法:自我评分法。2.声誉法。3.客观法。具体方法有: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法、恩格尔系数法、不平等指数法、社会经济地位(SES)测量方法等。(二)分层的标准分层的标准有两类:1.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如人们从事的正式职业2.潜在地位为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等当前中国社阶层结构关于社会结构的思考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我国的社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我国的社会结构类型

“金字塔”、“橄榄形”、“倒丁字形”中产阶级是被“中产”还是被“消失”?万州事件2004年18日13时左右,昊盛房地产水果批发市场临时工胡权宗与其妻曾庆容在万州区双白路上行走,当曾庆容走到万州进城务工人员余继奎身边时,被余的扁担撞了一下。双方因此产生口角,进而发生斗殴。胡权宗将余打伤,并声称自己是公务员,出了什么事都可以花钱摆平。胡的话引起围观群众的义愤,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公务员光天化日之下殴打群众,立即向“110”报警。当万州区白岩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欲将当事人带上接警车时,有人煽动“天下公务员是一家,被打民工不会得到公正处理”,造成矛盾激化,围观群众不准车辆启动。经过耐心工作,在僵持3个半小时后,3个当事人才被公安机关带离现场。但此事并未得到平息,一些人听信谣传,使事态趋于复杂化。当日18时左右,万州区公安局经侦支队的一辆警车经过新城路时,被一青年煽动部分围观者砸烧,由于正值下班高峰,一度造成数千群众聚集围观。当晚8时许,在少数人的煽动下,数百人向位于高笋塘广场的区政府大楼集结,并砸坏区政府玻璃大门等。19日凌晨3时左右,冲进政府办公楼大厅的闹事人员被带离现场。万州事件的启示:万州事件发出了一个严重的信号,当前的社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广场民主”和“暴民政治”暗示了一种不稳定的政治,民众是流动的散沙,自身的利益要求无法通过一个固态结构有序表达,在散漫无常的流沙之上,直接矗立着统治者。关于中产阶级

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1、年收入20万元以上。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9、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10、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赖特·米尔斯第二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一般也包括地理空间的流动。广义: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二、社会流动的类型:(一)根据流动的方向: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二)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三)根据流动原因: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人们在同一个社会垂直分化阶层内部的位置转移。(职业的结构性变化—往往由科技发展推动)垂直流动:一个分层结构层面中的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1)上向流动:流入层次高于流出层次(2)下向流动:流入层次低于流出层次。同代流动与代际流动同代流动:个人一生中地位的升降变化。参照基点是自己最初的职业代际流动:同上一代人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地位变化状态。参照基点是父亲(母亲)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结构性流动: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自由流动:非结构性流动,由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变化。三、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一)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一般标准:量的合理性: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承受力的流动量,使社会流动量保持在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容纳能力之间的特定阈限内。质的合理性:社会流动体现的原则与社会的基本制度要求相适应。现阶段合理流动的基本原则是机会均等原则。(二)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运行的协调作用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2.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3.有效地激发人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四、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先赋条件:指个人生而具有的或自然得到的属性。例如,籍贯、家庭出身、排行、亲属关系、性别、体质、容貌等。在传统社会它起决定作用,易形成封闭性社会体系。自获条件:由于自己的行为或经过自己后天的努力而得到的一些属性。如技术、知识、个人成就、工作经历等。在现代社会起决定作用,易形成开放性分层体系。(二)社会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具体体现为职业制度和职业声望观1.就业制度:我国传统的“政治—身份”设置的体现:户籍制、行政制、单位制、档案制等;改革开放:市场化选择和个人关系(社会资本)2.职业声望观:职业声望观1998年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等级顺序职业声望分值1科学家88.952大学教授86.3711律师76.5826国家机关局长69.1927公司董事长68.7129中小学教师68.3146银行普通职员58.9565种田农民51.5794进城做工的农民41.7197包工头37.63科举制度……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第三节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社会变迁具体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社会关系以及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变化。如何理解社会变迁1.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变化都是社会变迁,只有这种变化带来社会过程或社会形态上的变更时才是社会变迁,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结构的转变。2.这种变化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的,也就是说存在于一个时空之内。

3.社会变迁的原因有两种,即来自外部的或来自内部的。

4.一般来说,社会变迁总是对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言的,这个时间段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甚至是瞬时的。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一)从规模上,可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二)从方向上,社会变迁可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或者说社会进步与社会退化。

(三)从方式上,可分为渐进的社会变迁和激进的社会变迁或者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

(四)从人的参与程度上,可分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和自发的社会变迁。

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一)环境与社会变迁。

(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四)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六)经济与社会变迁。

四、社会变迁的形式六种形式:改革改良动乱乱动革命战争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一、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发展过程和非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区别。

二、现代性的理解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历史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