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对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B.若表示葡萄糖进入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C.此曲线可表示动物骨骼肌细胞内ATP生成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D.若表示环境温度与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则该曲线不能表示恒温动物2.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3.20世纪60年代,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下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先将各组淀粉溶液的pH值调到设定数值再加入淀粉酶B.pH值为3和9的两组试验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1h后若将pH为13的试管的pH调至7,则其淀粉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实现催化作用4.“超级细菌”是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C.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5.如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8B.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拉体消耗C.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hD.图2实验过程中,4~6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6.(题文)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7.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酸奶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C.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D.变酸果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8.(10分)有关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菌和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S型菌的DNA单独侵染小鼠不会使小鼠得败血症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单独侵染烟草,烟草不会出现病斑D.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细菌裂解后子代仍旧是噬菌体,这种现象是遗传变异的结果二、非选择题9.(10分)琼脂是制备固体培养基必需的材料,避免污染环境,实验室使用过的废弃固体培养基必须经细菌分解才能丢弃。糖蜜发酵废液的黑褐色色素是造成河、湖色泽污染的原因之一,为了脱除这种黑褐色色素,某实验小组从琼脂生产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其能产生脱色酶,并通过氧化方式进行脱色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筛选可分解琼脂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配制好的培养基需通过_______法进行灭菌。(2)实验小组可采用_______法分离土壤浸出液中的琼脂分解菌。鉴定琼脂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凹穴,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应选择_______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3)进行污染物脱色时,需将琼脂分解菌扩大培养以加速脱色,通过不断增加营养物质的比例能否提高该菌的种群密度,并分析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4)进行污染物脱色时,可提取琼脂分解菌中的脱色酶固定化后用于脱色,固定化酶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10.(14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某果园进行了果树下种植草菇的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l)区别该群落与其他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2)高大的果树可以充分利用上层光照,而果树下的弱光照、高湿度、低风速又可为草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还可为果树提供营养,这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运用了群落的__________原理。(3)草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长期种植草菇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11.(14分)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数据判断云杉种群数量的变化。(3)在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生态系统功能增强。12.酸马奶酒是一种以鲜马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乳酸,酒精发酵乳饮料,深受我国内蒙和新疆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为了优选菌种,提高品质,某科研机构开展了以下研究:(1)分离菌种:选取多种马奶酒样本,使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后在合格平板上会形成________菌落;使用__________挑取上述平板中不同菌种进行纯培养,在本步骤中区分不同菌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筛选菌种: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多个菌种分别进行发酵实验。利用_________与酒精产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菌种J;检测发酵液的pH值,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种W。(3)要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还要检测菌种之间的关系,现将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另一侧不添加),30℃下,48小时后得到结果如图一所示:将不同浓度的J的发酵液添加到含W的乳酸菌培养基上,在38℃下,每隔2小时检测pH值,得到曲线如图二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J的发酵液对W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其作用越________。实验说明,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________作用下,鲜马奶转变成风味独特的酸马奶酒。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题分析】

1、酶促反应的速率受反应物浓度、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反应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浓度、酶活性等,温度、PH等可以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膜内外浓度差.载体数量等.3、骨骼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合成ATP,在氧气浓度为0时,骨骼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4、温度影响酶活性,酶有最适宜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时,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题目详解】A、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反应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大,因此题图曲线可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A正确;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如果该图表示葡萄糖进入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B正确;C、氧气浓度为0时,骨骼肌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该曲线不能表示动物骨骼肌细胞内ATP生成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C错误;D、正常情况下恒温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该图不能表示恒温动物的酶活性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D正确.故选C.2、B【解题分析】

短指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女性中发病率一样,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显性遗传女病多于男病,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显性基因的概率大,C错误;隐性遗传病往往隔代交叉遗传。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D错误。3、B【解题分析】

分析柱形图:图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pH为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pH在3~7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pH在7~9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pH达到11时,酶基本已经变性失活。【题目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正确;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C、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D、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实现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B。4、C【解题分析】

分析: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自然界存在各种变异类型的细菌,滥用抗生素会对抗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注意不是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这样细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题目详解】A、据题意可知,“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绝大多数抗生素的作用,A错误;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变异类型无染色体变异,B错误;C、细菌具有多种变异类型,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C正确;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原核生物的结构及特点,生物的进化及自然选择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A【解题分析】图1中纵坐标氧气释放速率代表表观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释放02的最大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为10,A项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0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项正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C02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h,C项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hCO2浓度较高,8〜10hCO2浓度较低,二者CO2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4〜6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D项正确。【题目点拨】本题易错选D项,容易判断4〜6h的平均光照强度等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达到同样大小的光合速率,只需要较小的光照强度。6、D【解题分析】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正确;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则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则限制因素是除CO2浓度外的其它因素,D错误。光合作用,光照强度,CO2浓度【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突变型水稻叶片有两个特点:叶绿素含量低,而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图中P点是个转折点,P点前光照强度低,突变型光合速率低,P点后光照强度高,突变光合速率高,需正确分析其原因。7、B【解题分析】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果酒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因此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内。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属于好氧型微生物,生长是最适温度为30~35℃,因此发酵时控制在该温度范围内,利用发酵的果酒通入氧气和升高温度可以进行果醋的发酵,酒精发酵为乙酸。2、制作泡菜和酸奶的过程中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因此发酵过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厌氧的条件,利用乳酸菌的发酵。【题目详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酸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A正确;B、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制作泡菜时要密封,创造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繁殖,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酵母菌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8~25℃,因此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正确;D、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正确。故选B。8、B【解题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题目详解】A、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而表现的,A错误;B、用S型菌的DNA单独去侵染小鼠,小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且小鼠与S型菌亲缘关系较远,S型菌的DNA不能注入小鼠体内,不会使小鼠得败血症,B正确;C、由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所以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会感染出现病斑,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细菌裂解后子代仍旧是噬菌体,这种现象是遗传的结果,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琼脂高压蒸汽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糖蜜发酵废液的黑褐色色素琼脂分解菌分解琼脂出现凹穴凹穴大且周围透明圈大否,营养物质浓度增高,渗透压也升高,会导致细菌渗透失水,不利于其生长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降低成本【解题分析】

1、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溶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题目详解】(1)为了筛选分解琼脂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琼脂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配制好的培养基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2)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浸出液中的琼脂分解菌。由于糖蜜发酵废液的黑褐色色素是造成河、湖色泽污染的原因之一,筛选出来的微生物应具有脱除这种黑褐色色素的能力,故鉴定琼脂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糖蜜发酵废液的黑褐色色素,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凹穴,是因为琼脂分解菌分解琼脂出现凹穴造成的;可选择凹穴大且周围透明圈大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3)由于营养物质浓度增高,渗透压也升高,会导致细菌渗透失水,不利于其生长,所以不能通过不断增加营养物质的比例提高该菌的种群密度。(4)固定化酶的优点有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降低成本。【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扩大培养和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空间结构分解者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解题分析】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的含义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也可以反应一定的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识记群落的主要特征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定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题目详解】(1)如要区别不同的群落,一般选择调查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或丰富度;(2)立体农业主要应用了不同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对光的利用率不同的理念,即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3)草菇属于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定义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题目点拨】该题考察较为基础,重点考察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应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结构上,植物具有分层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的不同,在生成农业上常常应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实行套种间作等,以提高产量。11、不能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不能反应物种数目的变化出生率死亡率次生演替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解题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是样方法;在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题目详解】(1)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应物种数目的变化。(2)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