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届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届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届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届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乡愁之"乡"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区域地理概念,因此乡愁之"愁"不是无缘之愁,而是有根之愁。

乡愁是基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产生的,其承载着主体浓烈的情感记忆,蕴含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皈依。乡

愁中的,,乡”是对乡愁主体生活过的故乡的地理泛称,是乡愁地点的代名词。

②乡愁的"愁"一方面指主体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情感,另一方面指一种对故乡的情感文化,包含强烈

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

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③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这些承载

和唤起主体情感的物质载体富有生动的内容情节和情怀,与主体过去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即使

主体离开故乡多年依然能对其产生情感驱动,慰藉游子的思乡、精神失重等情绪。

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价

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乡愁价值通过发挥积极的导

向作用,理性疏导乡愁发生主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一,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

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⑤乡村作为乡愁载体是最值得利用和发掘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关于乡

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

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

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摘编自马蕾《乡愁价值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愁理论价值研究》)

材料二:

"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人们过年回乡骤然感觉到年味逐渐消失,富有传统内

涵的农村习俗也淡出农民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大面积被搁置的土地的荒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

村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乡村文化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本土文

化。尽管受着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乡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乡村文明的

价值包括载体性文化价值、主体性需求价值和客体性生产价值,它的载体性文化价值可以团结乡村振兴的

多元主体力量。无论是有形的乡村文明还是无形的乡村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而且反映了人民的利

益、价值和诉求。比如说,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是乡村人民遵循共识所建立起来的。正

因如此,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也是乡村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的,

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乡愁”情怀如此浓郁了。

对"乡愁",我们应意识到乡村在现代化浪潮中是无法被替代的,尽管城市化在不断地冲击着乡村的发展,但

我认为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存在意义。

(摘编自钟晨《"乡愁”下的乡土情怀与乡村价值思考》)

材料三:

①乡愁包括乡"愁"和"乡"愁,前者凸显"愁"的语义,将焦点指向了关乎故乡的现实问题;后者凸显"乡"

的语义,落脚于故乡的范畴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解决了乡"愁"和"乡"愁的问题,也就真正实现了"望

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包含了现实中“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乡愁话语语境,"山""水"成为环境资源

元素的隐喻而与乡愁直接关联,这种预设使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首先关联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③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规划中优先考虑

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

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

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友好

环境的建设与体验,以融合落实社会福祉,改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三元结构,柔性化解

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半城镇化等城市病影响,这是乡之"愁"的内在诉求。

④无论生态文明还是城乡共荣指向的乡之"愁",都是群体性问题,对于个体而言,乡愁更多的是"乡"

之愁。在这个维度下看,故乡首先是一个出生地,"山""水"常在;这个故乡又由出生地界定了群族,这个意

义上"乡"愁因群体性意义与乡"愁〃部分重叠。其次,当故乡处于物质世界与人的关系视角之下,它是人的存

在之乡,"乡"愁包含了对个体终极存在之乡的向往,这使乡愁成为了一个普适的范畴,它意味着新型城镇化

中的乡愁话语构建具有与国家全面开放格局相融的匹配度。

(摘编自谭晖《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

1.下列对材料中"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之"乡”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向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是乡愁主体的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畴。

B.乡愁之"愁"是一-种情感记忆,指向了故乡的现实问题,包含对故乡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C.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就固定地理区域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D.乡愁常附着在与主体曾经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等

的上面。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乡愁的生态价值进行积极引导,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对解

决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益。

B.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和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都

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

C."乡愁"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所以尽管人们每年都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作为物质载体的乡村土地

却仍然被大面积搁置荒凉。

D.乡愁具有普适的范畴,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格局有了相融的匹配度。

3.下列诗句能表现出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管。

B.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材料三第③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请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乡村"建设

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11(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缮

聂鑫森

睦仁巷又长又曲,依序住着二十多户人家,一家一个小院落,是真正的比邻而居。有人将古语“鸡犬之

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改成"锅盆之声相闻,朝夕叩门往来",男女老幼亲如一家,睦仁巷名不虚传。

住在巷子中段的金中和家,人们却很少去叩访。不是金家不欢迎,也不是金家做人有什么不检点的地

方,而是他家飘袅的生漆气味儿让人望而生畏。生漆挥发性强,气味儿若触及皮肤、呼吸道和毛孔,没人

不过敏,轻则皮肤奇痒,重则眼睛红肿、嗓子剧痛,俗语叫被生漆"咬"了。只有常年与之打交道的人,才无

惊无险。金中和也轻易不去串门,怕衣服上的生漆气味儿冲撞了别人。

金中和六十有五,个子矮瘦,面色黑里透红,终日笑盈盈的。儿子儿媳也在本地工作,妻子五十五岁

退休后,就去了儿子家"发挥余热",做做家务,带带孙子。临走时,老妻风趣地说:"只能丢下你驻守老营,

小辈子都怕这生漆气味儿,你想他们了,麻烦你大驾光临。”金中和哈哈大笑,说:"这个行当注定我只能是

孤家寡人!"

金中和干的行当叫金缮。

退休前他是市博物馆修理部的技工,专门修补残缺的古瓷器,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铜碗匠。把破碎的瓷

器,用订书针一样的铜镉子"缝合"归原,多用于大型的器物。对于小型的瓶、碗、盏、碟,则要用金缮法。

什么是金缮法?即以天然大漆为黏合剂,对破损的陶、瓷碎片进行黏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敷以金粉。若

是器物缺失了一块,便要打磨出一块形状契合的木胎作为骨架,用生漆黏合上去,再在木胎上涂漆灰、抹

底漆、刷面漆,最后还要牢牢地贴上金箔。经过金缮后的古瓷器,别具美感,价格不菲。世界各国的博物

馆,都很看重金缮这门技艺。

金中和此生金缮了多少件残破的古陶瓷器?他说:“记不清了。"

金缮离不开生漆,黏合时要掺入熟糯米粉的襁糊,还有桐油,以增加黏性。大漆不易干,不能晒,不

能吹,只能阴干,还需要空气中有相当的湿度。梅雨季节是金缮的最佳时令,而其他季节,则需要在室内

喷出水雾。生漆阳干的时间长,不能急,只能等待;若是要贴金箔,必须选准生漆将干未干时进行,这全

靠常年训练出的眼力去判断。金中和金缮的作品,好多次参加全国博物馆的联展。一个深色小碗上黏合碎

裂的金线,有如划破暗夜的闪电;浅色圆碟上的金线,宛若阳光下流淌的金色溪流;而一个小杯口补缺的

不规则小块,酷似摇曳而出的一片金色枫叶......

金中和说:"我不怕生漆,而是生漆怕我。"

退休前,他专心专意为公家做事,退休后息影林泉,便有不少收藏家找上门来,请他修复残缺的器物。

他告诉来人:只修复真东西,不修复鹰品、劣品;不能催他交货,时间短的半个月、一个月,时间长的要

三个月以上;此外,价钱不会便宜,工期长,且要用真金,但绝不会狮子大开口。尽管这样,他总有接不

完的活计,做不完的事。

阳春三月,乍雨还晴。

星期六午后,金中和仔仔细细洗了个热水澡,换了里里外外的衣服,确定身上没有生漆的气味了,出

门,去访巷中的吴家和刘家。

这两家原本关系亲密,忽然间都憋着一肚子气,谁也不理谁了,就为了一个民国时官窑出产的小花瓶!

吴谨声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程师,主业优秀,业余则喜欢搞点儿收藏。刘子泉是个街办小厂的电工,

很喜欢义务为邻里修理出故障的电器。两家各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常在一起玩耍,亲如兄弟。早几天,

老吴的儿子小吴把一个小花瓶偷偷拿出来,给老刘的儿子小刘玩。小刘看来看去,不慎失手,瓶子落地,

碎成了十几块。吴谨声心痛,花了两千元淘来的宝贝,就这么没有了,能去找刘子泉索赔吗?不能,那会

招人指斥,于是,他把气出在儿子身上,用竹棍子狠打了一顿,惊天动地,一巷子的人都听见了。刘子泉

也觉得儿子多事,要解对方的恨,只能把儿子好好地揍一顿!

金中和到了吴家,吴谨声很惊诧,说:“金兄,怎么说来就来了。"

"为一个小花瓶打碎了,让你们多年的友情也打碎了,我心疼。”

"我只是打了自家的儿子。”

"那不是打在老刘的心上吗?他怕对不起你,也打了儿子一顿。这两个孩子会怎么想?"

吴谨声不作声了,在自己胸口擂了一举。

"瓷片还留着吗?

“还留着,一片不少。”

"我来金缮一下,让它归于圆满,不,会更有价值。你信吗?"

"信。金兄,多少钱?你说!"

"哈哈,我一文不收。届时,我请你和老刘喝顿酒。你们来了,就是最好的"工钱。"

吴谨声说:"我糊涂啊……"

出了吴家,金中和又去了刘家。

两个月后,小花瓶修复好了。接缝处是用烧熔的金液涂抹上去的,衬着碧绿的瓷色,如司碧波上撇下

的金丝网,又典雅又鲜活。

在酒桌上,三人端杯痛饮,气氛融洽

金中和问吴谨声:"你若愿意出手,我给你找个买主,八千元没问题,行吗?"

“我不能卖!我要留存为念。

刘子泉说:"我也要谢谢金见的美意。来,我敬兄一杯。”

金中和说:"不如我们三人同饮,碰个杯,欢欢喜喜共度年华。”

"好!”

"干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睦仁巷取邻里"和睦""仁爱"之意,为情节展开营造了社会环境,凸显小说主题。

B.”阳春三月,乍雨还晴”的自然环境,暗示下文情节发展在经历波折后会迎来转机。

C.主动金缮小花瓶,并称会使其圆满且更有价值,透露出主人公金中和自信的心态。

D.吴谨声急于化解尴尬的邻里关系,所以在金中和提出金缮小花瓶时他才急着付钱。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了花瓶被打碎,两个孩子挨打的情节,意在交代吴刘两家关系尴尬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严

谨。

B.小说情节有详有略,详写金中和到吴家的情节,略写去刘家的情节,是因为吴谨声在邻里矛盾中负主要

责任。

C.小说在描写金缮后的器物时,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器物鲜活生动,给读者长以形象的观感。

D.小说对金缮法和生漆进行了比较详细介绍,既是情节铺展的需要,也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8.请阐释小说题目"金缮”的内涵。

9.请概括小说主人公金中和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111(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瘟疫疾病从未停止折磨人类,而一代一代人也从未放弃与病毒的斗争。在这场

大战中,人类并非总是输家,很多疾病都被我们彻底消灭,比如人类在很短时间内就永久消灭了天花,这

场胜利挽救了大约2亿人的生命,天花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

然而,根除其他疾病的尝试却并不顺利。31年来,医生们一直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它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可以在数小时内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最初人类

曾希望到2000年时使其完全消失。

201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3,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高度安全的实验

室外,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种病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2在2015年已被宣布根除,因此目前唯一

仍能造成危害的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1,仍有三个国家将由该病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归类为地方性流

行病。

从根本,上说,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我们就必须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阻止病原体传播之后,

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使其他人不再感染。如果做得足够彻底,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病例,也

就意味着这种疾病己经被根除。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这一过程,比如开发出有效的疫苗,使病原体失去潜在的宿主;

又比如消除关键的病媒,阻断感染的途径;对于细菌病原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本身。然而,理论方

法并不总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全部作用。

要了解什么是真正能根除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从天花这个完美的案例中寻找启发。天花病毒

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它是一种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的病毒,因此在人类身上将它消灭之后,就

一劳永逸了。事实上,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会如此挑剔,这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很快找到答案,因为目

前很少有研究涉及这种致命的病原体。即便有相关的研究,重点也是治疗和疫苗,而不是基础生物学。天

花这种疾病的存在是十分明确的。它产生的皮疹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不同,很容易识别。而且,天花病

毒感染并不是无症状的:你不可能在感染(并具有传染性)之后,仍然看起来很健康。这些特征都使追踪新病例

和迅速制止疫情变得更加容易。

天花病毒的疫苗由与天花密切相关的病毒一一牛痘病毒一制成。疫苗中含有活病毒,因此免疫系统能产

生快速、强烈和持久的反应。这种疫苗甚至可以阻止己经感染人体的天花病毒。曾参与根除天花运动的流

行病学家、前世卫组织医生拉里•布里连特表示:"你可以为感染天花已经6天的人接种疫苗。"这种疫苗使

我们能更容易地阻断新的传播,并保护健康的人,即使是到了正在爆发的天花疫区。此外,人们知道这种

疾病非常致命,即使幸存下来也可能终生受到伤害。这种认识转化为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支持,以及

疫苗接种人群的支持。

所有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使人类在大约12年的持续努力中消灭了这一古老的恶性疾病。然而,对于其

他疾病来说,只要缺少了其中的一两个特征,就会变得很难根除。

和天花一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也是一种只影响人类的疾病,并且已经有了有效的疫苗。事实上,

我们有两种针对这种病的疫苗,但这两种疫苗都不如针对天花的疫苗有效,其中一种甚至有可能发生变异

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比野生脊髓灰质炎感

染病例还要多。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流感或其他典型疫苗并不存在这样的危险。

不幸的是,脊髓灰质炎与天花在另一个关键方面也有所不同。大约95%的感染者要么没有表现出任何

症状,要么只表现出发烧和头痛等一般性症状。这意味着,卫生部门用来检测天花疫情的疾病追踪系统无

法应用于脊髓灰质炎,只能通过采集环境样本来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结果意味着该地区将开展更多

的接种疫苗运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再也检测不到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环境样本。这种方法尽管

相对低效,但确实有用,我们就是以此根除了两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并有望很快消除第三种类型。

(选自《环球科学》,2020.04.26,有删节)

10.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天花"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大约12年的努力,天花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这意味着世界上不会出现新的病例,

天花病毒在世界上己经绝迹。

B.由于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天花的病原体,所以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

C.天花病毒的疫苗既可以对未感染人群接种,也可以对已经感染天花病毒的人群接种。

D.天花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它曾经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较大的后遗症。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根除部分疾病的尝试并不顺利,但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疾病。

B.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根本的办法是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世界

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这种病例。

C.虽然有两种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但是由于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使得

疫苗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D.卫生部门通过采集环境样本来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相对低效,但确实有用,给人们消灭脊髓灰质

炎带来了希望。

12.为什么说"天花病毒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①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

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

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日:"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

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

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日:"老

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

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

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己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

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日:"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

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

身衣弋穿②,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

军光。天子共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

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

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日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②弋绯: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

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

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

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

/大将军/富平侯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

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

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

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7.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上下联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B.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词,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C.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8.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这两句从声响角度描绘了激流冲击山崖、响彻山谷的情景。

(2)在《氓》中,女主人公在自省行为并无差错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3)《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9分)

20.下面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它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请根据图表总结出遗忘规律并提

出合理的复习建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

复习建议:

(二)语言文字运用H(11分)

21.下面是某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得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

能会失去什么呢?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

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错在"就固定地理区域的“。材料一中就"乡愁的本质”是这样表述的: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

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所以,材料一中说的是"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

条件的",而选项说是“就固定地理区域的"。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类筛选文中的信息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错在"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材料二是说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说

明不只是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且选项前后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造成乡村土地大面积荒凉的原

因有很多。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论据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能表现出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诗句。首先要了解材料一第③

段观点是什么,即"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

然后读懂各选项中诗句的意思,以及情感表达的载体或乡愁产生的原因;最后看哪句诗能够表现第③段的

观点就选该项。

A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管”是因为战乱导致亲人不得相见而生乡愁•

C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因长久征战不能回家而生乡愁。

D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不属于乡愁。

B项,窗前“寒梅”是诗中重要意象,正是乡愁的物质载体,属于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事物,最能唤起游子的乡

愁。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的论证特点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三第③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分析论

证特点要从论点、论证层次、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进行。

本题,首先阅读材料三第③段,然后分析其论证层次,接着分析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本节分两层,在论述

时,先说原因,后说结论。“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

建设规划中优先考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

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

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需求",在分析原因时,采用先"从外在形式看",再“就内在本质考量”这样从外到内的

论证思路,即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来解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次内涵。第二层用"因此"一词提示

得出其结果。"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友好

环境的建设与体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推进",运用了举例论证法指出城市病的解决,以实

现乡"愁”的内在诉求。综上分析,本段首先运用了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的的方法分析问题,先分析原因,后

得出结论,论证层次清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属于筛选文中的信息题。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

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

乡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

本题,在分析时应从材料中找依据,应以"乡愁"为话语构建建议视角。

材料一,"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

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概括为: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材料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

价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概括为:利用乡愁的社会

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

材料二:“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也是乡村

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的,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标准的集

中体现"概括为:"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可以由此引导和加强村规民约等精神文

明方面的建设。

材料三,“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规划中优先考

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

还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

建需求"概括为: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利用乡愁的普适性范畴,推动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

同构,实现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

综上分析,向有关部门提出的三条建议可以从上述分析中选择,并分点答题。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

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

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

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

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6题详解】B11.B

小说题目一语双关,既指主人公金中和对器物的修复,也指对邻里关系的调解修复。

①技艺精湛,他金缮过的器具别具美感,价格不菲。②职业操守高尚,只修复真东西,工期长,用料真,

收费合理。③为人着想,不轻易串门,怕生漆味冲撞了他人。④睦邻里、促和谐,主动上门调解吴家和刘

家的邻里关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暗示下文情节发展在经历波折后会迎来转机"错误,"阳春三月,乍雨还晴”作为环境描写有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在这里说“暗示下文情节发展在经历波折后会迎来转机”说法过于牵强。

故选Bo

【7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B."是因为吴谨声在邻里矛盾中负主要责任"错误,本题对于详安排的原因不正确,之所以详写去吴家这一

情节,是因为花瓶是吴家的,金中和想对器物修复必然去吴家找碎片,这是一种详略得当的写法。

故选B.

【8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作用。

本文前半部分在介绍金中和所做的工作即金缮,后半部分介绍了邻居吴家和刘家因为花瓶关系微妙,于是

金中和去邻居家修复两者的关系。故题目"金缮",一方面指金中和干的行当:修复器物;另一方面指金中和

对邻居关系的修复,一语双关。

【9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退休前,他专心专意为公家做事,退休后息影林泉,便有不少收藏家找上门来,请他修复残缺的器

物"可知,侧面写出了金中和金缮技艺的精湛;

由原文"只修复真东西,不修复腰品、劣品;不能催他交货,时间短的半个月、一个月,时间长的要三个月

以上;此外,价钱不会便宜,工期长,且要用真金,但绝不会狮子大开口"可知,金中和职业操守高尚;

由原文"金中和也轻易不去串门,怕衣服上的生漆气味儿冲撞了别人"以及"金中和仔仔细细洗了个热水澡,

换了里里外外的衣服,确定身上没有生漆的气味了,出门,去访巷中的吴家和刘家"可知,金中和处处为人

着想;

由原文金中和主动调解邻居的关系,并且不收金缮的费用可知,金中和睦邻里、促和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

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天花病毒在世界上已经绝迹"错。第三段说"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高度安全的实验室外,世界任何地

方都找不到这种病毒株",可以推测天花流行病消失,并不意味着天花病毒绝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

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我们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疾病”错,属主观臆断。原文第一段只说“很多疾病都被我们彻底消灭",并没

有说"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疾病";

B项,"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这种病例“错。第四段说“如果做得足够彻底,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

的病例,也就意味着这种疾病已经被根除。”注意前提条件是“如果做得足够彻底";

C项,"但是由于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错。第九段说"其中一种甚至有可能发

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注意是"其中一种"。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第六段说"它是一种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病毒,因此在人类身上将它消灭之后,就一劳永逸了",说明天花

病毒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

第六段说"天花这种疾病的存在是十分明确的。它产生的皮疹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不同,很容易识别。而

且,天花病毒感染并不是无症状的,你不可能在感染(并具有传染性)之后,仍然看起来很健康”,由此可

知,感染天花病毒症状明显。

第七段说"疫苗中含有活病毒,因此免疫系统能产生快速、强烈和持久的反应。这种疫苗甚至可以阻止已经

感染人体的天花病毒",说明我们可以用一种高效疫苗来预防天花。

第七段结尾处说"这种认识转化为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支持,以及疫苗接种人群的支持。"由此可知,获

得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支持,以及疫苗接种人群的支持。

【点睛】解答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

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

不能马虎大意。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回归文本,弄懂句子的大意,"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

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这句话是说"将军年事已高且

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

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再到句中

寻找断句的标志,先抓名词、官职、地名等专有名词,"将军""朕""先帝""大将军富平侯印";再依据动词,

即可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

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

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

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

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

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己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己”等后

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

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

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o)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同时也考查实词的意思。B项,"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错误,古代

应是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

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

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

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

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

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

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

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

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

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

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

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北京中高考网祝愿广学子考取理想的大学。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

守"错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文中原句是“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

吏,上以为北地太守",由此可以知道,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

任命延寿为北地太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

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

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抓人名、地名以及其他名词,比如"上""河东""安世";再抓重点词,然后一一对

译,“幸",皇帝到某处,"诏",下诏,"识",记得,"具",详细。第二句中,先抓人名以及其他名词,比如,

"天子""大将军""安世""光":再抓重点词,然后一一对译,"惮",敬畏,"内",名词做状语,在内心里;文

言句式,"心密于光焉",状语后置句,应为“心于光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

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

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

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

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

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

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

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

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

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

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

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

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

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

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

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

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

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

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

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

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而忘旧

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

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C项,"前者指,生活贫穷,”分析错误,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所以首句的第一

个"穷"字指"处境窘困""不得志"。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简析诗歌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考生赏析时,侧重于对诗歌的颈联情景交融特色的分析,作答时

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题干要求简析诗歌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先初步解读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

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即: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

的叮咚声。"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书案"与

"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

公心境的体现,诗人借此赞美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仍能静心、好学、尚礼。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一好意境一好诗情”的思路去揣

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

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

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

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

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

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

意境,表达了......感情。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

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

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喧呼%T"壑""罔""篦"等。

【20题详解】

复习建议:抓住记忆的最好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对知识内容要多次强化复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

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答

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道题有两问,先分析第一问,读图分析可知,这条曲线告诉人们

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在一天之内,学习内容的保持百分率变化为:

刚刚记忆完毕是100,一天后降为50,第2天、3天后仅为20多,4、5、6天的百分率基本保持不变•遗

忘规律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两天以后逐渐减慢。

复习建议:可以根据遗忘的规律提出复习建议。如学过新知识后,一定要在遗忘最快的一天之内及时复习,

做到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巩固。鉴于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最初的复习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随着时间的推

移,遗忘逐渐缓慢,复习的次数可以减少一些。

[21题详解】登录系统后,读者可以查询信息,借阅和归还图书,相关信息将被传至数据库:管理员可以

进行借阅管理,还可查看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并将其录入数据库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

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注意箭头的指向及字数要求。

【22题详解】例文:

网络时代的忧思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你是普罗米修斯,偷走了宙斯的火焰,点燃了闪电,照亮了人类黎明前的

黑暗,让拂晓的风声在耳畔回荡,世界因你而精彩。

网络,你这个盗火者,你偷来了光明,却也带来了黑暗。

还我隐私。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却也是个缺乏隐私的时代。人们被大数据一点点地剖析,肢解,

百无一漏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网络,你偷走了人类的遮羞布,让人成为赤裸裸的"透明人"!几年前爆出

的"棱镜门事件",折射出信息安全的隐忧。高科技窃取我们的信息于无形之中,令人不战而栗。

不久前,一位名叫琪琪的女孩,因一条微博,被人在网上挖掘个人信息并无情地嘲讽而不堪重负,最

后含恨自杀。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秘密,正如每一个花蕾都包含着心事,强行剥开花瓣必定会使花蕾凋亡,

无情揭开个人隐私必将导致人间惨剧发生。

还我距离。生活在网络时代,纵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面对面交谈,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