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形象浅析_第1页
东方朔形象浅析_第2页
东方朔形象浅析_第3页
东方朔形象浅析_第4页
东方朔形象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朔形象浅析

刘汉六十四代人才众多。他们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国主义者、金融专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作家,周围环绕着武定皇帝周围,共同站在一个繁荣繁荣的时代。跻身这一人才群体的有一个传奇人物东方朔。他官位不高,只做到太中大夫(千石)给事中;功业平平,没有一项可圈可点的政治、军事或其他成就,思想浮浅而驳杂,在学林之中排不上档次;虽号称文学家,有多篇赋和散文问世,但因多系模仿之作,在文学史上也只能屈居下流。然而,由于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在朝野却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汉书·东方朔传》)在许多达官贵人未能立传,许多宰辅级人物只能多人合传的《汉书》中,班固却不惜笔墨,为他单独写了一篇长长的传记。显然,按照班固对历史编纂学的理解,东方朔是一个值得记述的人物。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在《史记滑稽列传》中他是殿军。《汉书》未设《滑稽列传》,而在西汉一代,他又是此类人物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因此也就享有了单独立传的殊荣。东方朔是一个特别招人喜爱的人物,他的身上具有别人不具备的特点,充分展示了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东方朔的第一个特点是善吹牛而不令人讨厌。汉武帝是一个气势如虹的雄精天子,即位之初就显示出雄才伟略的不凡气概。他特别重视延揽人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乘此时机赴京上书,大吹大擂,将自己吹嘘成古之所无、今之独有的绝对精英:“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见,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汉书.东方朔传》)如此地“文辞不逊,高自称誉”,迹近轻狂,反而得到武帝的青睐,“上伟之”,令其“待诏公车”。此时的汉武帝大概只觉得东方朔滑稽好玩,根本不相信他有什么治国治军的才能,所以连召见他的兴趣也没有,仅让其以微薄的奉禄耐心等待。后来几经努力,东方朔终于得见武帝,先待诏金马门,后升任太中大夫给事中,得以在武帝跟前服务,主要任务是以滑稽奇智博闲暇时的武帝一笑。东方朔对自己的官位很不满意,老觉得是大才小用。所以,当武帝举出其时朝中的精英人物公孙弘、倪宽、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称赞他们“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并要求东方朔“先生自视,何与比哉”时,他又不屑一顾地吹牛说:“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唇吻,擢项颐,结股脚,连睢尻,遗蛇其迹,行步偊旅,臣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汉书·东方朔传》)虽然牛吹得更邪火,汉武帝并不怪罪,只是不给他关涉军国大事的高位,因为言过其实的人让人不放心。东方朔心理不平衡,为了“用位卑以自慰谕”,他写了一篇《答客难》,对自己才高位卑不得重用做了一番解读。文章先设客向东方朔诘问:“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意,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释,好学东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接着,东方朔自己作答说:“是固非子之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谈说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廪仓,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动犹运于掌,贤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谈说,并进辐辏者不可胜数,悉力募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此一番解释,尽管不无强词夺理、自我解嘲的意味,但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时势际遇对个人的富贵贫贱,荣辱升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东方朔的人生态度还是积极的,他要求自己不怨天,不尤人,努力修身以待时。东方朔的第二个特点是过人的幽默机智。他善于揣摩武帝的心理,或投其所好,将马屁拍得山响,使之在极具夸张的吹捧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或以机敏的巧辩,将严肃的事件化作轻松的话题,将紧张的场面转为乐融融的氛围。比如,东方朔待诏公车时,待遇菲薄,生活困顿。他为了能见到武帝面陈自己的意愿,就以谎言欺诳侏儒向武帝“号泣顿首”,使武帝召见他询问原由。东方朔于是借机向武帝倾诉自己的窘况:“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汉书.东方朔传》)一席话引得武帝龙颜大悦,由此也认识了东方朔的机智和幽默,当即命他“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此后,东方朔就成了武帝的“开心果”,不时引得他乐得前仰后合。一次,三优日到,依例赐皇帝周围的臣子每人一块肉。此事由大官丞负责办理,可是这位大官丞“日晏不来”,东方朔等烦了,就拔剑割下一块肉,同时招呼等候的同僚说:“优日当早归,请受赐。”之后大摇大摆,溜之乎也。此事被大官丞告到武帝那里,武帝召见东方朔,质问他:“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东方朔只得免冠谢罪。武帝进而要求他“起自责”,只见东方朔对武帝拜了一拜,抑扬顿挫地“自责”起来:“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准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汉书·东方朔传》)“自责”变成了得意洋洋的自颂有赞,引得武帝大笑不止,说:“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下令赐他酒一石,肉百斤,算是对他自责的奖赏。东方朔讨武帝欢心的本事特别到家,如隆虑公主的儿子、武帝女儿夷安公主的丈夫昭平君骄横暴虐,犯下死罪,尽管此前其母曾以金千斤、钱千万为之“豫赎死罪”,但武帝还是下令将其斩首。不过,武帝在如此“大义灭亲”后,想到死去的姑母和失去丈夫的女儿,还是十分难过,“哀不能止”。其他臣子也是“左右尽悲”,洒下一掬同情之泪。这时,东方朔偏偏“前上寿”,对武帝的灭亲之举大加赞扬:“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讐,诛不择骨肉。……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觴,昧死再拜上万岁寿。”武帝哀犹未尽,对东方朔的赞颂不领情,“上乃起,入省中”。晚上单独召见他,责让其说了不合时宜的正确话。东方朔“免冠顿首”,一席话使武帝减轻了哀痛:“臣闻乐太甚则阳溢,哀太甚则阴损,阴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精神散而邪气及。销忧者莫者酒,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因以止哀也。”(《汉书.东方朔传》)又一次,武帝问东方朔:“先生视朕何如主也?”东方朔知道这又是讨武帝欢心的好机会,于是,使出混身解数,将武帝赞誉为空前绝后的圣主:“自唐虞之隆,成庚之际,未足以谕当世。臣伏观陛下功德,陈王帝之上,在三王之右。非若此而已,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人矣。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毕公高拾遗于后,弁严子为卫尉,皋陶为大理,后稷为司农,伊尹为少府,子赣使外国,颜闵为博士,子夏为太常,益为右扶风,季路为执金吾,契为鸿胪,龙逢为案正,伯夷为京兆,管仲为冯翊,鲁般为将作,仲小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百里奚为典属国,柳下惠为大长秋,史鱼为司直,蘧伯玉为太傅,孔父为詹事,孙叔敖为诸侯相,子产为郡守,王庆忌为期门,夏育为鼎官,羿为族头,宋万为式道候。”(《汉书.东方朔传》)这样阿谀奉承的话,只有东方朔能够编排出来,又能以近似吟诵的声音表述出来。汉武帝知道东方朔这些无以复加的赞颂言过其实,是故意讨好自己,但也正是自己想听的,他不由发出了由衷的大笑。东方朔的第三个特点是关心百姓疾苦,对涉及朝廷安危和百姓生活的大事敢于直言谏诤。如建元三年(前138年),武帝不时微行出游,在长安近郊四处打猎。为了使自己的活动不受百姓干扰,就命吾丘寿王等谋划建立一所专供狩猎用的上林苑。这所规划中的苑林,北起咸阳,西至周至,东至宜春,南达南山(秦岭),恰好占据了关中平原的核心。修建上林苑,农民将迁出他们的家园,失去大片肥田沃野,必然影响他们的生计。在群臣对此事噤若寒蝉的时候,东方朔却不顾一切地直言上谏。他在列举了该地丰饶的自然资源与百姓的密切关系后,指出毁田建上林苑有三不可:“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虚,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驚南北,又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隄之舆,是其不可三也。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这“三不可”讲得实实在在,将修建上林苑的弊害全说到了。最后,东方朔举出历史教训:“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叛,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汉书.东方朔传》)希望武帝考虑“粪土之臣、忘生触死”的劝谏,停止上林苑工程。虽然东方朔的谏言有点刺耳,但汉武帝毕竟从中感受到了他那一颗忧国忧民的诚心,所以不仅未开罪于他,反而将其由常侍郎擢升为太中大夫给事中,并赐黄金百斤,以资鼓励。不过,汉武帝也未接受他的谏议,上林苑仍然如期圈建起来。因为在武帝看来,自己的享受远比百姓的生计更重要。由于汉武帝时期西汉皇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达到了前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好大喜功、贪图享乐的汉武帝一改乃祖节俭的风气,拼命追求享受,扩建苑林,大修宫观,广选嫔妃,痴迷田猎,极尽声色犬马之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达官贵人群起效尤,造成“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及至武帝后期,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已趋于激化。农民暴动,工徒起事时有发生。汉武帝也深切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次,他向东方朔讨教:“吾欲化民,岂有道乎?”东方溯回答说:“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缦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行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罽;宫人簪瑇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彩,聚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汉书·东方朔传》)这里,东方溯对武帝侈糜之风的揭露与抨击,大胆辛辣,不留情面,无所顾忌,与一味讨好武帝,大拍马屁的东方朔,简直判若两人。这个要求武帝恢复乃祖节俭之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建议,武帝虽然做不到,但对他晚年下诏改变政策,承诺恢复文景时期“与民休息”的传统,或许起了些促进作用。东方朔一生在矛盾中度过。他不甘于俳优的地位,对太中大夫的官位也很不满足。他自视甚高,满腹经纶,很想在治国抚民方面有所作为,一展雄才。他也曾“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欲求试用”,但“终不见用”,这使他只能在不断的失望、沮丧中打发日子,终其一生也没有超越俳优之位。东方朔力图超越俳优之位的努力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既在武帝,也在他自己。武帝对他的定位一直是俳优,认为他的功能就是为闲暇时的皇帝鲜颐,让皇帝在轻松的笑声中得到休息。在武帝眼里,东方朔与那些养在宫中的侏儒没有多大区别。武帝始终不把东方朔放在治国之臣的行列,压根就不相信他有什么经国治军的才干。有时虽然也问他一些治国之策,但也不过是一个姑妄言之,一个姑妄听之,对东方朔的劝谏从未认真对待。即使其言词激烈,武帝也是一笑置之,从不生气。因为在武帝的潜意识里,东方朔的一切言行都不过是俳优的演出,不能当真,所有没有必要,也不值得计较。就东方朔自身而言,他的自我感觉与实际是有很大距离的。他没有多大政治才能,也不具备政治家的潜质。他思想浮浅驳杂,不能名家。尽管《汉书》本传说他“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指意放荡”,但言谈中也时时表露儒、道等家的思想。不过,他个人的思想上缺乏创造,他上书中的许多话都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汉武帝时代,诸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事务繁多而复杂,给各方面有才干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的机会,由此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但东方朔却没有涉足任何一项军国大事,这显然是因为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否则,以知人善任著称的汉武帝没有理由不让这位在内廷服务与自己接触较多的人物发挥自己的才能。实际上,东方朔的才智主要表现在反应机敏,幽默诙谐,是个做喜剧演员的材料。汉武帝给他太中大夫给事中的官衔让其供奉宫廷为自己取乐,正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东方朔的失落感完全是由于他自我定位错位造成的。他具备喜剧演员的特长却不愿意充分发挥,不具备经国治军的才能却又极力想在此领域成就一番功业。结果是擅长者未得到尽情发挥,刻意追求的目标又是镜中花水中月。这不是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过不去么!东方朔一生也没有从自设的苦恼中解脱出来。晚年写了一篇《诫子》文,嘱咐儿子凡事都不必认真,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游戏人生:“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抑下(《汉书》作桂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汉书·东方朔传》)这里激荡着对庄子人生理念的礼赞,实际上是怕儿子陷于同自己一样的矛盾惶遽状态。《诫子》一文并不表明他悟出了自己的失误,仅仅显示他对失意的麻醉和自我宽慰。在西汉的文学家中,东方朔也算得上一个重要人物。他作了《七谏》、《初放》、《沈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等赋,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上都是模仿屈原的《楚辞》,以屈原的口吻揭露和抨击当时社会黑白不分、贤愚倒置,忠奸换位,“斥逐鸿鹄”,“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列树苦桃”的现实,尽情地抒发自己品性高洁不为君王所知,才能卓越不为君王所用的苦闷、愤懑与无可奈何的心情。赋文大都以对比的手法,用截然相反的两极对立痛快淋漓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如《怨世》篇:“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子胥谏而靡躯兮,比于忠而剖心。子推自割而饮君兮,德日忘而怨深。行明白而日黑兮,荆棘聚而成林。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凰飞而高翔,愿壹往而经逝兮,道雍绝而不通。”(《全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