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乐议中的郑译与《隋书郑译墓志》
2014年,《郑二志》于西安出土,具体位置不详。墓志铭现在保存在唐代西市博物馆。墓志书法精妙,故一出土便引发学界的追捧。西安出版社以经折装大开本的形式出版了该墓志的拓本一、《隋书》卷7《刑法志》载郑译墓志,其官任郑译是隋代著名的政治家、音乐家,其家世、生平详见于《北史》《隋书》。墓志应该是根据家状来撰写的,为第一手的资料,其中很多信息与史传相合。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墓志删去了郑译生平中一些“负面”的经历,但并不影响其史料价值。墓志中的记载可以和传世文献相互补正,如郑译的字,本传都作“正义”,而墓志作“正议”,当以石刻为准。墓志载郑译:“幼而笃志坟史,游艺丝桐,备览百家,旁该六乐。”《隋书》本传说:“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墓志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是郑译在开皇初参与礼乐文化重建工作的情况。其中记载“七年,诏公修聿”,此处有误刻。其事本在开皇初,“七”当为“元”之误,“聿”当为“律”之讹,指刑法律令。据《隋书·刑法志》载:“高祖既受周禅,开皇元年,乃诏尚书左仆射、勃海公高颎,上柱国、沛公郑译……更定新律,奏上之。”墓志载郑译夫人为梁简文帝孙女,当阳王之女。据郑译本传,他先有所娶,不知氏族所出,周武帝命其婚梁安固公主,即墓志中夫人萧氏。除《郑译墓志》,还有一些新出墓志亦可补正郑译家世婚姻的情况。东魏元象元年《李宪墓志》二、郑和的起源与开元的讨论过程和人物的分析“开皇乐议”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郑祖襄先生称其为“一场十分少见的统治集团内部高层次的音乐专题讨论”(一)皇室奏乐请解,帝德之议开皇乐议发轫于开皇二年颜之推上言修太常雅乐,请用梁乐,隋文帝以梁乐为亡国之音拒绝,遂令乐工齐树提改定当时沿用的北周乐,结果不能通随后郑译上奏请重新修正,文帝于是下诏命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士何妥等议乐,但过了多年也未有结果,文帝大怒曰:“我受天命七年乐府犹歌前代功德邪?”1.省元朝时期,各官为引领议乐牛弘是周、隋之际礼乐制作的贯穿性人物,早在北周宣帝时他便与达奚震一同议乐律,开皇乐议前后两期他都曾参与。开皇六年他以太常卿总领乐议,但没有具体献议。他主持论律时,“博征学者,序论其法,又未能决”2.妥论三调四舞用黄钟据《北史》何妥本传,他开皇元年除国子博士,开皇二年苏威定考文学,何妥与之矛盾,二人生隙;其后,隋文帝命其考定钟律,妥上表详论三调四舞,又奏请太常宗庙雅乐用黄钟;其后,何妥因子何蔚有罪而恩疏,开皇六年出为龙州刺史;在职三年,以疾还朝,当在开皇八年到九年间。开皇九年前何妥在朝议乐只可能在开皇二年至六年间。郑祖襄先生将何妥上书“请存三调”“黄钟一宫”放到开皇十二年是受《隋书·何妥传》之误导:“(开皇)十二年,威定考文学,又与妥更相诃诋。……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妥又上表曰……”3.宝常的乐论《隋书·音乐志》在开皇九年前乐议之末补叙了万宝常的乐论,并未说具体时间。万宝常传说:“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4.《乐府声乐》八篇《郑译墓志》中有一条关于他参与开皇乐议的资料:“四年,遂除使持节隆州诸军事、隆州刺史。六年,入朝。公常以乐章残废,多历年所,乃研精覃思,博采经籍,更修《乐府声调》八篇,上表陈奏,其月,诏以为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十一年八月一日薨于岐州。”据此,郑译开皇六年入朝参与议乐,同年便出为岐州刺史,后卒于任。而《隋书·郑译传》说从他从隆州刺史还朝治疾,被诏译参议乐事,献《乐府声调》八篇,后迁岐州刺史。但“在职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前后所论乐事,语在《音律志》。……于是还岐州。”5.明克让《乐论》对中国乐律学说的影响《隋书·万宝常传》载:“开皇中,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时所用。”萧吉为隋唐之间著名的乐学家,《隋书·经籍志》经部乐类著录其《乐论》一卷、《乐谱》二十卷,《隋书·律历志》述其《乐谱》内容四条,可见其乐律学说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明克让出身礼学世家,其本传称:“诏与太常牛弘等修礼议乐,当朝典故多所裁正。”房晖远亦为儒学世家,其本传载以太学博士身份“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从上面的辨析可知,开皇九年之前的乐议,参与人物众多,出身背景复杂,多人提出了具体的乐议,其中的两个关键人物是郑译和何妥,他们的乐论也是开皇九年以后新一轮乐议的焦点。(二)《郑译墓志》提供的证据开皇九年以后的议乐人物一部分曾参与了此前的议乐,但《隋书》对于这些人前后议乐事叙述夹缠在一起,需要作一番辨析,《郑译墓志》正好也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据《音乐志》,开皇九年隋平陈获得了梁、陈之乐,牛弘上奏请修缉以备隋代雅乐。隋文帝一开始以宇内初平为由搁置此议,后因为晋王杨广坚持,同意新一轮议乐。这一次牛弘为主导,他先以郑译旧说奏上,但隋文帝“犹忆妥言,注弘奏下,不许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1.牛弘、许社会主义开皇九年以后议乐人物,文献记载互有出入。《隋书·音乐志》两处记载开皇九年后参与定乐之人,都是牛弘、姚察、许善心、刘臻、虞世基等。《隋书·文帝纪》载诏令议乐的则是牛弘、许善心、姚察、虞世基,无刘臻。《隋书·牛弘传》所载为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又多出何妥。同一事情,三处记载互有出入。这些参与人物中,牛弘开皇九年之前是总知议乐,开皇九年之后则从幕后站到台前直接献议,是后期议乐的核心。牛弘之外,刘臻是由梁入周的文学家,入《隋书·文学传》,并不以乐学见长。许善心为《礼》学世家,姚察以史学见长,虞世基以文学知名,这三人都是陈亡入隋。牛弘领衔的议乐团队,主要来自南朝梁、陈文化系统,但缺乏开皇议乐第一阶段那样的音乐人才,而主要是经学、文史之士,所以从牛弘等人的奏议中并没有看到什么新的东西,而是在郑译和何妥二人的乐议之间徘徊,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2.何妥与苏渝议的矛盾何妥开皇六年出为龙州刺史,约开皇九年回朝知国子学事。前引《隋书·牛弘传》载何妥参与了开皇九年重定雅乐,但另外两处记载又没有他的名字。另外,从牛弘上奏之后,“高祖犹忆妥言”不用旋宫看,他似乎没有直接参与开皇九年的乐议。另外,何妥本传载其从龙州刺史回朝之时,苏夔正在太常参议钟律,朝士为攀附他,多附会其建议。何妥与之争衡,反而引来群臣的排挤,于是上书揭发苏夔等人朋党之奸,引发了苏威、卢恺、薛道衡等人的贬谪。此事《隋书·文帝纪》载在开皇十二年七月,由此而言,何妥与苏夔之乐议相争似乎在开皇九年到十二年间。苏夔本传明说他是跟郑译、何妥议乐时“得罪”,但前文已经指出郑译与苏夔共同“请雅乐黄钟宫以黄钟为调首”是在开皇九年前。综上所述,何妥、郑译、苏夔同时在开皇九年前议乐,而且苏夔、郑译之议与何妥向左,但开皇九年以后他们可能都未直接参与议乐。苏夔与何妥的矛盾由来已久,何妥对苏夔父子朋党的揭发才是其“得罪”的真正原因。苏夔本传将其得罪与郑译、何妥议乐放到一起,造成了混乱。开皇十二年后,何妥除伊州刺史,但未就任,后卒于国子祭酒任上。虽然何妥在第二阶段并非议乐的核心集团人物,但他的乐论成为最终隋代雅乐重定的指导思想。3.“黄钟之管”《隋书·律历志》载:“开皇九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等,参考古律度,各依时代,制其黄钟之管。”万宝常参与开皇九年以后乐议之记载也可疑。《隋书·律历志上》:“开皇十年万宝常所造律吕水尺。”三、《隋书》史料问题的提出从前面对于开皇乐议前后两个阶段相关人物和乐论的叙述中可以发现,《隋书》中的相关记载充满了矛盾和含混,比较“传”和“志”两类文献可看得更清楚:有的地方将前后两个时段的事件夹缠在一起,有的叙述将前一阶段的事推后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提前,人物评价也不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隋书》史源史料的问题,二是《隋书》编撰过程的问题。参与开皇乐议的众多人物,乐议(包括完整的论乐著作、单篇文章)流传不多,郑译也是如此。《隋书·音乐志》在保存了开皇乐议的原始资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但也是问题的源头。《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乐论事》一卷,《乐事》一卷,都不著撰人。《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论乐事》二卷。姚振宗认为该书:“似即苏(夔)、何(妥)二人与夫郑译、牛弘诸家之议。见于《隋书乐志》者,或皆出于是书。”经历隋末唐初的板荡,隋代遗存的文献散佚严重,直接影响了当时前朝史书的编撰,《隋书》所受影响即为明证。《隋书·音乐志》开皇乐议的主要史料渊源,除了姚振宗指出的《乐论事》《乐事》,还有当时官方诏令和郑译、何妥、牛弘等人的文集,以及各种音乐志书。郑祖襄先生曾撰文概述过《隋书·经籍志》音乐志书,并做将之分为乐府歌辞、宫廷雅乐、音乐思想、琴学、乐律学五类(1)萧吉《乐论》一卷、《乐谱》二十卷。(2)何妥《乐要》一卷。(二)《三代纪传》编撰的过程和过程变化《隋书·音乐志》开皇乐议的记载,存在不少叙述混乱和脱误、衍文等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也出现在《隋书·律历志》中,这可能与《隋书》“志”类文献的编撰的过程有关。据《史通》载:皇家贞观初,敕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共撰成《隋书》五十五卷,与新撰《周书》并行于时。初,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事具于上。仍使秘书监魏征总知其务,凡有赞论,征多预焉。始以贞观三年创造,至十八年方就,合为《五代纪传》,并目录凡二百五十二卷。书成,下于史阁。惟有十志,断为三十卷,寻拟续奏,未有其文。又诏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撰。其先撰史人,唯令狐德棻重预其事。太宗崩后,刊勒始成。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俗称为《五代史志》。今本《隋书》“纪”“传”先成,而“志”为后续,且前后所修之人大不同。据《唐会要》载,《五代史志》显庆元年五月四日才由太尉无忌进上,其成书在《隋书》“纪”“传”完成十二年之后,若从“纪”“传”开始修撰的贞观三年算起,则已三十七年。如此长的间隔时间,不仅史料的来源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人事、社会、文化、政治也有了很大的变革。而且《五代史志》独立成书,别自流传,这自然会造成《隋书》“传”“志”文风不统一和史料之间前后不照应的问题。因为《隋书》出于多人手笔,所以其中的态度各异、评价不一,郑译与何妥的矛盾就是典型的例子。事实上,唐初官方对于何妥的评价并非《隋书·音乐志》所描绘的小人形象。贞观十四年唐太宗的诏令还以何妥为“前代名儒,经术可纪”,要求“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姓名奏闻”郑译、苏织物前文引述郑祖襄先生对“开皇乐议”时间表的厘定,其中一些时间点可进一步讨论。如他将郑译与苏夔同奏“雅乐黄钟宫以黄钟为调首”放到开皇十年,认为到平陈之后郑译、苏夔等乐议人物才从南朝旧典中了解到正宗的“雅乐”和“清商乐”。事实上,黄翔鹏先生已经辨析了这几个概念的渊源[清宣帝神品,载隋故岐州刺史上柱国沛国达公郑君墓志之铭君讳译,字正议,荥阳开封人。胄绪之兴,鸿源斯远。自邰邑肇基,光配天之业;岐阳留爱,阐仁化之风。司徒善职,忠规之义斯重;典午勤王,夹辅之功为大。自兹已降,英灵不绝。祖琼,魏太常卿,青州刺史。釐综五礼,宣奉六条。迈稷嗣之通博,兼阳乡之明允。父道邕,周少司空、大将军、金乡文公。庄敬表于闺门,政绩宣于州部。清风重誉,见美当时。公禀德辰象,降灵川岳。气调不群,风摽特秀。幼而笃志坟史,游艺丝桐,备览百家,旁该六乐。起家奉敕,事辅城公,即周高祖武皇帝也。曳裾盛府,整笏霸朝。武帝深加礼异,用光寮彩。转帅都、给事中士,任中侍上士、平东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左侍上士,迁左宫伯上士。及居外忧,毁几灭性。表求终制,优敕不许。仍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天和七年,晋公护伏罪,武帝始览万机,仍授御正下大夫。东宫初建,以公为太子宫尹下大夫。建德二年,奉诏聘齐,公辞令优敏,文史该洽。拭玉专对,皇华斯在,因撰行记及齐地图,还以陈奏。四年,从皇太子伐吐谷浑,以破贼功,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五年,授相州吏部大夫兼大使,慰劳青齐等六州。公驻车理讼,褰帷求瘼,8轩所至,秋豪(毫)无犯。夏六月,武帝崩,宣帝即位。授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归昌县开国公、邑一千户。遂委政事,参赞机密。大象元年,进位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邑五千户。大象二年,隋高祖自以外戚之重,每以安危为念,常思外任,以事托公。会帝命公南征,公因奏请隋国公为元帅。未发之间,主上遘疾,公乃奏留高祖。初,公与高祖有布衣之款,早怀攀附,披衿解带,分好甚隆。高祖作相,册公为柱国、相府长史、内史上大夫。八月,丞相总百揆,授公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时逆臣尉逈、王谦、司马消难等或称兵内侮,或窃地外奔。高祖神谟上略,三方剋殄。以公预谋帷幄,叶赞经纶,诏加上柱国。及火德膺运,宝历惟新,以公佐命殊勋,礼数崇重,回归昌县公封第二子善愿,第三子元琮城皋郡公,第四子元珣永安县男。公虽命属兴王,身名俱泰,每深蓼莪之感,常怀风树之悲。乃拜表陈诚,请以上柱国、沛国公赠父贞公,诏追赠使持节、大将军、徐兖曹亳陈黎六州刺史,改谥文公。七年,诏公修聿(律),公斟酌简要,删略烦苛,法古适今,有如画一。公志性知足,常思外出。四年,遂除使持节隆州诸军事、隆州刺史。六年,入朝。公常以乐章残废,多历年所,乃研精覃思,博采经籍,更修《乐府声调》八篇,上表陈奏。其月,诏以为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公下车布政,民安吏肃,宽猛相济,条教有章。方当比迹伊、皋,齐衡稷、禹,而钟箭不留,蔒蒿遂远。十一年八月一日薨于岐州,春秋五十二。诏谥达公,礼也。惟公少有英才,长怀奇节。升车揽轡,志清区宇。耻一物之不知,毕天下之能事。莫不穷理尽性,探微索隐。及持值龙颜,才膺豹变。谋定帷扆,赞成鸿业。早擅辞彩,文义精新,勒成卷轴,凡廿卷。夫人兰陵萧氏,梁太宗简文皇帝之孙,当阳王大心之女。德行聿修,言容光备,闺门之训,芬若椒兰。长子常卿、上柱国、沛国公元璹,肃承家业,克隆基绪。值隋德云季,海内群飞,言望旧茔,山川遐阻。乃武德五年十二月戊申朔十四日寄窆于雍州万年县黄台乡小陵原。虽复感烈高风,与暄寒泉永久;惧山移海变,随丹(舟)壑而湮亡。是用敢勒猷芳,播之金石。乃作铭曰:赫赫华胄,昭昭世祀。玉铉高门,朱轩贵仕。比纵七叶,联晖十纪。爰挺哲人,克光前搆。拂日孤耸,披云独秀。学冠书林,才高文囿。幼怀负鼎,弱冠升朝。以斯民誉,爰应嘉招。曳裾菟菀,曾飞凤条。版荡帝图,凌夷王室。逆鳞箴谏,正辞匡弼。子云百上,展禽三黜。运属夏迁,时逄(逢)舜换。伊挚翼商,仲华匡汉。业冠三杰,功参十乱。天道斯昧,人生何促。千月不留,百龄难续。溘尔朝露,飘然风烛。出宿不归,囗行无反。鸟归林瞑,烟生松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著阅读之《红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揭开动画片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蒙沪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Unit 5 Do you want t 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大功率激光传输石英光纤项目建议书
- Module 5 Cartoons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8《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便携式振动幅值仪项目发展计划
- 用眼习惯小调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第四单元《 参考活动2 研制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吞咽障碍筛查表
- Q∕GDW 12067-2020 高压电缆及通道防火技术规范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 10T每天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 艾琳歆日内交易2011-2月至4月份图表
-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汇编航路314系列航线
- 山西特色文化简介(课堂PPT)
- 工业厂房工程技术标(共9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