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与山西_第1页
隋炀帝与山西_第2页
隋炀帝与山西_第3页
隋炀帝与山西_第4页
隋炀帝与山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炀帝与山西

中国古代的顶峰暴政,以两河同样扼杀了唐朝。这两个王朝就是秦和隋。秦和隋,分别结束了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使天下重归一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但自身却是短命的,均“二世而亡”,成为汉、唐盛世的奠基石。奠基石的作用是伟大的,“二世而亡”的命运却是可悲可叹的。探讨隋朝作用与命运的文章多矣,但从“隋朝与山西”一“法律至上”是在调查地“浪子因家于瞳”的地域偏后,杨忠以家于东南角、北魏官隋朝杨氏的祖先源出山西,隋文帝杨坚与山西有割舍不断的关系。杨坚,虽然自称“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代孙,实际上他们真正的有记忆的祖先是杨元寿,《隋书》称:汉太尉杨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当时的武川镇是鲜卑六镇之一,驻地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乌兰不浪土城梁。仅从上文看,杨氏似乎“家”于武川镇驻地武川县,其实不是。《周书》说得更详细准确: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祖烈,龙骧将军,太原郡守。父祯,以军功除建远将军,属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这说明,“子孙因家于神武树颓”的“神武树颓”是在武川镇镇防的地域内或附近。查《魏书》卷106《地形志上》,朔州有“神武郡殊颓县”。“殊颓”“树颓”一音之转,此“殊颓”应就是彼“树颓”。康基田在《晋乘蒐略》中就讲:“隋先世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县,境有树颓水,故名。”北魏孝明帝孝昌(525—527)前,朔州设在今内蒙古中南部呼和浩特以南地区及山西西北部一代。六镇之乱后,朔州才南迁,侨置今寿阳县一带。“神武树颓”应该是在内蒙古中南部与山西北部。今山西右玉县苍头河,北魏隋唐时代称树颓水,树颓县应该就在右玉县一带。或许杨忠的先人曾到外地做官,如杨惠嘏做太原太守,杨烈做太原郡守(或平原太守),从“子孙因家焉”来看,杨元寿以后,杨家有几代人是住在今右玉县的,杨忠也是以武川镇人的生份在六镇之乱后,“避地中山”,实际是被迫迁到河北。后来建立北周的宇文泰集团的核心成员,全部是武川镇将出身,这也印证了杨忠作为“子孙因家焉”是生长在神武树颓的。由此说来,今右玉县是隋文帝、隋炀帝的老家。杨忠与唐朝皇室李氏的先祖李虎、杨坚的老丈人独孤信等一帮武川镇将,跟随和八月、宇文泰入关而发达,成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一起建立西魏、北周,都城在长安。杨坚出生在长安冯翊县。隋文帝的出生及成长,亦与一位山西尼姑有关系。据《隋书》记载: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这名来自河东的尼姑,《山西通志》中有记载,“神尼,名智仙,蒲坂刘氏女,少出家,有戒行,沉静寡言,谈凶吉皆验。”她抚养杨坚,给他起名“那罗延”,范文澜先生说这是鲜卑语名字,其实应该是源出佛典。刘氏尼姑在周武帝灭佛时,也“戒行不改”,是个坚定的佛教信徒北周立国,模仿《周礼》,追尊汉化,隋文帝秉承其志,恢复汉魏官制,确立隋唐盛世规制。唯在佛教方面,却大异其趣,不仅停止周武帝灭佛政策,还大力扶植“异族宗教”———佛教。中国的文化走向重新确立,佛教在中国隋唐走向极盛,隋文帝是个起点。历史的偶然性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二汉晋时期,李穆从其为之官,以生保私杨坚通过篡周改朝换代,建立隋朝。在此过程中,并州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英睿的周武帝死后,他的儿子周宣帝即位。杨坚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周宣帝是一位非常荒淫的君主,当皇帝没多久就在酒色沉溺中死去。死时“瘖不能言”,连遗诏也未能留下,位望极高的外戚杨坚便入宫辅政,“挟幼主而令天下”。身处嫌疑之地的杨坚密谋取周而代之,当时最大的威胁是手握重兵的相州(治今河南省安阳市)总管尉迟迥和并州总管李穆。相州(治今河南省安阳市)总管尉迟迥听说杨坚要篡位,就起兵造反;并州总管李穆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云:(尉迟)迥遣使招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穆锁其使,封上其书。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从迥,穆深拒之。(杨)坚使内史大夫柳裘诣穆,为陈利害,又使穆子左侍上士(李)浑往布腹心。穆使浑奉熨斗与坚,曰:“愿执威柄以慰安天下。”又以十三环金带遗(杨)坚。十三环金带者,乃天子之服也。坚大悦,遣浑诣韦孝宽述穆意尉迟迥反,尉迟迥和杨坚双方都想争取李穆。李穆的政治经验十分丰富,当时已意识到杨坚拥有“挟幼主而令天下”的优势,难以动摇,而宇文氏的统治已丧尽民心,所以他不愿尽愚忠以灭族,就明智地选择投向杨坚一方。杨坚还特别让李穆的儿子李浑把李穆归附的意思去前线告诉统军进攻尉迟迥的将军韦孝宽,言下之意是说统领“天下精兵”的李穆已经和我们站在一起了,你就不要再有疑虑,结果,韦孝宽一举平定尉迟迥。李穆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李穆很早就跟随宇文泰作战,是宇文泰集团的核心成员,原来在朝中的地位并不比杨坚差多少。所以同样“位望隆重”的李穆归款,自然让杨坚感激不尽。但更为重要的是李穆掌管的是并州,并州为“天下精兵处”这一特殊地位,才是杨坚最为担心的。《隋书》有一段关于太原的评说:太原山川重复,实一都之会,本虽后齐别都,人物殷阜,然不甚机巧。俗与上党颇同,人性劲悍,习於戎马。离石、雁门、马邑、定襄、楼烦、涿郡、上谷、北平、安乐、辽西,皆连接边郡,习尚与太原同俗,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云。然涿郡、太原,自前代巳来,皆多文雅之士,虽俱曰边郡,然风教不为比也“人性悍劲、习于戎马”,正是太原为“天下精兵处”的最佳注脚。“人性悍劲”的重要原因是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入居,造成民族杂居状况。首先是汉魏之际,大量匈奴和杂胡入居。公元前52年,匈奴单于呼韩邪叩塞称臣,“汉嘉其意,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人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习于戎马”,首先因为当时并州是半农半牧区,而北面的马邑,秦汉时代就是养马场。北魏时代,并州的牧场也很大,据记载: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每岁自河西徙牧并州,稍复南徙,欲其渐习水土,不至死伤。”北周灭齐,战略选择是直捣晋阳。北周平定北齐后,就在晋阳设置了并州总管,统重兵镇守。周隋虽都长安,天下安危系于并州的道理,杨坚还是明白的。李穆率并州归款的意义,这就看得更明白了。三从“从乱”而被灭隋文帝控制并州的方略与震动天下的“汉王谅叛乱”,也是我们关注隋与山西关系不能不说的话题。开皇元年(581),杨坚深鉴宇文氏“孤弱而亡”之弊,推行宗王出镇制度,让他的儿子们以宗王的身份分莅方面之任,担任要害地方的总管,控制地方军权。他首先想到的是控制并州,于是,平叛后,第一步就是征李穆入朝,给他一家无上荣光,《隋书》记载:“穆来朝,高祖降坐礼之,拜太師,赞拜不名,真食成安县三千户。于是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隋文帝在位时,曾两次到山西。第一次是在开皇七年(587),冬十月,隋文帝从同州过河到了蒲州,“宴父老,上极欢”,还高兴地赞扬了蒲州一番,说“此间人物,衣服鲜丽,容止闲雅,良由仕宦之乡,陶染成俗也。”并州的行台尚书省是什么时候停止的,史无明确记载。不过大约在开皇十三年(593),秦王杨俊调任并州总管时,史书的记载是“转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是河北军事方面的最高军官。开皇十七年(597)隋文帝又任命自己的小儿子杨谅为并州总管,允许“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并“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并州总管权力太大,固然发挥了稳定北边的作用。但尾大不掉,弊端渐生。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还下诏让杨谅可在并州立五炉铸钱。隋文帝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他虽立二儿子杨广为太子,但晚年实有培植小儿子杨谅势力以牵制杨广之心。年少气盛的杨谅,也自以为得据并州,足以抗衡天下。自太子杨勇之位被晋王杨广夺取后,就“居常怏怏,阴有异图”。仁寿二年(602),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这更增加了杨谅对太子杨广的戒心。仁寿四年(604)七月,隋文帝在仁寿宫大病不起,觊觎帝位已久的太子杨广就与杨素密谋,让自己的亲信张衡入寝殿,将隋文帝“拉杀”,史书上讲,当时“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起兵之初,杨谅采纳了谋士王頍和总管府兵曹裴文安的意见,一方面分兵四出,攻城掠地,招降纳叛;另一方面令裴文安与纥单贵、王聃等率精兵直指京师。但是,当前锋部队攻克蒲州(今永济市西蒲州镇)、快要到达蒲津的时候,杨谅又改变既定的战略方针,放弃夺取京师长安的战略目标,让裴文安等停止进攻,企图据地自守。这就给隋炀帝以调兵遣将的喘息之机。隋炀帝一面命令杨素统精兵五千,火速奔袭蒲州的王聃、纥单贵军;一面又命骁将李子雄赶赴幽州,发幽州马步军三万,救援井陉守将张禅,然后入井陉关西击杨谅。杨素偷渡蒲津,击败纥单贵军,王聃以蒲州城投降。又在灵石之高壁岭、清源(今清徐县)等处,大破杨谅军。杨谅最后出城投降,被隋炀帝幽闭而死。隋炀帝穷治汉王余党,并州士民因“从乱”罪而被诛、被流放者多达20余万家。在隋唐之际,先后发生过三次由晋阳起兵南下,以攻占京师长安为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但除李渊、李世民父子取得成功外,杨谅和刘武周都未能实现自己的伟大宏图。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举并州之兵以争天下,在当时已是共识。所谓“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不始自五代,隋唐已然。四关于改善健全的ld配之“雁门之变”人们熟知隋炀帝三下江南,与此可相提并论的是隋炀帝也曾三次巡游山西。第一次是在大业三年(607)。隋炀帝下诏令征发河北丁男十余万,打通太原至河北(指榆林的黄河北)的驰道。四月底,隋炀帝率六宫及百官家属,在禁卫军的护卫下,旌旗千里,浩浩荡荡,进入山西。六月,隋炀帝一行到达榆林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突厥启民可汗及其妻隋义成公主,率各部酋长亲自到榆林行宫来朝拜。隋炀帝命宇文恺在城东督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在帐内大宴启民可汗及其部落酋长,并演奏百戏之乐。宴后,又赐启民帛2000万段。八月,隋炀帝从榆林出发,历云中,溯金河,到达启民可汗的牙帐。启民可汗率突厥王侯“袒割”于帐前,隋炀帝大喜,赋诗云:“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如何汗天子,空上单于台!”隋炀帝在入塞南返的途中,经楼烦关到太原,在太原下诏营建晋阳宫。然后出晋东南,上太行(又名天井关,在今晋城市南),开直道90里,到达济源(今河南省济源县)。在御史大夫张衡的宅中留宴三日,然后才回到东都。第二次是在大业四年(608)三月。隋炀帝车驾再次出塞,幸五原(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巡长城。同时下诏在楼烦“汾州之北汾水之源,营汾阳宫”第三次是在大业十一年(615)。连年亲征高丽(今朝鲜半岛)却几乎一无所获的隋炀帝,在苦闷中又想到了汾阳宫。这年三月,他又率大队人马到汾阳宫避暑。据说因为“汾阳宫迫隘,百官士卒布散山谷间,结草为营而居”。这一次,隋炀帝在汾阳宫住了近5个月,到八月,才决定离开汾阳宫北巡边塞。然而,就是在这时发生了改变历史走向的“雁门之变”。隋炀帝车驾刚入雁门郡(治山西今代县),突厥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就风驰电掣袭来。雁门郡41城,突厥攻陷39城,只有雁门和崞县(今山西原平市)孤守。突厥发兵猛攻,箭矢不时射到炀帝面前,炀帝吓得抱着他的小儿子赵王杲嚎啕大哭。隋炀帝听从苏威等人的意见,悬赏固守,发使征四方之兵入援。下令“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于是群情振奋,昼夜拒战。隋炀帝还遣使至突厥向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就诈告始毕“北边有急”,让其火速回兵。始毕看到雁门一时难克,而隋东都及诸郡援兵也已到了忻口,就将雁门郡掳掠一空,解围而去。隋炀帝在位,满打满算共14年。14年中,因为喜欢江南风光美景,三下江都(今南京);但为什么会三次巡幸山西?个中原因,值得深究。关于隋炀帝喜欢到处巡游,一是说因为他在长安害死自己的父亲夺位,心中有愧疚和疑忌,他不愿意在长安待。在位期间,不是忙于营建东都、四处修建行宫,就是亲自北上(山西)、南下(江南)、东征(高丽),就是不愿意在首都长安久住。据说隋炀帝在即位当年(仁寿四年)的十一月,就东幸洛阳。当时有个术士叫章仇太翼,常以预言家自居。对隋炀帝说:“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隋炀帝巡游,与其贪恋山川美景自然有关,同时他有一种好大喜功的心理,喜欢四处炫耀、示威。巡游山西也不能说不是如此。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