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1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2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3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4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25题)1.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______。2.简述30年代京派小说的艺术特征。3.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4.湖畔诗人5.试分析穆旦诗歌中的意象特征。6.茅盾在______上作了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的发展的革命文艺》。A.第二次文代会B.新侨会议C.大连会议D.第一次文代会7.先锋小说8.左翼早期小说。9.“天安门诗歌运动”10.举出“寻根文学”作品三部以上,并进行相互比较。11.请结合作品分析鲁迅与老舍文化立场的异同。12.“第四种剧本”13.简述文革文学的特征。14.巴金的处女作是______。15.林译小说16.1924年4月,______将译编自英国王尔德剧作的《少奶奶的扇子》搬上舞台,这是“中国第一次严格地按照欧美演出话剧的方式来演出”。17.梁生宝和改霞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18.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这样评价莫言的作品:“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传说、历史与当下”,以莫言等作家的创作为例,谈谈魔幻现实主义对80年代文学的影响。19.方鸿渐是钱钟书长篇小说______中的人物。20.徐义德是______中的人物。21.左翼早期小说。22.新时期挽悼散文的特点。23.《马凡陀的山歌》24.革命样板戏25.庄之蝶是贾平凹小说______中的主人公。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冯至2.参考答案:京派创作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他们一方面企图远离政治,另一方面又充分继承了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倾向,忠实于现实与人生,他们在现代文化、文明和封建传统文化相对立的流行格局中,熔铸一种具有浓厚的原始风貌与自然气质的乡村文化形态,形成一个复杂的文化三维空间。像沈从文的《巧秀和冬生》《八骏图》《绅士的太太》,凌淑华的《弟弟》等,便表现出中国人生范围内的封建文明的嫌恶和现代文明异化人性的疑惧。在这种三维文化思索的艺术创造中,作家们既有着“追寻过去”的从容通达,又掩饰不住文化批判的焦灼锋芒和对未来人生形式的美好理想。

得力于对淳朴乡情民俗、民间文化的审美敏感,京派创作还取得了平民性的文化品格。京派作家钟情于普通的人生命运与人生形式,从中品味人生的意义,渗透自己的主观体验,挖掘生活内在的诗意哲理。他们塑造了一大批下层平民形象,像大胆求生的丫头,憨厚刚直的小贩,放达乐观的水手,以及渔夫、挑夫、人力车夫等。

与京派创作的选取题材、提炼主题及文化意象的诸种追求相联系的是它的开放的民族性。京派创作不仅其题材人物、文学语言、文化环境等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生活与民族语言的土壤,更重要的是其文化精神富有与众不同的中国气派。京派小说所着重挖掘的重利轻义、笃厚诚实等平民传统精神,被置于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重造”的历史课题中,不仅强化了文学创作的民族性,也将文学现代化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准。他们大多倾向于对“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写。不管是沈从文的湘西,废名的山水人情,萧乾的京城内外的平民,还是师陀的果园城,表现人性的美好、寄托对纯真的缅怀,始终是京派小说的共同倾向。

京派作家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在美学上表现为追求一种“和谐”的审美理想,或是由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的哲理思辨意识到文学应该是“相互和谐的整体”,或是出于对生命万物的直觉感悟而憧憬“和谐”的艺术世界。这种美学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方法和文体建构上,便是将艺术与生命并重,生命形态不愿受束缚,小说便自然要摆脱开重情节、重故事的成规,趋向散文化、生活化,从而描绘出完整的社会生活自然状。京派小说有时有人物无故事,有时候甚至连人物也没有,近似随笔或是散文,信笔写来,不事雕琢,表现出平淡、古朴、闲适、中和的风格。如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只是将北平城里两个阶层的人生片断互相穿插,几乎不见故事线索。他们重视的是气氛的渲染,意境的营造,内涵的隽永,是“人与自然的契合”。这种抒情体小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五四以来的各种小说体式,是京派文学的主要贡献之一。3.参考答案:《雾》

《雨》

《电》4.参考答案: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先后出版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诗歌》和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湖畔诗人是沐浴着五四精神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内容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或赞美友情、爱情的纯真,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幸福爱情的憧憬,展现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朱自清称他们是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年轻人,爱情诗是他们对于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5.参考答案:在穆旦的诗歌中,不仅有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而且也有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统观穆旦的全部诗作,不难发现,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

(1)古墙、旷野、飞鸟

在面对狼烟四起的抗战现实时,穆旦却把笔触伸向民族过去的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深中透视和反观民族的命运。在《古墙》一诗中,围绕这堵古墙,诗人发掘了古墙的多重意蕴,既有“暮野里睡过古代的豪杰/古墙系过他们的战马”的昔日荣光,更有“苍老的腰身痛楚地倾斜/它的颈项用力伸直,嘹望这夕阳”的苦难境遇和坚韧抗争。这里“古墙”的意象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和精魂的真实写照。穆旦不但对历史有着深邃的洞察,而且对现实也有着冷峻的体认。对更深层的当下现实,诗人用“旷野”这一意象来传达,旷野暗含着一无所有的缺失,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瘠。《在旷野上》中诗人虽然感受得到“沉重、幽暗的岩层”,但仍欣悦于“我从我的旷野里呼喊”,“在旷野上,我独自回忆和梦想”,显而易见,穆旦对交织着血与火的现实充满了民族重生的期待。另外“飞鸟”这一主题意象,不但有追寻恬静家园的情感,而且还有需求自由人性的祈愿。

(2)电灯、蜡烛、街心

穆旦的诗作与现实较为紧密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政治乌托邦的反思;二是对世界物化沉沦的忧思。对前一主题的表现典型体现在《停电之后》中。在这首诗中,“太阳”“电灯”“蜡烛”次第展开,构成了诗人一生追求光明的心路历程和悲剧人生。在《苍蝇》、《理想》、《自己》和《好梦》等诗中都可以感受到“电灯一蜡烛”这一对峙着的主题意象的变体与变奏。

(3)冬夜、野兽、肉体

诗人晚年的五首季节组诗,不是在季节氛围的烘托中展开对主体情绪的描述,而是借助抽象化、概括性的手段,在整体象征中传达其人生思索。《春》《夏》《秋》《冬》中的“春”“夏”“秋”“冬”分别成为统领全篇的中心意象,诗人以自然季节作为象喻背景展开形象的思辨,在大自然的时序轮换和人生求索之间,建立了一种节律上的象征关系,表达诗人对生命的复杂体悟。在穆旦的诗作中还有一类引人注目的主题意象,这便是对野性的歌颂和肉体的礼赞。“野兽”是这类主题意象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他的早期诗作《野兽》中将野兽之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歌颂肉体》更是给予充满野性和原力、“沉默而丰富”的“肉体”以最高礼赞。

(4)神魔、玫瑰、梦幻

在穆旦的诗作中,《神魔之争》、《森林之魅》、《隐现》和《神的变形》等四首诗,不仅采用了中国新诗中不常用的诗剧形式,而且也是最多体现穆旦诗歌所谓玄学意味的诗歌。在这些诗里,神魔、林妖、森林、东风等在诗剧中既担负着角色的功能,又是带有高度玄学意味的意象。其中“神”与“魔”是最为典型的主题意象。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诗人倾力咏叹和思辨的对象。在穆旦的诗集里,在为数不多的爱情诗里,诗人却留下了像《诗八首》这样足以传世的经典之作。与大多数诗人笔下的爱情诗不同,穆旦笔下的玫瑰不是以浓郁深绵的情感香氛袭人,而是以晦涩而深刻的思辨花刺来激活读者业已麻痹的知性。这种对传统咏叹爱情的颠覆性路数与诗人所受的现代派洞察世界的诗学训练是一致的。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20世纪末中国的“先锋小说”有着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广义的先锋小说包括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在新的文学观念烛照下的各个流派的新潮作品;狭义的先锋小说亦称新潮小说或“新小说派”,指的是1985年前后崛起的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形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洪峰、孙甘露、苏童、余华、格非等,先锋小说作家高举形式主义的大旗,进行了一系列艺术实验,追求语言的充分游戏化,结构的迷宫化和叙述的感受化,认为文学本体的意义只在于文本的生成过程和阅读过程,而不在于所谓的认识意义,消解了文学的功利主义传统和“文以载道”的教条。主张小说的本质在于虚构,小说中呈现出来的“生活”是一种艺术想象和虚构的结晶。主要代表作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孙甘露的《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余华的《现实一种》等。先锋小说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文体形态,进行了语言和文体实验,在小说的现代化叙事上取得了新的业绩,但由于其“先锋性”缺乏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又脱离民族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因而在轰动一阵后便受到读者的冷落而消沉了。8.参考答案:30年代的小说创作,左翼作家的成就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早期左翼作家的以革命者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小说,以新颖的人物和主题吸引了许多青年读者,也因艺术上的“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招来批评。早期左翼小说作家以蒋光慈为代表,包括洪灵菲、楼适夷、孟超、钱杏邮这些革命家身份的文学青年和柔石、胡也频等为代表的文学家身份的革命青年。他们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他们以特殊的热情进行创作,“思想大于艺术”,具有重大社会效果是其作品的共同特点。如殷夫的《别了,哥哥》,既是诗人自己与当国民党军官的哥哥决裂的纪实性诉述,也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发自内心的宣言。而其诗歌《决议》《五一歌》等更是以诗的形式迅急地反映了时代重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新兴工人阶级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

(2)由于对革命生活和工农群众缺乏实感,必然导致公式化、概念化,加之当时共产党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他们对革命的描写表现出“左”的倾向。像在一些正面描写革命的作品里面,出现了不少盲目歌颂城乡暴动、飞行集会,画面变得粗暴、乖戾。

(3)“革命+恋爱”是这些作品最流行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面对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它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们对革命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代表作品除蒋光慈小说外,还有楼适夷的《烟》《盐场》,孟超的《盐务局长》,刘一梦的《失业之后》等,这类作品曾影响了一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尽管它有明显的宣传色彩,但其社会效果是被历史承认的。

(4)左翼早期取得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实绩,但每个作家的创作道路又是丰富多彩的,作家的风格各异,如蒋光慈和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洪灵菲的《流亡》有自传的色彩,柔石的小说风格粗狂、激越等。左翼文学创作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探索和追求,而左翼青年作家们的贡献在于通过他们探索形式和多样化的创作个性,生动而真实地凸显了文学史进程的丰富性。

总之,左翼文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文学思潮,不如说是一场以文学为手段的革命运动,它以组织化的文学活动推动文坛格局的变化。尽管它在当时并未能提供更多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但是在30年代和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9.参考答案:1976年4月,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掀起的一场以悼念周恩来同志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后被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前奏。“天安门诗歌”主要是一种政治表达,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现对“四人帮”的愤恨与谴责,具有鲜明的文学功利性。这些诗歌在1977年结集出版,诗中的忧患意识以及人文精神引发了“伤痕类型”文学的出现,同时也是新时期“悲愤”式悲剧文学审美形态的滥觞。10.参考答案:(1)受传统文化哲学观的影响,出于对儒道文化的反思和追索,出现一批儒道文化的寻根小说,如阿城的《棋王》。《棋王》塑造了一个特殊而又平常的人物王一生。他重“吃”又爱棋。他的家境贫寒,加上时代使然,使得他重吃惜食,形成“半饥半饱日子长”的忍饥挨饿哲学。受教于捡破烂老头“为棋不为生”的行为哲学,以下象棋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王一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在灾难岁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自由和人格完整。最后的九局连环棋战,他以下棋完成自己精神世界的艰苦跋涉,在平凡的生命中实现了人生的有所作为。阿城笔下的人物总是在纷乱世事间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既有道家的旷达与超脱,又有儒家的执著与坚定,平和之中有悲壮,阴柔之中有阳刚。他们身上体现着崇尚虚静、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精神。

(2)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玄奥难解的文化寻根小说也大量出现,如韩少功的《爸爸爸》。韩少功的《爸爸爸》在模糊的历史环境中再现破碎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重的神秘的氛围,山川风物,无不神奇灵异,事件细节,无不荒诞离奇。作者以湘地神秘崇高的楚文化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用象征化的手法,塑造了丙崽的形象。丙崽只有背篓高,生下来就像个小老头。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一生之中只会用“爸爸”或“×妈妈”来表达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情绪。鸡头寨村民无事时都拿丙崽来取乐,村民们用他来占卜吉凶,丙崽也被奉为神祗。丙崽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愚昧又神秘的湘楚文化,同时丙崽也是村民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象征着人类自我观照的能力。韩少功运用了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打破了惯常的时空方式,使得他笔下的楚文化诡异、怪诞,具有神秘的异域情调、怪异的神话意味和浪漫的远古遗风。

(3)还有一批致力于原始或半原始的生活题材,形成原始文化的寻根小说,如张承志的《黑骏马》。张承志的《黑骏马》的中心画面就是蒙古人,就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超然物外的蒙古牧民。作品中的白音宝力格受过九年教育而发现了自己与生长在草原上的牧人之间的差异,不能容忍奶奶与索米娅对于生活的忍让态度,怀着对文明的渴望走出了草原,离开了自己爱过的索米娅。九年以后,他又怀着另一番心情回到草原,骑着古老的“黑骏马”,寻找索米娅。最后的重逢却平平淡淡,索米娅依然“安详、自信而平静”,她与达瓦仓在患难中结合,虽贫苦,却又不乏安乐。《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的寻找,是对于蒙古草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寻找,是对于一种原始文化的寻找。索米娅承继了奶奶的那种无私的母性,而这种母性,在蒙古草原生,是代代相传的,白音宝力格从伟大的草原母亲那里寻找到了草原之根。

(4)在寻根小说中,还有一些小说表现出更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如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等作品,讲述了发生在商州土地上动乱世事中人们的悲欢离合,其中透射出的是秦汉文化所固有的粗犷和质朴。11.参考答案:老舍与鲁迅都是爱国主义者,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使他们都强调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鲁迅的小说创作与“改造国民性”思想紧密相连,“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老舍曾说过:“像阿Q那样的作品,后起的作家们简直没法不受他的影响;即使在文字和思想上不便去模仿,可是至少也要得到一些启示与灵感。”这说明老舍对鲁迅在“改造国民性”方面是有所继承的。

(1)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鲁迅和老舍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批判的对象不同。鲁迅的小说主要以农村为背景,剖析了旧中国国民性中的怯弱、迷信、奴性。老舍则以城市为背景,通过对市民的描写,丰富和扩大了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的内涵。《狂人日记》批判了一部分农民的不觉悟,《孔乙己》批判了那些酒客们的冷漠和麻木,《长明灯》批判了人们的迷信以及盲目维护封建正统的思想。老舍在《二马》中展示了我们民族在精神上的消极现象,如老马的懒散挥霍、奴颜婢膝、中庸迷信。在《猫城记》中,也讽刺了落后的中国人精神上的弱点,如自私、贪财、世故、好面子等。

(2)国民劣根性的根源:鲁迅和老舍都看到了封建文化和传统儒家文化给国民心理上、性格上所带来的重负。鲁迅看到墨守中国封建礼教的普通百姓,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只想要安安稳稳地做奴隶,《风波》中的七斤、七斤嫂怨恨革命党搅乱了他们的奴隶生活。老舍侧重于文化的角度关照国民劣根性的病源,提出了造成中华民族贫弱卑微国民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科技落后和经济停滞,更重要的是在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二马》中的老马毫无民族自尊心,对于英国人有一种谄媚讨好的心理,以致为十五磅的酬金去做侮辱中国人人格的事。

(3)构建民族精神即理想的国民性:鲁迅自觉地选择西方文化中“人”的观念,希望能够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观念的不足。他的小说也塑造了理想的人格,如狂人、夏瑜、疯子都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叛逆猛士。老舍眷恋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勤恳、耿直、爽快、侠义、嫉恶如仇和爱憎分明等质素,如《离婚》中丁二爷为“报恩”而杀死小赵快意恩仇,带有“侠义”精神的特征。

总之,鲁迅与老舍文化立场的异同是基于对文化的剖析和选择的,他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鲁迅和老舍虽属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二人却不约而同地对中华文化的存亡兴衰给予了始终的关注。12.参考答案:“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与其他作品相比,

“第四种剧本”最突出的特点是写人,按照“人”应该有的思想、感情、意识塑造形象,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生活的“干预”。13.参考答案:在文革中,政治观念、意图更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即“政治”的直接“美学化”。同时,作品的接受行为,也更明确地被赋予政治的意义。也就是说,文本的生产、发表、阅读、批评,就是一种“政治行为”。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文革文学具有如下特征:

(1)结构的典型化。文革中政治的直接“美学化”的文学观念,导致文学创作出现观念论证式的结构。文学写作的“思维过程”,被规定为这样的公式:表象(事物的直接映象)——概念(思想)——表象(新创造的形象),也就是个别——一般——典型。创作和阅读过程中的形象思维、直觉、体验等,被看成是“神秘主义”的东西而被拒绝和清除。

(2)题材人物的“三突出”。一方面,所有的作品必须主要表现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在作品中又必须居于中心的、绝对支配的地位;另一方面,塑造的英雄人物必须高大完美,不允许有什么思想性格的弱点。因此,以“三突出”(涉及结构方法、人物安排规则)的“创作原则”,作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有力保证”。

(3)文学形式的戏剧化。文革期间,戏剧在文艺诸样式中,显然居于中心地位。戏剧既是选择用来进行政治斗争的“突破口”,也是用来开创“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样板”的主要形式。处于“中心”的戏剧对文学其他样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诗、小说、散文在结构上的“场景化”。矛盾的若干线索的安排,开端、发展、高潮、解决的方式,即按照戏剧冲突的设置和结构,几乎成为文学创作的构思方式。小说中的人物也大多“角色化”(在冲突中有确定的地位和明确的性格特征),并且人物间安排了许多戏剧台词式的对白。14.参考答案:《灭亡》15.参考答案:林译小说指的是清末林纾(琴南)翻译的小说。他一生译著欧美小说一百八十多种,一千二百多万字,其中三十多种为世界名著,其余小说也多有精彩之处。其翻译作品都是与精通外语者合作,译笔传神还是靠他达到各有特色,既有《迦因小传》这样译笔哀婉的作品,也有《块肉余生记》等译笔的质朴古劲风格。除了对西方写实方法的肯定,林纾的文学观念仍是中国的,他将狄更斯比作司马迁、班固。《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哀婉与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一脉相通,欧洲小说描写细腻真实在当时风靡,并且深深影响了民初及以后的言情小说;译作还体现了反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想。《黑奴吁天录》与在美华工受虐有联系,发出“黄种即将亡”的警告,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译小说第一次介绍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作家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为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6.参考答案:洪深17.参考答案:《创业史》18.参考答案:大量西方文学于1985年之后涌入中国,引起了审美观念的转变,许多青年作家开始借鉴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创作或摹仿的作品使得读者眼前一亮。莫言正是深受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以及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福克纳的影响,以其自身的创作实践改变着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

以《红高梁》为例,莫言借鉴西方文学的形式,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叙述方式,借助心理的流动、联想为驱动,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大量感官意象不断涌动的艺术世界。在艺术手法上,在莫言的创作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其现实主义精神中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则。而莫言的作品中也是充满着幻象,使他的作品浸润着浪漫色彩,带有诗的意境。莫言采用童话、寓言的手法,将幻象与现实有机集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并且更为精确地表现着人物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19.参考答案:《围城》20.参考答案:《上海的早晨》21.参考答案:30年代的小说创作,左翼作家的成就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早期左翼作家的以革命者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小说,以新颖的人物和主题吸引了许多青年读者,也因艺术上的“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招来批评。早期左翼小说作家以蒋光慈为代表,包括洪灵菲、楼适夷、孟超、钱杏邮这些革命家身份的文学青年和柔石、胡也频等为代表的文学家身份的革命青年。他们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他们以特殊的热情进行创作,“思想大于艺术”,具有重大社会效果是其作品的共同特点。如殷夫的《别了,哥哥》,既是诗人自己与当国民党军官的哥哥决裂的纪实性诉述,也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发自内心的宣言。而其诗歌《决议》《五一歌》等更是以诗的形式迅急地反映了时代重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新兴工人阶级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

(2)由于对革命生活和工农群众缺乏实感,必然导致公式化、概念化,加之当时共产党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他们对革命的描写表现出“左”的倾向。像在一些正面描写革命的作品里面,出现了不少盲目歌颂城乡暴动、飞行集会,画面变得粗暴、乖戾。

(3)“革命+恋爱”是这些作品最流行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面对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它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们对革命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代表作品除蒋光慈小说外,还有楼适夷的《烟》《盐场》,孟超的《盐务局长》,刘一梦的《失业之后》等,这类作品曾影响了一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尽管它有明显的宣传色彩,但其社会效果是被历史承认的。

(4)左翼早期取得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实绩,但每个作家的创作道路又是丰富多彩的,作家的风格各异,如蒋光慈和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洪灵菲的《流亡》有自传的色彩,柔石的小说风格粗狂、激越等。左翼文学创作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探索和追求,而左翼青年作家们的贡献在于通过他们探索形式和多样化的创作个性,生动而真实地凸显了文学史进程的丰富性。

总之,左翼文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文学思潮,不如说是一场以文学为手段的革命运动,它以组织化的文学活动推动文坛格局的变化。尽管它在当时并未能提供更多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但是在30年代和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22.参考答案: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中,随着文学樊篱的冲破,文学向人性复归,深层人性、生命体验得到开掘,人的情感世界得以自由展示,挽悼散文的大量涌现和成功创作成为引入瞩目的现象。文章大部分出自老作家的创作,也有的还出自中青年散文作者之手。这些挽悼散文的特点有:

(1)对至亲至爱的忆悼,生发出真切、浓重的人间至情。无论是叙写抒发夫妻之情,还是骨肉、手足之情,作者在文中均表现了与死者的挚爱情深。如同巴金在《怀念萧珊》里写的“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追忆与死者一起度过的至亲至爱、相依相随、相濡以沫、苦乐与共的日子。

(2)挽悼散文中弥漫、充溢着生者对于死者的负疚与痛悔之情。挽悼散文是写给读者的,也是作者焚烧给死者的祭文,更是作者对着自己的剖白、自语。作者在亲人离去后,回忆与亲人一起生活过的岁月,检视自己的内心,易生发的情感是负疚与痛悔。而且思念愈切,心中便愈容易结下这样的情结。如孙犁在《亡人逸事》中扪心自问,夫妻结婚四十年,自己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