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提王丁奉生卒年考_第1页
明代南京提王丁奉生卒年考_第2页
明代南京提王丁奉生卒年考_第3页
明代南京提王丁奉生卒年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南京提王丁奉生卒年考

丁凤是明代的诗人和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叫南湖,他的名字叫胡安,来自常熟。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二甲四十九名进士,任南京吏部主事、郎中。隐退后,筑室于尚湖之滨,建教堂、乐愚斋、三角亭、代胜山等,志书称他“寄傲湖山,沉酣六籍”。曾撰写出脍炙人口的《尚湖赋》、《虞山赋》等,现今常熟尚湖公园便刻有他的《尚湖赋》。丁奉又是一位藏书家,整天徜徉于典籍间。工诗,所作不事锻炼,兴酣落笔,颇具风韵。著有《四书臆言》、《五经臆言》、《通鉴节要》、《阅史迂论》、《南湖先生文集》、《南湖先生文选》、《顾玉书丁南湖两先生残稿》等。宣城梅守箕选辑为丁吏部文选八卷,今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关于丁奉的生卒年,诸书典籍均未作翔实记载。笔者见过的有关文献,包括《明词综》(清朱彝尊卷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千顷堂书目》(卷三清·黄虞稷撰)、《静志居诗话》(清·朱彝尊卷一〇)等,均对提及丁奉生卒年及年龄等问题,只记载了丁奉是正德三年(1508)进士。当代书籍《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曾把丁奉的生卒年写为(一四八零—一五四一)。本文据现存文献对丁奉的生卒年问题作一个详细的考证,以确定丁奉的生卒年,填补历代文献中关于此记载的空白;也可验证今人书籍中关于此问题的记载。一、丁奉的生平事件《历代文人咏常熟》写明朝丁奉的生卒年为1480-1541年丁奉卒于大明嘉靖壬寅(1542)年。明确记载其卒年的,是明中宪大夫武进薛应旂写给丁奉《南湖留稿》的序:海虞丁南湖先生举进士,历官南验部郎中。正德中以诖误去,既諌垣,白其事。诏复登用,时值其舅氏陆水村位蒙宰累遗书促之起,先生辞不赴。雅志艺文多所著述,是稿盖其一尔。嘉靖壬寅秋,介其友益齐赵子德光属薛子为序,薛子以吏冗未有以应也,迨冬十二月先生殆矣,薛子哀厥初诚义同挂剑,乃作序曰。文中载丁奉去世年月甚为详确,且此序薛应旂所署时间是“大明嘉靖癸卯(1543)季夏榖旦谨序”丁奉生于明成化庚子(1480)年冬天。丁奉自著五言古诗《得曾孙祖庚等》:耆岁得曾孙,与我皆庚子。爰呼曰祖庚,应声侑余喜。四代天运周,花甲互起止。人虽嗣续繁,奇遇鲜若此。继之屡添曾,汤饼会不已。贤愚杳难期,祭扫聊足倚。堪怜曾祖翁,世上罕有几。自重复自修,隐德效绮里。诗中可见,丁奉在此谈及自己出生之年和曾孙的出生之年同是“庚子”年,因此给曾孙起名“祖庚”。通过天干地支查询,庚子年在离丁奉嘉靖壬寅(1542)年去世最近的三个分别是1420年、1480年和1540年。而这三个中首先便排除1540年,因为1540年距离丁奉去世只有两年。若生年为1420年,已考证出丁奉的卒年是嘉靖壬寅(1542)年,那么丁奉的有生之年便是122岁,这是不现实的;又丁奉自著《达声赋》中云“嘉靖壬辰(1532)冬余为寿”,可知他出生于冬天,因此丁奉应是生于1480年,即明成化庚子(1480)年冬天。考证丁奉父母的生卒年,进一步确认丁奉生于成化庚子(1480)年。《南湖先生文选卷之八》(姑苏丁奉献之甫著,宣城梅守箕季豹选)中丁奉所写墓志铭《敕赠吏部主事先考府君封太安人先妣合葬志》载:呜呼!我先考府君以不年而卒,不肖奉时甫成童,葬从歉约志文亦在所阙,此故日夜疚心而哀痛无及者,后廿又一年,先妣太安人弃养乃启封而合窆焉。……(先考)卒于弘治乙卯八月初十,溯所生天顺庚辰九月十一日,寿止三十六。……(正德)甲戌(1514)不肖转郎中,而太安人以其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官舍,计所生天顺己卯(1459)六月十六日,得年五十有六。即丁父出生于天顺庚辰(1460)年,卒于弘治乙卯(1495)年,丁母生于天顺己卯(1459)年。因此,丁奉更不可能生于永乐庚子(1420)年。如此,丁奉生于明成化庚子(1480)年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综上所考:明朝诗文学家丁奉生卒年为1480—1542年,享年六十三岁。二、有效提升下,优化内部环境,成为南京推动“一说”的主事从丁奉所著诗文中也大体能对其人生各个阶段行年有所涉及。在丁奉为父母、妻子、岳母写的墓志铭和行状中,对自己的官路历程及内心所向往之理想有所交待。下面便对丁奉的行年做一下评述考证。弘治甲寅(1494)年娶妻秦氏,时年丁奉15岁。丁奉为其夫人所写《敕封安人亡妻秦氏行状》中载:“安人生于成化戊戌八月十五日子时”,“安人年十七来归于余,予曾祖妣顾祖妣金暨家族大小咸乐其宜家,翕然称庆,时值府君积病弥留,逾年即世。”正德丁卯(1507)年中乡试,其年28岁;正德戊辰(1508)年登进士第,其年29岁。丁奉撰《敕赠吏部主事先考府君封太安人先妣合葬志》中写到:“我先考府君以不年而卒,不肖奉时甫成童”,“府君卒时不肖虽已勉娶”“正德丁卯不肖赖余庥中乡试,明年等进士”,“(正德)甲戌(1514)不肖转郎中,而太安人以其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官舍。”“卒之明年十二月二十日窆在虞山宝岩湾。”正德己巳(1509)年授南京吏部主事,其年30岁。上文提到的丁奉所撰《敕赠吏部主事先考府君封太安人先妣合葬志》中还提及:“正德丁卯不肖赖余庥中乡试,明年等进士,又三年得推恩赠府君承德郎南京吏部主事”,此处的“又三年”应指第三年也就是正德己巳(1509)年任南京吏部主事。又《敕封安人亡妻秦氏行状》:“使予从容饱食,不怨屡空而肆力问学者几十载。于是予正德丁卯领乡荐,戊辰登进士,明年兴选风宪考中,悬辞乞南曹养母,授吏部文选主事,爰以安人侍太安人至京邸。”可见,为尽孝母亲丁奉中进士后,选择吏部文选主事一职,此年正是正德己巳(1509)年。正德甲戌(1514)年转本部验封郎中,其年35岁。《敕封安人亡妻秦氏行状》载:“故京居六载,未尝一出门外而留都。”“予转本部验封郎中,既后太安人旧疾大渐卒于邸。”在《敕赠吏部主事先考府君封太安人先妣合葬志》中也云:“(正德)甲戌(1514)不肖转郎中,而太安人以其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官舍。”在两文中均说正德甲戌(1514)年丁奉转本部郎中,且这一年其母徐氏去世。正德丁丑(1517)年有辞官致仕之意,其年38岁。正德戊寅(1518)年丁奉服阙后致仕辞官,其年39岁。上文所提及《敕封安人亡妻秦氏行状》云:“予转本部验封郎中,既后太安人旧疾大渐卒于邸。安人尽哀殡殓悉如礼,于是扶亲以归寻,遭僚友下石,而予之宦志亦绝矣,比服阙致仕。当道荐用,安人止予。”可知丁奉转郎中之年母亲去世,等服孝结束后退隐。“服阙致仕”也应是在母亲1514年去世丁奉服孝三年之后,也便是正德丁丑(1517)年他选择致仕。此外,丁奉所著之书启《上太宰陆公乞致仕书》且方命而不出者正以,简淡乃德学之本,非巧宦之术。简则逢迎趋走之术皆不能,淡则纷华势利皆弗屑,若使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此贡禹所以不免冠而退,陶潜所以不折腰而归也,且愚素志以简册为嫔,著述为业,即今三十八岁,浮生攸短难期昌,不坚守林泉以图,不负此志耶。文中明确表明自己是在三十八岁即正德丁丑(1517)年上书辞官,这与上文提到的正德甲戌(1514)年丁奉转本部验封郎中,“比服阙致仕”,与实际情况相符。明朝朱国祯的《湧幢小品》曾记载:蚤致仕常熟丁南湖。名奉。正德戊辰进士。南司封郎中。年三十九致仕。谓古今贤士终此官者得二人焉。宋则席汝言。明则庄定山。且云。同入泮者二十五人。三进士。同乡举者六人。五进士。皆先死。而己以年少独存。又多子孙。快然自幸。亦达人也。考公以母徐太安人丧。服阙致仕。累荐不起。时同乡陆太宰完为政。将用之。固辞不赴。太宰。其母舅也。临卒。作入山待书诗、别六孙、别鳏居小楼、数诗皆有超然之识。先是。国朝戊辰科。本县中进士者。止洪武二十一年施显。正统十二年吴淳。官皆御史。皆有文学。皆不寿。至公亦入御史选。以母老辞。改南吏部。早乞休。所著有南湖留稿。而寿亦甚永。要见夭有定数。人固能留之矣。又筑假山於家。名曰代胜。自为之记。文章也提到丁奉致仕的年龄是三十九岁,也便是正德戊寅(1518)年得以真正致仕。明代朱国祯距离丁奉的时代很近,此文章说法具有可信性。由以上三则材料可知丁奉于正德丁丑(1517)年乞书辞官,在三十九岁也就是正德戊寅(1518)年得以真正致仕,从此回到家乡专心读书习作。嘉靖甲午(1534)年丁奉55岁时,妻子秦氏去世。其年秦氏57岁,与妻子“既具五帙”。以后丁奉未娶未纳妾。在上文提及的《敕封安人亡妻秦氏行状》又云:“安人与予伉俪四十年,各尽敬爱如一日,既具五帙。”“甲午嘉靖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