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_第1页
浙江金华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_第2页
浙江金华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_第3页
浙江金华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_第4页
浙江金华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金华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18年明子出师曹文轩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烛光静静地照着。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谁先来?”三和尚问。“黑罐先来吧。”明子说。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砍呀。”三和尚催促道。明子没有反应。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黑罐忽地抬起头来。明子很镇定地站着。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实际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三和尚对于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父的一点情义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7.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3分)

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答:

(2)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答:

9.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3分)答:

10.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5分)答:

【参考答案】7.

(3分)(1)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2)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3)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8.

(4分)(1)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2)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9.

(3分)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家的情感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10.(5分)该題分层賦分。(1)应该是明子出师。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示例一:明子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明子很聪明。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示例二: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得到了师傅的赞许,明子比黑罐聪明,他知道做人不能太老实,他也知道师傅是在考验他们。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示例三: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伹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2)应该是黑罐出师。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示例一:黑罐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作适当分析。示例二: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定能成功。(2018浙江金华)月面微型生态圈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今天,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奶粉罐”里乾坤大“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派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引入“生态圈”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环境。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对实验的意义更大。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地,开展长时间的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圈,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子里的动植物将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到开花,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诞生了。登月生物有讲究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物就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这次选择的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个子”品种。拟南芥开花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1个月,是很好的实验用模式植物,因此把在月球开出第一朵花的任务交给了它。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独自在火星将居住舱变成火星土豆农场,靠种土豆、吃土豆生存了500天。美国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中国科学家正将它一步步变为现实。如果嫦娥四号科普载荷成功,将意味着“月面微型生态圈”适合于所有地外星球并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4期,雍黎撰文,略有删改)11.根据文本对“月面微型生态圈”的介绍,在下图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月面微型生态圈示意图12.小敏一听将在月亮上种土豆,马上就说:“夏天到了,我最喜欢吃西瓜,到月亮上种西瓜多好!”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向小敏解释本次月面生物实验不种西瓜的原因。(3分)答:

13.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4分)A.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将首次登月

B.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

C.月亮上能种土豆吗?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答:

【参考答案】11.(3分(1)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或“月球表面自然光照”“月面自身光照”)(2)氧气

(3)发芽、生长、开花12.(3分)登月植物“个子”要小,“月面微型生态圈”容不下西瓜;罐内温度最低可达-10,登月植物要耐寒,而西瓜不行;如果土豆在月球种植成功,有可能成为未来太空的主食,而西瓜不能成为主食。13.(4分)示例一:我选B。这个标题将重大的科学实验说得通俗有趣,“走”生动地表现了即将成行的意思,“到月亮上种土豆去”有科幻色彩;同时这是一本面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期刊,这个标题更能激发少年儿童阅读与探究的兴趣。示例二:我选A。这个标题平实、准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了科技文的特征,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上,符合刊物的旨趣。示例三:我选C。这个标题是一个疑问句,设置了一个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18浙江金华)2017年偷书贼[澳]马克斯•苏萨克/著

孙张静/译内容提要:1939年的德国,9岁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帕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在养父汉斯•休伯曼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全体犹太人都到达后,他们的脚步声震动了地面。他们瘦削憔悴的面容上的那双眼睛尤为显眼。还有尘土,他们都被尘土包围,在士兵的推搡下,他们的脚步踉踉跄跄﹣落在后面的囚犯要被迫跑上几步才能赶上这支营养不良的队伍。莉赛尔注视着这一切,她相信这些人是活着的人里面最可怜的灵魂。他们因为所受的非人折磨而拉长了憔悴的脸。他们一路受尽饥饿之苦。一些人只顾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好避开围观者的目光;有些人哀求地看着赶来欣赏他们受辱的人们,这是他们死亡的前奏;还有人渴望着能有人,随便什么人,能走上来抱住他们。不管围观者是带着骄傲、鲁莽还是耻辱来看这场游街,都没有人走上前打断它,目前还没有。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不,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他们只是犹太人﹣﹣会在人群中看到莉赛尔的脸。他们会回避她的目光。偷书贼只能无助地望着他们走远。她只能希望他们能够读懂她脸上深藏的怜悯,并且能意识到这是真切的悲伤,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前进的队伍里,有个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大。他留着胡子,衣衫褴褛。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极度的痛苦。虽然他的身体轻飘飘的,但他的双腿还是承担不了这一点点重量。有好几次,他都倒了下去。她的半边脸贴在地面上。每次都有一个士兵站在他身边。“站起来,”他冲着老人吼道,“站起来。”老人跪着站起身,艰难地向前走去。每次,他刚刚赶上队伍的尾巴,就会失去动力,再次摔倒在地。他后面还有很多人﹣﹣足足有一卡车的人﹣﹣威胁着要超过他,把他踏平。他的手臂颤抖着想支撑起身体,那痛苦的样子惨不忍睹。他们又一次让开,然后他站起来,又走了几步。只要再给他五分钟,他一定会掉进德国人的阴沟里死去,他们对此听之任之,眼看这一切即将发生。这时,有一个人。汉斯•休伯曼走过来。一切在瞬间发生。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爸爸走到校车胖,拿出一样东西。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魔术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莉赛尔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她的眼里满含着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时,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他们鱼贯而行,如同一片人潮。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目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取下鞭子,开始鞭打。犹太老人被打了六下,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你这头肮脏的猪!”鲜血从他耳边滴下来。接着,轮到了爸爸。又有一只手握紧了莉赛尔的手。她惊怒地朝旁边看去,鲁迪•斯丹娜(莉赛尔的伙伴)紧张地咽着唾沫,目瞪口呆地看着汉斯•休伯曼被当众鞭打。鞭子的声音让莉赛尔头晕目眩,她估计爸爸身上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了。他被打了四鞭子,随后倒在地上。那个犹太人最后一次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他飞快地回头看了一眼,朝独自跪在那里的人最后投去悲哀的一瞥。因为挨了四鞭,那人的背还在火辣辣的痛,他的膝盖也跪疼了。不过,这个老人会带着尊严死去,或至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死去。(节选自《偷书贼》第七章P265~267,略有删改)致中国读者的信亲爱的中国读者:谢谢您阅读了这本《偷书贼》。我小时候长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厨房里,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的哥哥、两个姐姐和我,我听了非常着迷,坐在椅子上动都不动。他们提到整个城市被大火笼罩,炸弹掉在他们家附近,还有童年时期建立的坚强友谊,连战火、时间都无法摧毁的坚强友谊。其中有个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我妈妈小时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说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见大街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她跑到外面一看,发现有一群犹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达豪集中营。队伍的最后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经快跟不上队伍的脚步了。有个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惨状后,飞奔回家拿了一片面包给这位老人。老人感激地跪下来亲吻这位少年的脚踝。结果有个士兵发现了,走过来抢走了老人手上的面包,并用力鞭打了老人。随后士兵转身追赶那个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顿。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我认为这恰好可以阐释人性的本质。听了这些故事之后,我一直想把它们写成一本小书。结果就是《偷书贼》的诞生。而《偷书贼》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超过我当初的想象。对我来讲,《偷书贼》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本书,不管评价是好是坏,我内心明白,这是我最好的一次创作。身为作者,当然会为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深感满意。再次感谢您,并致以诚挚的祝福!

马克斯/苏萨克2007年7月27日

【背景概览】5.《致中国读者的信》放在《偷书贼》(孙张静/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正文之前。你认为作者写这封信有哪些用意?(3分)答:6.阅读《致中国读者的信》,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

)(2分)

A.作者使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自己这部小说的。B.《偷书贼》这本书对作者与读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作者当初的想象。C.作者十分在乎别人对《偷书贼》这本书的评价。D.作者认为《偷书贼》是他生命的全部,是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文本细读】7.《致中国读者的信》写道“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小说中莉赛尔、汉斯•休伯曼和纳粹士兵的行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请概括小说节选内容的相关情节,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2分)伟大的人性尊贵残酷的人类暴力莉赛尔真切怜悯那些犹太人,并希望他们能读懂她的悲伤。①②8.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①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满含”一词足见莉赛尔情感的强烈,请分析她满含泪水的原因。)答:

②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其他犹太人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小事?)答:

9.汉斯•休伯曼给犹太老人递面包,并不能改变老人的命运,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文学聚焦】10.下面是两位文学爱好者阅读《偷书贼》节选内容和《致中国读者的信》后的对话。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3分)同学甲:小说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现实生活。读了《致中国读者的信》,我发现选文情节就是在信中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很多内容是虚构的。同学乙:没错,这样的加工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往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更曲折生动,主题更鲜明深刻。就拿《偷书贼》节选内容来说吧,。【文本勾连】11.《偷书贼》讲述了“一个文字喂养人类灵魂的故事”(封面语),节选内容表现了汉斯•休伯曼妇女善良品质。那么,他们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是否存在关联呢?请联系一下其他章节的节选内容,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内容一】莉赛尔首先庆幸的是爸爸发现了那本书(《掘墓人手册》),其次,她为汉斯•休伯曼在她的教育中所起作用而感到无比骄傲。她写道:“但不久我就了解到,文字和写作正将拯救过他(指汉斯•休伯曼)的生命”(节选自《偷书贼》第一章P40,有删改)【内容二】纳粹兵头目决定要用文字来统治世界。……德国成为了一片被“思想”统治的土地。接下来,他的人民被文字武装起来,人人都兴高采烈。……但是,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真正力量的人。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指莉赛尔)就是这样的人。她被誉为那个地方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文字,一个人该是何等脆弱。(节选自《偷书贼》第八章P301~302,有删改)答:

【参考答案】5.(3分)向中国读者表达善意;介绍《偷书贼》创作缘由,吸引读者;高度评价本书,有推介之意.6.(2分)D7.(2分)①父亲冒险给受尽屈辱,垂死的犹太人送面包.②纳粹士兵鞭打犹太老人和汉斯·休伯曼。8.(4分)①莉赛尔看着爸爸冒险帮助一个垂死的犹太老人,使老人在绝望中感受到温暖.这种严酷氛围中的温情场景深深触动了善良的莉赛尔,她因此满含泪水。②犹太人一路遭受非人的折磨,内心早已绝望,难以相信会有人帮助自己;在他们看来,送面包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不值得冒险去做,因此他们对汉斯﹣休伯曼的善举感到不可思议。9.(3分)汉斯这样做虽然无法改变老人的命运,但至少可以用小小的善举温暖老人的心灵,让老人带着最严死去。10.(3分)示例:小说增加了大量对犹太囚犯的描写.写出了他们麻木、绝望和极度悲苦的心境,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纳粹暴行带给犹太人身心的伤害。11.(5分)该题分层赋分(1)不存在关联。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二者无关系。示例一:父女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是两回事。实例二:父女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简单分析两者无关联的原因。示例三:父女的善举只是出于他们善良的本性,阅读则是他们的爱好,两者并无关联。示例四:父女帮助老人是因为他们有爱心,阅读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两者并无关联。第三层:理解较深刻,能较深刻的分析两者无关联的原因。示例五:纳粹头目用文字统治世界,纳粹士兵因此变得残暴,灭绝了人性,但是父女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人性之美,这说明文字的力量在他们身上并未产生影响。示例六:文字有善恶两种力量,文字之恶会毒害心灵,文字的善能够喂养人的灵魂.父女非人灵魂受着文字之善的滋养,但这种善还不足以让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帮助犹太老人。(2)存在关联。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二者之间存在关系.示例一:文字阅读使父女保持善良品行。实例二:文字的力量影响了父女的善举。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简单分析两者的关系。示例三:文字的力量曾经拯救过汉斯的生命,这就使汉斯也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帮助犹太老人。示例四:文字的力量曾经拯救过汉斯的生命,汉斯教莉赛尔阅读,用文字的力量影响莉赛尔,因此汉斯父女的善举跟文字的力量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三层:理解较深刻,能较深入分析两者的关系。示例五:文字的力量曾经拯救过汉斯的生命,也深深影响着女儿莉赛尔,给予父女俩正面的力量.文字对人的影响虽然也有恶的一面,但莉赛尔作为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是真正懂得文字力量的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汉斯父女从文字里汲取力量,永葆人性的美好,让自己变得强大和勇敢,敢于不顾一切地去拯救那些可怜的灵魂.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2017浙江金华)2016年信胡耕①人言即信。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5.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信口开河B.愿陛下亲之信之C.通风报信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2分)8.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4分)【链接材料】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参考答案】5.D6.作者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7.不能。理由:第⑤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⑥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8.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2016浙江金华)西塘的水上清洁工小河丁丁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9.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3分)人物内容第一位清洁工第二位清洁工外貌身瘦衣宽,脸长长的①摇橹不愿意绷紧肌肉②捞垃圾③匆匆赶到捞起来用力倒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11.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2分)12.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13.文章结尾: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4分)【参考答案】9.①身如铁塔,头大颈粗;②大手掌着橹把;③漫不经心。10.①“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②“驱驭”即“驱赶”,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11.写出了外界的喧嚣,反衬清洁工内心的宁静。12.符合语境即可。示例:要是我能成为这条小船的主人,飘然来去,逍遥自在,那该多好啊!13.第一层:只关注莲花灯的命运等文章表层内容,理解肤浅或有偏差。示例:那些莲花灯,被扑灭捞走,真是可惜。第二层:只关注其中一位清洁工的工作方式,理解欠深刻,表达清楚。示例一:第一位清洁工工作轻松,悠闲自在。示例二:第二位清洁工工作方式粗鲁,不近人情。第三层:能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综合分析两位清洁工的行为,具有较鲜明的感情倾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示例:文章的两位清洁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工作方式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自在从容,第二位急躁粗鲁,对比鲜明。第四层:从文章写作意图和表现主题角度阐发,能上升到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对比,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示例:文中两位清洁工的两种工作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享受工作,感受生活的乐趣,悠然自得、逍遥洒脱;另一种功利死板、疲于应对,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2016浙江金华)2015年运动——无价良药【健康调查】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材料二: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材料三:美国一项基于54000人的死亡风险因素调查图2可能导致的死亡率(%)【健康咨询】某社区医生一天的健康咨询记录:1.方××,男,13岁,初一学生;身高1.60米,体重163斤,食欲旺盛,走路易气喘,时常提不起精神。诊断: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好运动45﹋60分钟,通过出汗来消耗身体热量,排出毒素,减轻体重。2.李××,女,15岁,初三学生;脸色蜡黄,消瘦,食欲不振。诊断:学习紧张、久坐不动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运动,如课间做一做蹲立的动作或者跳绳、爬楼梯等,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以积少成多的运动方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3.徐××,男,62岁,退休工人;近期吃得多,喝得多,尿频,易疲乏无力,体重有所下降。诊断:疑似糖尿病早期症状。建议:(1)需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2)加强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等,在身体无不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提高运动强度;运动时尽量不要空腹,最好饭后1小时进行。……【健康知识】●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运动的瘦子比常运动的胖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可能更大。B.运动时出汗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消耗热量,燃烧多余脂肪,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C.运动后,人往往会增进食欲,从而增加摄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可能会增加体重。D.运动后会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症状,休息一两天后会自行消失。8.围绕文本主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图2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9.阅读【健康咨询】和【健康知识】,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运动是无价良药?(3分)10.班主任陈老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运动,体质不太好,最近老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加强运动。她制定了第一个星期的运动方案,这个方案还有不够科学的地方,请你帮助陈老师提出修改建议。时间周一至周五周六周日运动项目每天步行15分钟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打羽毛球1小时时间安排上下班途中晚饭后40分钟后早饭前(3分) 修改建议:(1)▲。(2)▲。(3)▲。【参考答案】7.(3分)D8.(2分)静态生活方式是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或静态生活方式是危害健康的最大因素、静态生活方式最容易导致死亡。)9.(3分)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运动消耗能量,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运动使人愉悦,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运动对某些疾病还有直接的疗效。(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给满分)10.(3分)(1)周一至周五应增加运动量。(2)周六应减少运动量,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3)周日打羽毛球的时间最好调整到早饭后1小时之后。(4)周六、周日最好不要连续打打羽毛球。(每条建议1分,写出三条即给满分)(2015浙江金华)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节选自《巨流河》,略有删改)11.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2分)①→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②→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1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13.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3分)14.“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4分)【参考答案】11.(2分)①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1分)②一九三六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1分)12.(2分)“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国力衰微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1分)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1分)13.(3分)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1分)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2分)。14.(2分)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15.(4分)示例:这是张伯苓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2分)这也是张伯苓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1分)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1分)(2015浙江金华)2014年透视“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这把“火”灭得对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经审理查明,秦志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杨澜等多名公民,引发大量网民对杨澜等人的负面评价,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4100余次;在“7.23”络上散布,被转发11000次,评论3300余次,不仅造成网络空间的混乱,也在现实社会引发不明真相的群众的不满,扰乱了政府机关的善后工作。法院认定,秦志晖的行为分别构成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秦志晖当庭表示不上诉。此案是2013年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第一起依法公开审理的典型案件,被称为“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看网络推手如何“忽悠”网络空间一旦有谣言产生,往往会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发,甚至引起现实社会的恐慌和混乱,即使存在理性、质疑的声音,甚至有受害人“辟谣”,也往往被海量信息淹没。秦志晖、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部分网络推手,正是利用网络传播特点,“把握”网民心理,掌握网络造谣“技巧”,扰乱正常网络秩序。网民常常被“忽悠”,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利用网络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将网络比喻为“一个露天的公共广场”。现实社会中,造谣诽谤可能会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网络同样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新闻出版法规处处长杨颖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我国还存在法律宣传还不够深入、监管滞后等问题。”还网络一方“净土”2013年以来,多地警方陆续依法查处了一批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案件,网络造谣传谣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专家指出,网络谣言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依法严厉打击外,更需多管齐下,还网络一方“净土”。对于网站来说,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审查和处理力度,当有证据证明特定信息确为虚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从网站上撤下。王四新认为,网民应该具备“理性、客观”的态度,严格自律。他说:“网民个人要理性上网,不能随便站队、不负责任地转发。网络本身找资料很容易,有些消息该核实的要核实。随手转发、评论那些子虚乌有的信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王四新还表示,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也很重要,尤其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公开有关信息,消除网民疑虑。(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4月21日第5版,有删改)8.根据文本,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3分)9.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秦火火”案是2013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以来依法查处的第一起案件,因此,被称为“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B.秦志晖编造“7·23”C.高考前夕,小王收到“十八中附近捡到李亚成高考准考证,好心人帮转,别误了孩子高考。电话:138****8131”的信息,随手就转发出去。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提倡的。D.网络空间的谣言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发,甚至引起现实社会的恐慌和混乱,是因为没有理性、质疑的声音。11.中国有6.18亿网民,网络是人们查阅信息、发表言论的主渠道之一。近年来一些腐败分子的落网也表明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此,也有人说,打击网络谣言是侵害言论自由的。对此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阐述。(4分)【参考答案】8.【答案】①网络推手编造谣言,在网络上发布;②网民随手转发、评论子虚乌有的信息;③网站对网络谣言的审查和查处力度不够;④法律宣传不够深入,有关部门监管滞后。(每点1分,任意三点即可)9.【答案】网民(秦火火)在网络空间中制造谣言,传播谣言(1分),必将引火烧身,受到法律的制裁(1分)。(意思符合即可)10.【答案】B11.【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网络谣言会损害他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必须受到惩处(l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造谣诽谤可能会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1分)。打击网络谣言和保护言论自由并不矛盾。(语言表达通顺1分)(2014浙江金华)挽歌徐树建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掉?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老牛头问他:“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后叹口气,说:“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话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你们村子没拆吧?唉,真好啊!”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水,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老牛头大叫起来:“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说:“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老牛头大惊:“大黑,是我啊,我是老牛头啊!”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近。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删改)12.文章开头说:“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14.请对文中画线的细节作具体赏析。(3分)15.文章结尾处写道“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老牛头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16.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章,写出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2.【答案】交代了老牛头的生活背景(1分),为下文写老牛头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作铺垫(1分)。13.【答案】“一次又一次”强调了老牛头反复给大黑喂草的动作,体现了老牛头对大黑的不舍(1分)。一声“老伙计”说明了大黑在老牛头心目中是朋友、兄弟(能写出老牛头把大黑当成很亲近的人来对待即可,1分),体现了老牛头对大黑的深厚感情(l分)。14.【答案】形象地写出了大黑对老牛头的陌生与疏离(1分),呼应了上文中大黑用犄角救老牛头的细节(1分),深刻地揭示了老牛头的角色的悲剧性(体现了老牛头生活发生了悲剧性的转变)(1分)。15.【答案】示例:我在你身上倾注的心血都白费了吗?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第一人称1分,内容得体1分)16.【答案】此题按层级给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一”给1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二”给2分;余类推。第一层级:0分;答案完全没有结合文章内容,胡乱瞎写。第二层级:1分。示例一:“挽歌”表达对逝去的东西的哀悼。第三层级:2分。示例二:“挽歌”是老牛头对远去的大黑的一首悲歌。第四层级:3分。示例三:“挽歌”表达了老牛头对失去农村家园的哀伤之情。第五层级:4分。示例四:“挽歌”表达了作者对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的眷念之情。(2014浙江金华)2013年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环保资料】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来源:Z#xx#k.Com]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AQI数值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以上AQI级别ⅠⅡⅢⅣⅤⅥ质量状况好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摘自《科学世界》)【媒体信息】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摘自中国新闻网)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摘自百度快照)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摘自《环球时报》)9.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3分)10.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11.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2.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参考答案】9.(3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危害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lO.(3分)C11.(3分)运用对比(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公众的岛我环保意识薄弱,希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12。(2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绿化造林,使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2013浙江金华)高高的玉米【美】加里·卡特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休伊站在轮椅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平静地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会是要告诉我,”她说,“天就要下暴雨了吧。”“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吉姆顿了一下。他笑得更灿烂了。“医生估计我下个月就能走动了。”“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她含笑说道,忽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轻快地转了几个圈。“这个消息是不是比下暴雨还要好?”“啊,是的,亲爱的。比下暴雨好上一百倍。”“你知道,”他握住她的双手,“一个月前,我不知道今后咱们怎么生活,净朝坏处想了。然后来了好消息,干旱一下子变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是啊。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你是说,给菜园浇水?”“菜园,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玉米地?”吉姆两眼盯着她看。“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选自《外国最好的小小说》)13.小说多次写到“烈日”“干旱”,有什么作用?(2分)14.品味下面句子,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情。(4分)(1)“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2)“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15.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3分)16.小说以“高高的玉米”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17.阅读本文和链接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3分)【相关链接】材料一: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其中一位受伤的小女孩,尽管身上有血迹,但她仍微笑着说:“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材料二:因病致残的巴雷尼,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练习走路,做体操,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的严酷打击。后来,他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参考答案】13.(2分)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吉姆夫妇因天灾人祸弓i起的焦虑与不安的心情。14.(4分)(1)写出吉姆看到玉米叶被晒卷的痛心与无奈,同时也是对妻子和自己的安慰。(2)表现出休伊听到吉姆能行走的消息时的疑惑和惊喜之情。15.(3分)在灾难面前,休伊偷偷给玉米地浇水,让吉姆见到高高的玉米,看到生活的希望,默默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从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勤劳、坚强、乐观、默默奉献、对丈夫充满爱的中年妇女。16.(3分)“高离的玉米”既指吉姆家的玉米长势好,也象征了休伊壮实的形象、坚强的性格,同时也象征吉姆夫妇在灾难中的希望。17.(3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在灾难面前,我们要学会坚强、乐观,战胜一切困难。(2013浙江金华)2011年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9.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10.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11.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12.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1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参考答案】9.⑴挑种种地⑵种下瘪种10.⑴冷落(“漠视”或“抛弃”)。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11.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12.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13.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2011浙江金华)DNA计算机刘颂豪等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