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_第1页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_第2页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_第3页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文言文的思维逻辑、语言模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加之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错误,导致部分初中生谈“文”色变。而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增加文言文教学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文言文学习当中,而这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一、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觉得文言文距离现在那么遥远,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很多应用,就认为文言文没有学习的价值,进而就会丧失文言文学习兴趣,甚至出现排斥文言文学习的现象;二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具有较强的距离感。据相关调查显示,有53%的初中生认为文言文的词义、词组、读音把握起来比较困难,还有72%的初中生认为文言文难懂晦涩,学习、记忆存在较大的困难;三是文言文内容与当前生活存在较强的距离感。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2%的初中生认为文言文的句子翻译、词语解释都较为乏味、单调,与当前生活存在显著的时代差距,而这也是致使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索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老旧。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依旧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开展问答、互动,从而使初中生无法对文言文知识加深理解,而这也严重抑制了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只有认识到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才能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加以提升,进而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改进思路(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价值文言文历经五千年历史沧桑,是中华民族的魅力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一方面要借助文言文故事,使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加以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承。另一方面要对文言文故事深入剖析,寻找文言文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来消除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距离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对《曹刿论战》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对本篇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加以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本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鲁国大夫曹刿和鲁庄公评论长勺之战的故事。故事中鲁国凭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魄力,最终战胜了强大的齐军,最终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一论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本篇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加强理解,而且可以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所在。(二)加强字词学习,巩固文言文基础文言文字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文言文重点字词教学。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字和句子、字和词组结合起来,通过词义引申、词义联想的方式,说明字意对语境的依赖性及丰富性,进而不断总结、理解,最终形成系统的文言文字词学习模式。例如,在对《岳阳楼记》一文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学习方法予以掌握。如在对“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理解时,许多学生受现代语言思维影响,所以在对“越”理解时,会理解成超越、跨过的意识,但是将其带入句子中会发现句意并不通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此句话的意思是滕子京被贬至巴陵一年后对岳阳楼进行了重新修建,由此可见此处“越”即为“到”的意识。而在对“具”字理解时,教师可以指出此处“具”为通假字,指代“俱”,是指全部、全都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即可使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加以正确理解,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文言文字词学习模式。(三)依据文章情境,体会内容之美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用词文雅等特点,在实际教学时如果简单地对文句进行翻译,只能使学生大致了解文言文的含义,但是无法使学生深入领会文言文的内在美感。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画面的形式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进而对文言文的内容之美加强感受。在教学情境实际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将网络中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与学生自由想象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予以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想象与课件素材存在的差异,从而充分领会文言文思想内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这对于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增强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对《答谢中书书》一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章情境对文章的思想内涵加强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对全文加以通读,以此来对作者描绘的山水景色予以明确,使思维注意能够聚集到自然景色当中。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等句子自由展开想象,感受耸入云端的巍峨山峰、清澈见底的澄澈溪流、色彩斑斓的两岸石壁等等。在学生想象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想象,对文章空寂宁静的意境加强品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想象,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加以分析探讨。如在对“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理解时,部分学生会认为这句讲的是在夕阳的照射下水面闪着粼粼波光,还有部分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在夕阳快落山时,水面在山谷树木的遮蔽下光线会相对较暗,所以与文章表述并不相符,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四)学习朗读方法,感受声韵之美文言文讲求平仄押韵,具有抑扬顿挫的声韵美感,而借助朗读可以将文言文抑扬顿挫的美感生动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对文言文快速记忆背诵,通常会对文言文没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朗读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快速记忆掌握,但是无法使学生充分领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及情感表达,从而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有思考、有情感、有节奏地开展朗读,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文言文更好地理解记忆。例如,在对《小石潭记》一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感情的朗读。在实际朗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朗读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如在朗读过程中坐姿要端庄、声音要洪亮,同时可以适当辅以肢体动作。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主旨及情感表达予以思考,从而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朗读的语调、情感。如在对“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朗读时,学生可以运用轻快的语调,以此来表现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感。而在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朗读时,学生要用低沉的声音,并配以寂静凄凉的音乐,以此来表达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凄苦之情。除此之外,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接龙的方式进行朗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朗读技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之间增进交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而这对于文言文朗读效果的整体提升是极为有利的。(五)引入相关文章,开展对比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有许多文言文篇目,但是由于教师缺少联系思维,使得文言文篇目无法整合教学,而这势必会对学生文言文学习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由文言文单篇教学转变为文言文整合教学,将内容或风格相近的文言文放在一起分析比较,以此来增进学生对文言文共同处的认识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体系构建。例如,在对《爱莲说》一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主旨相似的文言文,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帮助学生对本文主旨加深理解。如教师可以引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予以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篇作品虽然一个赞美的是淡雅的菊花,一个赞美的是高洁的莲花,但是都表达了作者对贪腐黑暗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美好思想品德的追求。再如,教师还可以引入于谦的《石灰吟》,学生通过对这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这两篇作品都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表达了作者坚贞不屈的思想情感,但是《爱莲说》中作者情感表达会更加深沉、婉转,而《石灰吟》中作者情感表达会更为直白、强烈。除此之外,在对《爱莲说》一文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莲花”这一意象联想相关的历史人物,学生由此会联想到爱国忠君的岳飞、刚正不阿的包拯等,而这对于加深学生对“莲花”这一意象的理解是极为有利的。通过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文言文的含义进行思考,进而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最终实现文言文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深度,而这对于学生文学品位、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六)拓展知识储备,增进文章理解当前初中语文各类考试中都加强了对文言文知识的考查,而在文言文知识考查中文化常识考查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文化常识予以拓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成绩,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文化常识帮助学生对文言文加强理解、记忆。在实际拓展过程中,教师要对文化常识的导入渠道予以丰富,积极借助网络资源、历史故事、文献资料等渠道,使学生对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常识加强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对文言文主旨、内容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对《醉翁亭记》一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此篇文章为基础,对学生的文化常识予以拓展。如在对题目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文言文不是只有“记”这一题材,文言文的体裁还有“策、表、书”等多种,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文言文每种体裁的适用范围及行文特点予以讲解,以此来使学生加深对文言文体裁的认识了解。再如,在对文中“琅琊”这一地名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今琅琊地理范围的变化,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文章主旨更好地理解。而在“太守”这一官职讲解时,一方面要对“太守”这一官职的大小予以讲解,另一方面要对作者官职变化予以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作者写文的心境加深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儒家“仁政”的思想,“仁政”思想是古人从政做官的基本准则,学生只有对“仁政”思想加强认识,才能对“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一主旨句加深理解,才能充分领会本篇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文化常识普及,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进而收获更多学习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