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世界各民族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征,那么中国建筑又有什么特征呢?结合你知道的中国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你能用一些词汇描述一下这些建筑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新课导入:1.概括全文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2.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习目标: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知人论世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写作背景读准字音:厢(xiāng)廊墁地(màn)屋檩(lǐn)接榫(sǔn)额枋(fāng)水榭(xiè)穹(qióng)窿(lónɡ)琉(liú)璃抱厦(shà)辉煌(huáng)如翚斯飞(huī)接榫(sǔn)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试着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试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提出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这一观点,并从地域和历史两方面阐述中国建筑的影响。第二部分(3—13):将中国建筑的特征精要地概括为九大点。第三部分(14—17):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第四部分(18—20):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并提倡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建筑传统。第一部分--中国建筑的影响日本建筑韩国建筑课文研读:越南顺化王宫缅甸曼德勒皇宫快速阅读1.2段,思考:这一部分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说明这个观点的?观点:中国建筑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空间:分布广大
时间:历史悠久课文研读:分析第一部分分析第二部分:思考:课文研读:1、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有哪些?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研读:一:(1)至(2)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二:(3)至(5)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6)至(9)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大特征总体特征: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立体构成平面布局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色彩构件用材整体局部小结
(一)立体构成: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总体特征
主要部分构成。
(二)平面布局:一个建筑群落,左右呈轴对称,主房
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作诠释举例子中国建筑中国建筑的特征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外观装饰主次整体局部总体特征结构方法结构和顺序在介绍中国建筑特征时,着重介绍了哪几个?提示:从语言上的三个“最”可以看出(四)斗拱:最显著(六)屋顶:最主要(七)颜色:最大胆思考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语言和文学建筑学词汇文法文章大文章小品问题一: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二: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课文研读:文法和词汇语言和文学建筑学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殿和庙宇等小品山亭或水榭等探究: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
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建筑学文法中国建筑的惯例法式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课文研读: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探究: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文学建筑学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即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具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和运用的手法又有很大区别。课文研读:语言特色:生动、形象梁思成先生用极其精辟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我们阐释了建筑学的一些知识理念。准确、严谨简洁、明晰课文研读:归纳总结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2.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3.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墙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作用的特点。4.举例说明。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课文研读:学习本文后,你对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有着怎样的理解?①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南面为尊相呼应。又如:中国建筑群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的特点。②中国建筑中体现着“中庸”思想,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沉痛的历史的教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沉痛的历史的教训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2010年8月石家庄最后一个四合院将被拆迁。五十年后,辽宁近三百年清代古宅被拆。官方:非名人故居,无保存价值。
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