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表所示为1947年4月23日~5月1日出席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所属的民族和阶层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代表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 B.使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C.得到了全国各界大力支持 D.汇集了内蒙古人民的意愿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截至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西藏地区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做出这一规定是基于A.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实 D.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4.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5.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1956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这两个文件(

)A.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B.有利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C.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D.是中国巩固统一的主要手段6.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7.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8.乔冠华先生总结新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这说明新中国外交A.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缺乏成熟的外交理论依据 D.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9.我国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民族人民都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保证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在自治机关担任法定的职务;各级自治地方均得从本地情况出发制定具体规定。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B.推动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C.注重保护各少数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D.较好地贯彻了民族平等的政策10.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同时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巩固 D.与大国之间关系不断发展11.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12.20世起中叶,西藏发生了以下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其中,对西藏的“第一次社会变革”的理解最为确切的是A.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C.废除了封建落后农奴制度 D.创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13.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14.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这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C.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15.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一观点体现了(

)A.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B.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C.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D.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民族八省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与1952年相比年均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83元和11426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12.6%和12.1%,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地区A.产业结构体系日益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C.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 D.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突破17.周恩来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使聚居和杂居的民族都享受到了自治权利。据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发挥了人民政协的优势 B.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发展18.1957年周恩来在《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讲到:“(中国历史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时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决定的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费孝通说:“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材料从什么方面说明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A.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传统 B.汉族的经济发展优势C.长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点 D.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经历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与完善。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有(

)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④《反分裂国家法》正式颁布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①④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材料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等)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一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以及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同时,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消除民族歧视等工作。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2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前箱、石榴、胡桃等物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据慕名照《弘扬丝路精神再现丝路辉煌》等整理材料二:唐朝统一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政治联系及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了。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材料一中,“他”是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朝在何时何地设置了哪一军政机构?(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唐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了哪些机构统辖天山南北?(3)根据材料三,写出元朝为加强管辖今西藏和新疆地区而设立的机构名称。(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2.C3.D4.B5.B6.A7.D8.D9.D10.A11.D12.A13.C14.C15.D16.B17.D18.B19.C20.B21.(1)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治理形式多样,以笼络安抚为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治理政策。(任答3点即可)(2)意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动了少数民族及自治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其他国家的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任答4点即可)22.(1)张骞。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2)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3)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1)特点:继承和发展前朝民族政策;体系完备;威德兼施;不同民族,政策不同;手段多样。背景:明初,为了消灭故元蒙古贵族和边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收降、治理边地少数民族,缓和民族矛盾,顺利实现统一全国,巩固明王朝统治。(2)评析:国民政府推行民族同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