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杜甫诗三首
1.《秋兴八首》(其一)2.《咏怀古迹》(其三)3.《登高》目录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走进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情境导入教学目标1.查找资料,了解杜甫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了解近体诗相关知识。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4.品味诗歌语言,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秋兴八首》(其一)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文体知识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1)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2)律诗①每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句数固定。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讲究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押韵严格。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文体知识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大意。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首联描绘了秋天什么景象?整体感知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3.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整体感知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4.颈联由景生情,抒发作者感慨,该怎样理解这一联?整体感知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剪衣服)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5.“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主旨意境艺术特色①情景相生,融汇无间,情因景生,景因情活。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全诗,首联写秋色秋气,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联绾合景色人事,缝合之细密,结构之谨严,无以复加。②语言练达,句法奇异,对偶工稳,文气流荡。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该诗更是如此,如:颔联中的“兼”“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拓展延伸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人们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同学们知道这几个词分别对应的是哪几个美女吗?(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情境导入《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3.了解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把握王昭君的形象。昭君出塞王昭君,即王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女婿,汉元帝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王昭君深明大义,主动请行。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昭君出塞,实现了匈奴人民向往和平愿望,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昭君去世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当云居次、外孙大且渠奢、侄子王歙和王飒等人,都继续为汉匈和平友好做过努力。昭君出塞六十年,"边成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咏怀古迹》一共5首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五首组诗,以抒情怀。创作背景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大意。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整体感知2.找出诗歌中点明主旨的词语。怨恨3.昭君“怨恨”什么?(1)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2)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4.昭君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整体感知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5.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而是写景,作者的目的何在?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6.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工整的对偶,内涵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整体感知7.“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整体感知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整体感知“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8.赏析“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9.《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整体感知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主旨情感总结板书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思乡难归(深沉怨恨)抒怀才不遇之情抒思乡之情借史咏怀“悲昭君以自悲也”拓展延伸比较《咏怀古迹》(其三)与《王昭君》《昭君曲》的异同。王昭君唐•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昭君曲明•莫止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情境导入《登高》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概括诗歌主旨。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3.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大意。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整体感知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整体感知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4.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还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整体感知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整体感知5.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人认为这两句有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整体感知6.尾联中的“艰难苦恨”如何理解?“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自身。7.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此手法为触景生情,即景抒情,借景抒情。那么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整体感知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诗中,诗人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和层次井然的章法,触情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丰富深沉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艺术手法1.对偶工稳,音韵和谐。2.情景交融,意境开阔。3.沉郁顿挫,含蓄深沉。主旨情感《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总结板书写景抒情首联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颔联仰观无边的落木俯察不尽的江水颈联尾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拓展延伸1.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背诵课文,积累诗中文言词语。2:赏析诗歌中的自然美,品味诗歌意境并体味诗歌情韵。3: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4: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所运用的手法,理解诗人现实主义风格。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留存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2.作品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400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叹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1.注音预习检测qiánɡKuíJīnɡzhǒnɡhèzhǔ
shuòliáopípáyǒnɡzhēnbìnzhuó预习检测
栏目链接lòulùshěnɡxǐnɡsāisèxiéyésài根据语体识记多音字一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体中读音不同。具体说来,它们在口语中是一种读音,在书面语中又是另外一种读音。找出这种语体与读音的对应关系,多音字也极易辨读。如:“露”,作书面语,读lù:“露天”“露骨”“原形毕露”“崭露头角”;作口语,读lòu:“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等。拼音小贴士(1)《秋兴八首(其一)》首联从________写起,为第二联蓄势。“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________气象。第三联开始,转而由________生________,抒发感慨。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________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________”和“________”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捣衣声秋景萧森景情生活刀尺声(2)《咏怀古迹》(其三)借咏________的事迹抒发自己____
____的情怀。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着一“________”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第二句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_
_______。从第二联起,开始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中间两联,用________的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第三联是委婉的讽语。也许在夜月里,依稀仿佛,或可听到环珮作响,那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吧!诗人通过理性的质问和_____
___,表达了无限的伤感。最后一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悲凄的想像王昭君怀才不遇赴托出昭君对比(3)《登高》前两联是________。首联写近景,有____种景物:夔州的急风,秋天的高爽,___
__
___;写了猿的哀啸、鸟的盘旋。画面黯淡,情调________。颔联写________,无边落叶到了秋天都要飘落,流不尽的长江滚滚东去无法止步。面对苍凉肃杀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难再!颈联的“______”字点出登高的心境,万里漂泊,居无定所,“常”字点出时间之长;“独”字点出形单影只的孤独。人在暮年,体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诗人眼里,与心中情紧密相连,也愈益生悲。尾联点明______
__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此两联写尽了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所见所闻六清白色的渚、沙悲凉远景悲
时世艰难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白露使枫树林凋落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长江里波浪滔天,边塞上风云阴沉。
菊花已开过两次,他日流过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孤舟一系在夔州,便系住了自己急于归乡的心。处处都在催人裁剪寒衣,白帝城高处黄昏时捣衣声更加急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定全篇萧瑟悲凉之基调。后世评价: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秋水共长天一色愁云惨淡万里凝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裁衣的刀尺声、砧声,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更平添了诗人一许孤独、忧伤之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沉悲壮气韵雄浑
结构图解
《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05_2_咏怀古迹其三_杜甫.f4v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找出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怨恨统治者的昏庸
如何理解《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里的“空”字?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魂灵回归也是徒然的。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杜甫为什么会在《咏怀古迹(其三)》中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王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她高标自持,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咏叹王昭君,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表达自己胸中的块垒。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明丽清爽的秋景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作文创意写作计划
- 企业健康管理师实施总结与优化计划范文
-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
- 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计划
- 控烟与戒烟服务整合计划
- 2025-2030年中国环网柜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燃气灶具行业前景趋势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炼油化工设备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洗衣连锁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油压机产业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第二章-高压开关电器
-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创新应用
- 静脉采血的课件
- 三年级数学-数独练习题打印版10组
- DB3502T 051-2019 家政服务规范 通 用要求
- 症状护理意识障碍
- 公司组织架构图模板完整版可编辑 10
- 《护理法律法规》课件
- AI在知识库领域的应用
- 易制毒化学品经营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国成人心肌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