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_第1页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_第2页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_第3页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_第4页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网络单元总结知识网络单元总结考点综合1.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和结果 (1)三种政治势力:①国民党要消灭中国共产党等政治力量,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为此不惜发动内战。②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坚决反对内战,要求真正的和平民主统一。③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积极活动,为建立其长期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进行不懈的努力。考点综合1.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和结果

(2)相互关系及结果:①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迫害民主党派,并发动内战,最终被共产党所打败。民主党派在斗争中与国民党决裂。②共产党团结中间党派,争取和平民主统一,与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内战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民主党派由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到与国民党决裂,再到与共产党并肩作战,共同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相互关系及结果:①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妄图消灭中国共

(3)不同结果及原因:①国民党的主张破产。原因在于其自身的腐朽,它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原因在于它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要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③民主党派的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局限性,其主张不符合时代要求。 (3)不同结果及原因:①国民党的主张破产。原因在于其自身的

(4)认识:①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其主张符合人民的意愿,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定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 (4)认识:①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其主张符合2.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及结果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中共中央派毛泽东等到重庆同国民党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围绕政权问题和军队问题,国共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2.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及结果

(3)1946年秋,蒋介石下令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伪宪法。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 (4)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制造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 (5)1949年1月,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意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为实现和平,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在蒋介石操纵下,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被彻底揭穿。 (3)1946年秋,蒋介石下令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3.如何理解解放战争的各阶段解放军战略目标的变化情况 (1)战略防御阶段: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悬殊,人民解放战争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对这种局面,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军事上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同时将抗战时期以分散兵力打游击为主的作战方法改为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按照这一方针,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这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如何理解解放战争的各阶段解放军战略目标的变化情况

(2)战略反攻阶段: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防御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正规军人数由200万人下降到150万人,而且士气低落,后方也极不稳固;与此相反,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万人,装备改善,而且经过土改,后方已得到巩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战略反攻阶段: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防御作战,战争形势(3)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再次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当机立断,同时抓住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最后胜利阶段: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的大溃败,加上美国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最后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资产阶级右翼分子也竭力劝说共产党人切不可“除恶务尽”。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作战,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政府22年的反动统治。(3)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再次发生重大变线索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所代表的利益及主张各不相同,这是双方对抗的主要原因;而在特定(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反帝任务,两党走到一起,这是合作的原因。时空连线线索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时空连线

(1)演变的过程 “合作——对抗”。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反动势力十分强大,中国无产阶级除了要反对本国的资产阶级外,还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在华侵略势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背景下,为了反帝反封建,国共两党在1924年~1927年首次合作。这次合作壮大了革命力量,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关系破裂,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对抗时期。 (1)演变的过程 “再合作——再对抗”。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此后不断扩大战争,使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1935年华北事变后,这一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这种合作关系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阶级利益的差异决定了国民党不可能从根本上放弃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蒋介石再次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国共再次走向对抗,直到1949年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再合作——再对抗”。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此后不(2)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这表现为: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2)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线索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 两次转移1.从城市转移到农村:1921年7月,中共“一大”决定以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从那时起中 共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促成第一次国共合 作,开始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当时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共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 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三次起义,但在 夺取敌人力量占绝对优势的长沙、广州等大城市的起义 中连连受挫,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的道路 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线索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而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山区进军,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斗争经验,指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了农村。但王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在中国强行推行“城市中心”路线,致使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严重失利。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给我军造成的失利再次证明了不从具体国情出发,照搬别国的经验,推行“城市中心论”,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说明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农村。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而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山区进军,并创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占领了许多北方的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对城市的管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